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词汇是英语语言学习的基础,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对帮助学生提升词汇学习和英语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结合词汇教学实例,从创设情境、解读语篇、拓展思维、迁移语境四个方面探索如何在高中词汇教学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高中词汇教学;情境
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认为,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可见,词汇对于英语语言学习与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学习活动观”的理念,即“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学生设计符合主题意义且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通过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引领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方面有融合发展。”词汇是英语语言学习的基础,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对帮助学生提升词汇学习和英语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中关于词汇的要求是词汇量为3500左右。但不管是语篇的学习,还是英语听、说、读、写的实践运用,都与词汇密切相关,一直以来,词汇都是高中生语言学习和高中英语教学的难点。
传统英语词汇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策略指导。很多学生把词汇学习当成是单纯的词语记忆,随着词汇量的增大,学生记得多,也忘得快,时间久了,就容易出现畏难情绪,导致词汇学习兴趣不高。而教师常在词汇记忆方面忽视教授指导方法,学生无法可循,词汇学习效率不高。(2)忽视活动设计。目前普遍的词汇教学方式是通过教师带读、讲解、听写,学生被动重复记忆来开展,教师教学中缺乏学习活动设计,学生往往把词汇与语篇割裂,没有主题语境,只能死记硬背,学习缺少积极性。(3)弱化实践运用。传统的词汇教学多以“碎片化”“单一化”脱离语境的讲解方式为主,欠缺实践运用的活动设计,只注重了对学生语言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在《课标》指导下,教师应思考如何将英语学习观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探索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实践
为改变目前词汇教学的现状,教师应以语篇为载体,创设主题情境,让学生积累足够的语言知识和学习技能,再进行拓展延伸,学会在合适的语境中正确运用词汇,最终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迁移。下面将结合一节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实例,探析英语学习活动观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本堂课采用了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Earthquakes的阅读课文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引入地震主题,引导学生学习与地震相关的词汇,深化对词汇的理解,并通过创设新的语境加以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词汇报道相关自然灾害事件及表达情感态度。以下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创设语境,引入主题词汇
课文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讲述的是唐山大地震发生前,发生时及灾后救援的过程,属于人与自然主题语境,主题意义涉及对自然灾害话题的描述及讨论。
在教授本课词汇时,教师首先通过播放影片《唐山大地震》的片段,让学生彷佛置身其中,真切感受到当年唐山大地震时的惨烈情景,帮助学生整体理解文章。然后让学生按照events(before the earthquake), damage (during the earthquake), rescue work(after the earthquake), feelings四个方面从文中找出相关描述词汇及语句,初步理解词汇。这种设计围绕一个主题将词汇分类,形成词汇网络,方便学生在特定语境下理解并记忆词汇,也为后面的篇章输出做好铺垫。
2.解读语篇,整合语言知识
有了对文章背景知识的提炼,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文章结构、段落大意的分析,加深对词汇意义的理解,将词汇系统化,达到整合信息的目的。为了巩固学生的词汇记忆,授课教师设计了多种活动。如活动一:给出图片及描述句子,其中关键词挖空,让学生在给出的情境中选择合乎语境意义的单词完成句子。教师配合动画、图片、声音等多模态形式,在情境中提高本课诸如destroy, shock, trap, rescue等生词的复现。活动二:拓展重难点词汇的派生词并介绍用法,产出“They were shocked by the shocking earthquake”与语境相关的句子。学生整合信息,运用所学词汇injure,survive,frighten等词的派生词模仿创设类似句子。多种活动的设计都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词汇辨析、识记、解释等方面的理解,为创设新的语篇情境做准备。
3.拓展思维,深化语义理解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意义和所形成的新知识开展描述、阐述、推理、判断等探究活动,巩固深化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从而更好帮助学生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在本堂课上,授课教师不仅设计了句式改错的环节,加深学生对词汇辨析的能力,而且创设了汶川地震中的几个与文中相似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所学词汇描述事件。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进行词汇发散,在思考过程中也提升了创新性、逻辑性、批判性等能力。有了对语言知识的积累整合,大多数同学都能按照情境意思,表达清晰语句。
4.迁移语境,内化学习能力
本堂课旨在培养学生用所学词汇介绍事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多元化思维,流畅、自如地表达观点、情感和态度,实现能力向素养的逐渐转化。授课教师在本课最后环节通过创设其他情境(请以记者身份报道青海玉树地震情况,包括震前,震中,震后情况及人们感想),让学生把课堂所学进行迁移、运用,帮助学生基于课堂语篇的理解,深入语篇的主题意义,最后超越语篇,迁移创新,达到最终内化,实现词汇和主题的深度学习。同时,通过谈论救援工作和感想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救援人员,实现主题意义的升华。在课后作业部分,授课教师布置学生思考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迁移到真实生活情境中,既包含了对所学语言知识的巩固和内化,又包含了对语言知识的拓展延伸,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表达个人观点、态度、情感。
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以主题语篇为背景,创设情境,引入主题词汇;引导学生解读语篇结构,分析、整合语言知识;通过多种活动设计增加词汇重现,深化语义理解,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学习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為学生创造新情境,让他们通过迁移语境,内化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在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的提升。
【本文系广东省“十三五”课题“采用英语学习活动观探究深化文本教学”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9YQJK362】
参考文献:
[1]Wilkins 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 MA:MIT Press, 1972.
[2]黄英.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活动设计及实践[D].湖南:湖南科技大学,2020.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高中词汇教学;情境
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认为,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可见,词汇对于英语语言学习与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学习活动观”的理念,即“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学生设计符合主题意义且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通过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引领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方面有融合发展。”词汇是英语语言学习的基础,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对帮助学生提升词汇学习和英语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中关于词汇的要求是词汇量为3500左右。但不管是语篇的学习,还是英语听、说、读、写的实践运用,都与词汇密切相关,一直以来,词汇都是高中生语言学习和高中英语教学的难点。
传统英语词汇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策略指导。很多学生把词汇学习当成是单纯的词语记忆,随着词汇量的增大,学生记得多,也忘得快,时间久了,就容易出现畏难情绪,导致词汇学习兴趣不高。而教师常在词汇记忆方面忽视教授指导方法,学生无法可循,词汇学习效率不高。(2)忽视活动设计。目前普遍的词汇教学方式是通过教师带读、讲解、听写,学生被动重复记忆来开展,教师教学中缺乏学习活动设计,学生往往把词汇与语篇割裂,没有主题语境,只能死记硬背,学习缺少积极性。(3)弱化实践运用。传统的词汇教学多以“碎片化”“单一化”脱离语境的讲解方式为主,欠缺实践运用的活动设计,只注重了对学生语言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在《课标》指导下,教师应思考如何将英语学习观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探索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实践
为改变目前词汇教学的现状,教师应以语篇为载体,创设主题情境,让学生积累足够的语言知识和学习技能,再进行拓展延伸,学会在合适的语境中正确运用词汇,最终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迁移。下面将结合一节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实例,探析英语学习活动观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本堂课采用了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Earthquakes的阅读课文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引入地震主题,引导学生学习与地震相关的词汇,深化对词汇的理解,并通过创设新的语境加以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词汇报道相关自然灾害事件及表达情感态度。以下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创设语境,引入主题词汇
课文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讲述的是唐山大地震发生前,发生时及灾后救援的过程,属于人与自然主题语境,主题意义涉及对自然灾害话题的描述及讨论。
在教授本课词汇时,教师首先通过播放影片《唐山大地震》的片段,让学生彷佛置身其中,真切感受到当年唐山大地震时的惨烈情景,帮助学生整体理解文章。然后让学生按照events(before the earthquake), damage (during the earthquake), rescue work(after the earthquake), feelings四个方面从文中找出相关描述词汇及语句,初步理解词汇。这种设计围绕一个主题将词汇分类,形成词汇网络,方便学生在特定语境下理解并记忆词汇,也为后面的篇章输出做好铺垫。
2.解读语篇,整合语言知识
有了对文章背景知识的提炼,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文章结构、段落大意的分析,加深对词汇意义的理解,将词汇系统化,达到整合信息的目的。为了巩固学生的词汇记忆,授课教师设计了多种活动。如活动一:给出图片及描述句子,其中关键词挖空,让学生在给出的情境中选择合乎语境意义的单词完成句子。教师配合动画、图片、声音等多模态形式,在情境中提高本课诸如destroy, shock, trap, rescue等生词的复现。活动二:拓展重难点词汇的派生词并介绍用法,产出“They were shocked by the shocking earthquake”与语境相关的句子。学生整合信息,运用所学词汇injure,survive,frighten等词的派生词模仿创设类似句子。多种活动的设计都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词汇辨析、识记、解释等方面的理解,为创设新的语篇情境做准备。
3.拓展思维,深化语义理解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意义和所形成的新知识开展描述、阐述、推理、判断等探究活动,巩固深化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从而更好帮助学生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在本堂课上,授课教师不仅设计了句式改错的环节,加深学生对词汇辨析的能力,而且创设了汶川地震中的几个与文中相似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所学词汇描述事件。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进行词汇发散,在思考过程中也提升了创新性、逻辑性、批判性等能力。有了对语言知识的积累整合,大多数同学都能按照情境意思,表达清晰语句。
4.迁移语境,内化学习能力
本堂课旨在培养学生用所学词汇介绍事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多元化思维,流畅、自如地表达观点、情感和态度,实现能力向素养的逐渐转化。授课教师在本课最后环节通过创设其他情境(请以记者身份报道青海玉树地震情况,包括震前,震中,震后情况及人们感想),让学生把课堂所学进行迁移、运用,帮助学生基于课堂语篇的理解,深入语篇的主题意义,最后超越语篇,迁移创新,达到最终内化,实现词汇和主题的深度学习。同时,通过谈论救援工作和感想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救援人员,实现主题意义的升华。在课后作业部分,授课教师布置学生思考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迁移到真实生活情境中,既包含了对所学语言知识的巩固和内化,又包含了对语言知识的拓展延伸,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表达个人观点、态度、情感。
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以主题语篇为背景,创设情境,引入主题词汇;引导学生解读语篇结构,分析、整合语言知识;通过多种活动设计增加词汇重现,深化语义理解,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学习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為学生创造新情境,让他们通过迁移语境,内化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在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的提升。
【本文系广东省“十三五”课题“采用英语学习活动观探究深化文本教学”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9YQJK362】
参考文献:
[1]Wilkins 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 MA:MIT Press, 1972.
[2]黄英.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活动设计及实践[D].湖南:湖南科技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