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作者阐述了低碳城市的概念,分析了当前城市规划的主要不足,提出了低碳城市规划的实施方法及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未来;城市规划;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標识码:A文章编号:
1低碳城市的概念
低碳城市是实现建设低碳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城市规划是实现低碳社会的重要手段。低碳城市的内涵是与低碳经济的概念密切相连的。按照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提出的, 低碳经济就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 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国内学者也从不同的方面对低碳经济提出了一些看法,如潘家华研究员认为, 低碳经济(发展),重点在低碳,目的在发展, 是要寻求全球水平、长时间尺度的发展。付允、马永欢等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论证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方法, 即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 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 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因此,正如学者们对于低碳经济有不同的表述,对于低碳城市的内涵也有一些定义。有学者认为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 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 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还有学者认为, 低碳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 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也有其他学者认为, 低碳城市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一般认为低碳城市是在城市空间内发展低碳经济, 最大限度减少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城市就是通过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 改变生活方式, 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彻底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形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经济体系, 以及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最终实现城市的清洁发展、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 当前城市规划的主要不足
2.1城市规划中缺乏生态环保意识
评价一个城市规划是否合理的重要要素是是否具有生态环保意识。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城市规划过份注重社会经济效应,却忽视了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尽管国家对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并要求对城市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些法律法规并没有在城市规划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由于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中国城市长期实施的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城市发展导致的污染物的高排放,使得城市赖以存在的自然生态环境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激增,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升级,都给原本吃紧的城市资源、环境供给带来更大的压力。据环境部门监测的数据,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1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
2.2城市规划中缺乏公众利益诉求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的编制主要是体现了政府部门的意志,并没有充分反映公众的诉求,也没有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才智。这造成了当前城市规划中出现了诸多的弊端,突出表现为:①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调控作用已经减弱。许多城市规划缺乏延续性和严肃性,一方面,城市规划可能随着政府主管领导的变动而变动;另一方面,有些城市规划的实施进程滞后于规划的期限。②历史文化建筑等受到严重破坏。为了经济利益,一些城市规划没有考虑历史文化的保持,使一些城市的历史建筑、城市风貌遭受了灭绝性的毁坏。③城市生态受到破坏,环境污染加剧。比如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地下水源受到严重污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④城市建设风格雷同且不环保。比如大广场、宽马路、豪华办公楼、欧化建筑等现象在全国多或多或少涌现,这些建筑并不一定环保低碳。
3 低碳城市规划的实施方法
3.1 倡导低碳城市理念及低碳城市规划定位。我们应该积极倡导低碳城市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贯彻到实际的城市规划当中; 国家倡导整个社会从追求直接的近期的经济利益转向追求间接地长期利益,使人们向可持续发展思想进行转变,以改变坏的消费方式,从而保障城市生态系统的运行。同时,低碳约束要求有一个具体的低碳城市的规划定位。低碳城市规划定位应该体现循环发展、生态的思想,设计出合理的用地分区和公共设施布建原则,有目的限制高耗能产业的用地规模。制定合理的产业指导原则,促进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和低碳城市的形成。
3.2 制定低碳城市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应全面、系统地理解社会、经济和生态间的相互关系,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用它来衡量城市生态规划态势,并在此评价指标体系下编制低碳城市规划制度;并采用这些指标体系对各城市的低碳规划进行测评,以促进低碳城市的群体出现。
3.3 低碳城市规划中要体现绿色城市、节约型城市的特色。低碳城市规划中要充分利用街道,使之可以消解城市废弃物等,使之在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方面起到主干作用。城市绿化用植物选择要尽量选用本土的物种,此外还要有耐旱及抗病虫等性能的植物。要树立节约观念,并融入城市规划中去;要从法规上完善对于城市规划的监督,要最大限度地进行能源循环利用,达到清洁生产的目标。
4 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生态城市建设是对城市生态要素的综合整治目标、程序、内容、方法、成果和实施对策全过程进行规划建设,因此它是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动态平衡、调控人与环境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就目前我国的总体情况而言,城市化已进入了快速推进阶段,城市建设、经济开发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开。在一些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忽视长期环境效益的行为,存在缺乏远景规划和生态规划的现象。如何避免将城市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基础上,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关键:
4.1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作为重要前提。建设生态城市,首先需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应着力培育市民的生态文明理念,包括生态忧患理念、生态科学理念、生态伦理理念、生态消费理念、生态责任理念等,使建设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在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时,应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广泛激发公众参与的热情,使生态城市建设的愿望能够迅速转变成社会行动。
4.2将遵循自然规律作为重要原则。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本”,始终记住人的社会目标和为实现社会目标所发挥的社会生产力决不能违反自然规律、更不能超越自然承载力这个底线。要把环境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善待环境、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把生态恢复和修复作为突破口,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基本途径。优化城市的用地结构,搞好城市的用地平衡,控制高层建筑的增加,疏解建筑密度。加强绿化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广清洁能源与绿色消费,强化城市物质循环。实行城乡社会、经济、生态一体化规划,优化城乡空间,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4.3将发展生态经济作为中心任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抓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保护型、循环经济型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促进特色农业的推广,培育优势品种,提高农业效益。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按照“不破坏资源、不污染环境、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不断深化工业结构调整,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
4.4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基础条件。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植树造林,加强海湿地保护、生态功能区建设以及饮用水保护、开发与整治。大力实施节能技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深入开展化工行业整治,提高各类化工集聚区的污染集中处理能力。进一步完善执法体系,强化目标责任制,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格实行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和问责制,加大监管力度。把环境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善待环境、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把生态恢复和修复作为突破口,把发展循環经济作为基本途径。
5 结束语
应对全球变暖的气候变化,建设低碳社会是各国发展的共同目标。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一直通过多种方式致力于低碳社会的建设。中国政府已经将建设低碳社会做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并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而城市作为公共设施、社会经济活动、建筑物等都比较集中的聚集地,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源头集中区域,是实现控制碳排放的关键。根据《中国城市化战略的低碳之路》报告,全国城市的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城市规划正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现实和潜力,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土地,协调空间布局等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从而以最小的社会资源代价获取低碳发展目标。因此,规划建设低碳生态城市,让低碳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始终,成为建设低碳社会的重要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崔雪松.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07,(4).
[2] 叶士聪.生态城市——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J].广东科技,2010,(8).
[3] 马交国,杨永春.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外城市规划,2011,(2).
[4] 尹洪妍.国外生态城市的开发模式[J] .城市问题,2010,(12).
[5] 杨秋生,等.生态小区低碳原则[J].山东城市规划,2009,(2).
关键词:未来;城市规划;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標识码:A文章编号:
1低碳城市的概念
低碳城市是实现建设低碳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城市规划是实现低碳社会的重要手段。低碳城市的内涵是与低碳经济的概念密切相连的。按照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提出的, 低碳经济就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 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国内学者也从不同的方面对低碳经济提出了一些看法,如潘家华研究员认为, 低碳经济(发展),重点在低碳,目的在发展, 是要寻求全球水平、长时间尺度的发展。付允、马永欢等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论证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方法, 即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 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 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因此,正如学者们对于低碳经济有不同的表述,对于低碳城市的内涵也有一些定义。有学者认为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 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 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还有学者认为, 低碳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 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也有其他学者认为, 低碳城市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一般认为低碳城市是在城市空间内发展低碳经济, 最大限度减少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城市就是通过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 改变生活方式, 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彻底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形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经济体系, 以及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最终实现城市的清洁发展、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 当前城市规划的主要不足
2.1城市规划中缺乏生态环保意识
评价一个城市规划是否合理的重要要素是是否具有生态环保意识。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城市规划过份注重社会经济效应,却忽视了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尽管国家对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并要求对城市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些法律法规并没有在城市规划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由于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中国城市长期实施的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城市发展导致的污染物的高排放,使得城市赖以存在的自然生态环境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激增,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升级,都给原本吃紧的城市资源、环境供给带来更大的压力。据环境部门监测的数据,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1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
2.2城市规划中缺乏公众利益诉求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的编制主要是体现了政府部门的意志,并没有充分反映公众的诉求,也没有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才智。这造成了当前城市规划中出现了诸多的弊端,突出表现为:①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调控作用已经减弱。许多城市规划缺乏延续性和严肃性,一方面,城市规划可能随着政府主管领导的变动而变动;另一方面,有些城市规划的实施进程滞后于规划的期限。②历史文化建筑等受到严重破坏。为了经济利益,一些城市规划没有考虑历史文化的保持,使一些城市的历史建筑、城市风貌遭受了灭绝性的毁坏。③城市生态受到破坏,环境污染加剧。比如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地下水源受到严重污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④城市建设风格雷同且不环保。比如大广场、宽马路、豪华办公楼、欧化建筑等现象在全国多或多或少涌现,这些建筑并不一定环保低碳。
3 低碳城市规划的实施方法
3.1 倡导低碳城市理念及低碳城市规划定位。我们应该积极倡导低碳城市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贯彻到实际的城市规划当中; 国家倡导整个社会从追求直接的近期的经济利益转向追求间接地长期利益,使人们向可持续发展思想进行转变,以改变坏的消费方式,从而保障城市生态系统的运行。同时,低碳约束要求有一个具体的低碳城市的规划定位。低碳城市规划定位应该体现循环发展、生态的思想,设计出合理的用地分区和公共设施布建原则,有目的限制高耗能产业的用地规模。制定合理的产业指导原则,促进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和低碳城市的形成。
3.2 制定低碳城市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应全面、系统地理解社会、经济和生态间的相互关系,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用它来衡量城市生态规划态势,并在此评价指标体系下编制低碳城市规划制度;并采用这些指标体系对各城市的低碳规划进行测评,以促进低碳城市的群体出现。
3.3 低碳城市规划中要体现绿色城市、节约型城市的特色。低碳城市规划中要充分利用街道,使之可以消解城市废弃物等,使之在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方面起到主干作用。城市绿化用植物选择要尽量选用本土的物种,此外还要有耐旱及抗病虫等性能的植物。要树立节约观念,并融入城市规划中去;要从法规上完善对于城市规划的监督,要最大限度地进行能源循环利用,达到清洁生产的目标。
4 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生态城市建设是对城市生态要素的综合整治目标、程序、内容、方法、成果和实施对策全过程进行规划建设,因此它是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动态平衡、调控人与环境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就目前我国的总体情况而言,城市化已进入了快速推进阶段,城市建设、经济开发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开。在一些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忽视长期环境效益的行为,存在缺乏远景规划和生态规划的现象。如何避免将城市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基础上,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关键:
4.1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作为重要前提。建设生态城市,首先需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应着力培育市民的生态文明理念,包括生态忧患理念、生态科学理念、生态伦理理念、生态消费理念、生态责任理念等,使建设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在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时,应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广泛激发公众参与的热情,使生态城市建设的愿望能够迅速转变成社会行动。
4.2将遵循自然规律作为重要原则。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本”,始终记住人的社会目标和为实现社会目标所发挥的社会生产力决不能违反自然规律、更不能超越自然承载力这个底线。要把环境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善待环境、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把生态恢复和修复作为突破口,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基本途径。优化城市的用地结构,搞好城市的用地平衡,控制高层建筑的增加,疏解建筑密度。加强绿化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广清洁能源与绿色消费,强化城市物质循环。实行城乡社会、经济、生态一体化规划,优化城乡空间,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4.3将发展生态经济作为中心任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抓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保护型、循环经济型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促进特色农业的推广,培育优势品种,提高农业效益。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按照“不破坏资源、不污染环境、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不断深化工业结构调整,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
4.4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基础条件。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植树造林,加强海湿地保护、生态功能区建设以及饮用水保护、开发与整治。大力实施节能技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深入开展化工行业整治,提高各类化工集聚区的污染集中处理能力。进一步完善执法体系,强化目标责任制,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格实行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和问责制,加大监管力度。把环境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善待环境、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把生态恢复和修复作为突破口,把发展循環经济作为基本途径。
5 结束语
应对全球变暖的气候变化,建设低碳社会是各国发展的共同目标。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一直通过多种方式致力于低碳社会的建设。中国政府已经将建设低碳社会做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并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而城市作为公共设施、社会经济活动、建筑物等都比较集中的聚集地,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源头集中区域,是实现控制碳排放的关键。根据《中国城市化战略的低碳之路》报告,全国城市的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城市规划正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现实和潜力,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土地,协调空间布局等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从而以最小的社会资源代价获取低碳发展目标。因此,规划建设低碳生态城市,让低碳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始终,成为建设低碳社会的重要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崔雪松.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07,(4).
[2] 叶士聪.生态城市——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J].广东科技,2010,(8).
[3] 马交国,杨永春.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外城市规划,2011,(2).
[4] 尹洪妍.国外生态城市的开发模式[J] .城市问题,2010,(12).
[5] 杨秋生,等.生态小区低碳原则[J].山东城市规划,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