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及其弊端不断凸显的背景下,素质教育是一个针对性极强且创新空间很大的命题,从宏观到微观不同视角去审视,在教学的思想观念、管理体制、行为习惯到模式和方法,都是创新的重要环节和巨大空间。作为处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关键是要找准找好适合学校条件、综合性资源以及自己特点的切入点,才能是教学取得成效。本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根据自己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就此问题谈一点个人粗浅之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085-02
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改进、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数学教学目标而使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可以为教师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让数学教学活动能够按计划进行实施,在课堂中使师生的交流更融洽,能更有效的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一、浅谈提问的几点策略
(1)提问不宜过多,要少而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精心设计,对问题要有所选择,提问要简洁明了。
(2)提问不能目标不明,问题不宜过大,又不宜过小。问题过大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学生回答时难以达到教学预定目标;问题过小,过于简单,学生就没有了思考的余地,也就失去了它的提问的价值。
(3)提问要把握梯度,同时慎重对待学生的提问。
提问如果不把握好问题的梯度,就会增加教学的难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也没有好处。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更要慎重,既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能让学生的提问处于无政府状态。
(4)探究要引导学生思考。培养科学的探究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一)在教学中,我们认为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联,能让学生萌发对数学的思考,要蕴涵数学味。
(2)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3)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有挑战性,要能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
(4)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片面追求“生活化”。
(5)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搞形式主义。例如: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创设情境,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些课件的作用只是起到了小黑板的作用,无任何价值取向,实在是资源浪费。另外就目前农村学校情况来看,多媒体也只有在上公开课时使用,用它来创设情境,它的实用性大大的打了折扣。
三、以美激情,情境交融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美,小学各学科课程中都渗透着美。缺乏美感的教学,会使课堂变得枯燥而乏味,成为使人昏昏欲睡的一潭死水。而体现美感的教学,可使儿童从小受到美的熏陶及完美人格的培养,并可激发其创新的动机。
小学数学的图形、计算等,将简洁的、逻辑的、创造的美蕴含其中。教学应重演应用数学初始阶段的情境,使儿童如临其境,通过数学与生活的沟通,强化儿童对数学的感受,再现其教学内容之美。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念,将多媒体引入数学教学,是教学中隋境创设的重要途径。多媒体的运用,一改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通过屏幕,展现生动鲜活的画面,产生声情并茂的视听效果,将教材所表现的相关情境,呈现给学生,使儿童在美的感受中,丰富了表象,激活了思维及情感活动。
教师教学语言对儿童的感知、思维、情感活动起着主导、调节和支配的作用。教学语言的美,可再现教材所表现的情境,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促进其思维的发展,使儿童在教师以美的语言所创设的情境中,去感受到美,联想到美,体验到美,逐步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感。
四、從营造教学氛围入手,课堂教学由沉静型向活跃型转变
由于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即使是小学数学中也有诸如概念、性质、法则、符号等抽象的知识。数学的抽象是具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特征。而小学生又是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渐近阶段。加上传统教学方法固有的单一性、枯燥性,整个课堂显得较为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缺乏,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于是让课堂活跃起来就是我们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现代教育观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是采取教师的直观演示,如实物、图片、教具和电教手段进行教学;二是学生的动手操作,将学生感官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用触摸得到的实物让学生从表象上感知所要学的知识,如通过摆积木、垒砖块、叠纸盒等方法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等;三是学生的角色扮演等形式,如在余数教学部分,我们就用分小玩具、分泡泡糖、分水果或分小棒等游戏活动(如7颗糖果平分给3个同学),用这些丰富多彩的感观活动来增强和丰富学生的表象,从而懂得了余数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五、加强师生友好教学交往互动,开发个性化思维
教学交往即在教学情境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信息、思想、情感和共享信息的人际沟通活动。教学交往不仅影响着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是提高个性化教学有效性的客观条件。为此,教师们应加强教学交往,以实际行动提高个性化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宽容对待学生的各种差异,让基础不同、性格不同的小学生在交往中能感受到支持和鼓励,并体会平等、尊重和自由,营造健康的环境以及让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师生交往和同学交流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教师应鼓励小学生们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开发其数学思维潜能。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在新的教学理念下,理解把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让教学策略更好的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祥:《小学数学课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育》, 2005年(1—2)
[2]程萍:《浅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小学数学教育》, 2004年(6)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085-02
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改进、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数学教学目标而使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可以为教师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让数学教学活动能够按计划进行实施,在课堂中使师生的交流更融洽,能更有效的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一、浅谈提问的几点策略
(1)提问不宜过多,要少而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精心设计,对问题要有所选择,提问要简洁明了。
(2)提问不能目标不明,问题不宜过大,又不宜过小。问题过大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学生回答时难以达到教学预定目标;问题过小,过于简单,学生就没有了思考的余地,也就失去了它的提问的价值。
(3)提问要把握梯度,同时慎重对待学生的提问。
提问如果不把握好问题的梯度,就会增加教学的难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也没有好处。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更要慎重,既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能让学生的提问处于无政府状态。
(4)探究要引导学生思考。培养科学的探究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一)在教学中,我们认为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联,能让学生萌发对数学的思考,要蕴涵数学味。
(2)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3)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有挑战性,要能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
(4)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片面追求“生活化”。
(5)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搞形式主义。例如: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创设情境,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些课件的作用只是起到了小黑板的作用,无任何价值取向,实在是资源浪费。另外就目前农村学校情况来看,多媒体也只有在上公开课时使用,用它来创设情境,它的实用性大大的打了折扣。
三、以美激情,情境交融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美,小学各学科课程中都渗透着美。缺乏美感的教学,会使课堂变得枯燥而乏味,成为使人昏昏欲睡的一潭死水。而体现美感的教学,可使儿童从小受到美的熏陶及完美人格的培养,并可激发其创新的动机。
小学数学的图形、计算等,将简洁的、逻辑的、创造的美蕴含其中。教学应重演应用数学初始阶段的情境,使儿童如临其境,通过数学与生活的沟通,强化儿童对数学的感受,再现其教学内容之美。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念,将多媒体引入数学教学,是教学中隋境创设的重要途径。多媒体的运用,一改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通过屏幕,展现生动鲜活的画面,产生声情并茂的视听效果,将教材所表现的相关情境,呈现给学生,使儿童在美的感受中,丰富了表象,激活了思维及情感活动。
教师教学语言对儿童的感知、思维、情感活动起着主导、调节和支配的作用。教学语言的美,可再现教材所表现的情境,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促进其思维的发展,使儿童在教师以美的语言所创设的情境中,去感受到美,联想到美,体验到美,逐步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感。
四、從营造教学氛围入手,课堂教学由沉静型向活跃型转变
由于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即使是小学数学中也有诸如概念、性质、法则、符号等抽象的知识。数学的抽象是具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特征。而小学生又是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渐近阶段。加上传统教学方法固有的单一性、枯燥性,整个课堂显得较为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缺乏,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于是让课堂活跃起来就是我们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现代教育观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是采取教师的直观演示,如实物、图片、教具和电教手段进行教学;二是学生的动手操作,将学生感官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用触摸得到的实物让学生从表象上感知所要学的知识,如通过摆积木、垒砖块、叠纸盒等方法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等;三是学生的角色扮演等形式,如在余数教学部分,我们就用分小玩具、分泡泡糖、分水果或分小棒等游戏活动(如7颗糖果平分给3个同学),用这些丰富多彩的感观活动来增强和丰富学生的表象,从而懂得了余数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五、加强师生友好教学交往互动,开发个性化思维
教学交往即在教学情境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信息、思想、情感和共享信息的人际沟通活动。教学交往不仅影响着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是提高个性化教学有效性的客观条件。为此,教师们应加强教学交往,以实际行动提高个性化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宽容对待学生的各种差异,让基础不同、性格不同的小学生在交往中能感受到支持和鼓励,并体会平等、尊重和自由,营造健康的环境以及让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师生交往和同学交流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教师应鼓励小学生们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开发其数学思维潜能。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在新的教学理念下,理解把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让教学策略更好的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祥:《小学数学课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育》, 2005年(1—2)
[2]程萍:《浅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小学数学教育》, 2004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