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索重组蛋白HIS-CTLA-4IgV-EgG1Y162最佳的表达条件,大量诱导及鉴定蛋白质,并预测重组蛋白质的三维结构模型.方法 将原核重组质粒pET30a-CTLA-4IgV-EgG1Y162转化至E.coli.BL21 (DE)菌株中,在不同条件下诱导重组蛋白进行表达,SDS-PAGE分析上清及沉淀中重组蛋白表达并用Western blot鉴定.I-TASSER在线预测重组蛋白HIS-CTLA-4IgV-EgG1Y162的三维结构.结果 可溶性重组蛋白HIS-CTLA-4IgV-EgG1Y16
【机 构】
:
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重组蛋白HIS-CTLA-4IgV-EgG1Y162最佳的表达条件,大量诱导及鉴定蛋白质,并预测重组蛋白质的三维结构模型.方法 将原核重组质粒pET30a-CTLA-4IgV-EgG1Y162转化至E.coli.BL21 (DE)菌株中,在不同条件下诱导重组蛋白进行表达,SDS-PAGE分析上清及沉淀中重组蛋白表达并用Western blot鉴定.I-TASSER在线预测重组蛋白HIS-CTLA-4IgV-EgG1Y162的三维结构.结果 可溶性重组蛋白HIS-CTLA-4IgV-EgG1Y162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 β-D-Thiogalactoside,IPTG)(终浓度0.2 mmol/L),28℃ 4h诱导条件下表达量较高;包涵体中的重组蛋白在IPTG(终浓度0.8 mmol/L),28℃ 2h并37℃ 2h诱导条件下表达量最高.Western blot鉴定该蛋白的相对分子量约为32×103,与预期相符.利用I-TASSER在线预测重组蛋白质HIS-CTLA-4IgV-EgG1Y162的3D结构模型,结果显示相邻的蛋白CTLA-4IgV与蛋白EgG1Y162能抵抗空间位阻的影响进行正常折叠.结论 探索出重组蛋白HIS-CTLA-4IgV-EgG1Y162的最佳诱导表达条件并对重组蛋白成功鉴定,根据预测的重组蛋白3D结构验证选用linker序列“GTDDDDKAMADIGSEF”能使其前后相邻的两个蛋白独立正常折叠,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细粒棘球蚴重组疫苗创造了条件.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应用磁珠对肺小结节进行定位的可行性.方法 取新西兰兔12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麻醉后一组开胸在直视下穿刺,另一组在X线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均在肺部不同部位假想肺小结节并注射1个和2个直径1 mm、高为3 mm的圆柱形示踪磁体(磁珠),以直径9 mm、高19 mm的寻踪磁体吸引磁珠所在部位,根据吸引情况判断对结节的定位效果.结果 12只兔定位均操作成功,磁珠注射部位的肺组织微量出血,无血肿形成,注射1个磁珠进行定位在应用寻踪磁体探寻时有1例发生磁珠脱出现象,同时注射2个磁珠进行定位,未出现磁
目的 系统评价程序性死亡受体1 (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 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2月22日.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Egger\'s和Begg\'s检验评价发表偏倚,采用Stata 15.1软件行敏感性分析.
目的 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对肺血减少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CHD)根治术后患儿血流动力学的效应.方法 2014~2018年,阜外医院小儿外科中心实施肺血减少型紫绀型CHD根治手术1764例,纳入停机后测定右心室收缩压与主动脉收缩压之比≥75%的患儿共61例,其中男41例、女20例,年龄20.5 (9.0,39.0)个月,体重(12.5±7.8)kg.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和联合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NO吸入治疗,28例).观察NO吸入后24 h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并对比两组患儿主要临床指标的
目的 验证本中心前期开发的“肺表面段间比例标志”在肺段切除术中用于段间平面识别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9~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及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患者,以目前相对客观可行的静脉注射吲哚菁绿确定段间平面的方法作为对照标准,在手术中比较“肺表面段间比例标志”与静脉注射吲哚菁绿确定段间平面的一致性.在术中首先依据“肺段表面比例标志”制成的“可视化肺段表面标志模方”确定肺表面主要段间标志点,然后通过外周静脉注射12.5 mg吲哚菁绿显示荧光显色平面.当用肺段表
目的 对比分析右腋下切口经胸封堵术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经右腋下切口径路行先天性VSD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传统外科手术组(传统组)与经胸封堵组(封堵组).传统组患者221例,其中男97例、女124例,平均年龄(2.6±2.2)岁,平均体重(13.4±6.2)kg;封堵组患者185例,其中男90例、女95例,平均年龄(3.2±2.6)岁,平均体重(14.7±6.6)kg.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目的 探讨食管超声引导下经皮股动脉封堵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24例先天性VS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8例,中位年龄12 (3~42)岁,体重32(12~ 91)kg,VSD直径4(3~ 7)mm,VSD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结果 24例患者均在食管超声引导下经皮股动脉完成介入封堵,封堵器位置、形态良好.手术时间45(39~54)min,封堵器腰径7(5~12)mm.使用对
目的 回顾性分析先天性肺静脉狭窄(CPVS)合并先天性心脏病(CHD)外科手术后死亡和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7年5月至2019年8月,北京阜外医院和浙江大学儿童医院手术治疗58例房室连接正常合并CHD的CPVS患者,其中男24例、女34例,年龄(17.2±26.3)个月,体重(8.8±8.2)kg.以死亡和再狭窄作为终点事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术前肺静脉狭窄严重性评分(PVSSS)为(4.5±2.7)分.每例患儿平均累及肺静脉支数(1.9±1.0)支.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3.4%.随访2~14
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左、右或双心室衰竭导致低心输出量引起循环的衰竭状态,致死率极高.近年来,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因其便携、辅助流量大、专家熟悉度高、可同时提供心肺支持等优点,成为维持心源性休克短期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首选设备,帮助器官渡过恢复期以及移植等待期或作为进一步决策的桥梁.本文就ECMO在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适应证、管理策略及未来应用领域进行综述,为临床实践提供相关参考.
急性肺损伤是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高龄、超重、吸烟史、低氧血症、低血压、夹层累及范围广、胸腔积液等是术前可能诱发急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术中深低温停循环、血制品输注也可诱发或加重急性肺损伤.本文对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疾病预测模型以及防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常见并发症,与CKD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肾脏病变导致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不足及铁缺乏是CKD患者发生贫血的主要原因,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rythropoiesis-stimulating agents,ESA)是肾性贫血最重要的治疗药物.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第一代ESA-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高血压是rHuEPO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约1/3接受EPO治疗的患者会出现血压升高.低氧诱导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