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结合职业院校的实际教学经验,总结教学中存在的矛盾以及采取的有效措施,探索适应当前形势下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职业教育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矛盾 对策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和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探索职业发展方向,各大院校进行相应的专业化课改。常见的改革举措之一,是压缩部分基础课课时。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同样面临这样的教学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针对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谈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与困惑,并实施一些具体有效措施。
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的几个矛盾
1.课时与教材内容的矛盾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是由微生物、免疫学基础、人体寄生虫学组成,其中微生物学内容繁杂、琐碎,学起来枯燥无味,免疫学的内容抽象深奥。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多,而本门课程的总课时仅为57学时,多数教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学生囫囵吞枣的学完,未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面对紧张课时的另一面是滞后的教材,如百日咳鲍特菌、白喉棒状杆菌等因免疫预防的普及在临床中很少见,教材中对这些已经没有临床意义的内容仍做详细介绍。而新出现的病原微生物、新发现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等在护理工作中需要掌握的知识,较少涉及,出现教学与实际脱轨。
2.教学方法与学生整体水平的矛盾
综合内外众多学者的教学方法改革,大多采用PBL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这些不失为提高教学水平的好方法,但要采用哪种方法要考虑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职业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是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型人才,他们动手能力强、易接受新事物、好奇心强,但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薄弱、自我约束力差、自学能力不足,这些因素制约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实施。例如小组讨论法要求学生课下查资料,设计、论证、课上小组讨论,对自学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职业学生因自学能力不足,或自我约束力差,导致教学方法难以有效地开展下去。
3.教师素质与职业要求的矛盾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应具有专业精神、专业性知识和专业能力。本专业教师大部分是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具有良好的专业精神,但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上存在薄弱的地方,专业知识的欠缺主要体现在教师实践技能跟不上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新手段,出现了教学与临床实际脱轨;专业能力的欠缺体现在忽略教育理论的学习,多数青年教师认为将教材内容完整地背下来就是备教材了,不注重课堂理论的讲授,不注重教法的更新,更不关注职业学生的特点。
4.多媒体使用与板书的矛盾
近年来,多媒体已经广泛使用在教学领域,通过文字、图像、动画等手段将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内容展现出来,使得原本枯燥、抽象的问题简单化,扩大知识容量,提高课堂效率,降低学习的难度。然而盲目的使用多媒体使得教师完全抛开黑板和粉笔,整节课都以课件作为教学手段,快节奏的讲解、大容量的知识,学生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听讲,却无法完成边听边记。很多学生反映课上听得懂,课后却不知道复习重点,造成虎头蛇尾的效果。如果讲课过程中按照授课的顺序逐条书写板书,比较耗时,又与大容量知识体系相矛盾。
二、解决办法
1.整合内容,与时俱进
针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学生,体现专业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删减不合理的内容,降低免疫学难度,增加服务性知识,形成适合于职业院校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教材。其中微生物学32学时,增加化脓性细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肝炎病毒等内容的讲解,删减细菌分解代谢产物、低发性致病菌等内容。在有限的学时内适当添加学生今后在护理工作中涉及的新知识体系,尤其是最新出现的对人类具有广泛危害的细菌、病毒,如甲型H7N9流感病毒、手足口病、埃博拉病毒等;免疫学20学时,增加前言性的DNA疫苗以及已经广泛应用疾病的快速诊断和疗效评价的免疫标记技术、核酸杂交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内容;寄生虫学5学时,概要介绍常见寄生虫。
2.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结合教学内容、职业培养要求等,采用适合职业护理学生的教学方法。微生物、人体寄生虫学传统的授课方式是理论加实验的模式,在讲授理论课后进行实验的讲授。这种方式难免有教学脱节现象,同时理论课上讲解实验原理,到实验课上需要再次讲解,造成课时的浪费。为克服以上缺点,针对微生物和人体寄生虫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将理论与实践合二为一,提高教学效率。为提高学习免疫学的兴趣,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学生扮演免疫学中的角色,让枯燥的细胞、抗体,成为鲜活的生命,难于理解的免疫应答机理,变成一场由学生扮演的人体防卫系统保卫战。形象、生动、有趣、简单的课堂使学生学习免疫学的兴趣极大的调动起来,使学生更能深入、系统地理解免疫学知识。
3.转变教学思想,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加强对教师业务素质的培养,转变教师教学思想,一方面,要重视教育学理论的学习,并运用实际教学中,从而提高专业能力;另一方面,要利用假期到一线的企业学习实践技能,将最新的职业技能在课堂中体现出来,强化理论知识为职业技能服务的教学思想。
4.合理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给教学带来新的革命,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替代的优点,但是教师必须意识到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教师仍是教学的主导,要合理使用多媒体,规划板书内容,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一节课中必要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以提纲的形式写在黑板上,学生记下简单明了的提纲,有利于学生课后的整理复习。合理利用多媒体和板书的优点,解决二者间的矛盾,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邢朝云,王雪英,张囡囡.《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奥苏贝尔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5):79.
[2]王文佳,何光志,范万阳.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7):117.
[3]丁培杰.浅谈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准备中应注意的问题[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2):93.
[4]甘世芬.提高中护生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基础实验教学效果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2,(4):256.
基金项目: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职业院校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13-HZY32
关键词:职业教育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矛盾 对策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和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探索职业发展方向,各大院校进行相应的专业化课改。常见的改革举措之一,是压缩部分基础课课时。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同样面临这样的教学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针对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谈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与困惑,并实施一些具体有效措施。
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的几个矛盾
1.课时与教材内容的矛盾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是由微生物、免疫学基础、人体寄生虫学组成,其中微生物学内容繁杂、琐碎,学起来枯燥无味,免疫学的内容抽象深奥。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多,而本门课程的总课时仅为57学时,多数教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学生囫囵吞枣的学完,未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面对紧张课时的另一面是滞后的教材,如百日咳鲍特菌、白喉棒状杆菌等因免疫预防的普及在临床中很少见,教材中对这些已经没有临床意义的内容仍做详细介绍。而新出现的病原微生物、新发现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等在护理工作中需要掌握的知识,较少涉及,出现教学与实际脱轨。
2.教学方法与学生整体水平的矛盾
综合内外众多学者的教学方法改革,大多采用PBL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这些不失为提高教学水平的好方法,但要采用哪种方法要考虑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职业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是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型人才,他们动手能力强、易接受新事物、好奇心强,但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薄弱、自我约束力差、自学能力不足,这些因素制约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实施。例如小组讨论法要求学生课下查资料,设计、论证、课上小组讨论,对自学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职业学生因自学能力不足,或自我约束力差,导致教学方法难以有效地开展下去。
3.教师素质与职业要求的矛盾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应具有专业精神、专业性知识和专业能力。本专业教师大部分是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具有良好的专业精神,但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上存在薄弱的地方,专业知识的欠缺主要体现在教师实践技能跟不上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新手段,出现了教学与临床实际脱轨;专业能力的欠缺体现在忽略教育理论的学习,多数青年教师认为将教材内容完整地背下来就是备教材了,不注重课堂理论的讲授,不注重教法的更新,更不关注职业学生的特点。
4.多媒体使用与板书的矛盾
近年来,多媒体已经广泛使用在教学领域,通过文字、图像、动画等手段将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内容展现出来,使得原本枯燥、抽象的问题简单化,扩大知识容量,提高课堂效率,降低学习的难度。然而盲目的使用多媒体使得教师完全抛开黑板和粉笔,整节课都以课件作为教学手段,快节奏的讲解、大容量的知识,学生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听讲,却无法完成边听边记。很多学生反映课上听得懂,课后却不知道复习重点,造成虎头蛇尾的效果。如果讲课过程中按照授课的顺序逐条书写板书,比较耗时,又与大容量知识体系相矛盾。
二、解决办法
1.整合内容,与时俱进
针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学生,体现专业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删减不合理的内容,降低免疫学难度,增加服务性知识,形成适合于职业院校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教材。其中微生物学32学时,增加化脓性细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肝炎病毒等内容的讲解,删减细菌分解代谢产物、低发性致病菌等内容。在有限的学时内适当添加学生今后在护理工作中涉及的新知识体系,尤其是最新出现的对人类具有广泛危害的细菌、病毒,如甲型H7N9流感病毒、手足口病、埃博拉病毒等;免疫学20学时,增加前言性的DNA疫苗以及已经广泛应用疾病的快速诊断和疗效评价的免疫标记技术、核酸杂交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内容;寄生虫学5学时,概要介绍常见寄生虫。
2.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结合教学内容、职业培养要求等,采用适合职业护理学生的教学方法。微生物、人体寄生虫学传统的授课方式是理论加实验的模式,在讲授理论课后进行实验的讲授。这种方式难免有教学脱节现象,同时理论课上讲解实验原理,到实验课上需要再次讲解,造成课时的浪费。为克服以上缺点,针对微生物和人体寄生虫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将理论与实践合二为一,提高教学效率。为提高学习免疫学的兴趣,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学生扮演免疫学中的角色,让枯燥的细胞、抗体,成为鲜活的生命,难于理解的免疫应答机理,变成一场由学生扮演的人体防卫系统保卫战。形象、生动、有趣、简单的课堂使学生学习免疫学的兴趣极大的调动起来,使学生更能深入、系统地理解免疫学知识。
3.转变教学思想,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加强对教师业务素质的培养,转变教师教学思想,一方面,要重视教育学理论的学习,并运用实际教学中,从而提高专业能力;另一方面,要利用假期到一线的企业学习实践技能,将最新的职业技能在课堂中体现出来,强化理论知识为职业技能服务的教学思想。
4.合理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给教学带来新的革命,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替代的优点,但是教师必须意识到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教师仍是教学的主导,要合理使用多媒体,规划板书内容,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一节课中必要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以提纲的形式写在黑板上,学生记下简单明了的提纲,有利于学生课后的整理复习。合理利用多媒体和板书的优点,解决二者间的矛盾,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邢朝云,王雪英,张囡囡.《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奥苏贝尔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5):79.
[2]王文佳,何光志,范万阳.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7):117.
[3]丁培杰.浅谈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准备中应注意的问题[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2):93.
[4]甘世芬.提高中护生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基础实验教学效果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2,(4):256.
基金项目: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职业院校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13-HZY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