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为边缘地带来了发展契机,并对边缘地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集群提供了外部推动力,也推进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以及社会服务均等化的发展,同时还促进了边缘地农产品跨区域流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也为农业技术科技化和信息化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民素质提升提供了发展动力。
关键词:“三化”建设;边缘地;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8-0068-02
引言
根据弗里德曼的“核心—边缘”理论,核心区域是指城市或城市聚集区,其工业技术发达、技术水平较高、资本集中、人口密集和经济增长速度快的地区;边缘区域则是较核心区域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边缘地由于区位条件不明显,长期远离国家区域政策的辐射范围,加之其市场机制作用力小、市场发育不完善等原因,从而造成该地区经济边缘化。
广东省封开县属于典型的农业县和欠发达边缘地,历史上曾为曾是西江流域商业重镇之一,但解放后却两次因远离国家区域政策辐射范围成为欠发达地区。近年来,随着广东支持粤西地区开发建设,封开经济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2011年12月,在广西梧州市和广东封开县成立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为封开县带来了新的希望。至2013年,封开已通过推动该试验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尝到了不少甜头,并力图打造新的增长极,成为粤桂合作的桥头堡。因此,封开县如何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为核心,利用试验区对封开县 “三化”建设的影响来带动县域跨越式发展,是目前值得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对边缘地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影响
(一)影响边缘地主导产业的选择
随着试验区新区建设的开展,产业园在主导产业的带动下形成的产业集群及其规模效应,必然对试验区以外其他周边地区带来示范效应,边缘地的产业选择也必然在其示范带动作用下有着相应的调整,从而依靠产业园的核心动力和影响力发展本地特色企业。目前,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主导产业主要有新型建材、林产化工、医药加工、轻工食品以及生物科技、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型工业。由此,当地企业会积极利用试验区产业汇集带来的规模效应和无限商机积极利用既有的资金、技术、人力和资源条件,发展产业链上游相关产业。如利用封开县的林木、药材、农产品、陶土等资源为试验区提供原材料采集和粗加工等,从而与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共同发展,进一步优化本土主导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二)促进边缘地产业结构调整
在主导产业的示范作用以及关联带动下,边缘地的产业选择也随之改变,越来越倾向于与主导产业相关联的产业。一般来说,边缘地新区建设所承接的产业转移虽然有部分来自沿海地区的落后产能,但入园后必然在试验区总体规划要求下进行升级改造。此外,边缘地新区建设还积极发展新型工业和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工业化水平随着上升。在此带动和影响下,边缘地农业、建筑业、轻工业、重工业、商业服务业蓬勃发展。由此带来边缘地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逐步转移,由低价值向高价值转化,从而带动边缘地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
(三)促进边缘地产业集群发展
新区建设中产业园内主导产业影响了边缘地主导产业的选择。在产业园主导产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下,一方面生产资料、劳动力、资金、小企业由周边乡镇向产业园聚集,一方面产业园生产产品向周边地区销售和流通,因而逐步会形成基于产业链前后向关联和地区销售渠道关联的集群效应。即逐渐会围绕产业园为核心形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区域,集聚一些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企业和专业组织,从而在生产、研发、市场营销、销售上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构建专业化的生产基地。从而形成规模效应和外部经济,降低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增强区域竞争力。由此,也形成了边缘地特有的“产业园—乡镇—农村”的梯度发展模式,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二、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对边缘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按照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总体发展规划(2012—2020年),试验区在2012年总人口将达到6.8万人,实现GDP 89亿元,年增长19%;至2020年实现总人口30万人,GDP150亿元,年增长14.87%的目标。①这一发展目标无疑给试验区所在的边缘地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也给边缘地新型城镇化发展带来了先驱动力和永续保障。
(一)促进“农民市民化”和户籍制度改革
目前从外来人口市民待遇方面看,大部分农民工仅仅实现了职业上的转换,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城市居民身份,不能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要求取消农村和非农村户口之分,建立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全面放开小城镇的户籍登记,以自愿登记为原则。国家的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调整给因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而来封开县务工的人员带来了希望,同时也给“农民市民化”待遇的改善提供了政策依据,并督促当地政府做好相应的户籍制度改革。
(二)促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边缘地城镇化中牵涉的土地,一部分来自农民进城后放弃的承包地和宅基地,一部分来自新区建设征收的土地,因而主要面临农转非之后的承包地和宅基地问题以及土地集约利用问题。2005年以来,国土资源部在全国推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占补平衡”政策。因此,在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日益严格的制约下,必然要求边缘地当地政府在新区建设取得建设用地的同时,加强土地确权管理、合理流转土地,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三)促进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因此,边缘地城镇化也必须按照此内涵展开,一切以人为本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从劳动力来源结构来看,边缘地新区建设吸引的劳动力主要包括入园企业管理人才、外来务工人员、本地区外出劳动力回流、本地区现有劳动力。金融危机后,县城成为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和经济增长极,在大城市务工的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步伐加快,或在当地产业园务工或回乡创业,他们对公共服务的要求也较高。 三、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对边缘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
(一)促进特色农产品跨区域流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特色农产品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依靠当地特有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在别的地区不宜推广种植的农产品。封开的特色农产品主要有油栗、柑橘、麒麟李、封开猴头菇、七星林芝、“杏花鸡”等。封开的农业经济比较发达,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在本省内知名度较高,但在区外的影响力还不足,农产品的深加工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建立可以为封开县特色农产品提供专业的深加工技术、信息交流和技术推广平台、跨区域流通渠道以及其他相关优惠政策等。以及采用龙头企业带动型、商品基地带动型、示范园区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等组织模式,带动地区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
(二)促进山区农业技术科技化和信息化发展
2010年底中国已建立基层信息服务站点100万个,基本建立了由高校科研院所学者、电信运营商和网络服务商企业技术推广人员组成的专业化信息管理服务队伍。利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优惠政策和窗口的作用,可以为封开提供农产品生产技术和信息的交流平台,为特色农产品生产遇到的病虫害防御与治理、先进的育种技术、特色品种推广等提供生产服务。还可以为各地农商、专业化合作组织的合作提供平台,搭建农户、企业、风险投资商、农科院交流合作的平台。以此,共同推进农业技术科技化和信息化发展。
(三)促进农业服务社会化发展和农民素质的提升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生物医药产业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必然加大对其产前、产中和产后过程中综合配套服务的需求,这也加速了边缘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促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发展。同样也要求边缘地财政、工商、科技、经贸、物价等部门以及农村专业协会、研究会、农业专业服务组织的服务效率和管理效益也随之提升。同时,试验区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建设必然也激发农民提升自身文化素质的愿望,从而积极参与各项培训和学习先进技术,从而在示范作用下逐步带动农民素质整体提升。
结语
总之,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成立为所在的边缘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为边缘地以试验区产业园为核心带动周边地区梯度开发和集群发展提供了动力,加速了边缘地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流动,为打破边缘地发展路径依赖提供了外部动力和保障。今后,边缘地应进一步利用新区建设带来的优惠政策,在国家政策对“三化”建设的外部推动下,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和制度技术创新,加速经济内生发展,促进边缘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三化”建设;边缘地;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8-0068-02
引言
根据弗里德曼的“核心—边缘”理论,核心区域是指城市或城市聚集区,其工业技术发达、技术水平较高、资本集中、人口密集和经济增长速度快的地区;边缘区域则是较核心区域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边缘地由于区位条件不明显,长期远离国家区域政策的辐射范围,加之其市场机制作用力小、市场发育不完善等原因,从而造成该地区经济边缘化。
广东省封开县属于典型的农业县和欠发达边缘地,历史上曾为曾是西江流域商业重镇之一,但解放后却两次因远离国家区域政策辐射范围成为欠发达地区。近年来,随着广东支持粤西地区开发建设,封开经济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2011年12月,在广西梧州市和广东封开县成立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为封开县带来了新的希望。至2013年,封开已通过推动该试验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尝到了不少甜头,并力图打造新的增长极,成为粤桂合作的桥头堡。因此,封开县如何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为核心,利用试验区对封开县 “三化”建设的影响来带动县域跨越式发展,是目前值得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对边缘地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影响
(一)影响边缘地主导产业的选择
随着试验区新区建设的开展,产业园在主导产业的带动下形成的产业集群及其规模效应,必然对试验区以外其他周边地区带来示范效应,边缘地的产业选择也必然在其示范带动作用下有着相应的调整,从而依靠产业园的核心动力和影响力发展本地特色企业。目前,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主导产业主要有新型建材、林产化工、医药加工、轻工食品以及生物科技、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型工业。由此,当地企业会积极利用试验区产业汇集带来的规模效应和无限商机积极利用既有的资金、技术、人力和资源条件,发展产业链上游相关产业。如利用封开县的林木、药材、农产品、陶土等资源为试验区提供原材料采集和粗加工等,从而与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共同发展,进一步优化本土主导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二)促进边缘地产业结构调整
在主导产业的示范作用以及关联带动下,边缘地的产业选择也随之改变,越来越倾向于与主导产业相关联的产业。一般来说,边缘地新区建设所承接的产业转移虽然有部分来自沿海地区的落后产能,但入园后必然在试验区总体规划要求下进行升级改造。此外,边缘地新区建设还积极发展新型工业和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工业化水平随着上升。在此带动和影响下,边缘地农业、建筑业、轻工业、重工业、商业服务业蓬勃发展。由此带来边缘地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逐步转移,由低价值向高价值转化,从而带动边缘地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
(三)促进边缘地产业集群发展
新区建设中产业园内主导产业影响了边缘地主导产业的选择。在产业园主导产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下,一方面生产资料、劳动力、资金、小企业由周边乡镇向产业园聚集,一方面产业园生产产品向周边地区销售和流通,因而逐步会形成基于产业链前后向关联和地区销售渠道关联的集群效应。即逐渐会围绕产业园为核心形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区域,集聚一些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企业和专业组织,从而在生产、研发、市场营销、销售上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构建专业化的生产基地。从而形成规模效应和外部经济,降低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增强区域竞争力。由此,也形成了边缘地特有的“产业园—乡镇—农村”的梯度发展模式,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二、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对边缘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按照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总体发展规划(2012—2020年),试验区在2012年总人口将达到6.8万人,实现GDP 89亿元,年增长19%;至2020年实现总人口30万人,GDP150亿元,年增长14.87%的目标。①这一发展目标无疑给试验区所在的边缘地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也给边缘地新型城镇化发展带来了先驱动力和永续保障。
(一)促进“农民市民化”和户籍制度改革
目前从外来人口市民待遇方面看,大部分农民工仅仅实现了职业上的转换,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城市居民身份,不能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要求取消农村和非农村户口之分,建立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全面放开小城镇的户籍登记,以自愿登记为原则。国家的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调整给因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而来封开县务工的人员带来了希望,同时也给“农民市民化”待遇的改善提供了政策依据,并督促当地政府做好相应的户籍制度改革。
(二)促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边缘地城镇化中牵涉的土地,一部分来自农民进城后放弃的承包地和宅基地,一部分来自新区建设征收的土地,因而主要面临农转非之后的承包地和宅基地问题以及土地集约利用问题。2005年以来,国土资源部在全国推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占补平衡”政策。因此,在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日益严格的制约下,必然要求边缘地当地政府在新区建设取得建设用地的同时,加强土地确权管理、合理流转土地,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三)促进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因此,边缘地城镇化也必须按照此内涵展开,一切以人为本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从劳动力来源结构来看,边缘地新区建设吸引的劳动力主要包括入园企业管理人才、外来务工人员、本地区外出劳动力回流、本地区现有劳动力。金融危机后,县城成为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和经济增长极,在大城市务工的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步伐加快,或在当地产业园务工或回乡创业,他们对公共服务的要求也较高。 三、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对边缘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
(一)促进特色农产品跨区域流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特色农产品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依靠当地特有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在别的地区不宜推广种植的农产品。封开的特色农产品主要有油栗、柑橘、麒麟李、封开猴头菇、七星林芝、“杏花鸡”等。封开的农业经济比较发达,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在本省内知名度较高,但在区外的影响力还不足,农产品的深加工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建立可以为封开县特色农产品提供专业的深加工技术、信息交流和技术推广平台、跨区域流通渠道以及其他相关优惠政策等。以及采用龙头企业带动型、商品基地带动型、示范园区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等组织模式,带动地区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
(二)促进山区农业技术科技化和信息化发展
2010年底中国已建立基层信息服务站点100万个,基本建立了由高校科研院所学者、电信运营商和网络服务商企业技术推广人员组成的专业化信息管理服务队伍。利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优惠政策和窗口的作用,可以为封开提供农产品生产技术和信息的交流平台,为特色农产品生产遇到的病虫害防御与治理、先进的育种技术、特色品种推广等提供生产服务。还可以为各地农商、专业化合作组织的合作提供平台,搭建农户、企业、风险投资商、农科院交流合作的平台。以此,共同推进农业技术科技化和信息化发展。
(三)促进农业服务社会化发展和农民素质的提升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生物医药产业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必然加大对其产前、产中和产后过程中综合配套服务的需求,这也加速了边缘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促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发展。同样也要求边缘地财政、工商、科技、经贸、物价等部门以及农村专业协会、研究会、农业专业服务组织的服务效率和管理效益也随之提升。同时,试验区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建设必然也激发农民提升自身文化素质的愿望,从而积极参与各项培训和学习先进技术,从而在示范作用下逐步带动农民素质整体提升。
结语
总之,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成立为所在的边缘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为边缘地以试验区产业园为核心带动周边地区梯度开发和集群发展提供了动力,加速了边缘地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流动,为打破边缘地发展路径依赖提供了外部动力和保障。今后,边缘地应进一步利用新区建设带来的优惠政策,在国家政策对“三化”建设的外部推动下,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和制度技术创新,加速经济内生发展,促进边缘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