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业医师化身:手术机器人
如果你看过科幻电影《普罗米修斯》,一定忘不了里面那台为女主取出虫卵的机器,这台手术耗时短,激光切口也非常完整的机器,就是一台全自动手术机器人。
受限于技术发展,现实中能直接参与临床手术的机器人目前还不能完全自主地进行手术,必须通过人类医生遥控操作来完成。最著名的代表是美国直觉外科公司(Intuitive Surgical)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它分为主控部分与执行部分,主控部分是为医生提供的操作台,而执行部分则是拥有4个机械臂的机器人,其中1个机械臂上搭载摄像头,可以将图像传输给医生,另外3个手臂搭载不同的手术设备,用以模仿医生的动作。
这类机器人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医生的负担和风险。主刀医生只需坐在操作设备前就可以完成一场手术,不需要长时间站立。与此同时,对于一些微创手术,也避免了长期使用X射线对医生的健康造成影响。同时,得益于高级的算法程序,手术机器人能将医生无意识的抖动消除,提高手术的准确度。对于某些疑难杂症,全球范围内可能只有个别医生有能力进行手术,手术机器人就能让医生足不出户给千里之外的患者进行治疗。
“暖心白”原型:看护机器人
提起看护机器人,《超能陆战队》里暖心的“私人健康顾问”大白的原型其实就是这类机器人,但现实中的看护机器人可不如大白那么全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日本Robear机器人。Robear拥有两条手臂与可移动的底座,能协助病人完成坐起、翻身、行走等动作。同时,内置的软件系统也能让它实现简单的语音聊天、药物管理等功能。但是这类机器人目前的所有动作都是通过人类编程指定的,不具有自动性。
在日常生活中,看护机器人不仅可以辅助残障人士正常生活,还非常适用于子女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它们能专业陪护,具备提醒用药、监测血压等功能。现代医学和人们寿命不断延长,使得家庭、社会机构对社会护理的需求也不断增长,看护机器人可以减少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紧张感,提高他们的睡眠质量。同时,也会减少病人独自游荡的危险倾向,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全能助手:临床辅助机器人
从IBM的沃森(Watson)在美国《危险边缘》的节目中战胜人类选手,到它通过美国职业医师资格考试,并在美国多家医院提供辅助诊疗服务,“●AI+辅助诊疗”的实际应用已经成为医疗研究的重要项目。
这类并不具体从事手术任务的机器,能切实地将医护人员从繁忙而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用于照顾病人,从而提高医疗效率。iRobot公司推出的临床辅助机器人RP-VITA,外形就是一个携带显示屏的移动平台。一方面,它可以在走廊里自主行走,代替护士完成药品运输等工作,另一方面,它又可以变成一个远程问诊台,医生可以在远处遥控机器人运动,并“亲自”询问病人,做出诊断。
虽然临床辅助类机器人在技术上不存在瓶颈,但在医疗系统里投入使用却容易对现有医疗环境造成一定冲击,打乱原有的医院秩序。因此,想大范围使用这类机器人,得提前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并适应与其共同工作的环境。
伤残者的小天使:假肢机器人
最后,我们来说说帮助伤残人士恢复的假肢机器人。在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中,卢克·天行者以及他的父亲安纳金都曾使用假肢代替在战斗中失去的手臂。影片中的假肢能够按主人的意志运动。假肢主人也能感受到假肢被针刺时的感觉,就像自己的手一样。
现实中,这类机器包括康复外骨骼和义肢两类。康复外骨骼是固定在人体外侧,能够为人提供助力的设备。日本的HAL康复外骨骼已经在医院得到了应用,它能根据患者皮肤表面的肌电信号而运动,帮助受伤无法行走的患者重新站起来。
而义肢的发展历史就更长了,影视中海盗的木腿就属于这一类。随着科技的发展,接近人类肢体的机器义肢也开始出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开发出的机械手臂通过识别患者的脑电波信号,让残疾人重新用“自己的手”抓取物體。当然,这一块还处在研发阶段,未来也许能让更多残疾人重获自理能力。
医疗机器人正在人类健康管理的不同方面施展拳脚,而良好的人机交互体验,以及越发灵巧便捷的行动,是未来它们要继续改进和提高的技能。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都能在“私人健康顾问”的帮助下,解决阻碍健康的各种问题。
如果你看过科幻电影《普罗米修斯》,一定忘不了里面那台为女主取出虫卵的机器,这台手术耗时短,激光切口也非常完整的机器,就是一台全自动手术机器人。
受限于技术发展,现实中能直接参与临床手术的机器人目前还不能完全自主地进行手术,必须通过人类医生遥控操作来完成。最著名的代表是美国直觉外科公司(Intuitive Surgical)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它分为主控部分与执行部分,主控部分是为医生提供的操作台,而执行部分则是拥有4个机械臂的机器人,其中1个机械臂上搭载摄像头,可以将图像传输给医生,另外3个手臂搭载不同的手术设备,用以模仿医生的动作。
这类机器人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医生的负担和风险。主刀医生只需坐在操作设备前就可以完成一场手术,不需要长时间站立。与此同时,对于一些微创手术,也避免了长期使用X射线对医生的健康造成影响。同时,得益于高级的算法程序,手术机器人能将医生无意识的抖动消除,提高手术的准确度。对于某些疑难杂症,全球范围内可能只有个别医生有能力进行手术,手术机器人就能让医生足不出户给千里之外的患者进行治疗。
“暖心白”原型:看护机器人
提起看护机器人,《超能陆战队》里暖心的“私人健康顾问”大白的原型其实就是这类机器人,但现实中的看护机器人可不如大白那么全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日本Robear机器人。Robear拥有两条手臂与可移动的底座,能协助病人完成坐起、翻身、行走等动作。同时,内置的软件系统也能让它实现简单的语音聊天、药物管理等功能。但是这类机器人目前的所有动作都是通过人类编程指定的,不具有自动性。
在日常生活中,看护机器人不仅可以辅助残障人士正常生活,还非常适用于子女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它们能专业陪护,具备提醒用药、监测血压等功能。现代医学和人们寿命不断延长,使得家庭、社会机构对社会护理的需求也不断增长,看护机器人可以减少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紧张感,提高他们的睡眠质量。同时,也会减少病人独自游荡的危险倾向,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全能助手:临床辅助机器人
从IBM的沃森(Watson)在美国《危险边缘》的节目中战胜人类选手,到它通过美国职业医师资格考试,并在美国多家医院提供辅助诊疗服务,“●AI+辅助诊疗”的实际应用已经成为医疗研究的重要项目。
这类并不具体从事手术任务的机器,能切实地将医护人员从繁忙而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用于照顾病人,从而提高医疗效率。iRobot公司推出的临床辅助机器人RP-VITA,外形就是一个携带显示屏的移动平台。一方面,它可以在走廊里自主行走,代替护士完成药品运输等工作,另一方面,它又可以变成一个远程问诊台,医生可以在远处遥控机器人运动,并“亲自”询问病人,做出诊断。
虽然临床辅助类机器人在技术上不存在瓶颈,但在医疗系统里投入使用却容易对现有医疗环境造成一定冲击,打乱原有的医院秩序。因此,想大范围使用这类机器人,得提前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并适应与其共同工作的环境。
伤残者的小天使:假肢机器人
最后,我们来说说帮助伤残人士恢复的假肢机器人。在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中,卢克·天行者以及他的父亲安纳金都曾使用假肢代替在战斗中失去的手臂。影片中的假肢能够按主人的意志运动。假肢主人也能感受到假肢被针刺时的感觉,就像自己的手一样。
现实中,这类机器包括康复外骨骼和义肢两类。康复外骨骼是固定在人体外侧,能够为人提供助力的设备。日本的HAL康复外骨骼已经在医院得到了应用,它能根据患者皮肤表面的肌电信号而运动,帮助受伤无法行走的患者重新站起来。
而义肢的发展历史就更长了,影视中海盗的木腿就属于这一类。随着科技的发展,接近人类肢体的机器义肢也开始出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开发出的机械手臂通过识别患者的脑电波信号,让残疾人重新用“自己的手”抓取物體。当然,这一块还处在研发阶段,未来也许能让更多残疾人重获自理能力。
医疗机器人正在人类健康管理的不同方面施展拳脚,而良好的人机交互体验,以及越发灵巧便捷的行动,是未来它们要继续改进和提高的技能。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都能在“私人健康顾问”的帮助下,解决阻碍健康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