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文玲是上世纪八年代兴起的女作家,她视“寻找美、发现美、表现美”为自己身为作家的使命,恪守“美是文学的生命”的宗旨,无论是她的小说还是散文都闪现着纯美的光辉和女性细腻的特质。《乌篷摇梦到春江》便是她唯美的散文代表作,是意境美、语言美和结构美的完美结合。
丰美的意境把读者引向广阔的时空
富春江是美丽的,其山水风光堪与长江三峡、桂林漓江齐名,早在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对富春江赞不绝口,“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然而自然的富春江和作者笔下的富春江毕竟不是一回事,文中的美景是经由作者感受、内化、再创后诉诸笔端的,打上了作者的思想情趣和人格取向的烙印。
叶文玲生于浙江,文革中受牵连迁居河南。“在河南整整渡过24载年华的我,带着一腔化解不开的乡思,回到了浙江。”作者命途多舛。笔下的富春江是美丽故乡的缩影,是乡思情怀的载体,是理想的诗意栖居地。在“这一江碧玉里”融有“千种愁思万般忧”,较自然的山水更有其独特的魅力:
文中富春江的美在于她的俏、娇、静,然而优美中透着雄壮,幽静中有生机与力量,山水美景中散发出人文的魅力。
富春江的美在于曲折多姿的外形,“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作者将其比作一个委婉袅娜娇的少女,裙裾翩跹,光艳迷人,如那曹植笔下的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好不温柔多情。然而,“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则显得坚硬、突兀、倔强,飞溅的葫芦瀑流泻百尺,飞珠迸玉,气势磅礴,彰显出雄壮美,与俏丽的葫芦湾形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她无与伦比的静。”水流无声,浪过无痕,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是江静更是心静,“烦躁了城市的嚣音后”,回归自然,回归家乡,回归心灵,能不“舒坦、自在”?这不是禅定的死寂与逃遁,看那满眼的绿,“峰峰岭岭尽都浓浓淡淡的绿进去”,“深深浅浅的绿出来”,铺天盖地绿震撼人心,燃起人们心中的希望,追求理想的力量。
严子陵便是明证,决不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坚毅地与皇权断绝,守住心灵,散发着沁人心脾的人格芬芳,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和力量!富春江的美就在于涤荡心灵的淡泊宁静与坚忍不拔的意志强力的有机结合,这不也是作者人格的价值取向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文中的富春江是内心世界与自然界相互吐纳相互映照的产物。
严子陵的传说,增加了山水的分量,把富春江从自然的美提升到人文的美的层面。正如长江三峡有神女峰的故事,桂林漓江有阿诗玛的传说,富春江有严子陵便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更加迷人,彰显出扬古启今的魅力,她从曲折多姿历史中款款而来,“撩拨着人们心头的重重波澜”,并指向永恒的明天。严子陵的传说拓宽了富春江的意境,更空阔、窈远、深邃、厚重。
优美的语言让读者情思涌动
精美的菜肴需要精美的盘盏与之匹配,富春江的美景自然要用美的文词来承载。叶文玲是擅长语言的,词汇丰富,遣词灵活,技法炉火纯青。
巧用比喻,勾人想象。例如写富春江的俏,本是静止的空间轮廓,作者却用少女设喻,化静为动,“从她……下行……行过……行至……,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摇乌篷船,赏春江美景,一路如有美女相伴,突然眼睛一亮,少女起舞,那闪动的裙裾多么光艳迷人啊!
陶渊明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游客”,他发现桃花源,“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子感到震惊,迫不及待地直抒感受——豁然开朗,写得真切,却少了点文气。叶文玲却沉得住气,见得一个葫芦湾,同是豁然开朗,却凭空多了一个美女的联想,含蓄别致、意蕴丰厚。
葫芦湾像一只青葫芦,本无所谓有创意,作者加上两个修饰语——毛茸茸嫩生生,就显出了才气。那葫芦茸毛尚在,清晰可见,多么鲜嫩!以此喻湾,让人联想到一湾碧水,波光粼粼,柔和清澈,且烘托出湾的宁静清幽,多么醉人的风景!
化动为静,感受细腻。“行在江上望两岸,只见千嶂染翠,峰峰岭岭尽都浓浓淡淡的绿进去;立在船头看江心,只觉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的绿出来。”(文章的第七段)
这一段写出作者细腻的感受,眺望两岸青山,一峰一岭或得日,绿得鲜亮,或背阳,绿得深深,由明到暗,渐行渐变,色调越深,不再是镜面的绿,而是有立体感、流动感,“浓浓淡淡的绿进去”贴切准确。下一句也一样,水中倒影自下而上,由深到浅,船移影动,蓝天绿水扑面而来,所以说“深深浅浅的绿出来”。这两句句式整齐,叠词连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相互辉映,天然混成,人间仙境!
书面语口语巧妙结合,简练蕴藉。几十里水面竟没弄出丁点儿惊涛骇浪,“临流鼓棹,帆飞若驰”的光景已不复见,那或顺流或逆水的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舒坦、自在极了。“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亲”。(第八段)
这段话口语和书面语交替运用,叙事简洁,描写生动,抒情真挚。“丁点儿”“舒坦、自在极了”夸张的语气、朴素的口语词,表明作者的强烈惊喜之情。“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选用文言词汇,洗练之极。如换成“也像动画一样悠悠地来悠悠地去,舒坦、自在极了”,都用口语,韵味骤失,后半句的感慨之情也有所削减。两句诗文穿插其间更添雅趣,前者写富春江昔日的热闹后句写今日的幽静,以动衬静渲染出富春江无与伦比的静美。
文章中还有很多文句形式典雅,节奏感强,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如:“一棹清波碧水路’、“千种情思万般忧”、“澄于湖海碧于天”、“千重涧水汇清流”、“乌篷摇梦梦越酣,惟愿年年得相觅。”
多用长句,意丰情浓。“试想,几请不出山、宁做垂钓翁的归隐客,倘使活至今日,恐怕更要与阿谀奉承趋炎附势之类歪风邪道绝缘;而这位敢把脚搁在刘秀肚子上午睡得严老先生和喝了高粱酒“见了皇帝不磕头”的山东好汉们的神魂,又是何等的相通相似!”(第十段)
这是两个长句,如果换成一组短句:
试想,严子陵几请不出山、宁做垂钓翁,倘使活至今日,恐怕更要与阿谀奉承趋炎附势之类歪风邪道绝缘;他敢把脚搁在刘秀肚子上午睡,这和喝了高粱酒“见了皇帝不磕头”的山东好汉们的神魂,又是何等的相通相似!
短句读起来轻快些,语意未变,但与这段古老的历史及其丰厚的人文精神不相称。选用长句,一口气读下来,不急不缓,语气深沉,与历史文化的厚重相契合,如果再配上赵忠祥略带沙哑的男低音更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严子陵坚守心灵,不媚权贵的傲骨,把读者引向一个深广的历史空间,启迪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
完美的结构令读者叹为观止
标题——乌篷摇梦到春江点明了游览的对象(富春江)、时间(春天)、方式(摇着乌篷船)和心情(“摇”字透露出作者闲适惬意的心情),其中“梦”是题眼,既表明作者对富春江的向往、喜爱之情,又表明富春江景美如梦的特点。一个“梦”字统摄全文。
全文共12段,1、2段写富春江之梦,梦想摇着乌篷船畅游富春江。3-5段写作者“圆梦”。6-11段具体描写富春的美景,乍看不是写梦,试想,作者“只觉得不枉我作悬肠念的富春江,比梦中更俏更娇美”,这美景又哪里是人间呢?这一节实则也是扣住“梦”来写:富春江景美如梦。扬古启今的严子陵钓鱼台,则进一步把作者带入悠远的历史之梦,进入对人生价值取向的悬想。文章最后一段“乌篷摇梦梦越酣,唯愿年年得相见”证实了这一点,游春江即是“游梦”,且这梦越发酣甜,“但愿长醉不复醒”。因此本文以“梦”为线索:做梦——圆梦——游梦——醉梦。结构谨严,设计新巧,打破游记散文以游踪为线索的常规,更充分的抒写出对富春江的眷恋、对自然的喜爱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许文,教师,现居湖北武汉。
丰美的意境把读者引向广阔的时空
富春江是美丽的,其山水风光堪与长江三峡、桂林漓江齐名,早在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对富春江赞不绝口,“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然而自然的富春江和作者笔下的富春江毕竟不是一回事,文中的美景是经由作者感受、内化、再创后诉诸笔端的,打上了作者的思想情趣和人格取向的烙印。
叶文玲生于浙江,文革中受牵连迁居河南。“在河南整整渡过24载年华的我,带着一腔化解不开的乡思,回到了浙江。”作者命途多舛。笔下的富春江是美丽故乡的缩影,是乡思情怀的载体,是理想的诗意栖居地。在“这一江碧玉里”融有“千种愁思万般忧”,较自然的山水更有其独特的魅力:
文中富春江的美在于她的俏、娇、静,然而优美中透着雄壮,幽静中有生机与力量,山水美景中散发出人文的魅力。
富春江的美在于曲折多姿的外形,“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作者将其比作一个委婉袅娜娇的少女,裙裾翩跹,光艳迷人,如那曹植笔下的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好不温柔多情。然而,“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则显得坚硬、突兀、倔强,飞溅的葫芦瀑流泻百尺,飞珠迸玉,气势磅礴,彰显出雄壮美,与俏丽的葫芦湾形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她无与伦比的静。”水流无声,浪过无痕,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是江静更是心静,“烦躁了城市的嚣音后”,回归自然,回归家乡,回归心灵,能不“舒坦、自在”?这不是禅定的死寂与逃遁,看那满眼的绿,“峰峰岭岭尽都浓浓淡淡的绿进去”,“深深浅浅的绿出来”,铺天盖地绿震撼人心,燃起人们心中的希望,追求理想的力量。
严子陵便是明证,决不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坚毅地与皇权断绝,守住心灵,散发着沁人心脾的人格芬芳,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和力量!富春江的美就在于涤荡心灵的淡泊宁静与坚忍不拔的意志强力的有机结合,这不也是作者人格的价值取向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文中的富春江是内心世界与自然界相互吐纳相互映照的产物。
严子陵的传说,增加了山水的分量,把富春江从自然的美提升到人文的美的层面。正如长江三峡有神女峰的故事,桂林漓江有阿诗玛的传说,富春江有严子陵便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更加迷人,彰显出扬古启今的魅力,她从曲折多姿历史中款款而来,“撩拨着人们心头的重重波澜”,并指向永恒的明天。严子陵的传说拓宽了富春江的意境,更空阔、窈远、深邃、厚重。
优美的语言让读者情思涌动
精美的菜肴需要精美的盘盏与之匹配,富春江的美景自然要用美的文词来承载。叶文玲是擅长语言的,词汇丰富,遣词灵活,技法炉火纯青。
巧用比喻,勾人想象。例如写富春江的俏,本是静止的空间轮廓,作者却用少女设喻,化静为动,“从她……下行……行过……行至……,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摇乌篷船,赏春江美景,一路如有美女相伴,突然眼睛一亮,少女起舞,那闪动的裙裾多么光艳迷人啊!
陶渊明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游客”,他发现桃花源,“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子感到震惊,迫不及待地直抒感受——豁然开朗,写得真切,却少了点文气。叶文玲却沉得住气,见得一个葫芦湾,同是豁然开朗,却凭空多了一个美女的联想,含蓄别致、意蕴丰厚。
葫芦湾像一只青葫芦,本无所谓有创意,作者加上两个修饰语——毛茸茸嫩生生,就显出了才气。那葫芦茸毛尚在,清晰可见,多么鲜嫩!以此喻湾,让人联想到一湾碧水,波光粼粼,柔和清澈,且烘托出湾的宁静清幽,多么醉人的风景!
化动为静,感受细腻。“行在江上望两岸,只见千嶂染翠,峰峰岭岭尽都浓浓淡淡的绿进去;立在船头看江心,只觉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的绿出来。”(文章的第七段)
这一段写出作者细腻的感受,眺望两岸青山,一峰一岭或得日,绿得鲜亮,或背阳,绿得深深,由明到暗,渐行渐变,色调越深,不再是镜面的绿,而是有立体感、流动感,“浓浓淡淡的绿进去”贴切准确。下一句也一样,水中倒影自下而上,由深到浅,船移影动,蓝天绿水扑面而来,所以说“深深浅浅的绿出来”。这两句句式整齐,叠词连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相互辉映,天然混成,人间仙境!
书面语口语巧妙结合,简练蕴藉。几十里水面竟没弄出丁点儿惊涛骇浪,“临流鼓棹,帆飞若驰”的光景已不复见,那或顺流或逆水的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舒坦、自在极了。“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亲”。(第八段)
这段话口语和书面语交替运用,叙事简洁,描写生动,抒情真挚。“丁点儿”“舒坦、自在极了”夸张的语气、朴素的口语词,表明作者的强烈惊喜之情。“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选用文言词汇,洗练之极。如换成“也像动画一样悠悠地来悠悠地去,舒坦、自在极了”,都用口语,韵味骤失,后半句的感慨之情也有所削减。两句诗文穿插其间更添雅趣,前者写富春江昔日的热闹后句写今日的幽静,以动衬静渲染出富春江无与伦比的静美。
文章中还有很多文句形式典雅,节奏感强,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如:“一棹清波碧水路’、“千种情思万般忧”、“澄于湖海碧于天”、“千重涧水汇清流”、“乌篷摇梦梦越酣,惟愿年年得相觅。”
多用长句,意丰情浓。“试想,几请不出山、宁做垂钓翁的归隐客,倘使活至今日,恐怕更要与阿谀奉承趋炎附势之类歪风邪道绝缘;而这位敢把脚搁在刘秀肚子上午睡得严老先生和喝了高粱酒“见了皇帝不磕头”的山东好汉们的神魂,又是何等的相通相似!”(第十段)
这是两个长句,如果换成一组短句:
试想,严子陵几请不出山、宁做垂钓翁,倘使活至今日,恐怕更要与阿谀奉承趋炎附势之类歪风邪道绝缘;他敢把脚搁在刘秀肚子上午睡,这和喝了高粱酒“见了皇帝不磕头”的山东好汉们的神魂,又是何等的相通相似!
短句读起来轻快些,语意未变,但与这段古老的历史及其丰厚的人文精神不相称。选用长句,一口气读下来,不急不缓,语气深沉,与历史文化的厚重相契合,如果再配上赵忠祥略带沙哑的男低音更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严子陵坚守心灵,不媚权贵的傲骨,把读者引向一个深广的历史空间,启迪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
完美的结构令读者叹为观止
标题——乌篷摇梦到春江点明了游览的对象(富春江)、时间(春天)、方式(摇着乌篷船)和心情(“摇”字透露出作者闲适惬意的心情),其中“梦”是题眼,既表明作者对富春江的向往、喜爱之情,又表明富春江景美如梦的特点。一个“梦”字统摄全文。
全文共12段,1、2段写富春江之梦,梦想摇着乌篷船畅游富春江。3-5段写作者“圆梦”。6-11段具体描写富春的美景,乍看不是写梦,试想,作者“只觉得不枉我作悬肠念的富春江,比梦中更俏更娇美”,这美景又哪里是人间呢?这一节实则也是扣住“梦”来写:富春江景美如梦。扬古启今的严子陵钓鱼台,则进一步把作者带入悠远的历史之梦,进入对人生价值取向的悬想。文章最后一段“乌篷摇梦梦越酣,唯愿年年得相见”证实了这一点,游春江即是“游梦”,且这梦越发酣甜,“但愿长醉不复醒”。因此本文以“梦”为线索:做梦——圆梦——游梦——醉梦。结构谨严,设计新巧,打破游记散文以游踪为线索的常规,更充分的抒写出对富春江的眷恋、对自然的喜爱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许文,教师,现居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