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以往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更加注重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反映在阅读上就是要通过阅读过程的引导,达到对学生基本语文知识技能、人文素养和学以致用良好的习惯的培养。现就如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 教学
语言文字是沟通交流最基本的工具,是一个人的母语,作为母语体系的基础性学科,语文对于学生的基本知识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一直以来语文都是基础教育中极为重要的课程,尤其是小学阶段更是如此,识文断字也成了许多教师和家长衡量语文学习的水平。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的综合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新课标对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也有了新的内涵界定,即语文教学要在以往基础知识技能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语文教学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和完善人格的培养。那么,这一长远目标的落实,体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上需要怎么去做?教师在阅读教学的环节中又该如何去把握呢?下面本人就循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流程,结合教材内容来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首先,对学生阅读的引导
学生进行阅读前,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聚焦其注意力很重要,而增强课文内容的针对性导读是小学语文阅读课的必要前提,对阅读具有一定的导向性,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进行阅读。通常来讲,教师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课文导读。第一种就是通过课文背景的介绍,为学生做好文章整体基调的铺垫,这个环节也有利于将小学生的注意力进行聚焦。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威尔逊出游》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旅游的画面,然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谈一谈旅游时需要哪些东西,进而过渡到课文的学习上。第二种就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更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文,比如教授《聪明的使者》的时候,教师可以列出以下几个问题:1.禄东赞遇到了哪些问题,并说出来;2.其他使臣都是怎么做的,禄东赞又是怎么做的,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3.从禄东赞的做法中你能看出禄东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这些提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能够带着明确的问题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的指向性。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即速读,它是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速读,简而言之就是快速阅读,是从课文中迅速提取所需信息的一种方法,是帮助小学生提高注意力的很好训练方法。默读是速读的最好方法,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语言系统发展不完善,比如不出声便很难进行流畅的阅读,因此这个环节教师尽量不要让学生进行默读,可以用小声读的方式代替默读。速读质量主要依赖于教师在导读阶段给学生呈现的问题,另外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速读阶段做到眼手共用,阅读过程中碰到不认识的字就用笔画出来,等速读完后进行统一解答。速读在课堂组织上可以通过小组形式开展,比如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各小组学生可以就教师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总之,速读的核心在于一个“快”字,通过快速的阅读帮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学生掌握这种读书方法,对于其理解课文内容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第三,帮助学生细读课文
细读课文,理解内容,进而升华自己对文章内容、文中人物的感情是阅读过程的核心部分,很多实质问题的解决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都依赖于这一环节的顺利实施。精读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化、细致化,以尽可能多的的师生互动实现对课文的分析,通常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逐句、逐段阅读与理解展开的。比如在学习三年级课文《永不凋谢的玫瑰》时,可以在精读环节实现以下几个目标:给学生解释新词“凋谢、纯洁、斯文、甚至”的意思并进行造句练习;引导同学进行文章语句和内容的理解体会;分析课文中小姑娘为什么要摘花、同学们和老师开始是怎么做的,后来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小姑娘的美好心灵理解的就更加深刻了。精读部分操作相对较为灵活,只要围绕教学任务而开展,教师可以在形式上进行多种创新,师生问答、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等方式均可使用。
第四、对学生朗诵方法的指导
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离不开多读、大声的读,也就是诵读,诵读可以说是阅读良好的检验与收尾,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迁移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作为语言载体来讲,语文学科诵读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有效的记忆是学生有效使用语文言语工具的重要前提。诵读还有一层重要含义,就是能在强化学生记忆理解的基础上,达到顺利迁移的目的,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绉,这里的熟读,在很大程度上说的就是诵读。小学生的知识相对较少,需要大量的原始材料积累,才能够开拓其思维空间,进而对相仿的材料进行信息加工,产生新的知识经验。基于这种需要,语文教师应该创新方式方法,强化学生的诵读能力,诵读过程教师可以通过随机点名、小组比赛、默写等方式进行。鉴于小学生的理解力和整体把握能力不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将诵读任务进行分解、细化,比如一人背诵一段,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语感的培养为中心,强调老师和课文对学生的熏染、陶冶、感化,讲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文的涵泳、体验、感悟。“语感中心论”以优秀的言语作品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思维,多方面激发学生的语感,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听说读写实践,走进生活,走进作者。“语感中心论”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追求学生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写就通、一读就懂的境界。让学生在我们的带领下真正走进语文的世界,真切地体会语文的情感,从而真正的读懂语文、学会语文,进而灵活运用语文——这也就是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小学阅读课“四点’导学、多元感悟“教学尝试.张贻波.上海教育科研
〔2〕创新小学阅读教学策略,增强小学阅读教学效率.徐光华.中小学教师培训
〔3〕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杨忠勤.东京文学
〔4〕谈语文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陈秀珍.教师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 教学
语言文字是沟通交流最基本的工具,是一个人的母语,作为母语体系的基础性学科,语文对于学生的基本知识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一直以来语文都是基础教育中极为重要的课程,尤其是小学阶段更是如此,识文断字也成了许多教师和家长衡量语文学习的水平。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的综合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新课标对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也有了新的内涵界定,即语文教学要在以往基础知识技能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语文教学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和完善人格的培养。那么,这一长远目标的落实,体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上需要怎么去做?教师在阅读教学的环节中又该如何去把握呢?下面本人就循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流程,结合教材内容来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首先,对学生阅读的引导
学生进行阅读前,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聚焦其注意力很重要,而增强课文内容的针对性导读是小学语文阅读课的必要前提,对阅读具有一定的导向性,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进行阅读。通常来讲,教师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课文导读。第一种就是通过课文背景的介绍,为学生做好文章整体基调的铺垫,这个环节也有利于将小学生的注意力进行聚焦。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威尔逊出游》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旅游的画面,然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谈一谈旅游时需要哪些东西,进而过渡到课文的学习上。第二种就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更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文,比如教授《聪明的使者》的时候,教师可以列出以下几个问题:1.禄东赞遇到了哪些问题,并说出来;2.其他使臣都是怎么做的,禄东赞又是怎么做的,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3.从禄东赞的做法中你能看出禄东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这些提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能够带着明确的问题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的指向性。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即速读,它是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速读,简而言之就是快速阅读,是从课文中迅速提取所需信息的一种方法,是帮助小学生提高注意力的很好训练方法。默读是速读的最好方法,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语言系统发展不完善,比如不出声便很难进行流畅的阅读,因此这个环节教师尽量不要让学生进行默读,可以用小声读的方式代替默读。速读质量主要依赖于教师在导读阶段给学生呈现的问题,另外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速读阶段做到眼手共用,阅读过程中碰到不认识的字就用笔画出来,等速读完后进行统一解答。速读在课堂组织上可以通过小组形式开展,比如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各小组学生可以就教师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总之,速读的核心在于一个“快”字,通过快速的阅读帮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学生掌握这种读书方法,对于其理解课文内容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第三,帮助学生细读课文
细读课文,理解内容,进而升华自己对文章内容、文中人物的感情是阅读过程的核心部分,很多实质问题的解决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都依赖于这一环节的顺利实施。精读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化、细致化,以尽可能多的的师生互动实现对课文的分析,通常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逐句、逐段阅读与理解展开的。比如在学习三年级课文《永不凋谢的玫瑰》时,可以在精读环节实现以下几个目标:给学生解释新词“凋谢、纯洁、斯文、甚至”的意思并进行造句练习;引导同学进行文章语句和内容的理解体会;分析课文中小姑娘为什么要摘花、同学们和老师开始是怎么做的,后来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小姑娘的美好心灵理解的就更加深刻了。精读部分操作相对较为灵活,只要围绕教学任务而开展,教师可以在形式上进行多种创新,师生问答、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等方式均可使用。
第四、对学生朗诵方法的指导
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离不开多读、大声的读,也就是诵读,诵读可以说是阅读良好的检验与收尾,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迁移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作为语言载体来讲,语文学科诵读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有效的记忆是学生有效使用语文言语工具的重要前提。诵读还有一层重要含义,就是能在强化学生记忆理解的基础上,达到顺利迁移的目的,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绉,这里的熟读,在很大程度上说的就是诵读。小学生的知识相对较少,需要大量的原始材料积累,才能够开拓其思维空间,进而对相仿的材料进行信息加工,产生新的知识经验。基于这种需要,语文教师应该创新方式方法,强化学生的诵读能力,诵读过程教师可以通过随机点名、小组比赛、默写等方式进行。鉴于小学生的理解力和整体把握能力不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将诵读任务进行分解、细化,比如一人背诵一段,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语感的培养为中心,强调老师和课文对学生的熏染、陶冶、感化,讲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文的涵泳、体验、感悟。“语感中心论”以优秀的言语作品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思维,多方面激发学生的语感,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听说读写实践,走进生活,走进作者。“语感中心论”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追求学生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写就通、一读就懂的境界。让学生在我们的带领下真正走进语文的世界,真切地体会语文的情感,从而真正的读懂语文、学会语文,进而灵活运用语文——这也就是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小学阅读课“四点’导学、多元感悟“教学尝试.张贻波.上海教育科研
〔2〕创新小学阅读教学策略,增强小学阅读教学效率.徐光华.中小学教师培训
〔3〕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杨忠勤.东京文学
〔4〕谈语文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陈秀珍.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