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引发的思考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ah0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个学生对我说,他只会用例题2的第一种方法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我明明和他们探讨了三种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他为什么就只会第一种呢?于是我认真研究教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90页。)
  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6和8的公倍数有很多呢。
  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8的倍数:8,16,24,32,40,48……
  用图表示也很清楚
  6的倍数
  8的倍数
  8的倍数中有哪些是6的倍数呢
  8的倍数:8,16,24,32,40,48 ……
  学生学习这两种方法后,我又引导学生学习用短除法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而这个学生为什么就只会用第一种呢?本人有些和教材编排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想和大家商榷。
  第一,此例题的结论没有明确表示出来。有问必答,是一般的逻辑常识。既然是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还在题目的后面加了问号,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回答,结论就应该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4。笔者猜想编者是想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出结论。可这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性很强,书上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因此,我认为例题没有起到培养学生养成总结的良好习惯。
  第二,例题如此编排,不但没有很好的开发学生智力,反而是在诱导学生走弯路,费时费力。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要求解8和140的最小公倍数,那么,这个学生只会按照例题的第一种方法先分别写出8和140的倍数,再圈出它们8和140的最小公倍数。
  8的倍数:
  8,16,24,32,40,48,56,62,72,80,88,
  96,104,112,120,128,136,144,152,160,168,176,184,192,200,208,216,224,232,240,248,256,264,272,280
  140的倍数:140,280
  假如,两个数更大呢?或者是求3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呢?那他做题的时间就会更久。
  为什么不把简捷的短除法编进教材作为重点介绍呢?
  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2×3×4=24
  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4。
  小学生的模仿性很强,独立分析能力较差。特别是学困生,他们只能依样画葫芦,书上怎么讲,他就怎么做。所以说,教材编排还是要照顾中等生和学困生为好。你们说我的看法对吗?
  (作者单位:湖南省洪江市黔阳第五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培养一批高精尖艺术人才将有利于文化强省战略目标实现,将助推湖南实现“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文章分析了高精尖艺术人才在文化强省建设中的重要性,针对湖南高精尖艺术人才培养提出了独立设置艺术本科院校,构建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规范理顺各类高等院校开设的艺术专业,加大政府投入扶持力度等方面策略。  关键词:文化强省;高精尖;艺术人才;培养  湖南作为中部大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
目的观察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经积极治疗后恢复期胸部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的20例SARS病人恢复
摘 要: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构学生认知图式。多媒体技术可贯穿运用于单词教学、课文阅读教学、习题处理全过程。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单词教学;课文阅读教学;习题处理  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使用传统教具,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本书,靠传统教学方法机械地
新课改下的教学是全面创新的教学,要求教师优化教学措施,培养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对知识的传授,更要注意提高自己教学的创新能力。本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