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尾的艺术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a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结尾首先要求在结尾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其次教师要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深层内涵,从文本中走出来,拓展教材的宽度,把学生的思维打开,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开拓学生的视野。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结尾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4-025-1
  一、总结式结尾,提升表达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结尾方法。它是对教学内容、课文特色作提纲挈领的总结和归纳,是对知识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的工作,意在让学生由繁返约,纲举目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教完《师说》一文后,可以这样结尾:“本文以‘师说’为题,讲了许多从师学习的道理。其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强调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阐述了能者为师、虚心求学的从师学习的态度;‘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辩证地指出了正确的师生关系。这些道理,在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当然,韩愈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上,他所说的‘道’,是指‘圣人之道’。他认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是‘君子不齿’的,‘士大夫之族’本应比他们高明,这是作者的阶级局限性。又如,作者重‘传道’,而轻‘童子之师’的‘授书’、‘习句读’,也是片面的。当然,正是由于对这篇文章的反复诵读和深入研读,才能使我们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来把握住文章的这些观点。今后在学习古文时,同学们一定要围绕‘读’来下功夫。”
  二、朗读式结尾,升华情感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品读是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悟文本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品味课文的句子美的好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学生分组朗读并加以画龙点睛式的评点,也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配备优美的音乐、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课文描写中去,从而获得美的享受,体会出语文的魅力。当然读的内容可以是全文如诗歌或者古文,也可以是某些精彩段落。例如教完《荷塘月色》后可以带领学生齐读课文4—6节,学生在自己放声的朗读中完成情感的升华;也可以教师范读课文4—6节,让学生在老师的朗读中感悟朱自清先生蕴含在文字中的深情。
  三、悬疑式结尾,促进学习
  在课堂结尾时,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现代化视听手段,不断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通过发人深省的语言,进行设悬结尾。这样,一方面可以拓宽知识的应用范围,发展学生思维;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给学生留下思辨性的问题,并培养学生进一步探索与发现的兴趣和习惯,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讨论,自己寻找答案,实现教学目标的拓展和知识的升华。例如教完《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课堂结尾:“恋爱,多么诱人的字眼;一个哲人说过,如果没有爱情,人间将成为一座坟墓。的确如此,就连别里科夫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人,也禁受不住爱情的诱惑,居然从套子里探出头来,要品尝一下恋爱的滋味了。像他这样的人,会有姑娘爱上他吗?他会获得爱情吗?他的爱情结局将会怎样呢?”
  四、拓展式结尾,提升认识
  好的课堂结尾设计,应有利于把知识向生活拓展,促进学生课后思考、探索、研究,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对语文学科的探索兴趣。课堂教学结尾采用拓展法对学生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效果往往也是显著的。例如教完《金岳霖先生》后我采用这样一段文字结尾:同学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一代大学者金岳霖先生有趣、直率、真诚、爱学生、朴实、为人天真、热爱生活、又满腹经纶的独特之处。但是,我们对于先生的了解可能还只是开始。先生是一个接近完美境界的人,是一本常读常新、读之不厌的大书。我特别希望今天上完这节课后,同学们能够在课后再来读读别的描写金岳霖先生的作品,来进一步认识先生。
  五、比较式结尾,加深理解
  有比较,才有鉴别。这种结尾的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结束之际,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将课文与以前学过的其他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教完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可以这样结尾:“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苏比,是一个可笑又可悲的人。同学们,我们上个星期学过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小说中的阿Q同样是一个可笑又可悲的人。他们国籍虽然不同,但他们在很多方面存在着相似之处:都有着畸形的心理;都有着‘低俗’的目的;都有着悲惨的结局。而他们的悲惨命运,都是由当时的社会造成的。对这两个人物的态度,我们应该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样一对比,学生既能温习旧的知识,又能加深对新的知识的理解。
  六、激情式结尾,升华情感
  从教学内涵来说,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课堂教学的中止和教学活动的终结,恰恰相反,它应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学习活动的延伸。因此,讲述那些感人的故事、人物、情节的课文,当讲述结束时,可以运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对主题、人物、情节加以引申性的总结,创设一种具有诗情的意境,激发学生感情,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增强求知欲望,陶醉于“压轴戏”的艺术氛围之中。
  例如教完《十八岁和其他》这篇课文时,我以充满激情的语言作了如下小结:“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也可怜天下孩子们的心啊!我们品味了十六岁花季的芬芳,经受了十七岁雨季的洗礼,十八岁的梦季呈现于眼前。当我们怀揣梦想上路时,父母其实一直与我们一路行走,十八岁的背后站着我们的亲人。爱其实是一种理解,今天我们学习的台湾作家杨子的散文《十八岁和其他》阐述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情感是需要培育的,需要滋润的,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回馈对我们无私的爱的父母吧!”这一激情式的结尾,不但唤醒了学生潜在的情感,而且激励学生珍惜生活,感恩父母。
其他文献
碉房是西藏南部各地的特色民居形式,用石砌墙、高2-3米,以木材做梁、柱和椽子,平屋顶,有的设外廊。木梁、柱子上有鲜艳的色彩,窗上装玻璃,可以有效地利用当地充足的阳光。    西藏的传统民居,与西藏的其他文化形态一样,也具有其独特的个性。藏族民居丰富多彩,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区的帐房、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的木构建筑各有特色,就连窑洞也能在阿里高原上寻见。但是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    碉房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