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刷叶子是我老家白果树一带对打猪草的叫法,有时候也叫寻叶子。这种说法大概是从解放初流传下来的。早期,人们生活条件差,人尚且填不饱肚子,哪有多余的粮食喂猪?因此,想要养猪,只得饲以树叶、青草。当时,最常见的猪叶子要数是构树叶了。构树叶之于猪,就如同人之于米饭或馍馍,那是猪的主要口粮,猪爱吃,吃后贪睡、肯长。构树多是家养的,一般栽在房前屋后或田间地头,猪圈旁边最为常见。它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容易繁殖等特点,尤其是萌芽力特别强,刷下一茬之后,只要下上一场雨,很快又能发一茬,不停刷,不停发,一直可以持续到农历七八月份。据此,我猜想“刷叶子”这个词最初可能由刷构树叶得来的。但是,这只是我个人的主观臆测,无从考证。
猪叶子的种类很多,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某些树木的叶子,二是某些藤类植物的茎叶,三是某些草本植的茎叶。可以喂猪的树叶除了构树叶外,还有榆树叶、柿子树叶、板栗树叶、刺楸树叶、丁丁黃树叶、青皮树叶、马溜光树叶、桑树叶、五倍子树叶等。可以喂猪的藤类,最常见的有猪血藤、牵牛花、葛藤叶、猕猴桃叶、金银花叶、爬山虎叶等。能喂猪的草本植物可真是太多了,除了那些有毒的,苦的,辣的,有臭味的,一般的都可以。比如,马齿苋、面条菜、灯笼草、刺儿菜、龙葵、地米菜、野鸡冠花、车前草、野苋菜、婆婆针、灰灰菜、鹅儿肠、面条菜、猪殃殃、铺面袄(婆婆纳)、竹叶草……老人们传授刷叶子经验时常说,见青捡青,不要猫儿眼睛。意思是说,只要是绿色植物,大都是可以拿来喂猪的,但猫眼草除外。至于那胖嘟嘟绿油油的猫眼草为何不能拿来喂猪,我曾问好奇地过大人,大人们往往也答不上来。也曾有心弄一些猫眼草回家,拿自家的猪做做实验,可又担心真的有毒,把猪给折腾死了,故至今未能破解此谜。
我最初尝试刷叶子,大概是在六七岁的时候。那时农村经常要出义务工,父母常年外出干活,奶奶年事已高,我和哥哥还是少不更事的顽童。这种情况下,家中严重缺乏劳力,诸如刷叶子这种事,父母唯有利用收工的间隙附带着进行,这就造成了猪叶子没有量的保障。可怜了我家的猪,经常三餐不继,大多的时候,只得被关在猪栏里,饿得前心贴后背。实在饿得挺不住了,就哼哼唧唧地拿猪嘴拱着猪栏,或仰着猪脑袋吹喇叭似的嗷嗷叫个不停。奶奶为哄我出门,先往我嘴里塞上一块冰糖,然后再递给我一个能装三四升的小竹篮。她说,乖,刷满这一小篮子猪叶子,回来了我再给你一大块冰糖。我自然满心欢喜,馋猫似的含着甜丝丝的冰糖,不停吧唧着嘴,兴高采烈地挎着篮子出门了。当时正是草长莺飞的三月,阳光明媚,大地回春,处处一派生机盎然。我沐浴在和煦的春光里,心情愉悦极了,一边哼着不知名童谣,一边手脚麻利地刷着不知名的叶子。不一会儿,小竹篮就被装满了。我挎着沉甸甸的小篮子,“吭哧吭哧”地喘着粗气回家,凯旋士兵似的站在奶奶跟前,眼巴巴地等着领赏。奶奶将猪叶子倒了出来,一看之下,哭笑不得。原来,我的战果尽是些毛白杨树叶,花梨木树叶,苎麻叶。前两者猪是压根就不吃的,后者吃倒是爱吃,只可惜那种叶子太柔韧了,怎么也剁不烂。奶奶叹着气将我刷回来的叶子统统倒进了猪圈,饿极了的猪们立即围拢到跟前,狼吞虎咽地咀嚼着苎麻叶,只嚼得口水横流。见自己的劳动成果并没有完全白费,我兴奋不已,立刻主动请缨,表示今后还要出门刷叶子。奶奶见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自然十分高兴,打铁要趁热,她决定立马着手对我进行劳动技能强化训练。
训练是从当天傍晚开始的。那天,大妈刚刷完叶子回家,奶奶便从孩子堆里把我叫了回去。她带我到大妈家的叶子堆前坐下,指着猪叶子一样样教我辨认。犹如幼儿看图识字,我是看叶子识叶子。奶奶耐心地告诉我每样猪草的主要特征及生长环境。诸如,面条菜叶子呈面条状,叶面长有一层细密的汗毛状的绒毛,茎叶对生,多生长在小麦地里。灰灰菜叶子呈菱形,背面有泛白的小颗粒状,像沾着一层银灰,多生长于田间、房前屋后或路边。构树女儿就是小一号的构树,树干、叶子、果子都和构树的一个模样,只是稍微要小一些,多长在山坡、灌丛或地头。就这样,在奶奶的悉心指导下,不出两天,我便将常见的可喂猪的叶子,野菜,野草几乎认识了个遍。如此,理论算是基本掌握了,改日又重新进入实践阶段。保险起见,奶奶安排我随大妈一起出门。
第一次,我们去了近郊麦田。大妈挎着大篮子走在前面,我提着小篮子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春天的原野,犹如一幅生意盎然的画卷,在我们眼前铺天盖地地展开。空旷的田野上,麦苗返青,一望无边,仿佛是绿色的波浪。金黄色的野菜花,随风招摇,在绿波中闪光。蜜蜂嗡嗡地飞来飞去,忙着采花酿蜜。绿油油的野草,在柔软的泥土中舒展着娇嫩的身躯,放纵地任我们采撷。铺面袄(婆婆纳)蓝色的小花散落在草丛里像笑意盎然的眼睛,猪殃殃丝丝缕缕地交互像延续前世未了的情,鹅儿肠水灵灵地挤在麦子间如正值花期青春无敌的少女。我和大妈蹲在麦田里,一边感受着暖风拂面,一边呼吸着青草的芬芳,一边闲闲地聊着天。如诗一般的陶醉,如梦一般的温馨,不知不觉篮子就满了。
第二次,我们去林间。林子并不幽深,里面长满了各色各样的杂树,也有一些大半人高的小灌木。沉寂了一个冬天树林复苏了,此时变得丰盈起来。曾经枯黑光秃的树枝,经过一个冬天的孕育,发出一簇簇新芽。那些已经舒展开了的嫩叶,俏皮地挂在枝头,它们犹如可爱的精灵,随着徐徐微风翩然起舞。小鸟们欢快地在林间飞来飞去,呼朋引伴地卖弄着清脆的歌喉,时而婉转歌唱,时而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粉的……各色野花竞相开放,花香夹杂着树叶的气息扑面而来,沁人心脾。我们穿梭在林间,不时将柔软的枝条拉弯,轻轻将上面的嫩叶刷了下来,生怕惊扰了这一树林子的春梦。
后来,我经常随大人一起刷叶子,有时去附近的田野,有时去周边的树林。刷叶子对尚未上学的我来说,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因为,透过它我不仅可以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享受大自然所赋予德诗情画意,而且神奇的大自然还给我意想不到的馈赠。有时,不经意间会嗅到一阵幽香,四周一打量,就会在不远处发现盛开的兰草花。我自然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采下来带回家插进瓶子里,陋室顿时变得芬芳起来。有时,经过某个灌木丛时,会从草窝里惊起一两只正在孵化的野鸡,它们一边“咯咯”叫着,一边扑楞着翅膀仓惶地向远处飞去。我飞奔到草窝前去寻野鸡蛋,运气好的时候也会找到几枚,喜滋滋地拿回家煮了,自然是一顿可口的美餐。有时,突然邂逅一株树莓,红彤彤的果实小灯笼般地挂满枝桠,迫不及待地摘几颗放进嘴里,顿时觉得酸爽可口,唇舌生津。
等我稍微长大了一些,刷叶子就成了我童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功课。春夏时节,每个周末放假后,母亲就会给我分配刷叶子任务。先是用篮子的大小来衡量任务的多少,一开始用装四升的小篮子,然后是装一斗的中号篮子,后来就换成了装两斗的大篮子。任何爱好,一旦变身为任务,它之前所带来趣味均会慢慢消退,直至消失不见。任务性的刷叶子对我而言,属于同样的情况。为了我和哥哥的学费,父亲需要常年外出打工,家里农活全落在母亲的身上。母亲外出做事,家务自然也需要有人分担,于是刷叶子这件事就这样责无旁贷地落在我和哥哥身上。小孩子总是贪玩的,有时和小伙伴们玩忘了,等到日头偏西,才想起篮子里的叶子还没有装满一半。为了逃避母亲的责骂,我们就想着法子作弊:用几根小木棍支在篮子的小方,再将猪叶子蓬松地铺在上方,伪装成很满一篮子的样子。这样的障眼法用了两次后便失效了,母亲很快发现了猫腻,尽管一开始她想不通为何两大竹篮叶子倒在地上咋就只有那么少的一点分量。接下来,母亲调整了验收任务的思路,将以往的目测改成了论斤称量。她说,这是一个最公平合理的办法,我看你们哪个还能作弊。殊不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她老人家有政策我们自有对策。不是论斤吗?好办,只要将原来叶子的重量增加就可以了。这对我们而言是极为简单的,我们的招数自此层出不穷。有时往篮子里浇水,有时在篮子底下藏石头。当然,这种小伎俩用一两次还行,时间长了也无法逃过母亲的法眼。
上高中以后,再也没有刷过叶子了。一则暑期忙着勤工俭学,无暇顾及家务;二则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猪的生活标准也跟着水涨船高了。这时的猪,嘴巴越来越刁,胃口也越来越坏。它们的口粮早由当年的叶子、青草转变为现在的粮食、饲料。叶子还吃不?吃,当零食偶尔尝尝鲜还行,吃几口后绝不想再吃第二顿。这种情况下,老家的构树失去了作用,慢慢被砍伐掉了,如今回家已很难再见到一棵。而当初那些喂猪的野菜,却被当作人间珍馐,频频被人们端上餐桌,甚至比鸡鸭鱼肉更受欢迎。
如今,偶尔行走在乡间,看见路边或地里猪草、野菜时,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刷叶子的日子。那时候,时光很美;那时候,猪肉真香。
(作者介绍:伊梦,本名王丽,现居湖北保康)
猪叶子的种类很多,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某些树木的叶子,二是某些藤类植物的茎叶,三是某些草本植的茎叶。可以喂猪的树叶除了构树叶外,还有榆树叶、柿子树叶、板栗树叶、刺楸树叶、丁丁黃树叶、青皮树叶、马溜光树叶、桑树叶、五倍子树叶等。可以喂猪的藤类,最常见的有猪血藤、牵牛花、葛藤叶、猕猴桃叶、金银花叶、爬山虎叶等。能喂猪的草本植物可真是太多了,除了那些有毒的,苦的,辣的,有臭味的,一般的都可以。比如,马齿苋、面条菜、灯笼草、刺儿菜、龙葵、地米菜、野鸡冠花、车前草、野苋菜、婆婆针、灰灰菜、鹅儿肠、面条菜、猪殃殃、铺面袄(婆婆纳)、竹叶草……老人们传授刷叶子经验时常说,见青捡青,不要猫儿眼睛。意思是说,只要是绿色植物,大都是可以拿来喂猪的,但猫眼草除外。至于那胖嘟嘟绿油油的猫眼草为何不能拿来喂猪,我曾问好奇地过大人,大人们往往也答不上来。也曾有心弄一些猫眼草回家,拿自家的猪做做实验,可又担心真的有毒,把猪给折腾死了,故至今未能破解此谜。
我最初尝试刷叶子,大概是在六七岁的时候。那时农村经常要出义务工,父母常年外出干活,奶奶年事已高,我和哥哥还是少不更事的顽童。这种情况下,家中严重缺乏劳力,诸如刷叶子这种事,父母唯有利用收工的间隙附带着进行,这就造成了猪叶子没有量的保障。可怜了我家的猪,经常三餐不继,大多的时候,只得被关在猪栏里,饿得前心贴后背。实在饿得挺不住了,就哼哼唧唧地拿猪嘴拱着猪栏,或仰着猪脑袋吹喇叭似的嗷嗷叫个不停。奶奶为哄我出门,先往我嘴里塞上一块冰糖,然后再递给我一个能装三四升的小竹篮。她说,乖,刷满这一小篮子猪叶子,回来了我再给你一大块冰糖。我自然满心欢喜,馋猫似的含着甜丝丝的冰糖,不停吧唧着嘴,兴高采烈地挎着篮子出门了。当时正是草长莺飞的三月,阳光明媚,大地回春,处处一派生机盎然。我沐浴在和煦的春光里,心情愉悦极了,一边哼着不知名童谣,一边手脚麻利地刷着不知名的叶子。不一会儿,小竹篮就被装满了。我挎着沉甸甸的小篮子,“吭哧吭哧”地喘着粗气回家,凯旋士兵似的站在奶奶跟前,眼巴巴地等着领赏。奶奶将猪叶子倒了出来,一看之下,哭笑不得。原来,我的战果尽是些毛白杨树叶,花梨木树叶,苎麻叶。前两者猪是压根就不吃的,后者吃倒是爱吃,只可惜那种叶子太柔韧了,怎么也剁不烂。奶奶叹着气将我刷回来的叶子统统倒进了猪圈,饿极了的猪们立即围拢到跟前,狼吞虎咽地咀嚼着苎麻叶,只嚼得口水横流。见自己的劳动成果并没有完全白费,我兴奋不已,立刻主动请缨,表示今后还要出门刷叶子。奶奶见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自然十分高兴,打铁要趁热,她决定立马着手对我进行劳动技能强化训练。
训练是从当天傍晚开始的。那天,大妈刚刷完叶子回家,奶奶便从孩子堆里把我叫了回去。她带我到大妈家的叶子堆前坐下,指着猪叶子一样样教我辨认。犹如幼儿看图识字,我是看叶子识叶子。奶奶耐心地告诉我每样猪草的主要特征及生长环境。诸如,面条菜叶子呈面条状,叶面长有一层细密的汗毛状的绒毛,茎叶对生,多生长在小麦地里。灰灰菜叶子呈菱形,背面有泛白的小颗粒状,像沾着一层银灰,多生长于田间、房前屋后或路边。构树女儿就是小一号的构树,树干、叶子、果子都和构树的一个模样,只是稍微要小一些,多长在山坡、灌丛或地头。就这样,在奶奶的悉心指导下,不出两天,我便将常见的可喂猪的叶子,野菜,野草几乎认识了个遍。如此,理论算是基本掌握了,改日又重新进入实践阶段。保险起见,奶奶安排我随大妈一起出门。
第一次,我们去了近郊麦田。大妈挎着大篮子走在前面,我提着小篮子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春天的原野,犹如一幅生意盎然的画卷,在我们眼前铺天盖地地展开。空旷的田野上,麦苗返青,一望无边,仿佛是绿色的波浪。金黄色的野菜花,随风招摇,在绿波中闪光。蜜蜂嗡嗡地飞来飞去,忙着采花酿蜜。绿油油的野草,在柔软的泥土中舒展着娇嫩的身躯,放纵地任我们采撷。铺面袄(婆婆纳)蓝色的小花散落在草丛里像笑意盎然的眼睛,猪殃殃丝丝缕缕地交互像延续前世未了的情,鹅儿肠水灵灵地挤在麦子间如正值花期青春无敌的少女。我和大妈蹲在麦田里,一边感受着暖风拂面,一边呼吸着青草的芬芳,一边闲闲地聊着天。如诗一般的陶醉,如梦一般的温馨,不知不觉篮子就满了。
第二次,我们去林间。林子并不幽深,里面长满了各色各样的杂树,也有一些大半人高的小灌木。沉寂了一个冬天树林复苏了,此时变得丰盈起来。曾经枯黑光秃的树枝,经过一个冬天的孕育,发出一簇簇新芽。那些已经舒展开了的嫩叶,俏皮地挂在枝头,它们犹如可爱的精灵,随着徐徐微风翩然起舞。小鸟们欢快地在林间飞来飞去,呼朋引伴地卖弄着清脆的歌喉,时而婉转歌唱,时而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粉的……各色野花竞相开放,花香夹杂着树叶的气息扑面而来,沁人心脾。我们穿梭在林间,不时将柔软的枝条拉弯,轻轻将上面的嫩叶刷了下来,生怕惊扰了这一树林子的春梦。
后来,我经常随大人一起刷叶子,有时去附近的田野,有时去周边的树林。刷叶子对尚未上学的我来说,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因为,透过它我不仅可以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享受大自然所赋予德诗情画意,而且神奇的大自然还给我意想不到的馈赠。有时,不经意间会嗅到一阵幽香,四周一打量,就会在不远处发现盛开的兰草花。我自然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采下来带回家插进瓶子里,陋室顿时变得芬芳起来。有时,经过某个灌木丛时,会从草窝里惊起一两只正在孵化的野鸡,它们一边“咯咯”叫着,一边扑楞着翅膀仓惶地向远处飞去。我飞奔到草窝前去寻野鸡蛋,运气好的时候也会找到几枚,喜滋滋地拿回家煮了,自然是一顿可口的美餐。有时,突然邂逅一株树莓,红彤彤的果实小灯笼般地挂满枝桠,迫不及待地摘几颗放进嘴里,顿时觉得酸爽可口,唇舌生津。
等我稍微长大了一些,刷叶子就成了我童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功课。春夏时节,每个周末放假后,母亲就会给我分配刷叶子任务。先是用篮子的大小来衡量任务的多少,一开始用装四升的小篮子,然后是装一斗的中号篮子,后来就换成了装两斗的大篮子。任何爱好,一旦变身为任务,它之前所带来趣味均会慢慢消退,直至消失不见。任务性的刷叶子对我而言,属于同样的情况。为了我和哥哥的学费,父亲需要常年外出打工,家里农活全落在母亲的身上。母亲外出做事,家务自然也需要有人分担,于是刷叶子这件事就这样责无旁贷地落在我和哥哥身上。小孩子总是贪玩的,有时和小伙伴们玩忘了,等到日头偏西,才想起篮子里的叶子还没有装满一半。为了逃避母亲的责骂,我们就想着法子作弊:用几根小木棍支在篮子的小方,再将猪叶子蓬松地铺在上方,伪装成很满一篮子的样子。这样的障眼法用了两次后便失效了,母亲很快发现了猫腻,尽管一开始她想不通为何两大竹篮叶子倒在地上咋就只有那么少的一点分量。接下来,母亲调整了验收任务的思路,将以往的目测改成了论斤称量。她说,这是一个最公平合理的办法,我看你们哪个还能作弊。殊不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她老人家有政策我们自有对策。不是论斤吗?好办,只要将原来叶子的重量增加就可以了。这对我们而言是极为简单的,我们的招数自此层出不穷。有时往篮子里浇水,有时在篮子底下藏石头。当然,这种小伎俩用一两次还行,时间长了也无法逃过母亲的法眼。
上高中以后,再也没有刷过叶子了。一则暑期忙着勤工俭学,无暇顾及家务;二则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猪的生活标准也跟着水涨船高了。这时的猪,嘴巴越来越刁,胃口也越来越坏。它们的口粮早由当年的叶子、青草转变为现在的粮食、饲料。叶子还吃不?吃,当零食偶尔尝尝鲜还行,吃几口后绝不想再吃第二顿。这种情况下,老家的构树失去了作用,慢慢被砍伐掉了,如今回家已很难再见到一棵。而当初那些喂猪的野菜,却被当作人间珍馐,频频被人们端上餐桌,甚至比鸡鸭鱼肉更受欢迎。
如今,偶尔行走在乡间,看见路边或地里猪草、野菜时,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刷叶子的日子。那时候,时光很美;那时候,猪肉真香。
(作者介绍:伊梦,本名王丽,现居湖北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