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媒体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主客关系异化、内容碎片化和分散化、过程计划性和引导性弱化等 问题。在新冠疫情防控期的关键节点,辅导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把握“时、势、术”,(一)把握“时”,将解 决突发现实问题与长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二)善析“势”,学会正确把握和区分学生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三)活用“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节点,积极开展主流价值观教育。优化疫情期师生关系,整合网络思想 政治教育内容,探索思政教育方式创新,提升疫情期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获得感。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16-0078-03
一、前言
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 4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至 2018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 8.29 亿,其中 10—39 岁群体占整体网 民的 67.8%,其中 20—29 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 26.8%[1]。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诸多网络热点事件引起了 大学生群体的关注,由于网络舆论的鱼龙混杂、良莠不 齐,引发了小 A 同学对一则消息的片面理解,小 A 转载 这则消息和评论时在微博及朋友圈中发表了错误的看 法,个别同班学生在其网络动态评论中表达了认同。对 此,辅导员及时分析问题本质,将此事件概括为学生片面 理解网络舆论信息并发表不当网络言论的网络思想政治 教育事件。对相关同学进行思想引导,开展行为纠偏,并 针对全体同学开展了系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主 流价值观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
一、自媒体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一)自媒体时代网络思政教育主客关系异化
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认为“主导性”是教师在教育 关系中的天然属性,“主导性”并非强调控制意义,而是 侧重把控教育方向、组织教育教学实践、审思教育过程。 在网络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和灌输性受到冲 击,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导性不断增强。首先,教师不再是 核心信息来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渠道获得海量信息,包 括政府等官方网站发布的实时信息,尤其在疫情期间,各 个官方媒体实时更新,给大学生群体带来真实、可靠、及 时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信息,教师的权威性和主导性被 削弱。其次,自媒体时代给大学生带来了多元价值选择,教师所代表的价值观只是大学生众多主流价值选择中的 一种,网络价值观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核心价值观与非 主流价值观在网络空间争抢高地。第三,自媒体时代,教 师同时丧失了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近年来,诸多网络平 台和短视频网站兴起,以其观点新、操作简单、节奏感强 等优势迅速获得大学生群体的认可。由于信息获取习惯 不同、年龄差距、媒介素养不同等原因,导致部分教师在此 类平台的信息获取和实际操作技能上滞后于大学生群体。
(二)自媒体时代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碎片化和分散化 自媒体时代的网络化信息传播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从 单一信息接收者,转为信息发布者、传播者、接收者多重 身份,并且呈现技术成本底、反馈刺激及时、隐性信息泛 滥等特点,为规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现实难度。一 方面,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着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和“分 化”,企图通过“普世价值”“民主自由”和资本主义生 活方式来冲击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很容易迷惑阅 历不深、经验不足的大学生群体,获得乐于尝鲜的大学生 群体的青睐。但在此次疫情防控“大考”中,我国思想 宣传工作与疫情防控工作两手抓,并以实际防疫工作的成绩再次向民众验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可见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价值观阵地仍需要通 过多种组合方式进行争夺和占领。另一方面,网络思政 教育内容本身呈现碎片化倾向,如通过网络平台获取的 马克思主义精神内涵和时代意义是缺乏系统性的,从而 影响了大学生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身魅 力的体会。同时,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在议题设置和平台 搭建方面也存在碎片化倾向,部分的教育者和教育平台之间经常随着形势政策的变化进行适时引导教育,但缺 乏系统性和规划性。
(三)自媒体时代网络思政教育过程计划性和引导 性弱化
根据“自媒体”概念鼻祖,美国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mor)在其著作《自媒体》(We The Media)的界定, 自媒体是源于民众,服务大众的,天然具有自主性。“其 核心在于‘自’,自媒体传播以个人为主体。自媒体‘去 中心化’的传播机理,使得每个‘节点’都是一个具有 自主性的个体,都可以接收与发布信息。”[2] 这种自主性 与思政教育的计划性和引导性相违背。传统的思政教育 在开展教学活动前会对宣传方法、内容大纲、教育目标进 行设定,但在自媒体时代,由于网络议题的高频化、普泛 化的倾向,思政教育无法准确预测新议题的走向,便演化 出一种后置议题的倾向,即针对已经出现的大学生热点 话题进行分析和梳理,提炼出思政教育内容和方向,从而 实施教育活动。同时,思政教育的引导性也被自媒体的 自主性削弱。思政教育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价值观教育, 没有主流价值观引导就没有思政教育。自媒体时代思政 教育主体已经不再局限于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广大网络 主体也在扮演教育主体角色。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也 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其思维和价值观变化也是随时变 化的,教育者很难准确判断大学生信息反馈的真实性和 有效性。
二、疫情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势、术”
(一)把握“时”,将解决突发现实问题与长期思想 政治教育相结合新冠疫情防控是一场必须打赢的人民战争,抗击疫 情是正面战场,网络空间也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善作善 成,增强群众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心”“激浊扬清,发布权 威信息,壮大正能量”[3],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 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应该时刻保持政治敏感度,重视大 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严防大学生宣传思想领域产生 波动。在工作中,注重将解决突发现实问题与长期思想 政治教育相结合。疫情期终将过去,但是学生的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却要持续深入推进。政工队伍尤其是一线辅 导员要不断增强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从每次学生 问题处理过程中总结经验。在解决此次突发性问题以后, 应该探索形成理论教育为基础、实践活动为核心、体制机 制为保障的工作体系,为今后工作开展提供有效的经验 借鉴和工作机制。 (二)善析“势”,学会正确把握和区分学生两类不 同性质的矛盾由于部分学生信息不对称,辨别能力不足和引导滞后,导致出现了片面思想和行为偏差,这就要正确区分两 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有意为之”还是“蒙在鼓里”, 分析两类矛盾产生的深刻原因以及学生的内在动机,以 思想引导、理清本源为先,辅之行为纠偏,批评教育,必要 时应诉诸法律。如果是“有意为之”的刻意造谣等,则 辅导员必须表明立场,敢于亮剑,进行批评教育和相关处 罚;如果是“蒙在鼓里”的偏差行动,由于个人生活阅历 不足,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造成的,则需要辅导员教育引 导、阐明道理,并在此过程中积极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和法 律意识教育等。
(三)活用“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节点,积极 开展主流价值观教育政工教师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前,应首先进行问题假 设和自我探索,此事件是否属于危机干预?少数学生偏 颇行为,会不会对所在地区、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严 重负面影响,甚至阻碍正常的防控应急工作?如何进行 利害对比?分析后可发现,此事件暴露的问题对于思想 认识领域影响是长期的,需长效教育逐步引导,则需要设 计长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于现实防疫工作的 影响是短期的,可以及时化解,则采取对应的应急处理方 案。辅导员应在工作中善于利用现实情境的生动素材, 从抽象到具体,从天边到身边。当前,疫情防控正是一本 思政教育的“活教材”,辅导员除了做好防疫知识培训、 信息掌握摸排、心理健康辅导外,还应该以此为契机,开 展家国情怀教育、文化自信教育、制度自信教育、奉献精 神教育、逆商教育、法律意识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等等。
三、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一)优化自媒体时代疫情期网络思政师生关系
针对网络思政教育呈现的教师主导力去中心化和大 学生主体性不断强化的现象,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必须 及时提升媒体素养和实操能力,从而服务于学生网络信 息和热点话题的跟踪和引导。同时,在外部环境上应优 化自媒体运营环境,增加正向议题设置,增加人文内涵输 入,避免大学生陷入网络泛娱乐化和工具主义倾向。在 此案例中,辅导员应该从交流谈心,思想引导,行为纠偏 三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由关心小 A 等同学的疫情期 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入手,善用共情,增加倾听,在拉近彼 此距离后,逐步了解其对某新闻热点的看法和认识,就事 论事,实事求是,根据官方回应阐释事件经过和发展,不 回避问题。同时,将一些网络职业推手的违法营销、造谣 传谣的意图和手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科学认识、理性分 析,从长远、大局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在其认识到对此事 件认识的片面性后,小 A 等同学主动删除相关片面言论, 终止偏差行为。
(二)整合自媒体时代疫情期网络思政教育内容
针对网路思政教育内容的碎片化和分散化趋势,应 着力开展对“大思政”格局构建的教育内容的统筹,实 施思政教育的主体之间应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既要实现 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统一,又要把关网络自媒体平台的 推送内容和方向,系统化渐进式设置有关议题,做好议题 引导工作。针对此案例,辅导员通过开展“云班会”,做 好形势政策和互联网法律知识教育。疫情期间无法开展 线上班会,则通过开展云班会,了解学生们生活和学习状 况,了解学生们疫情期云学习情况和心理健康情况等,鼓 励学生们充分表达真情实感和现实需求。辅导员要善于 进行形势政策教育,让学生们深刻领悟到社会主义国家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从而在内心深处理解中国 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让制度自信在学 生心中生根发芽。解读各大主流媒体开诚布公正剑亮锋, 公安机关依法处理造谣者等案例进行警示教育,鼓励学 生增强法律意识,维护网络道德。
(三)探索自媒体时代疫情期“虚实并重”的网络 思政教育方式创新
所谓“实”是指对大学生进行云课堂教育、互联网 法律知识、网络技能、网络实践训练等。所谓“虚”是指 净化网络空间,并且通过学生队伍辅助做好舆论引导工 作。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即网络思政教育和现实社会 生活相结合;共享与分众相结合,即设定共享机制的同时 搭建圈层制度;服务于引领相结合,服务学生实际需求以 获得学生信任从而加强思想引领。在此案例中,辅导员 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开展线上活动,发挥学生骨干作用进 行“虚实结合”三步走。结合学院疫情主题教育,及时 开展致敬逆行者故事征集、抗疫一线新老校友故事分享 会、鼓励学生党员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线 上志愿活动,体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引导学生用“影、 音、声、乐、图”等有效方式学习和分享疫情期正能量作 品。鼓励学习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 怀和使命担当;发挥学生骨干在网络舆情方面的作用,一 方面要关注舆情,另一方面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从而引 导全体学生正确认识,科学辨析,理性作为。
(四)提升自媒体时代疫情期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 的获得感
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指大学生在接 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或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影响后有 所收获,进而产生的主观积极心理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 形成的客观心理状态 [4]。培养获得感的一个关键在于引 导大学生知行统一,理论可以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和科研 实践;认知可以化为投身社会实践的技能;思政教师也认 识到身教胜于言教,做到“传道、明道、信道、行道”。自 媒体时代争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应着力提升大 学生在“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获得感。在“知” 的方面,结合网络热点、知识网红、“双微一端”等对大 学生网络认知图式构建、网络认知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在“情”的方面,重视情感选择策略、移情策略的使用,从而 持续改善大学生心理状态,促进认知悦纳;在“意”的方 面,巩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践行的目标驱动力,提升大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性、坚持性和自 制力;在行的方面,思政队伍尤其是一线辅导员应着力增 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构建网络教育、实践指导、平台 搭建的思政教育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主流价 值观,提升疫情期网络思政教育的获得感。
参考文献:
[1] 第 43 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9-02-28)[2019-03-20].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72017_7056/201902/ t20190228_70643.htm.
[2] 韓凯辉 , 张英魁 . 白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异化问题研究 [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9(11).
[3] 杨云成 . 多场域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工 作[EB/OL].(2020-02-26)[2020-03-20].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0/0226/c40531-31604666. html.
[4] 赵静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内涵和结构 [J]. 思想理论教育 ,2020(3).
作者简介:赵妍(1992—),女,汉族,黑龙江伊春人,单位 为南京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与党建。
(责任编辑:董惠安)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16-0078-03
一、前言
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 4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至 2018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 8.29 亿,其中 10—39 岁群体占整体网 民的 67.8%,其中 20—29 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 26.8%[1]。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诸多网络热点事件引起了 大学生群体的关注,由于网络舆论的鱼龙混杂、良莠不 齐,引发了小 A 同学对一则消息的片面理解,小 A 转载 这则消息和评论时在微博及朋友圈中发表了错误的看 法,个别同班学生在其网络动态评论中表达了认同。对 此,辅导员及时分析问题本质,将此事件概括为学生片面 理解网络舆论信息并发表不当网络言论的网络思想政治 教育事件。对相关同学进行思想引导,开展行为纠偏,并 针对全体同学开展了系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主 流价值观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
一、自媒体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一)自媒体时代网络思政教育主客关系异化
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认为“主导性”是教师在教育 关系中的天然属性,“主导性”并非强调控制意义,而是 侧重把控教育方向、组织教育教学实践、审思教育过程。 在网络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和灌输性受到冲 击,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导性不断增强。首先,教师不再是 核心信息来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渠道获得海量信息,包 括政府等官方网站发布的实时信息,尤其在疫情期间,各 个官方媒体实时更新,给大学生群体带来真实、可靠、及 时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信息,教师的权威性和主导性被 削弱。其次,自媒体时代给大学生带来了多元价值选择,教师所代表的价值观只是大学生众多主流价值选择中的 一种,网络价值观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核心价值观与非 主流价值观在网络空间争抢高地。第三,自媒体时代,教 师同时丧失了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近年来,诸多网络平 台和短视频网站兴起,以其观点新、操作简单、节奏感强 等优势迅速获得大学生群体的认可。由于信息获取习惯 不同、年龄差距、媒介素养不同等原因,导致部分教师在此 类平台的信息获取和实际操作技能上滞后于大学生群体。
(二)自媒体时代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碎片化和分散化 自媒体时代的网络化信息传播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从 单一信息接收者,转为信息发布者、传播者、接收者多重 身份,并且呈现技术成本底、反馈刺激及时、隐性信息泛 滥等特点,为规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现实难度。一 方面,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着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和“分 化”,企图通过“普世价值”“民主自由”和资本主义生 活方式来冲击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很容易迷惑阅 历不深、经验不足的大学生群体,获得乐于尝鲜的大学生 群体的青睐。但在此次疫情防控“大考”中,我国思想 宣传工作与疫情防控工作两手抓,并以实际防疫工作的成绩再次向民众验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可见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价值观阵地仍需要通 过多种组合方式进行争夺和占领。另一方面,网络思政 教育内容本身呈现碎片化倾向,如通过网络平台获取的 马克思主义精神内涵和时代意义是缺乏系统性的,从而 影响了大学生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身魅 力的体会。同时,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在议题设置和平台 搭建方面也存在碎片化倾向,部分的教育者和教育平台之间经常随着形势政策的变化进行适时引导教育,但缺 乏系统性和规划性。
(三)自媒体时代网络思政教育过程计划性和引导 性弱化
根据“自媒体”概念鼻祖,美国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mor)在其著作《自媒体》(We The Media)的界定, 自媒体是源于民众,服务大众的,天然具有自主性。“其 核心在于‘自’,自媒体传播以个人为主体。自媒体‘去 中心化’的传播机理,使得每个‘节点’都是一个具有 自主性的个体,都可以接收与发布信息。”[2] 这种自主性 与思政教育的计划性和引导性相违背。传统的思政教育 在开展教学活动前会对宣传方法、内容大纲、教育目标进 行设定,但在自媒体时代,由于网络议题的高频化、普泛 化的倾向,思政教育无法准确预测新议题的走向,便演化 出一种后置议题的倾向,即针对已经出现的大学生热点 话题进行分析和梳理,提炼出思政教育内容和方向,从而 实施教育活动。同时,思政教育的引导性也被自媒体的 自主性削弱。思政教育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价值观教育, 没有主流价值观引导就没有思政教育。自媒体时代思政 教育主体已经不再局限于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广大网络 主体也在扮演教育主体角色。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也 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其思维和价值观变化也是随时变 化的,教育者很难准确判断大学生信息反馈的真实性和 有效性。
二、疫情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势、术”
(一)把握“时”,将解决突发现实问题与长期思想 政治教育相结合新冠疫情防控是一场必须打赢的人民战争,抗击疫 情是正面战场,网络空间也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善作善 成,增强群众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心”“激浊扬清,发布权 威信息,壮大正能量”[3],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 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应该时刻保持政治敏感度,重视大 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严防大学生宣传思想领域产生 波动。在工作中,注重将解决突发现实问题与长期思想 政治教育相结合。疫情期终将过去,但是学生的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却要持续深入推进。政工队伍尤其是一线辅 导员要不断增强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从每次学生 问题处理过程中总结经验。在解决此次突发性问题以后, 应该探索形成理论教育为基础、实践活动为核心、体制机 制为保障的工作体系,为今后工作开展提供有效的经验 借鉴和工作机制。 (二)善析“势”,学会正确把握和区分学生两类不 同性质的矛盾由于部分学生信息不对称,辨别能力不足和引导滞后,导致出现了片面思想和行为偏差,这就要正确区分两 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有意为之”还是“蒙在鼓里”, 分析两类矛盾产生的深刻原因以及学生的内在动机,以 思想引导、理清本源为先,辅之行为纠偏,批评教育,必要 时应诉诸法律。如果是“有意为之”的刻意造谣等,则 辅导员必须表明立场,敢于亮剑,进行批评教育和相关处 罚;如果是“蒙在鼓里”的偏差行动,由于个人生活阅历 不足,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造成的,则需要辅导员教育引 导、阐明道理,并在此过程中积极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和法 律意识教育等。
(三)活用“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节点,积极 开展主流价值观教育政工教师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前,应首先进行问题假 设和自我探索,此事件是否属于危机干预?少数学生偏 颇行为,会不会对所在地区、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严 重负面影响,甚至阻碍正常的防控应急工作?如何进行 利害对比?分析后可发现,此事件暴露的问题对于思想 认识领域影响是长期的,需长效教育逐步引导,则需要设 计长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于现实防疫工作的 影响是短期的,可以及时化解,则采取对应的应急处理方 案。辅导员应在工作中善于利用现实情境的生动素材, 从抽象到具体,从天边到身边。当前,疫情防控正是一本 思政教育的“活教材”,辅导员除了做好防疫知识培训、 信息掌握摸排、心理健康辅导外,还应该以此为契机,开 展家国情怀教育、文化自信教育、制度自信教育、奉献精 神教育、逆商教育、法律意识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等等。
三、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一)优化自媒体时代疫情期网络思政师生关系
针对网络思政教育呈现的教师主导力去中心化和大 学生主体性不断强化的现象,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必须 及时提升媒体素养和实操能力,从而服务于学生网络信 息和热点话题的跟踪和引导。同时,在外部环境上应优 化自媒体运营环境,增加正向议题设置,增加人文内涵输 入,避免大学生陷入网络泛娱乐化和工具主义倾向。在 此案例中,辅导员应该从交流谈心,思想引导,行为纠偏 三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由关心小 A 等同学的疫情期 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入手,善用共情,增加倾听,在拉近彼 此距离后,逐步了解其对某新闻热点的看法和认识,就事 论事,实事求是,根据官方回应阐释事件经过和发展,不 回避问题。同时,将一些网络职业推手的违法营销、造谣 传谣的意图和手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科学认识、理性分 析,从长远、大局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在其认识到对此事 件认识的片面性后,小 A 等同学主动删除相关片面言论, 终止偏差行为。
(二)整合自媒体时代疫情期网络思政教育内容
针对网路思政教育内容的碎片化和分散化趋势,应 着力开展对“大思政”格局构建的教育内容的统筹,实 施思政教育的主体之间应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既要实现 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统一,又要把关网络自媒体平台的 推送内容和方向,系统化渐进式设置有关议题,做好议题 引导工作。针对此案例,辅导员通过开展“云班会”,做 好形势政策和互联网法律知识教育。疫情期间无法开展 线上班会,则通过开展云班会,了解学生们生活和学习状 况,了解学生们疫情期云学习情况和心理健康情况等,鼓 励学生们充分表达真情实感和现实需求。辅导员要善于 进行形势政策教育,让学生们深刻领悟到社会主义国家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从而在内心深处理解中国 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让制度自信在学 生心中生根发芽。解读各大主流媒体开诚布公正剑亮锋, 公安机关依法处理造谣者等案例进行警示教育,鼓励学 生增强法律意识,维护网络道德。
(三)探索自媒体时代疫情期“虚实并重”的网络 思政教育方式创新
所谓“实”是指对大学生进行云课堂教育、互联网 法律知识、网络技能、网络实践训练等。所谓“虚”是指 净化网络空间,并且通过学生队伍辅助做好舆论引导工 作。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即网络思政教育和现实社会 生活相结合;共享与分众相结合,即设定共享机制的同时 搭建圈层制度;服务于引领相结合,服务学生实际需求以 获得学生信任从而加强思想引领。在此案例中,辅导员 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开展线上活动,发挥学生骨干作用进 行“虚实结合”三步走。结合学院疫情主题教育,及时 开展致敬逆行者故事征集、抗疫一线新老校友故事分享 会、鼓励学生党员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线 上志愿活动,体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引导学生用“影、 音、声、乐、图”等有效方式学习和分享疫情期正能量作 品。鼓励学习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 怀和使命担当;发挥学生骨干在网络舆情方面的作用,一 方面要关注舆情,另一方面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从而引 导全体学生正确认识,科学辨析,理性作为。
(四)提升自媒体时代疫情期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 的获得感
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指大学生在接 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或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影响后有 所收获,进而产生的主观积极心理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 形成的客观心理状态 [4]。培养获得感的一个关键在于引 导大学生知行统一,理论可以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和科研 实践;认知可以化为投身社会实践的技能;思政教师也认 识到身教胜于言教,做到“传道、明道、信道、行道”。自 媒体时代争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应着力提升大 学生在“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获得感。在“知” 的方面,结合网络热点、知识网红、“双微一端”等对大 学生网络认知图式构建、网络认知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在“情”的方面,重视情感选择策略、移情策略的使用,从而 持续改善大学生心理状态,促进认知悦纳;在“意”的方 面,巩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践行的目标驱动力,提升大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性、坚持性和自 制力;在行的方面,思政队伍尤其是一线辅导员应着力增 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构建网络教育、实践指导、平台 搭建的思政教育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主流价 值观,提升疫情期网络思政教育的获得感。
参考文献:
[1] 第 43 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9-02-28)[2019-03-20].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72017_7056/201902/ t20190228_70643.htm.
[2] 韓凯辉 , 张英魁 . 白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异化问题研究 [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9(11).
[3] 杨云成 . 多场域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工 作[EB/OL].(2020-02-26)[2020-03-20].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0/0226/c40531-31604666. html.
[4] 赵静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内涵和结构 [J]. 思想理论教育 ,2020(3).
作者简介:赵妍(1992—),女,汉族,黑龙江伊春人,单位 为南京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与党建。
(责任编辑:董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