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各种边缘地带的规划改造,成为城市化进程的首要解决问题,否则会对城市经济发展造成阻碍。本文根据笔者多年规划经验,对城市规划改造的思路进行分析,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城乡规划;规划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当前,在珠江三角洲很多城市,特别是广州、佛山、中山、东莞等大中城市,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城市中心很自然地不断向外扩张,原来作为城市外围的农村逐渐向着城市市区靠拢连接,随之而来的城镇很多农村也因此逐渐成为城市边缘地带。由于历史原因,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农村依然存在大量废弃在居民点内部的村庄。其村心塘原属于农民养鱼和农业耕作的鱼塘,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村庄居民点建设规模的无序扩展后自然形成的,被三面或四面的居民住宅包围,而丧失原有的养鱼和农业耕作条件,失去耕作意义并弃置于村居内,杂草丛生、蚊虫滋生、垃圾堆积的废弃鱼塘。城市边缘地带的农村村心塘问题一直是困扰珠江三角洲很多城市的“老、大、难”问题。现以广东某村居为例,探讨珠江三角洲城市边缘地带村心塘成因、问题和规划对策。
城市的村心塘成因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的大量征用和乡镇工矿企业的迅猛发展,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很多农村居民就近占地建房,同时随着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流入,因此村居出租屋需求急剧增大,出租屋市场火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居民因利益驱动,法律意识差,铤而走险,在现在村心塘周围违规建设出租屋。村心塘几乎全被周围的住宅、出租屋所包围,因而成为村内一个个“包心塘”,交通的通达性差,也没有活水贯通注入,失去耕作条件,原可养殖的鱼塘,由于没耕作条件,村民干脆弃耕不管。村心塘周围居民点的无序扩张泛滥,再加上居住在出租屋内的外来流动人员卫生意识差, 垃圾随地乱掉乱放, 粪便排入鱼塘,污染物淤塞河涌,日积月累使这些原养鱼耕作的“深水塘”变成“浅水塘”、“死水塘”,而且由于卫生环境污染而变为“垃圾塘”、“废弃塘”,随着外围居民点的“全包围”或“半包围”围合,最终演变成现在有较多突出问题的村心塘。
二、城市的村心塘存在问题
(一)卫生隐患
由于村心塘没有耕作功能,水生植物布满塘面、垃圾堆积、蚊虫滋生、恶臭难闻,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一旦由于环境卫生恶化而发生疫症,情况将非常严重,存在突出的卫生隐患,与当前城市化发展格格不入。
图2城市边缘地带杂草丛生、垃圾堆积的村心塘图片
(二)安全隐患
由于村心塘长期弃耕,成为垃圾杂物的堆放地点,造成淤泥较深,水生植物覆盖塘面,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一不小心很容易出现溺水身亡的安全事故。同时,村心塘周边建筑物部分是简易建筑,质量低劣,住人较多,存在坍塌的可能,容易引起群死群伤。
(三)资产浪费
村心塘作为城市边缘地带村居集体资产,由于耕作条件而导致弃耕弃管,未发挥农村集体资产的营运价值,不能增加集体收入,造成资产的浪费。
三、城市的村心塘改造规划对策
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很多村居,由于历史原因,为方便耕作,相当部分居民住宅是“近塘而建、沿基而居”,居民点很多是无序扩张和自然形成的。因此,往往存在缺乏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和长远统筹,用地功能混杂、市政设施配套不足、道路网络不畅,可持续发展弹性不强等问题。如何解决当前城市边缘地带村心塘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课题,现从城乡规划角度,提出村心塘改造对策,并通过编制城乡规划来引导村心塘改造,统筹解决城市边缘地带“历史欠债”的村级市政卫生、道路网络、街头绿地、公共设施配套。我们坚持“路网优先”、“设施保证”和“绿地打造”原则,精心编制和科学实施村心塘改造规划,通过布局合理、适度超前的规划,科学地解决村心塘问题和引领地方的整体发展。图3城市边缘地带村居村心塘总体改造规划示意图
(一)路网优先的规划对策
我们从城市边缘地带的村居现有居民点整体布局出发,对村居内部路网进行全盘考虑,梳理现有村内道路,综合考虑村居内部的主要路网,包括东西向、南北向的路网骨架、入村大道、环村大道及中部贯通现有密集居民点的主干路巷,确定路网的规划红线。村心塘用地利用,坚持路网优先的规划原则,合理解决村内交通、消防和长远发展问题,凡是有规划路网经过的村心塘,先保证路网规划红线内的用地预留,再考虑其它性质的使用用途,并在村心塘改造利用的同时,完善好路网骨架。
(二)设施保证的规划对策
根据城市边缘地带的村居现状常住人口、外来人口数量及预测人口发展趋势,适度超前对村居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的预留和合理安排。我们要利用村心塘用地,按城乡规划要求预留本村居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用地,保证现在和未来的村居级的垃圾站、垃圾收集点、配电房、公厕、村集体用房、托儿所、幼儿园、小學、儿童游乐场地、敬老院、卫生服务站和村居民间喜庆公务活动场所等村级市政设施、教育设施、福利设施的用地需求,以适应村居当前和未来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福利设施建设需要,促进村居的可持续、有弹性、良性循环发展。
(三)绿地打造的规划对策
绿地对一个地方来说非常重要,城市如此,乡村也一样。绿地和水面不仅是优美环境、优质生活的客观要件,也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要根据村居居民点建设规模统筹布局,综合考虑点面结合的村居绿地体系,科学利用村心塘用地,合理预留居民点中的公园绿地和街头绿地,甚至可结合村心塘的现有地形地貌,将部分村心塘改造成有水面,又有绿树、草坪的村级绿地节点,并以点带面,形成布局合理的绿地系统,打造良性发展的村级生态环境。
图4 城市边缘地带村居村心塘局部地块改造规划图
四、结束语
由此可见,位于城市的村心塘引发卫生环境差、安全隐患大、集体资源浪费等突出问题,给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不利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们作为新时期城乡规划工作者应树立时代责任感,多角度关注和重视城市边缘地带的村心塘问题,积极探索和寻求解决村心塘问题的对策及办法。实践证明,通过城乡规划引领村心塘改造是城市边缘地带未来一段时期内值得深入研究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村心塘问题的科学解决,将大大地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地方的整体城市化进程。
【关键词】城乡规划;规划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当前,在珠江三角洲很多城市,特别是广州、佛山、中山、东莞等大中城市,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城市中心很自然地不断向外扩张,原来作为城市外围的农村逐渐向着城市市区靠拢连接,随之而来的城镇很多农村也因此逐渐成为城市边缘地带。由于历史原因,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农村依然存在大量废弃在居民点内部的村庄。其村心塘原属于农民养鱼和农业耕作的鱼塘,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村庄居民点建设规模的无序扩展后自然形成的,被三面或四面的居民住宅包围,而丧失原有的养鱼和农业耕作条件,失去耕作意义并弃置于村居内,杂草丛生、蚊虫滋生、垃圾堆积的废弃鱼塘。城市边缘地带的农村村心塘问题一直是困扰珠江三角洲很多城市的“老、大、难”问题。现以广东某村居为例,探讨珠江三角洲城市边缘地带村心塘成因、问题和规划对策。
城市的村心塘成因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的大量征用和乡镇工矿企业的迅猛发展,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很多农村居民就近占地建房,同时随着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流入,因此村居出租屋需求急剧增大,出租屋市场火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居民因利益驱动,法律意识差,铤而走险,在现在村心塘周围违规建设出租屋。村心塘几乎全被周围的住宅、出租屋所包围,因而成为村内一个个“包心塘”,交通的通达性差,也没有活水贯通注入,失去耕作条件,原可养殖的鱼塘,由于没耕作条件,村民干脆弃耕不管。村心塘周围居民点的无序扩张泛滥,再加上居住在出租屋内的外来流动人员卫生意识差, 垃圾随地乱掉乱放, 粪便排入鱼塘,污染物淤塞河涌,日积月累使这些原养鱼耕作的“深水塘”变成“浅水塘”、“死水塘”,而且由于卫生环境污染而变为“垃圾塘”、“废弃塘”,随着外围居民点的“全包围”或“半包围”围合,最终演变成现在有较多突出问题的村心塘。
二、城市的村心塘存在问题
(一)卫生隐患
由于村心塘没有耕作功能,水生植物布满塘面、垃圾堆积、蚊虫滋生、恶臭难闻,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一旦由于环境卫生恶化而发生疫症,情况将非常严重,存在突出的卫生隐患,与当前城市化发展格格不入。
图2城市边缘地带杂草丛生、垃圾堆积的村心塘图片
(二)安全隐患
由于村心塘长期弃耕,成为垃圾杂物的堆放地点,造成淤泥较深,水生植物覆盖塘面,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一不小心很容易出现溺水身亡的安全事故。同时,村心塘周边建筑物部分是简易建筑,质量低劣,住人较多,存在坍塌的可能,容易引起群死群伤。
(三)资产浪费
村心塘作为城市边缘地带村居集体资产,由于耕作条件而导致弃耕弃管,未发挥农村集体资产的营运价值,不能增加集体收入,造成资产的浪费。
三、城市的村心塘改造规划对策
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很多村居,由于历史原因,为方便耕作,相当部分居民住宅是“近塘而建、沿基而居”,居民点很多是无序扩张和自然形成的。因此,往往存在缺乏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和长远统筹,用地功能混杂、市政设施配套不足、道路网络不畅,可持续发展弹性不强等问题。如何解决当前城市边缘地带村心塘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课题,现从城乡规划角度,提出村心塘改造对策,并通过编制城乡规划来引导村心塘改造,统筹解决城市边缘地带“历史欠债”的村级市政卫生、道路网络、街头绿地、公共设施配套。我们坚持“路网优先”、“设施保证”和“绿地打造”原则,精心编制和科学实施村心塘改造规划,通过布局合理、适度超前的规划,科学地解决村心塘问题和引领地方的整体发展。图3城市边缘地带村居村心塘总体改造规划示意图
(一)路网优先的规划对策
我们从城市边缘地带的村居现有居民点整体布局出发,对村居内部路网进行全盘考虑,梳理现有村内道路,综合考虑村居内部的主要路网,包括东西向、南北向的路网骨架、入村大道、环村大道及中部贯通现有密集居民点的主干路巷,确定路网的规划红线。村心塘用地利用,坚持路网优先的规划原则,合理解决村内交通、消防和长远发展问题,凡是有规划路网经过的村心塘,先保证路网规划红线内的用地预留,再考虑其它性质的使用用途,并在村心塘改造利用的同时,完善好路网骨架。
(二)设施保证的规划对策
根据城市边缘地带的村居现状常住人口、外来人口数量及预测人口发展趋势,适度超前对村居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的预留和合理安排。我们要利用村心塘用地,按城乡规划要求预留本村居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用地,保证现在和未来的村居级的垃圾站、垃圾收集点、配电房、公厕、村集体用房、托儿所、幼儿园、小學、儿童游乐场地、敬老院、卫生服务站和村居民间喜庆公务活动场所等村级市政设施、教育设施、福利设施的用地需求,以适应村居当前和未来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福利设施建设需要,促进村居的可持续、有弹性、良性循环发展。
(三)绿地打造的规划对策
绿地对一个地方来说非常重要,城市如此,乡村也一样。绿地和水面不仅是优美环境、优质生活的客观要件,也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要根据村居居民点建设规模统筹布局,综合考虑点面结合的村居绿地体系,科学利用村心塘用地,合理预留居民点中的公园绿地和街头绿地,甚至可结合村心塘的现有地形地貌,将部分村心塘改造成有水面,又有绿树、草坪的村级绿地节点,并以点带面,形成布局合理的绿地系统,打造良性发展的村级生态环境。
图4 城市边缘地带村居村心塘局部地块改造规划图
四、结束语
由此可见,位于城市的村心塘引发卫生环境差、安全隐患大、集体资源浪费等突出问题,给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不利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们作为新时期城乡规划工作者应树立时代责任感,多角度关注和重视城市边缘地带的村心塘问题,积极探索和寻求解决村心塘问题的对策及办法。实践证明,通过城乡规划引领村心塘改造是城市边缘地带未来一段时期内值得深入研究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村心塘问题的科学解决,将大大地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地方的整体城市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