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板书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OU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科研的角度,我时常在思考,如何从更加宽广的视野对板书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进行定位,以凸显板书在教学中的价值?读罢《关于板书本质的新阐释》一文,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文中虽然偏于宏观的描述,但笔者认为,这是一篇没有脱衍于教育学原理内容的上乘之作。作者以求真正反映课堂教学或学校教学本质与特殊性的认识及思想为重心。戏称:“解惑又解渴”。“解惑”在于作者将教学板书演绎为以科学性为中心,以艺术性为补充。“解渴”在于文中认定板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相伴相生,交错相容之特点。
  一、教学板书的科学性
  1、科学的板书要遵循发展规律,讲究板书的逻辑、有序和联系
  在教学中,板书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随着教学过程的进展而推进、变化的过程。教学时必须考虑板书内容呈现的次序和时间,要与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课堂节奏和思维过程相吻合。只有当学生需要的时候出现,板书才能收到“一拍即合”的良好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其教学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积极与教学内容、学生等因素实现沟通、交流。因而使板书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充实而富有活力。例如,我们在探究“酸的化学性质”一节的板书中,由于酸的化学性质有五条,我们可将这五条板书为一只伸开的手掌,每个手指代表一条性质,这样的板书对学生固然有吸引力,但手形的勾勒时机要把握的恰到好处。如果安排的勾勒时间超前,学生会“一碗凉水看到底”,失去了对酸的性质的探究兴趣。而若要安排对酸的五条性质的归纳时,手形再出现,学生则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新鲜感。
  2、科学需要追求准确和规范。
  板书要用词恰当,概括准确,图表规范,线条整齐,用以表达教学内容的板书语言、信息符号要恰如其分。板书语言既要简约,更要合乎逻辑,合乎语法规则,合乎学科术语的要求。例如,有的教师对“如何防止铁生锈”这一内容板书为“加外衣”和“增强体质”。前者的意思是在铁制品表面涂一层保护膜;后者的意思是将铁制品制成合金,改变自身结构。从其意义来讲,本来无可厚非,甚至说是一种形象和创新的说法。但作为板书就显得哗众取宠,脱离了学科术语的本位。因而造成学生在卷面上也出现“加外衣”和“增强体质”等不规范、不准确的语言。
  二、教学板书的艺术性
  教学板书是一门艺术,是一项富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劳动。教学板书的写写画画,貌似平常又平淡,实则费力又费神。只有用心钻研,才能登上艺术的殿堂。
  1、“百闻不如一见”,要注意板书的直观性,以收一目了然之效。
  教学板书以文字,符号,图表等具象性手段将教学内容直接诉诸学生的视觉,丰富了学生的感知表象,有助于学生吸收和掌握知识消息。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自觉地利用板书的直观性特点,可以有效地增强教学的艺术性。例如,在教学《酸的通性》一节时,我以直观图形板书相辅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知道,酸有五点通性,教学时我们习惯告诉学生用手掌记忆法,但如果我们以此为板书,
  2、“好钢用到刀刃上”,要突出重点和关键,以收画龙点睛之妙。
  在教学中板书运用得好,可以引导学生把握教学重点,全面系统地理解教学内容。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板书必须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一堂课,通过板书就能综观全课,了解全貌,抓住要领,给人这样的板书,不但影响到学生的学会,也影响到学生会学。学生通过课堂板书,能够清楚地领会教学内容的思路和结构,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激起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牢固地保持对知识的记忆,保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学生通过板书,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学会如何抓要点,重点和难点。如何进行归纳,总结等学习方式方法。掌握了必要的学习技巧,为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奠定了基础。
  3、追求以少胜多,简处求丰,让学生品出“味”来。
  教学板书的启发性,往往来自板书本身的含蓄蕴藉,富有弹性和张力,不做一览无余的交待,而是注意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余地,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对“单质”这一概念的板书,可高度概括为“一物一素”;对“化合物”这一概念的板书可概括为“一物多素”;对“氧化物”这一概念可板书为“一物两素氧元素”。这样语精字妙,富于启迪,要比密密麻麻、形若蛛网的繁沓的语言文字“余味无穷”。再如,对同一元素的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的区分,我们可板书为:“两同、五不同”,其内容让学生“品”出味来。而对空气成分的板书,可简单设计为“空气不空”,这“空”又“不空”自然会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识记了空气的成分,增强了思维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精美的板书是一门科学的艺术品,它对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实现教学最优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所述及的只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与体会,今后仍需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探索,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出具有全新理念及个人独特风格的活动的板书来。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设计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工作之一,对教学工作起着先导作用,它往往决定着教学工作的方向;同时,教学设计的技能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已成为教师从师任教必备的基本功。关键词:数学 教学 设计  教学设计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工作之一,对教学工作起着先导作用,它往往决定着教学工作的方向;同时,教学设计的技能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已成为教师从师任教必备的基本功。那么,如何实施新课改下
期刊
长期以来,中国的中学英语教学一直延袭使用语法翻译法。很多教师认为,教英语无非是让学生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判定学生英语学习好与坏的标准是看其英语知识掌握的多少。这样就导致了语法学得挺好。人们如何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什么,语法与交际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一、人们是如何学习语言的  首先,我们谈谈语言的学习形式。William littlewood指出:语言不是智力现象,像人类的其它行为一
期刊
问题的发现:  由于是一年级新生,我对孩子们并不了解,正处于观察阶段,快两周了,班干部还没落实。一天上午,小男孩王杰对我说:“老师,我想当班长?”我笑着问:“说说看,你为什么想当班长?“当班长多威风呀,同学们都得听我的,想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这稚气的回答让我哭笑不得。看来,孩子们根本不明白班干部的职责,a想当班干部并不是真正想为班级服务,而是觉得班干部大小是个官,当上了班干部,就可以发号施令,
期刊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新教材小学三年级上学期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及物产丰富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文章语言生动,文笔优美,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改革要有现代意识,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而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帮助我们改变着传统的语文学习。本节课的教学我恰到好处的
期刊
学校文化建设对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促进学校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正如美国一位政治学家所说:“对于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一所学校,如果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就难以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就难以成为一所优质学校。学校文化建设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学校教育创新的重要措施,它在学校工作乃至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期刊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 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新一代劳动者。本文就在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思想政治 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  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竞
期刊
摘要:本文从什么是德育教育?德育教育的内容是什么?如何将体育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巧妙结合进行列举事例,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德育教育 体育课 学生  学校德育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
期刊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要突破单纯的只注意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局限,善于用语言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学习,共同围绕教材创造和谐的情景,愉快的吸收其中的语文知识、进行能力的提升与训练。教师必须一改“一言堂”的作风,鼓励学生勤思多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说感想,在教师的指导、点拨
期刊
留守儿童问题是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缺少父爱母爱所造成的。在儿童的成长中,父母的关爱、支持和鼓励对孩子的早期发展至关重要。事实表明,没有亲情的教育是一种残缺的教育,而父母的温暖与关爱是其它任何亲情无法替代的。在父母外出打工的形势下,孩子失去了父母的亲情关爱,而形成隔代监护,这些监护大多是老人,精力和能力有限、文化程度低、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简单,多数出于溺爱,导致留守儿童家庭环境进一步恶化
期刊
古代诗词的教学是一线教师们较棘手的课题。古代诗词语言精炼,意蕴深远,它往往包含了非常丰富的语言、意义含量。正因如此古典诗词,对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灵,驱动学生对美的追求,起着独特的作用。而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诗词的意境,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鉴赏能力,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个人认为解读古代诗词,从理解“意境”入手是一条捷径。  下面,笔者试谈如何引导学生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