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人口老龄化、艾滋病以及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广谱抗菌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在临床中的广泛使用,以及骨髓器官移植、介入治疗等技术的不断推广,许多患者的免疫力下降或缺陷,使得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急剧上升的趋势。侵袭性真菌病多发生在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假丝酵母菌病死率30%~40%,曲霉病病死率高达50%~100%。因此深部真菌感染必须引起我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老龄化、艾滋病以及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广谱抗菌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在临床中的广泛使用,以及骨髓器官移植、介入治疗等技术的不断推广,许多患者的免疫力下降或缺陷,使得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急剧上升的趋势。侵袭性真菌病多发生在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假丝酵母菌病死率30%~40%,曲霉病病死率高达50%~100%。因此深部真菌感染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
显延长,应适当调整剂量。需在荷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半维持剂量。
卡泊芬净主要在肝脏代谢,肾功能障碍患者无需调整剂量。几乎所有常用的抗真菌药物都会不同程度的通过肾脏代谢。使用时需根据肌酐清除率的情况来调整剂量。
3 注意不同制剂的使用 伊曲康唑有三种剂型,分别是静脉制剂、胶囊制剂及口服液。静脉制剂比较昂贵。胶囊制剂及口服液是许多指南推荐的深部真菌感染的序贯治疗药物。在空腹时口服液的生物利用度高于胶囊制剂约60%。进餐后服药可以提高胶囊制剂药物的吸收,因此在服用胶囊时建议进餐后立即服用,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其他文献
患者,男,45岁,因“无明显诱因发热2月余”来诊,体温最高38℃,伴畏寒,无寒战,约5~6天出现1次。伴乏力、周身肌肉酸痛,无咳嗽、咳痰,无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无盗汗。血常规检查:WBC 12.13×109/L、N 28.4%、E 41%、Hb 172 g/L,曾给予头孢呋辛、阿奇霉素、头孢派酮舒巴坦及病毒唑等治疗无效,为求进一步诊治来诊。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尚可,食欲可,大小便如常,
蜱虫叮咬风波未平,恙虫病又起,现在蚊虫又来凑热闹,带来了非洲的基孔肯雅热。虫媒传染病不断增多,值得我们警惕。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这种病是1952年在坦桑尼亚被首次发现的。当时坦桑尼亚的许多村庄60%~80%的人患病。“基孔肯雅”这一病名就来自于坦桑尼亚语,意思是“屈肢痛”,表现出这种疾病严重的关节疼痛,使患者疼得屈曲着肢体的样子。 20世纪50年代,这种疾病主要在非洲流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一种肝脏疾病。初期表现为脂肪肝,可进展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成肝硬化。病变程度与饮酒量、时间长短、个体营养状况及遗传敏感性等相关。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或肝功能衰竭。该病是我国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严重危害健康。肝活检对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可对病变程度进行评价,为预后判断
由于我国几千年的酒文化及人际交往的需要,现代饮酒人群及饮酒量都明显增加。过量饮酒除增加犯罪率、影响劳动能力及家庭和睦等外,危害最大的是健康。 过量饮酒对健康的危害 急性中毒 一次饮酒过量可引起急性酒精中毒。表现分三期:(1)早期(兴奋期):血中酒精浓度达50 mg/dl,表现为语无伦次,情感爆发,哭笑无常等;(2)中期(共济失调期):血中酒精浓度150 mg/dl。表现为语言不清,意识模糊,
治疗性血管新生在冠心病治疗中被日益关注。特定干预与上调可以促进血管生长因子或受体表达,促进缺血组织血管新生和侧支循环形成,以恢复心肌血供、改善临床症状和预后,该治疗方法被形象地称为“药物促进的心脏自身搭桥”。目前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直接应用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及骨髓干细胞移植等方法。近年,中药促血管新生已成为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以麝香保心丸最具代表性,我国学者对麝香保心丸的促血管新
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性肝病逐渐成为继病毒性肝病后最为常见的肝脏疾病。为早期诊治并改善其预后,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迫在眉睫。为此,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于2010年1月对2006年所制订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进行了修改和补充。现就新指南中的酒精性肝病的诊断及分型方面的内容加以解读,以期能够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定 义 酒精性肝病,顾名思义,主要是长期大量饮酒所导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诊断标准为存在肝细胞脂肪变的影像学或组织学依据,并能除外过量饮酒、药物或遗传性疾病等可导致肝脂肪变的其他病因(见表1)。NAFLD的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
酒精性肝病(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性疾病,早期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发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少数可以发展成肝癌。短时间内严重酗酒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出现肝功能衰竭,称为重症酒精性肝炎。ALD在西方国家比较常见,ALD是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之一,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ALD致病的病因是单一的、明确的,即长期大量饮酒所致;但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却十分复杂,至今,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NI)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血液科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率高,尤其是恶性血液病(malignant hematopathy,MH)患者,因医院内感染具有病原菌菌种复杂、发生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成为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肝脏是机体的化工厂,机体内物质的分解、代谢和合成都在肝脏内进行。当这一功能受到损害、或者超出功能的极限,肝脏本身会发生病变。酒精(乙醇)的代谢产物乙醛是高活性化合物,干扰肝细胞多方面功能,影响线粒体的蛋白质生物合成和排泄,抑制线粒体内脂肪酸的氧化,从而导致脂肪肝的形成。长期饮酒达10年以上,每天酒量超过80 g者,常导致慢性酒精中毒。乙醛使肝细胞脂肪变性、肿大,激活炎性细胞因子,促进胶原形成增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