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品德课程的性质重新进行了定位,要求: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它为小学的品德教学指明了方向。注重生活体验、认识和感悟,是课程标准追求的一个理念。
一、联系生活,形成道德真价值
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如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合作真愉快》这一课,主要是针对当前学生普遍为独生子女,做事情多考虑自己不会也不太愿意与他人合作的现状而编写的,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为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我决定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课堂上联系学生平常喜欢的“二人三足”游戏,分析成功、失败的原因,从而让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分享生活中的合作”的这一教学环节,畅所欲言,学生们谈到了在放学后搞卫生、课后出黑板报、打篮球、踢足球等活动中合作重要性的体验,感受、总结与他人合作的金点子,懂得怎样通过合作去克服生活、學习中遇到的困难,更好地完成很多事情,强化体验,最后通过明理导行升华全课。这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再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品德课并不是抽象的道德教育,在课堂上所遇见的是他自己的生活,讲的是他的伙伴以及和他有关联的人,说的是他们成长中的事情,这样唤起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欲望,充分调动了他们已有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体验到成长和进步的快乐,形成了正确的生活态度。
二、体验生活,激发道德真情感
在品德课堂上,我常常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提炼“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能指导生活”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把自己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场所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带进课堂。如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商店》单元《购物的学问》这一课,我引导学生利用假日或课余时间到商店、市场、商场去购买一些自己需要的用品或食品等。课堂上,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新发现以及购物的一些小常识。有的学生说买食品首先要看保质期、产日期;有的学生说他发现商场很多特价商品都是快要过期的产品,买东西不能贪便宜;有的学生说买东西要学会仔细观察,比如买猪肉,要认真看猪肉是否有光泽,新鲜的猪肉光泽比较好,此外还要动手用手按一按猪肉是否有弹性;有的学生说和妈妈一起买鱼时,妈妈告诉他买鱼要买公的,肉比较厚,肚子小。讲到自己的购物新发现时,有的学生说他发现到批发部去买东西比较便宜,尽量要去比较多顾客的地方买,因为多人买的地方食品流动快,肯定新鲜。在到谈自己购物的感受时,有的学生说由于自己独自上市场买东西得到了叔叔阿姨们的夸奖,心里特别高兴;也有的学生说自己在买东西时被人“宰”了,东西买贵了,心情很不好,但是也得到了一些经验。这样的课堂成了学生交流已有生活经验的过程,成为扩展和深化生活经验,提升生活经验和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探究生活,养成健康真人格
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不断的活动中才能逐渐形成,这就需要教师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架起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桥梁,将现实生活引进课堂,让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唤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验的欲望。如教授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电脑网络——我的新伙伴》,课前我让学生调查小学生使用电脑的现状,把发现的问题写下来。在课堂上交流的时候,学生都很积极:有的说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同学沉迷于电脑游戏,沉迷于聊天;有的说发现有同学的父母平时不让玩电脑,星期六和星期天才让玩,于是他在这两天使劲地玩,每天玩电脑达六小时以上;有的说发现有些同学通过电脑了解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有的谈到电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如可以发邮件、可以网上购物、可以看新闻等等。根据学生的发言,我引导学生通过辩论认识使用电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懂得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了一些危害。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电脑,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优势,避开伤害。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深入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思辨中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可以增强教学实效性。
责任编辑魏文琦
一、联系生活,形成道德真价值
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如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合作真愉快》这一课,主要是针对当前学生普遍为独生子女,做事情多考虑自己不会也不太愿意与他人合作的现状而编写的,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为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我决定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课堂上联系学生平常喜欢的“二人三足”游戏,分析成功、失败的原因,从而让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分享生活中的合作”的这一教学环节,畅所欲言,学生们谈到了在放学后搞卫生、课后出黑板报、打篮球、踢足球等活动中合作重要性的体验,感受、总结与他人合作的金点子,懂得怎样通过合作去克服生活、學习中遇到的困难,更好地完成很多事情,强化体验,最后通过明理导行升华全课。这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再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品德课并不是抽象的道德教育,在课堂上所遇见的是他自己的生活,讲的是他的伙伴以及和他有关联的人,说的是他们成长中的事情,这样唤起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欲望,充分调动了他们已有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体验到成长和进步的快乐,形成了正确的生活态度。
二、体验生活,激发道德真情感
在品德课堂上,我常常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提炼“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能指导生活”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把自己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场所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带进课堂。如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商店》单元《购物的学问》这一课,我引导学生利用假日或课余时间到商店、市场、商场去购买一些自己需要的用品或食品等。课堂上,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新发现以及购物的一些小常识。有的学生说买食品首先要看保质期、产日期;有的学生说他发现商场很多特价商品都是快要过期的产品,买东西不能贪便宜;有的学生说买东西要学会仔细观察,比如买猪肉,要认真看猪肉是否有光泽,新鲜的猪肉光泽比较好,此外还要动手用手按一按猪肉是否有弹性;有的学生说和妈妈一起买鱼时,妈妈告诉他买鱼要买公的,肉比较厚,肚子小。讲到自己的购物新发现时,有的学生说他发现到批发部去买东西比较便宜,尽量要去比较多顾客的地方买,因为多人买的地方食品流动快,肯定新鲜。在到谈自己购物的感受时,有的学生说由于自己独自上市场买东西得到了叔叔阿姨们的夸奖,心里特别高兴;也有的学生说自己在买东西时被人“宰”了,东西买贵了,心情很不好,但是也得到了一些经验。这样的课堂成了学生交流已有生活经验的过程,成为扩展和深化生活经验,提升生活经验和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探究生活,养成健康真人格
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不断的活动中才能逐渐形成,这就需要教师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架起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桥梁,将现实生活引进课堂,让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唤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验的欲望。如教授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电脑网络——我的新伙伴》,课前我让学生调查小学生使用电脑的现状,把发现的问题写下来。在课堂上交流的时候,学生都很积极:有的说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同学沉迷于电脑游戏,沉迷于聊天;有的说发现有同学的父母平时不让玩电脑,星期六和星期天才让玩,于是他在这两天使劲地玩,每天玩电脑达六小时以上;有的说发现有些同学通过电脑了解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有的谈到电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如可以发邮件、可以网上购物、可以看新闻等等。根据学生的发言,我引导学生通过辩论认识使用电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懂得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了一些危害。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电脑,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优势,避开伤害。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深入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思辨中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可以增强教学实效性。
责任编辑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