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特级教师张志勇在“生命的长度与高度”一文中说:“一个人的生命高度,取决于三个境界,這就是道德境界、事业境界、奉献境界。在我看来,道德之境界,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事业之境界,是人之为人的自然力量的外化;奉献之境界是人之为人的意义之所在。修德、做事、奉献,這就是一个人生命高度的全部意义。”在笔者看来,幸福感则是一个人生命高度的最直接的显现。教师亦如此。近两年来我校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一、以人为本,魅力讲坛创设专业发展生态园
良好的氛围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能在教师中发挥激励向上的促进作用。教师工作本身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依靠简单的管、卡、压是难以奏效的,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生态环境,为教师专业发展指引正确方向,让学校成为教师成长进步的精神家园。
魅力讲台促和谐氛围的形成。从上学年起,我校改革了周前会的模式,周前会不再是校长们的一言堂,取而代之的是“放飞心情、感动平凡、分享智慧、行动指南”四大板块组成的新颖模式,主持人是普通教师。“放飞心情”板块内容丰富,可以是一段让人捧腹的视频,可以是一篇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诵,可以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等,教师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一周的校园生活。谈成长故事、人生感悟、生活情趣,尽情“诉说”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寻找身边的从容教师、幸福教师等,始终用精神的力量引领人、激励人、鼓舞人,努力在全校营造“人人想干事,事事有人干、事事能干好”的良好工作氛围,让每一个人带着责任出发,做一个坚守底线、播撒爱心的老师,在期待与被期待中体验职业幸福、实现人生价值。学校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娱活动,持续大兴锻炼之风,帮助教师拥有健康的身体,减压减负,增加幸福指数,让“教师第一”成为学校管理的不变定位,让“身心俱佳”成为每一位实小教师的不二选择。现在,周前会成了教师们一周的期待。
二、植根课堂,“四课”搭建教研立交桥
课堂是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实效,是每一位教师的最迫切的需求,也是最能让教师体验成长幸福的捷径。学校把教师放第一位,教师才能把学生放第一位,教师所想为我们所想,教师所急为我们所行。沟通交流,才能和谐兴旺。关注教师们所急所需就是我们校本研修的首要工作。我们立足校本,植根常态课堂,大胆尝试备课改革,重在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实小特质课堂。通过“集体备课先行求实、校级教研紧随引领、组内教研常态促进,翻牌听课诊断课堂”這样的“四轨”并行,搭建起学校课堂课例研修的立交桥。
1 集体备课先行求实。学期初制定计划,确定好课题与主备人,所定的课题比正常的教学进度至少提前半周。每周四晚办公的时间为全校集体备课的时间。教师把集体备课的立足点放在课堂具体教学行为的研究上,更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方式、过程方法、情感体验、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课堂可能生成的资源的预设等。接着由主备人试上,全年级同学科老师共同参与。因为安排时间的提前放大了集体备课的效度,也保证了在课堂教学中验证的时间。
2 校级教研紧随引领。根据我校的市、县学科带头人、能手资源丰富的优势,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鞭策他们不断地前行,达到与更多教师“同成长共进步”的目标,出台了《校级教研课活动制度》,校级教研课的人选从上述人员中产生,所选的课题是集体备课的课题。每次活动都有主题,這种“主题式教研”使研讨的指向性更强。通过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师间的学习与互动交流,促成了教研组教师之间的团结互助与集体的凝聚力,也促进了教师个性的发展与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更促使教师团体协作能力的提升,可谓是一举多得。
3 组内教研常态促进。组内教研课可以不拘形式,可以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研讨。上课的教师可指定,可自愿。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个人备课——集体听课一共同研讨——总结运用”。這样的活动参与的面更广,为各个层次的教师提供了锻炼的舞台、搭建了成长的阶梯。在交流研讨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同样得到了开发,同时习得的过程更简化直接。可以這样说,组内教研课的常态开展,又是校级研讨课的延伸,并与校级教研课优势互补。
4 翻牌听课诊断课堂。翻牌听课是最能看出教师的实际工作态度和教学水平的。教师们大多不愿成为翻牌听课的对象,因为它带给人的印象是领导来故意找茬的,或者是对自己的工作不放心不信任等。教师们的内心是抵制這样的行为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认真思索,经过了与多位教师们交流后,我们将翻牌听课的目标定位在“服务”两个字上。根据我校教师的组成结构,首先每学期我们初定翻牌听课的人选,如工作在5年内的新人,教龄在10年左右的年轻人,尽量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人群。翻牌听课不定时间,保证能听到最常态的课。因为我校现行的翻牌听课是为教师的发展服务的,因此它必将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
三、深度阅读,阅读中积淀智慧提升素养
1 教师要读好三类书。读夯实精神底蕴的书,读拓宽教育视野的书,读学生喜欢的书。每学期,学校都提出指定阅读与自由阅读的指导性意见,并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要求分别撰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舍得读书时间的投资,每周工作日中,规定每位教师必须腾出1~2课时,作为阅览室读书时间,使教师的读书时间得到保证。“上好一节课,需用一生的时间来备课”已成为我校教师的信念,向书本寻求自我成长的营养已落实在每位教师的行动之中。在课余,我们看到教师们与众多教育名家对话的身影。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朱永新……這些教育大家为教师们展开了一幅幅精彩的教育思想画卷,鼓起了他们探求教育思想的风帆。教师们摘录了厚厚的读书笔记,当中不仅记载了名言警句,更有从中生发出的思考和对教育行动的调整设计。每学期,我们都要进行优秀读书笔记评比和必读书目的闭卷测试。
2 师生共读经典名著。每天中午到校后的半小时时间,是师生集中共读经典名著的时刻。低年级的教师为孩子朗读了一部又一部的世界经典名著,并在声情并茂的朗读基础上给予适当的评析。中高年级的教师,在师生共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书中的人物与故事,使阅读打上了浓厚的精神对话的色彩。 3 研读新课标把握航向。从2011版课程标准颁布之日起,我们在第一时间将课标内容印发在《教研通讯》上,组织全体教师分学科进行学习,保证每位教师能对新课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进而我们又进行新旧课标的对比学习,最后我们还组织了语数英三门学科的全体教师进行2011版新课标的测试。在反复交流与学习中,教师的理论水平不断提升。备课、教学等底气就足了。
四、管理精细,“两个保障”提供不竭动力
教师专业成长需要集体的舆论、氛围的促进,为此我们制订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素质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
1 制度保障。我校先后制定了《课题管理办法》《教科研管理制度》《青蓝工程实施细则》《教科研管理制度》《教科研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我校的《校本教研制度》明确提出:积极促进在教师集体中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帮助每一位教师制订专业发展计划,进行个案研究,促进教师不断反思,使课程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结合起来。教师要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结合学校和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围绕某一典型案例或教学细节,用新课程的理念和观点进行剖析,這样,教研就不再是简单的备课,而是研究问题,這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新亮点。学校还出台了《教师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条例》,赋予教师自主备课权,激发教师的主体性、创造性。
2 服务保障。教务处、教科室等相关部门积极筹办大型、多样的教育科学讲座,邀请专家指导课题研究,为教师订阅专业杂志,组织教育考察、交流、评比、研讨等多种活动,建立教育科研地区协作网络。
五、分层落实,专业成长共同体应运而生
在制订自己专业成长计划时,我们倡导每一位教师要能够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克服消极怠惰的情绪,不断自加压力,朝自己的理想目标迈进。在制订学期教研活动计划的时候,我们就针对性的为不同层次的老师设计了教研活动。
1 开展课例研讨和赛课活动,让大部分教师“动”起来。校级教研引领,组内教研常态化的课例研讨活动模式已初步形成。近两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了语文教师、数学教师和英语教师三个主要群体的素养比赛和赛课活动。以赛代练,這不仅落实了市教师基本功考核中的各项要求,还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比赛的过程也是教师学习、反思的过程。
2 推进“名师工程”,让优秀教师“跳”出来。我校现有市县学科带头人、能手和新秀96人,为了更好地促进骨干教师的成长,发挥他们的专业引领作用,我们为這部分骨干力量建立了成长档案,每个人在年初制定年度成长规划,对照规划有计划的逐步实施。每学期对照发展规划,进行验收,所有的资料存入成长档案袋。只有明确了目标,才会有努力的方向。
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我们从三个方面开展這项工作,一是带头人、能手上校级示范课;二是做好“青蓝工程”工作,在“青蓝工程”活动日期间,师徒之间开展“同题异构课”、“示范课”、“汇报课”等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三是成立教育服务小组,定期到农村学校送教。這些活动不但锻炼了教师自身,更重要的是让参与者从中收获一份成就感。
近两年的实践,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专业成长与他的职业幸福如影相随。当我们用过硬的本领和良好的风范赢得整个社会的信任和尊重时,也是一个教师感到最幸福的时刻。一个感受到职业幸福的教师也更有可能以更积极和光明的心态,更饱满的热情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
一、以人为本,魅力讲坛创设专业发展生态园
良好的氛围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能在教师中发挥激励向上的促进作用。教师工作本身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依靠简单的管、卡、压是难以奏效的,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生态环境,为教师专业发展指引正确方向,让学校成为教师成长进步的精神家园。
魅力讲台促和谐氛围的形成。从上学年起,我校改革了周前会的模式,周前会不再是校长们的一言堂,取而代之的是“放飞心情、感动平凡、分享智慧、行动指南”四大板块组成的新颖模式,主持人是普通教师。“放飞心情”板块内容丰富,可以是一段让人捧腹的视频,可以是一篇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诵,可以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等,教师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一周的校园生活。谈成长故事、人生感悟、生活情趣,尽情“诉说”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寻找身边的从容教师、幸福教师等,始终用精神的力量引领人、激励人、鼓舞人,努力在全校营造“人人想干事,事事有人干、事事能干好”的良好工作氛围,让每一个人带着责任出发,做一个坚守底线、播撒爱心的老师,在期待与被期待中体验职业幸福、实现人生价值。学校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娱活动,持续大兴锻炼之风,帮助教师拥有健康的身体,减压减负,增加幸福指数,让“教师第一”成为学校管理的不变定位,让“身心俱佳”成为每一位实小教师的不二选择。现在,周前会成了教师们一周的期待。
二、植根课堂,“四课”搭建教研立交桥
课堂是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实效,是每一位教师的最迫切的需求,也是最能让教师体验成长幸福的捷径。学校把教师放第一位,教师才能把学生放第一位,教师所想为我们所想,教师所急为我们所行。沟通交流,才能和谐兴旺。关注教师们所急所需就是我们校本研修的首要工作。我们立足校本,植根常态课堂,大胆尝试备课改革,重在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实小特质课堂。通过“集体备课先行求实、校级教研紧随引领、组内教研常态促进,翻牌听课诊断课堂”這样的“四轨”并行,搭建起学校课堂课例研修的立交桥。
1 集体备课先行求实。学期初制定计划,确定好课题与主备人,所定的课题比正常的教学进度至少提前半周。每周四晚办公的时间为全校集体备课的时间。教师把集体备课的立足点放在课堂具体教学行为的研究上,更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方式、过程方法、情感体验、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课堂可能生成的资源的预设等。接着由主备人试上,全年级同学科老师共同参与。因为安排时间的提前放大了集体备课的效度,也保证了在课堂教学中验证的时间。
2 校级教研紧随引领。根据我校的市、县学科带头人、能手资源丰富的优势,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鞭策他们不断地前行,达到与更多教师“同成长共进步”的目标,出台了《校级教研课活动制度》,校级教研课的人选从上述人员中产生,所选的课题是集体备课的课题。每次活动都有主题,這种“主题式教研”使研讨的指向性更强。通过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师间的学习与互动交流,促成了教研组教师之间的团结互助与集体的凝聚力,也促进了教师个性的发展与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更促使教师团体协作能力的提升,可谓是一举多得。
3 组内教研常态促进。组内教研课可以不拘形式,可以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研讨。上课的教师可指定,可自愿。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个人备课——集体听课一共同研讨——总结运用”。這样的活动参与的面更广,为各个层次的教师提供了锻炼的舞台、搭建了成长的阶梯。在交流研讨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同样得到了开发,同时习得的过程更简化直接。可以這样说,组内教研课的常态开展,又是校级研讨课的延伸,并与校级教研课优势互补。
4 翻牌听课诊断课堂。翻牌听课是最能看出教师的实际工作态度和教学水平的。教师们大多不愿成为翻牌听课的对象,因为它带给人的印象是领导来故意找茬的,或者是对自己的工作不放心不信任等。教师们的内心是抵制這样的行为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认真思索,经过了与多位教师们交流后,我们将翻牌听课的目标定位在“服务”两个字上。根据我校教师的组成结构,首先每学期我们初定翻牌听课的人选,如工作在5年内的新人,教龄在10年左右的年轻人,尽量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人群。翻牌听课不定时间,保证能听到最常态的课。因为我校现行的翻牌听课是为教师的发展服务的,因此它必将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
三、深度阅读,阅读中积淀智慧提升素养
1 教师要读好三类书。读夯实精神底蕴的书,读拓宽教育视野的书,读学生喜欢的书。每学期,学校都提出指定阅读与自由阅读的指导性意见,并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要求分别撰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舍得读书时间的投资,每周工作日中,规定每位教师必须腾出1~2课时,作为阅览室读书时间,使教师的读书时间得到保证。“上好一节课,需用一生的时间来备课”已成为我校教师的信念,向书本寻求自我成长的营养已落实在每位教师的行动之中。在课余,我们看到教师们与众多教育名家对话的身影。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朱永新……這些教育大家为教师们展开了一幅幅精彩的教育思想画卷,鼓起了他们探求教育思想的风帆。教师们摘录了厚厚的读书笔记,当中不仅记载了名言警句,更有从中生发出的思考和对教育行动的调整设计。每学期,我们都要进行优秀读书笔记评比和必读书目的闭卷测试。
2 师生共读经典名著。每天中午到校后的半小时时间,是师生集中共读经典名著的时刻。低年级的教师为孩子朗读了一部又一部的世界经典名著,并在声情并茂的朗读基础上给予适当的评析。中高年级的教师,在师生共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书中的人物与故事,使阅读打上了浓厚的精神对话的色彩。 3 研读新课标把握航向。从2011版课程标准颁布之日起,我们在第一时间将课标内容印发在《教研通讯》上,组织全体教师分学科进行学习,保证每位教师能对新课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进而我们又进行新旧课标的对比学习,最后我们还组织了语数英三门学科的全体教师进行2011版新课标的测试。在反复交流与学习中,教师的理论水平不断提升。备课、教学等底气就足了。
四、管理精细,“两个保障”提供不竭动力
教师专业成长需要集体的舆论、氛围的促进,为此我们制订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素质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
1 制度保障。我校先后制定了《课题管理办法》《教科研管理制度》《青蓝工程实施细则》《教科研管理制度》《教科研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我校的《校本教研制度》明确提出:积极促进在教师集体中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帮助每一位教师制订专业发展计划,进行个案研究,促进教师不断反思,使课程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结合起来。教师要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结合学校和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围绕某一典型案例或教学细节,用新课程的理念和观点进行剖析,這样,教研就不再是简单的备课,而是研究问题,這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新亮点。学校还出台了《教师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条例》,赋予教师自主备课权,激发教师的主体性、创造性。
2 服务保障。教务处、教科室等相关部门积极筹办大型、多样的教育科学讲座,邀请专家指导课题研究,为教师订阅专业杂志,组织教育考察、交流、评比、研讨等多种活动,建立教育科研地区协作网络。
五、分层落实,专业成长共同体应运而生
在制订自己专业成长计划时,我们倡导每一位教师要能够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克服消极怠惰的情绪,不断自加压力,朝自己的理想目标迈进。在制订学期教研活动计划的时候,我们就针对性的为不同层次的老师设计了教研活动。
1 开展课例研讨和赛课活动,让大部分教师“动”起来。校级教研引领,组内教研常态化的课例研讨活动模式已初步形成。近两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了语文教师、数学教师和英语教师三个主要群体的素养比赛和赛课活动。以赛代练,這不仅落实了市教师基本功考核中的各项要求,还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比赛的过程也是教师学习、反思的过程。
2 推进“名师工程”,让优秀教师“跳”出来。我校现有市县学科带头人、能手和新秀96人,为了更好地促进骨干教师的成长,发挥他们的专业引领作用,我们为這部分骨干力量建立了成长档案,每个人在年初制定年度成长规划,对照规划有计划的逐步实施。每学期对照发展规划,进行验收,所有的资料存入成长档案袋。只有明确了目标,才会有努力的方向。
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我们从三个方面开展這项工作,一是带头人、能手上校级示范课;二是做好“青蓝工程”工作,在“青蓝工程”活动日期间,师徒之间开展“同题异构课”、“示范课”、“汇报课”等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三是成立教育服务小组,定期到农村学校送教。這些活动不但锻炼了教师自身,更重要的是让参与者从中收获一份成就感。
近两年的实践,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专业成长与他的职业幸福如影相随。当我们用过硬的本领和良好的风范赢得整个社会的信任和尊重时,也是一个教师感到最幸福的时刻。一个感受到职业幸福的教师也更有可能以更积极和光明的心态,更饱满的热情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