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影响县域10 kV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科学规划和改造县域配电网结构、提高配电网自动化水平、选择合适的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和加强10 kV配电网运行管理等对策来提高 10 kV 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关键词:配电网; 供电可靠性; 对策
党的“十八大”高度重视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明确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推进“四化同步”等重大任务;同时明确提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等要求。这对承担城乡一体化主要供电任务的县域10kV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国家进行了大面积的农电网改造,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县域10kV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但是10 kV配电网经常由于各种因素而影响到其供电运行的可靠性,特别是架空配电网线路长期在露天运行,同时又具有点多、线长、面广及结线方式复杂的特点,因此在线路运行中,10kV配电网会经常发生一些故障,不仅对广大用户正常生产与生活用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给供电企业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此外,对用户供电可靠性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县域供电企业对电网建设和运行管理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县域供电企业必须加强对县域10 kV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分析,采取必要措施来确保供电的可靠性。
1. 影响县域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
影响县域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来自电网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1.1 配电网内部因素
影响县域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电网内部因素主要包括配电网结构、配电网自动化程度、电力设备故障、架空线路故障、电网非故障停电等。
(1)配电网结构
配电网结构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主要包括配电网主接线方式和中性点接地两个方面 。目前我国大多数县域的10kV 配电网主接线方式多为放射形,当某一回路检修或故障时容易造成全线停电,停电时间长,停电范围大,严重影响着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而10kV 配电网中性点运行方式则主要有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和中性点经高阻抗接地这三种方式,属于小电流接地系统。不同的接地方式,影响也不一样。特别是采取中性点不接地方式时,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则中性点电位升高为负的故障相电压,而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则升高为线电压,且接地电流升高为正常运行相对地电流的3倍,容易引起电弧和相间短路故障,从而烧毁电气设备,造成长时间大面积停电事故。
(2)电网自动化程度
电网自动化程度是影响县域10 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一个重要因素。电网自动化程度越高,判断故障的地点和隔离,以及向完好线段恢复供电时间就短。反之,故障隔离操作时间就会延长。目前,县域10 kV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尚未健全,特别是对故障状态下的倒负荷操作影响很大。
(3)电力设备故障
在县域10 kV配电网运行中,电力设备经常会发生各种故障,导致对电力用户供电的中断,这些故障主要包括配电变压器故障、真空断路器故障、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故障、开闭所和配电室中的电缆故障等 。配电变压器出现故障,维修时间较长,停电时间也较长。断路器最常见的故障是开断关合故障,如不能可靠动作,则线下用户得不到正常的供电。电压互感器则主要包括铁磁谐振、受潮短路、绝缘老化、局部放 电或击穿等故障引起跳闸停电。电流互感器主要有二次开路、受潮击穿、绝缘老化造成电晕放电或者局部放电等故障,从而引起二次侧产生高电压,损害和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
(4)架空线路故障
县域10 kV配电网线路主要以架空线路为主,其故障主要包括线路缺相运行、导线短路、断线、倒杆、柱上油开关拒合或拒分、瓷瓶闪络放电故障等。其中断线和倒杆故障是比较严重的线路故障,往往引起全线断电,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较大。
(5)电网非故障停电
电网非故障停电是由电力管理部门安排的计划停电。其原因是要对输变电线路或变电站进行改造、检修、预试以及配电网检修、改造等。电网非故障停电是不可避免的,但电力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合理科学的管理来减少停电时间,减少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1.2 配电网外部因素
影响县域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电网内部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两方面。
(1)自然灾害
雷电、台风、暴雨、暴雪、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是影响县域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这些自然灾害往往引起输电线路断线、倒杆、短路等故障,造成大面积停电。
(2)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包括电网运行维护人员人为过失和人为破坏。电网运行维护人员的人为过失是指由于电网运行和检修设备人员的人为过失而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很多10 kV配电网的停电事故都是由于运维人员素质低而处理不当而导致的。人为破坏主要是指由于人为偷盗电力设施、高抛导电物体、车辆碰杆、违章砍伐树木等而造成的停电事故,对于10 kV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产生直接影响。
2. 提高县域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对策
2.1 科学规划和改造县域配电网结构
由于县域10kV配电网承担着县域工业和农业以及城乡照明的用电,负荷的分布极不均匀,特别是在当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要求下,科学规划配电网的结构,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县域电力管理部门应根据县域负荷分布的实际情况,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精度,科学安排10 kV 电源点建设和 10 kV 供电线路的走向,合理编制配电网规划。在规划配电网结构时,要有超前和长远的规划,采用双回线或多回线、环网、多分段连接等可靠性较高的接线方式,改善并优化配电网架结构,实现相邻线路的负荷互供功能,使其满足电网的“N-1”准则。同时要加大对卡脖子线路的改造,大力推进智能化、自动化、无油化、少维护和免维护的电气设备在10 kV配电网中的应用;在人口较集中、树线矛盾突出的地方采用架空绝缘线或地下电缆敷设;裸导线与设备连接处增加绝缘护套;加大防雷设施的投入力度,采用氧化锌避雷器,提高线路的防雷水平。 2.2 提高配电网自动化水平
提高县域10 kV配电网自动化水平是提高10 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措施。县域电力管理部门要选用适合当地电网的配电网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现代通信技术,对配电网实时状态以及运行数据实施实时监测,以掌握10 kV配电网的实时运行状况,一旦配电网出现异常状况,就可立即通过运行方式的调整予以解决,可大大提高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2.3 选择合适的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选择合适的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对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影响较大。县域10 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一般有中性点经高电阻、低电阻以及消弧线圈接地三种选择。电力管理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配电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对于以架空线为主的配电网,宜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并安装消弧线圈微电脑自动调节控制技术来补偿接地电容电流;对于以电缆线路为主的配电网,宜采用经小电阻接地方式。
2.4 加强配电网运行管理
加强配电网运行管理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关键。加强配电网运行管理重点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成立供电可靠性管理领导机构。电力管理部门应成立供电可靠性管理领导机构,负责本区域供电可靠性的管理。主要职责有贯彻落实国家《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编制供电可靠性管理制度,实行供电可靠性的目标管理,坚持先测算后编制的原则,合理编制月度检修计划,保证供电可靠性指标在规定范围内,积极开展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评估、预测、分解控制及理论研究等工作。
(2)加强10 kV配电网设备的日常巡视和防护。一是要加大10 kV配电网线路设备巡视力度,特别是夜间巡视;发现隐患要及时处理,对年久失修老化设备要定期更换。二是要引进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进入配电网,提高线路设备运行水平。
(3)加强对沿线住地群众及有关单位保杆和护线宣传,防止外力破坏造成的停电事故。要依法加强国家《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宣传,提高群众及有关单位保杆和护线的意识,减少人为因素的破坏。
(4)积极开展配电网带电作业。配电网带电作业带主要包括带电测试、带电维修以及带电检查等工作,如带电断接10kV引流线、带电更换10kV跌落保险、带电更换绝缘子、带电处理导线上的杂物等。10 kV配电网常见的作业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高空作业车的绝缘臂直接作业,另一种则是利用绝缘工具间接作业。带电作业在实际工作中极大地减少了可能发生的停电事故,减少停电时间,从而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5)加强对配电网运行维护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通过业务技能培训,提高运行维护管理人员对配电网运行状况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减少运行维护管理人员的误操作和误处理,做大限度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
3、结束语
县域10 kV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电力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常抓不懈。要从县域10 kV配电网的规划建设开始,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入手,应用先进科学设备和配电自动化技术,加强配电网的运行运行,不断提高10 kV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以满足县域广大用户的需要,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智萍.提高10 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2年第19卷第12期.
[2] 黄清社.县级 10kV 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4月.
[3]蒋远忠. 提高 10 kV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分析[J], 机电信息,2011 年第 24 期总第 306 期.
[3]叶文锋.10 kV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研究[J], 科学之友,2011年第10期.
1、作者简介:段文星,男,1992年7月出生,江西都昌人,南昌工程学院2010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
2、通信作者简介:张兴旺(1968-),男,硕士,教授,江西彭泽人,主要从事电气控制及自动化教学与研究。 通信地址:南昌市高新开发区天祥大道289号南昌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邮编:330099
关键词:配电网; 供电可靠性; 对策
党的“十八大”高度重视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明确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推进“四化同步”等重大任务;同时明确提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等要求。这对承担城乡一体化主要供电任务的县域10kV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国家进行了大面积的农电网改造,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县域10kV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但是10 kV配电网经常由于各种因素而影响到其供电运行的可靠性,特别是架空配电网线路长期在露天运行,同时又具有点多、线长、面广及结线方式复杂的特点,因此在线路运行中,10kV配电网会经常发生一些故障,不仅对广大用户正常生产与生活用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给供电企业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此外,对用户供电可靠性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县域供电企业对电网建设和运行管理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县域供电企业必须加强对县域10 kV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分析,采取必要措施来确保供电的可靠性。
1. 影响县域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
影响县域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来自电网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1.1 配电网内部因素
影响县域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电网内部因素主要包括配电网结构、配电网自动化程度、电力设备故障、架空线路故障、电网非故障停电等。
(1)配电网结构
配电网结构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主要包括配电网主接线方式和中性点接地两个方面 。目前我国大多数县域的10kV 配电网主接线方式多为放射形,当某一回路检修或故障时容易造成全线停电,停电时间长,停电范围大,严重影响着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而10kV 配电网中性点运行方式则主要有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和中性点经高阻抗接地这三种方式,属于小电流接地系统。不同的接地方式,影响也不一样。特别是采取中性点不接地方式时,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则中性点电位升高为负的故障相电压,而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则升高为线电压,且接地电流升高为正常运行相对地电流的3倍,容易引起电弧和相间短路故障,从而烧毁电气设备,造成长时间大面积停电事故。
(2)电网自动化程度
电网自动化程度是影响县域10 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一个重要因素。电网自动化程度越高,判断故障的地点和隔离,以及向完好线段恢复供电时间就短。反之,故障隔离操作时间就会延长。目前,县域10 kV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尚未健全,特别是对故障状态下的倒负荷操作影响很大。
(3)电力设备故障
在县域10 kV配电网运行中,电力设备经常会发生各种故障,导致对电力用户供电的中断,这些故障主要包括配电变压器故障、真空断路器故障、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故障、开闭所和配电室中的电缆故障等 。配电变压器出现故障,维修时间较长,停电时间也较长。断路器最常见的故障是开断关合故障,如不能可靠动作,则线下用户得不到正常的供电。电压互感器则主要包括铁磁谐振、受潮短路、绝缘老化、局部放 电或击穿等故障引起跳闸停电。电流互感器主要有二次开路、受潮击穿、绝缘老化造成电晕放电或者局部放电等故障,从而引起二次侧产生高电压,损害和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
(4)架空线路故障
县域10 kV配电网线路主要以架空线路为主,其故障主要包括线路缺相运行、导线短路、断线、倒杆、柱上油开关拒合或拒分、瓷瓶闪络放电故障等。其中断线和倒杆故障是比较严重的线路故障,往往引起全线断电,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较大。
(5)电网非故障停电
电网非故障停电是由电力管理部门安排的计划停电。其原因是要对输变电线路或变电站进行改造、检修、预试以及配电网检修、改造等。电网非故障停电是不可避免的,但电力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合理科学的管理来减少停电时间,减少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1.2 配电网外部因素
影响县域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电网内部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两方面。
(1)自然灾害
雷电、台风、暴雨、暴雪、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是影响县域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这些自然灾害往往引起输电线路断线、倒杆、短路等故障,造成大面积停电。
(2)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包括电网运行维护人员人为过失和人为破坏。电网运行维护人员的人为过失是指由于电网运行和检修设备人员的人为过失而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很多10 kV配电网的停电事故都是由于运维人员素质低而处理不当而导致的。人为破坏主要是指由于人为偷盗电力设施、高抛导电物体、车辆碰杆、违章砍伐树木等而造成的停电事故,对于10 kV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产生直接影响。
2. 提高县域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对策
2.1 科学规划和改造县域配电网结构
由于县域10kV配电网承担着县域工业和农业以及城乡照明的用电,负荷的分布极不均匀,特别是在当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要求下,科学规划配电网的结构,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县域电力管理部门应根据县域负荷分布的实际情况,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精度,科学安排10 kV 电源点建设和 10 kV 供电线路的走向,合理编制配电网规划。在规划配电网结构时,要有超前和长远的规划,采用双回线或多回线、环网、多分段连接等可靠性较高的接线方式,改善并优化配电网架结构,实现相邻线路的负荷互供功能,使其满足电网的“N-1”准则。同时要加大对卡脖子线路的改造,大力推进智能化、自动化、无油化、少维护和免维护的电气设备在10 kV配电网中的应用;在人口较集中、树线矛盾突出的地方采用架空绝缘线或地下电缆敷设;裸导线与设备连接处增加绝缘护套;加大防雷设施的投入力度,采用氧化锌避雷器,提高线路的防雷水平。 2.2 提高配电网自动化水平
提高县域10 kV配电网自动化水平是提高10 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措施。县域电力管理部门要选用适合当地电网的配电网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现代通信技术,对配电网实时状态以及运行数据实施实时监测,以掌握10 kV配电网的实时运行状况,一旦配电网出现异常状况,就可立即通过运行方式的调整予以解决,可大大提高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2.3 选择合适的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选择合适的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对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影响较大。县域10 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一般有中性点经高电阻、低电阻以及消弧线圈接地三种选择。电力管理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配电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对于以架空线为主的配电网,宜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并安装消弧线圈微电脑自动调节控制技术来补偿接地电容电流;对于以电缆线路为主的配电网,宜采用经小电阻接地方式。
2.4 加强配电网运行管理
加强配电网运行管理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关键。加强配电网运行管理重点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成立供电可靠性管理领导机构。电力管理部门应成立供电可靠性管理领导机构,负责本区域供电可靠性的管理。主要职责有贯彻落实国家《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编制供电可靠性管理制度,实行供电可靠性的目标管理,坚持先测算后编制的原则,合理编制月度检修计划,保证供电可靠性指标在规定范围内,积极开展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评估、预测、分解控制及理论研究等工作。
(2)加强10 kV配电网设备的日常巡视和防护。一是要加大10 kV配电网线路设备巡视力度,特别是夜间巡视;发现隐患要及时处理,对年久失修老化设备要定期更换。二是要引进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进入配电网,提高线路设备运行水平。
(3)加强对沿线住地群众及有关单位保杆和护线宣传,防止外力破坏造成的停电事故。要依法加强国家《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宣传,提高群众及有关单位保杆和护线的意识,减少人为因素的破坏。
(4)积极开展配电网带电作业。配电网带电作业带主要包括带电测试、带电维修以及带电检查等工作,如带电断接10kV引流线、带电更换10kV跌落保险、带电更换绝缘子、带电处理导线上的杂物等。10 kV配电网常见的作业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高空作业车的绝缘臂直接作业,另一种则是利用绝缘工具间接作业。带电作业在实际工作中极大地减少了可能发生的停电事故,减少停电时间,从而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5)加强对配电网运行维护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通过业务技能培训,提高运行维护管理人员对配电网运行状况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减少运行维护管理人员的误操作和误处理,做大限度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
3、结束语
县域10 kV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电力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常抓不懈。要从县域10 kV配电网的规划建设开始,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入手,应用先进科学设备和配电自动化技术,加强配电网的运行运行,不断提高10 kV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以满足县域广大用户的需要,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智萍.提高10 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2年第19卷第12期.
[2] 黄清社.县级 10kV 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4月.
[3]蒋远忠. 提高 10 kV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分析[J], 机电信息,2011 年第 24 期总第 306 期.
[3]叶文锋.10 kV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研究[J], 科学之友,2011年第10期.
1、作者简介:段文星,男,1992年7月出生,江西都昌人,南昌工程学院2010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
2、通信作者简介:张兴旺(1968-),男,硕士,教授,江西彭泽人,主要从事电气控制及自动化教学与研究。 通信地址:南昌市高新开发区天祥大道289号南昌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邮编:33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