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来源 :中学生百科·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m881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的一个暑假,我匆匆从武汉回到佛山,去替朋友做一些事情,顺便当暑期工。那段时间一个人住在空荡荡的房子里,工作的时间很少,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独处,又因是身处陌生的地方,找个人说说话的机会也没有。
  第一次体会那种漫长的独处,心里发慌。便决定每天傍晚坐车到那个朋友家吃饭,因为那样至少能看见熟人,说上一两句话。
  朋友家也是租来的房子,一家人做一些作坊加工的生意。我每次来的时候门都是紧闭着的,伪装成里面没人的样子,过了好一会儿确认是我的声音后才来开门。其实是怕有人来查暂住证。那时候我顾不上尴尬,每天坐在门口等待他们做饭,又赶在最后一趟车回去。
  有话题的时候便和朋友的家人聊几句,没有的话静坐着等时间过去。不管怎样,总比死寂的独处要强——我渴望待在有人的地方。
  在那个空空的房子里,我看完了几本书,也看了几部电影,想尽办法依然无法适应孤独。在最无聊的时候,用手机搜了最喜爱的作者的文章来看。当看到某些幽默的情节时开怀大笑,竟体会到那种“一扫阴霾”的感觉,非常微妙。
  后来便在键盘上敲下了一封给作者的邮件,发送的时候又附上一张当时随手画下的一张画稿。其实那不过是随手的涂鸦,画的是一片向日葵和一个旅途中的兔子,非常随意。
  之后的一年冬天我生病住院,每天躺在白色床单上打点滴。那时的心情非常糟糕,幸好带了一本《冬牧场》在手边,它成了那段灰暗日子的唯一慰藉。便想起暑假的经历和写下的邮件。
  我常觉得不可思议:在这样马不停蹄的信息时代,万物高速运转的今天,竟然还有“书本”这样的具有古典意味的事物能带给人那么大的安慰。
  是的,那便是我这几年来最喜爱的作家,李娟。从《阿勒泰的角落》到《羊道》,她的每一本书我都读过不止一遍,并强烈地想要推荐给身边的任何人。
  在李娟之前,我最喜欢的作家也是来自新疆,刘亮程。巧合的是,李娟的出现,也和刘亮程有关:她的第一本书便是刘亮程促使出版的。
  写下这些的时候,我正在给李娟再版的书画插画。书名为《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这段时间生活上又逢许多纷扰之事,心绪起伏动荡,唯一的欣慰的时候便是在画下这些图的时候。
  商议新书的前后,作为后辈,总能感觉到李娟的处处袒护。其实,作为一个普通读者,能通过文字上的沟通已经感到非常满足,更不奢望能有如此近的交流。感激之外,何其有幸。
  想来也充满了巧合:这一切的开始,竟是因为一段寂寥惶恐的独处时间和一张画在废纸背面的草稿。
  ——在画完附在邮件上的图后,几乎是在突然之间,我一下子画了很多与兔子的旅途有关的画,毫无预兆。而在这之前,我已经好些年没有画画,并越来越确信那只不过是年幼时候的爱好罢了。
  兔子的旅途渐渐被一些人看到,后来给《一个》APP的作者的新书画了一些插画,再后来就是《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像是绕了很大的一圈。总之,若不是当时在那段彷徨的日子随手地画下一张涂鸦,很可能今天已不再画画。
  我很庆幸每逢生活的死角,失落中总能遇见迟来的鲜花。就像茫然地走着夜路时,突然歌声响起。
  早在念中学的时候,有一天课间我在一本《萌芽》上看到一篇很长的散文,读完之后一时间又惊讶又激动,那是从来没有过的体会。便立即拿给当时的同桌看,同桌看完也说非常好看。之后便翻了很多旧的杂志,寻找那个署名“去年燕子”的作者的文章。她便是后来才知道的李娟。
  那时候只是隐约知道她活在一个很遥远的地方。于是常常幻想她生活的地方和文章里的那些人和事,想象关于作者的一切。但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在这大干世界,竟还能有相遇的可能。
其他文献
印象中,美国海军船坚炮利,强调远洋作战能力,因此朗朗上口的总是“航母”、“两栖舰”、“核潜艇”。对于2006年重新组建的河川部队,小舟小艇的装备,虽然只能担起“虾兵蟹将”比喻,不过它却是相当活跃的“虾兵蟹将”。    河川部队    冷战后,美国海军开始奉行“由海向陆”战略,作战海域转向沿岸海域。原因是以前的海上对抗局面消失,但地区均衡被打破,不稳定因素增加,导致地区冲突和恐怖事件频发,并且世界人
我们知道,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的特点。语文既然是一种工具,那么,语文教学的实质就应该是使用这种工具的技能训练,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可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吕叔湘先生也说:“学习语文不是学习一套知识,而是学习一种技能。”而技能的培养,但靠教师讲是难以能形成的,必须开展行之有效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