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登上日月山,向南,再向西极目远望:蓝天和白云,绿草和羊群,相互交融成一幅牧歌式的草原风光。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上,13万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各族人民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建设着美丽的草原、美丽的家。
共和县具有十分丰富的畜牧、矿产、旅游等资源。有闻名遐迩的“草原门户”和“西海屏风”之称的文成公主进藏途径的巍峨日月山;有“天下江河皆东去,唯有此水向西流”的倒淌河奇观;有高原明珠之称的青海湖,湖南有鸟岛、三块石、海心山等岛屿,还有黄河上游第一座堪称亚洲“三最”(坝体最高、库容量最大、单机容量最大)的龙羊峡水电站及库区人工湖。
共和县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县,是青海省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牧场地域辽阔、水草丰美,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县共有各类牲畜174.56万头(只),年产羊毛1958吨,肉类总产量11600吨,奶总产量10000余吨,丰富的畜产品资源为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近年来,共和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握“发展与和谐”的主题,以发展现代农牧业为目标,着力推进结构调整、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依靠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两大动力,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两大建设,积极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城镇化两大进程,挖掘旅游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两大潜力,关注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两大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十一五”期间,共和县农牧民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8%以上,2007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161元。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饱含了共和县13万干部群众数十年的辛勤、智慧和汗水。
共和县把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农牧区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围绕“菜篮子、肉架子、奶瓶子、草料子”工程,组织实施优良畜种引进、牛羊育肥、优质牧草种植、奶牛养殖、农作物良种繁育、温棚蔬菜生产等结构调整项目,使农牧业生产结构日趋合理。积极扩大特色经济作物和饲料种植面积,种植业由单一粗放的“粮、油”二元结构向“粮、油、菜、药、草”等多元结构转变。
经过多年的努力,特色农牧业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奶牛养殖、温棚蔬菜、牛羊育肥、生猪饲养为主的主导产业,初步建成了以恰H台镇、铁盖乡为重点的奶牛养殖基地,以恰卜恰镇次汉苏村、东香卡村为重点的蔬菜生产基地,以倒淌河镇元者村、黑马河乡直却乎村、石乃亥乡铁卜加村为重点的藏系羊繁育基地,以黑马河乡加卜隆村为重点的牦牛复壮示范基地,以恰卜恰、龙羊峡、沙珠玉等乡镇为重点的生猪规模养殖基地,种养殖业结构向区域化、优质化、特色化方向不断迈进。
全县已形成了四条产业链,以雪峰乳业为龙头的乳制品加工产业链;以可可西里、晟通、明昌为龙头的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以育肥大户为龙头的牛羊育肥贩运产业链;以恰卜恰、倒淌河、切吉综合市场和清真牛羊屠宰场、绿源生猪定点屠宰场为龙头的农副产品营销产业链。逐渐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流通网络,一头连接生产者,一头连接经营者和消费者,在生产、流通、消费者之间架起了桥梁。同时,建立奶牛养殖、蔬菜种植、牛羊育肥等合作经济组织13个,为多层次、多渠道搞好农畜产品流通,增强农牧民参与市场的积极性,规避市场风险提供了保障。
如今,共和的草原越来越美,一座富有民族特色的草原新城,如一颗珍珠镶嵌在绿色的草原上,展示出耀眼夺目的光彩。
共和县具有十分丰富的畜牧、矿产、旅游等资源。有闻名遐迩的“草原门户”和“西海屏风”之称的文成公主进藏途径的巍峨日月山;有“天下江河皆东去,唯有此水向西流”的倒淌河奇观;有高原明珠之称的青海湖,湖南有鸟岛、三块石、海心山等岛屿,还有黄河上游第一座堪称亚洲“三最”(坝体最高、库容量最大、单机容量最大)的龙羊峡水电站及库区人工湖。
共和县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县,是青海省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牧场地域辽阔、水草丰美,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县共有各类牲畜174.56万头(只),年产羊毛1958吨,肉类总产量11600吨,奶总产量10000余吨,丰富的畜产品资源为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近年来,共和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握“发展与和谐”的主题,以发展现代农牧业为目标,着力推进结构调整、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依靠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两大动力,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两大建设,积极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城镇化两大进程,挖掘旅游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两大潜力,关注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两大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十一五”期间,共和县农牧民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8%以上,2007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161元。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饱含了共和县13万干部群众数十年的辛勤、智慧和汗水。
共和县把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农牧区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围绕“菜篮子、肉架子、奶瓶子、草料子”工程,组织实施优良畜种引进、牛羊育肥、优质牧草种植、奶牛养殖、农作物良种繁育、温棚蔬菜生产等结构调整项目,使农牧业生产结构日趋合理。积极扩大特色经济作物和饲料种植面积,种植业由单一粗放的“粮、油”二元结构向“粮、油、菜、药、草”等多元结构转变。
经过多年的努力,特色农牧业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奶牛养殖、温棚蔬菜、牛羊育肥、生猪饲养为主的主导产业,初步建成了以恰H台镇、铁盖乡为重点的奶牛养殖基地,以恰卜恰镇次汉苏村、东香卡村为重点的蔬菜生产基地,以倒淌河镇元者村、黑马河乡直却乎村、石乃亥乡铁卜加村为重点的藏系羊繁育基地,以黑马河乡加卜隆村为重点的牦牛复壮示范基地,以恰卜恰、龙羊峡、沙珠玉等乡镇为重点的生猪规模养殖基地,种养殖业结构向区域化、优质化、特色化方向不断迈进。
全县已形成了四条产业链,以雪峰乳业为龙头的乳制品加工产业链;以可可西里、晟通、明昌为龙头的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以育肥大户为龙头的牛羊育肥贩运产业链;以恰卜恰、倒淌河、切吉综合市场和清真牛羊屠宰场、绿源生猪定点屠宰场为龙头的农副产品营销产业链。逐渐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流通网络,一头连接生产者,一头连接经营者和消费者,在生产、流通、消费者之间架起了桥梁。同时,建立奶牛养殖、蔬菜种植、牛羊育肥等合作经济组织13个,为多层次、多渠道搞好农畜产品流通,增强农牧民参与市场的积极性,规避市场风险提供了保障。
如今,共和的草原越来越美,一座富有民族特色的草原新城,如一颗珍珠镶嵌在绿色的草原上,展示出耀眼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