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对小学生以后的成长乃至一生将会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使他们从小就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基础。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成,应当作为一项长期的常规工作来抓。它需要不断地给予督促与引导。
[关键词]培养 养成 习惯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充分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假思索,不必费什么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就是一种习惯。所谓习惯是指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对小学生以后的成长乃至一生将会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使他们从小就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我的体会是: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生理和心理特点的限制,他们对一些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不能完全理解。但他们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的示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的道德观念是学生的楷模。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平时教师要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见到学生问早问好等,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模仿学习。长期以往,学生就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做出的比喊出的有份量。小事情大内涵,大道理小行为。”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不光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要求学生每天7:50到教室早读,我就会在教室和学生一起读书;要求学生不在教学楼内大声喧哗,跟学生说话时我一定会轻声细语。总之,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都会努力要求自己先做到。如每天我走进教室,发现卫生角或讲台扫得不是很干净,我会拿起扫把扫起来。行动是无声的语言,不需任何鼓动性的语言,事实证明,教师不必声嘶力竭地去训斥学生。只要在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正人先正己,时时事事做学生的榜样,注意自身修养,处处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教育学生,就可以塑造学生,成为学生的表率。这样对小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影响将更加深远。
二、明确要求
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非常重要。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根据我校有关习惯养成的细节,结合本班的实际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了班規班约,经常组织学生逐条学习,让学生明确班级建设的目标要求。如集会集队时,一听到集合号响起就要立刻排队,而且还要做到“快速、安静、整齐”;上学放学时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能得在路上追逐玩耍,注意交通安全。又如在学习上,也向学生要求,做作业时要做到四点:①书写规范;②格式正确;③正确率高;④先完成作业,再玩耍;朗读时要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有感情。总之,我会根据不同阶段或不同情况,及时地向学生提出各方面的具体要求,使学生明确并认真落实。
三、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集体荣誉感强,好胜心强。教师要善于用集体力量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的卫生评比,领巾佩带,纪律评比等等,都是班级之间的竞争,是以班集体为单位的参与活动。集体荣誉来源于每个同学,要靠大家共同维护,因此就形成了坏事有人管,好事有人评,事事有人管、人人都为集体荣誉争光,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不随手丢垃圾,将垃圾丢到指定的位置,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学习用品摆放,坐立姿姿端正,书写规范,集会思想专注,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放学出校门有序等。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都建立在种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之上的。
四、在学习中渗透
俄罗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乌申兹基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这个比喻非常好。加强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求真务实,从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始,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影响人格。好的行为习惯,是孩子一生最大的财富。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尤为重要。
1.在教学中让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有机的渗透读书习惯、写字习惯、听的习惯、复习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的习惯、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的习惯等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现在的小学生很多读书姿势不正确,眼睛离书本太近,弯腰驼背的不少,现在班上的孩子才二年级就有几个近视了,近视情况非常严重。我们老师一定要让孩子读书写字姿势端正,让家长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和上网时间。
2.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班上孩子每天都有一两个不是忘记带书本,就是忘记戴红领巾。我问他们为什么?有的说:“我妈没把我的书装进我的书包里。”有的说: “我奶奶帮我洗红领巾忘记帮我放进书包了。”我就说这些事情不是你父母的事,是你们自己应该准备好的。你们应该养成自己的学具自己准备的好习惯。
3.今日事今日毕。有的孩子喜欢拖拖拉拉,本来一会工夫可以完成的事情,非得要等。有的孩子双休日只顾玩,把作业压到星期日晚上才去做,开了夜车还做不好,结果会越来越不喜欢学习。
五、文明行为习惯早养成
在日常生活中,礼貌用语的学习和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学生的行为举止有一定的依据,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还应该把握其具体可行的特点,如我们要求学生使用礼貌用语,就应当让学生知道哪些是礼貌用语,应怎样使用。遇见教师要问“老师好”,和同学见面之间要互相打招呼,见到客人要说“您好”,给别人添麻烦时要说“对不起”,得到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有人向你表示感谢时要回答说“不用客气”,向别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对长辈要尊称“您”,不能直呼其姓名等等。要求具体明确,学生就容易掌握了。
六、翘起大拇指,赏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国家庭教育第一品牌——赏识教育揭示和证明了一条极其重要的教育规律: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周弘老师创立的赏识教育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时也十分重视运用赏识的方法去激励学生。如:当看见学生放学后在班级图书角静静地看书时,我往往会用十分兴奋的语气对他们说:“你真是爱学习的好孩子!”“你爱看书的习惯会让你越来越聪明!”“老师真喜欢看你看书时的样子!”当我看见学生自觉捡起一张张废纸时,当我看见学生自觉地把卫生角收拾得整整齐齐时,当我看见学生把讲台的擦得干干净净时, 我经常翘起自己的大拇指,赏识学生好的行为。特别是很多学生都做不好的时候,更是以赏识为主去激发、巩固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七、必要惩罚,纠正不良行为
著名学者孙云晓教授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恰如其分的惩罚行为,也是一种行为训练的方式。比如“做作业要工整的习惯”,有个别的学生通过教育仍然作业马虎,字迹潦草。这时就要在进一步教育、讲道理的基础上,进行行为惩罚。如让学生重做作业一次,甚至两次。如,乱扔垃圾的行为,第一次教育,第二次就严厉批评,第三次就要到操场捡垃圾五分钟,通过行为惩罚,让学生懂得为自己的错误买单。通过行为惩罚,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付出的不仅仅是汗水和艰辛,更多的是爱心和智慧、恒心和毅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者单位:广西来宾市兴宾区第四小学)
[关键词]培养 养成 习惯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充分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假思索,不必费什么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就是一种习惯。所谓习惯是指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对小学生以后的成长乃至一生将会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使他们从小就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我的体会是: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生理和心理特点的限制,他们对一些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不能完全理解。但他们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的示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的道德观念是学生的楷模。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平时教师要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见到学生问早问好等,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模仿学习。长期以往,学生就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做出的比喊出的有份量。小事情大内涵,大道理小行为。”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不光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要求学生每天7:50到教室早读,我就会在教室和学生一起读书;要求学生不在教学楼内大声喧哗,跟学生说话时我一定会轻声细语。总之,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都会努力要求自己先做到。如每天我走进教室,发现卫生角或讲台扫得不是很干净,我会拿起扫把扫起来。行动是无声的语言,不需任何鼓动性的语言,事实证明,教师不必声嘶力竭地去训斥学生。只要在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正人先正己,时时事事做学生的榜样,注意自身修养,处处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教育学生,就可以塑造学生,成为学生的表率。这样对小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影响将更加深远。
二、明确要求
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非常重要。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根据我校有关习惯养成的细节,结合本班的实际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了班規班约,经常组织学生逐条学习,让学生明确班级建设的目标要求。如集会集队时,一听到集合号响起就要立刻排队,而且还要做到“快速、安静、整齐”;上学放学时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能得在路上追逐玩耍,注意交通安全。又如在学习上,也向学生要求,做作业时要做到四点:①书写规范;②格式正确;③正确率高;④先完成作业,再玩耍;朗读时要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有感情。总之,我会根据不同阶段或不同情况,及时地向学生提出各方面的具体要求,使学生明确并认真落实。
三、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集体荣誉感强,好胜心强。教师要善于用集体力量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的卫生评比,领巾佩带,纪律评比等等,都是班级之间的竞争,是以班集体为单位的参与活动。集体荣誉来源于每个同学,要靠大家共同维护,因此就形成了坏事有人管,好事有人评,事事有人管、人人都为集体荣誉争光,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不随手丢垃圾,将垃圾丢到指定的位置,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学习用品摆放,坐立姿姿端正,书写规范,集会思想专注,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放学出校门有序等。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都建立在种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之上的。
四、在学习中渗透
俄罗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乌申兹基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这个比喻非常好。加强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求真务实,从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始,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影响人格。好的行为习惯,是孩子一生最大的财富。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尤为重要。
1.在教学中让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有机的渗透读书习惯、写字习惯、听的习惯、复习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的习惯、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的习惯等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现在的小学生很多读书姿势不正确,眼睛离书本太近,弯腰驼背的不少,现在班上的孩子才二年级就有几个近视了,近视情况非常严重。我们老师一定要让孩子读书写字姿势端正,让家长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和上网时间。
2.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班上孩子每天都有一两个不是忘记带书本,就是忘记戴红领巾。我问他们为什么?有的说:“我妈没把我的书装进我的书包里。”有的说: “我奶奶帮我洗红领巾忘记帮我放进书包了。”我就说这些事情不是你父母的事,是你们自己应该准备好的。你们应该养成自己的学具自己准备的好习惯。
3.今日事今日毕。有的孩子喜欢拖拖拉拉,本来一会工夫可以完成的事情,非得要等。有的孩子双休日只顾玩,把作业压到星期日晚上才去做,开了夜车还做不好,结果会越来越不喜欢学习。
五、文明行为习惯早养成
在日常生活中,礼貌用语的学习和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学生的行为举止有一定的依据,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还应该把握其具体可行的特点,如我们要求学生使用礼貌用语,就应当让学生知道哪些是礼貌用语,应怎样使用。遇见教师要问“老师好”,和同学见面之间要互相打招呼,见到客人要说“您好”,给别人添麻烦时要说“对不起”,得到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有人向你表示感谢时要回答说“不用客气”,向别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对长辈要尊称“您”,不能直呼其姓名等等。要求具体明确,学生就容易掌握了。
六、翘起大拇指,赏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国家庭教育第一品牌——赏识教育揭示和证明了一条极其重要的教育规律: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周弘老师创立的赏识教育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时也十分重视运用赏识的方法去激励学生。如:当看见学生放学后在班级图书角静静地看书时,我往往会用十分兴奋的语气对他们说:“你真是爱学习的好孩子!”“你爱看书的习惯会让你越来越聪明!”“老师真喜欢看你看书时的样子!”当我看见学生自觉捡起一张张废纸时,当我看见学生自觉地把卫生角收拾得整整齐齐时,当我看见学生把讲台的擦得干干净净时, 我经常翘起自己的大拇指,赏识学生好的行为。特别是很多学生都做不好的时候,更是以赏识为主去激发、巩固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七、必要惩罚,纠正不良行为
著名学者孙云晓教授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恰如其分的惩罚行为,也是一种行为训练的方式。比如“做作业要工整的习惯”,有个别的学生通过教育仍然作业马虎,字迹潦草。这时就要在进一步教育、讲道理的基础上,进行行为惩罚。如让学生重做作业一次,甚至两次。如,乱扔垃圾的行为,第一次教育,第二次就严厉批评,第三次就要到操场捡垃圾五分钟,通过行为惩罚,让学生懂得为自己的错误买单。通过行为惩罚,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付出的不仅仅是汗水和艰辛,更多的是爱心和智慧、恒心和毅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者单位:广西来宾市兴宾区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