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意识的推广,现今风景园林设计趋向于绿色型环保型,结合生态学的理论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浅析风景园林设计与生态学理论结合的重要意义,从重要的生态学理论入手,结合园林设计发展现状,提出了融合两者的发展应用建议。
关键词:风景园林;生态学;结合
一、重要意义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热潮和生态环保意识觉醒的当下,风景园林设计中必然要考虑生态因素,才能实现更好地完成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不仅仅展示风景园林的观赏性和艺术性,更要体现其科学性,可持续性和环保性,将园林艺术提升到生态环保的高度。只有这种基于生态环保的风景园林设计才能真正对所依据的环境有着深入的理解,通过利用非生物和生物环境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展现艺术的魅力,又能通过合理科学的布局,利用各种生态因素的相互作用,保证园林景观的可持续性维护。因此,与生态学理论的结合,是风景园林景观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相关理论
1、生物多樣性原理
生物多样性理论是生态环境得以自我保护自我净化的依据,不仅反映了环境中物种的丰富程,更能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保证生态的抗干扰能力和自我调节功能,维系环境的动态平衡。因此在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中以生物多样性原理为指导和基础理论,既能丰富园林景观的丰富度,又能保证园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提高各类物种共存的潜在机会,维护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2、生态位原理
生态位理论主要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又结合了种间关系、种的多样性、种群进化、群落结构等因素。结合生态位原理,可以更为科学的进行风景园林的植物的选配,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学习性与生态环境条件,辅以相对应的空间、时间和营养条件,,避免种间或种内的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这样既能提高景观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又能综合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通过相互间的联系与作用,更适应园林环境,改善园林环境。
3、生态平衡原理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指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相互协调,物资和能量在输入和输出间的循环,达到系统的整体平衡。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强调各类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如湿地地形,湖泊河川,丛林灌木等结构和布局的协调,丰富园林的景观之余,又切实保证生态平衡。
4、生态自我调控原理
生态的自我调节功能是生态系统保证运行和稳定的重要因素,利用生态的自我调节可以减少人为对环境破坏的影响。在风景园林中运用生态的自我调节功能,可以改变靠以人为措施维护景观的方式,而是利用生物的相互作用主动适应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改造环境,实现园林生态系统内部循环再生、协调共生、持续自生的平衡,更能切实保护环境,减少人为维护的消耗。
三、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风景园林设计逐渐挣脱传统设计的桎梏,有了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辅助,向科学化,信息化,生态化转变。可以从更为精细,精密的角度调整园林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等因素,及时侦测,掌握,调试各种因素的变化。
传统意义上的风景园林设计主要强调景观的美和视觉等的感官享受,着重于一池、一园、一区、一林的设计和全面的景物布局,而忽视其中植物的相冲竞争或是依赖共存,还有不同生态间的相互联系。而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的现代风景园林,则在原有的基础上强调了园林的生态价值,运用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合理安排布局,既保留美学价值,又发挥生态优势,维护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恶化。要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特征,如泉水、溪流、造型树、已有地被、及名树、古木、水、地形等,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布局和加工,这是对自然内在价值的认识和尊重,可以降低投资成本,又能避免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加入生态学理论,一种是着重于园林本身的生态效益,通过物种间相互作用平衡园林环境,同时加入生物治理废物利用的思想,将有害物质自然降解再次利用。另一种则是站在更高的生态角度注重园林生态的对环境的改造,比如利用绿化改善城市环境,利用引进河流改善周围土质等,更淡化风景而强调园林功效。现在的园林建造逐步融入了这些生态观念,更提升了风景园林的重要性,对整个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四、应用趋势
1、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为基础理论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要结合生态学理论,首先要明确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性地位。物种多样性主要反映了群落和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群落的动态与稳定性,和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在风景园林建造中不能随意破坏或拆除自然景观,要以自然风貌为主,尽可能保持原样,即原有的生态系统,或是尽量加入合适的物种资源,打造更复杂的群落结构,既能丰富景物的多样性,又能通过生物多样性,复杂的生物网,不断循环的物质流、能量流达到维护生态平衡和稳定的目的。同时利用现代技术,如信息网络、数据监控等,对风景园中的生态环境因子如光、水、温度、土壤及时检测或补充,满足生物对此的需要,而后通过整个生态系统的自给自足,进行完善,达到园林生态的完美融合。
2、植物配置注重共生关系和生态效益
植物的互利共生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注重植物的相互匹配,可以让植物生长彼此依赖、相互共存、共同获利。比如不少植物与真菌共生,一些植物的分泌物有利于相对应植物的生长发育,这些物种相互匹配间能达到茁壮生长的功效,减少人为照看和肥料药用的消耗与污染。相对的也存在有一些植物不利于另一些植物生长发育的情况,比如彼此间的竞争,加大对养料,能量,生存空间的需求和消耗,或者一些植物的分泌物会抑制其他生物的生长发育。充分考虑物种间合作与竞争关系,合理安排植物的配置和布局,能有效地保证园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增大生态效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为了增大园林的生态效益,可以选择增加更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植物,如能吸收污染气体,更有抗性,更易存活的植物,达到明显净化空气,改善环境的效果。 3、应用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要充分应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保护自然环境尽量免受人为因素的破坏。在景观改造或园林建造时,要根据当地环境,充分保护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结合生态特征进行改造和植物布置,对原有的土壤,水源,植被要善加保护,使得园林环境能自生更新、自我养护,同时善于挖掘原有的自然生态要素的价值,包括其生态方面的能力和艺术美学价值,结合到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去。
对于植物的选择时,也要因地制宜,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根据区域性的气候,地质,土壤,水源的特点,考虑污染问题,病虫害现象等,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选择合适的植被,不能仅仅满足美学的需求,更要考虑植物栽种的合理性。科学选择植物种类,合理配置植物布局,避免各个物种对空间和营养的争夺,而是要利用植物对空间、营养不同层次的需求,协调竞争与共生关系,互相补益,既能充分利当地环境资源,让植物生长良好,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層群落结构,又能在设计中发挥不同植物的自身优势,形成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园林景观。
4、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生态自我调控,
生态的自我调控功能是生态学融入风景园林的重要内容,包括了园林生态的抗干扰能力,自我净化调节功能,乃至改善周边环境等。加大对原有自然风貌的保护,合理增大生态系统的物种的丰富度,种落结构复杂度,就能实现园林生态系统的自给自足,促进内部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再生和利用。同时尽可能将原有场地上和原有自然资源,还能节省人力和物力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达到环保和生态的双重效果。进而使得风景园林跳出园林景观的局限,而是能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独立运行,具有相应的自我净化和调节功能,过滤并包容适度的外力破坏,增加抗压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植被的良好生长,改善周边环境,扩大生态效益。
5、生态环保型循环水源设计
风景园林设计中要达到艺术美学的效果必不能缺少灵动之水,而要达到生态的效益也不能缺少相应的水源以及水资源的处理利用。从生态的角度出发,园林的设计尽量利用现有的源头活水或是引进活水,以此营造特别的生态圈如人工湿地,湖泊溪流等,对水的利用和处理还包括地表水循环、雨水收集、污水处理、水资源的节约再利用等方面。传统设计多考虑管道排污,人工处理,加入生态的理念,则要充分利用园林中湿地的大型植物及其它生态圈的自然净化能力,通过引导自然的水循环,引进活水、处理污水,并在此过程中增加植被覆盖,保持水土,增大绿化面积,建设可持续的园林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项羽. 生态设计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类型和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2(04)
[2]杨海燕. 浅谈从生态学到风景园林艺术[J]. 科技资讯. 2009(25)
[3]贾子超,陈瑶,胡清旻. 设计需结合自然——浅谈生态学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结合[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3)
关键词:风景园林;生态学;结合
一、重要意义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热潮和生态环保意识觉醒的当下,风景园林设计中必然要考虑生态因素,才能实现更好地完成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不仅仅展示风景园林的观赏性和艺术性,更要体现其科学性,可持续性和环保性,将园林艺术提升到生态环保的高度。只有这种基于生态环保的风景园林设计才能真正对所依据的环境有着深入的理解,通过利用非生物和生物环境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展现艺术的魅力,又能通过合理科学的布局,利用各种生态因素的相互作用,保证园林景观的可持续性维护。因此,与生态学理论的结合,是风景园林景观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相关理论
1、生物多樣性原理
生物多样性理论是生态环境得以自我保护自我净化的依据,不仅反映了环境中物种的丰富程,更能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保证生态的抗干扰能力和自我调节功能,维系环境的动态平衡。因此在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中以生物多样性原理为指导和基础理论,既能丰富园林景观的丰富度,又能保证园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提高各类物种共存的潜在机会,维护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2、生态位原理
生态位理论主要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又结合了种间关系、种的多样性、种群进化、群落结构等因素。结合生态位原理,可以更为科学的进行风景园林的植物的选配,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学习性与生态环境条件,辅以相对应的空间、时间和营养条件,,避免种间或种内的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这样既能提高景观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又能综合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通过相互间的联系与作用,更适应园林环境,改善园林环境。
3、生态平衡原理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指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相互协调,物资和能量在输入和输出间的循环,达到系统的整体平衡。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强调各类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如湿地地形,湖泊河川,丛林灌木等结构和布局的协调,丰富园林的景观之余,又切实保证生态平衡。
4、生态自我调控原理
生态的自我调节功能是生态系统保证运行和稳定的重要因素,利用生态的自我调节可以减少人为对环境破坏的影响。在风景园林中运用生态的自我调节功能,可以改变靠以人为措施维护景观的方式,而是利用生物的相互作用主动适应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改造环境,实现园林生态系统内部循环再生、协调共生、持续自生的平衡,更能切实保护环境,减少人为维护的消耗。
三、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风景园林设计逐渐挣脱传统设计的桎梏,有了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辅助,向科学化,信息化,生态化转变。可以从更为精细,精密的角度调整园林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等因素,及时侦测,掌握,调试各种因素的变化。
传统意义上的风景园林设计主要强调景观的美和视觉等的感官享受,着重于一池、一园、一区、一林的设计和全面的景物布局,而忽视其中植物的相冲竞争或是依赖共存,还有不同生态间的相互联系。而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的现代风景园林,则在原有的基础上强调了园林的生态价值,运用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合理安排布局,既保留美学价值,又发挥生态优势,维护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恶化。要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特征,如泉水、溪流、造型树、已有地被、及名树、古木、水、地形等,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布局和加工,这是对自然内在价值的认识和尊重,可以降低投资成本,又能避免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加入生态学理论,一种是着重于园林本身的生态效益,通过物种间相互作用平衡园林环境,同时加入生物治理废物利用的思想,将有害物质自然降解再次利用。另一种则是站在更高的生态角度注重园林生态的对环境的改造,比如利用绿化改善城市环境,利用引进河流改善周围土质等,更淡化风景而强调园林功效。现在的园林建造逐步融入了这些生态观念,更提升了风景园林的重要性,对整个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四、应用趋势
1、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为基础理论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要结合生态学理论,首先要明确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性地位。物种多样性主要反映了群落和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群落的动态与稳定性,和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在风景园林建造中不能随意破坏或拆除自然景观,要以自然风貌为主,尽可能保持原样,即原有的生态系统,或是尽量加入合适的物种资源,打造更复杂的群落结构,既能丰富景物的多样性,又能通过生物多样性,复杂的生物网,不断循环的物质流、能量流达到维护生态平衡和稳定的目的。同时利用现代技术,如信息网络、数据监控等,对风景园中的生态环境因子如光、水、温度、土壤及时检测或补充,满足生物对此的需要,而后通过整个生态系统的自给自足,进行完善,达到园林生态的完美融合。
2、植物配置注重共生关系和生态效益
植物的互利共生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注重植物的相互匹配,可以让植物生长彼此依赖、相互共存、共同获利。比如不少植物与真菌共生,一些植物的分泌物有利于相对应植物的生长发育,这些物种相互匹配间能达到茁壮生长的功效,减少人为照看和肥料药用的消耗与污染。相对的也存在有一些植物不利于另一些植物生长发育的情况,比如彼此间的竞争,加大对养料,能量,生存空间的需求和消耗,或者一些植物的分泌物会抑制其他生物的生长发育。充分考虑物种间合作与竞争关系,合理安排植物的配置和布局,能有效地保证园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增大生态效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为了增大园林的生态效益,可以选择增加更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植物,如能吸收污染气体,更有抗性,更易存活的植物,达到明显净化空气,改善环境的效果。 3、应用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要充分应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保护自然环境尽量免受人为因素的破坏。在景观改造或园林建造时,要根据当地环境,充分保护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结合生态特征进行改造和植物布置,对原有的土壤,水源,植被要善加保护,使得园林环境能自生更新、自我养护,同时善于挖掘原有的自然生态要素的价值,包括其生态方面的能力和艺术美学价值,结合到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去。
对于植物的选择时,也要因地制宜,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根据区域性的气候,地质,土壤,水源的特点,考虑污染问题,病虫害现象等,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选择合适的植被,不能仅仅满足美学的需求,更要考虑植物栽种的合理性。科学选择植物种类,合理配置植物布局,避免各个物种对空间和营养的争夺,而是要利用植物对空间、营养不同层次的需求,协调竞争与共生关系,互相补益,既能充分利当地环境资源,让植物生长良好,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層群落结构,又能在设计中发挥不同植物的自身优势,形成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园林景观。
4、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生态自我调控,
生态的自我调控功能是生态学融入风景园林的重要内容,包括了园林生态的抗干扰能力,自我净化调节功能,乃至改善周边环境等。加大对原有自然风貌的保护,合理增大生态系统的物种的丰富度,种落结构复杂度,就能实现园林生态系统的自给自足,促进内部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再生和利用。同时尽可能将原有场地上和原有自然资源,还能节省人力和物力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达到环保和生态的双重效果。进而使得风景园林跳出园林景观的局限,而是能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独立运行,具有相应的自我净化和调节功能,过滤并包容适度的外力破坏,增加抗压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植被的良好生长,改善周边环境,扩大生态效益。
5、生态环保型循环水源设计
风景园林设计中要达到艺术美学的效果必不能缺少灵动之水,而要达到生态的效益也不能缺少相应的水源以及水资源的处理利用。从生态的角度出发,园林的设计尽量利用现有的源头活水或是引进活水,以此营造特别的生态圈如人工湿地,湖泊溪流等,对水的利用和处理还包括地表水循环、雨水收集、污水处理、水资源的节约再利用等方面。传统设计多考虑管道排污,人工处理,加入生态的理念,则要充分利用园林中湿地的大型植物及其它生态圈的自然净化能力,通过引导自然的水循环,引进活水、处理污水,并在此过程中增加植被覆盖,保持水土,增大绿化面积,建设可持续的园林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项羽. 生态设计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类型和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2(04)
[2]杨海燕. 浅谈从生态学到风景园林艺术[J]. 科技资讯. 2009(25)
[3]贾子超,陈瑶,胡清旻. 设计需结合自然——浅谈生态学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结合[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