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不考虑钱的问题,现在你最想去的城市是哪一个?”
2015年底,某微博大V抛出了这个问题。
来自全国的网友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
更多的答案竟然不约而同地指向了重庆。
点赞上千的热门评论里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重庆”,而且这些答案大多都来自外地网友。
2016年6月,“2016互联网 旅游优秀城市”的桂冠也落到了重庆头上。
“看不见的风景决定看得见的风景。”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一书中这样说过。
那么,在重庆看不见的风景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底色呢?
底色一 城市里的每样创新,都会影响天空的样子,而在重庆,天际还是熟悉的模样。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
第一次读到这首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时,出生于渝中区的肖腾立马想到:这不是在写山城巷么?
山城巷依山而建,越往前走地势越高。
其中一段恰巧在悬崖外侧,少了建筑物遮挡,举目便是滔滔长江。
极具山城风貌的山城巷,依山面水,滋养了肖腾的童年。
当夜幕降临,老房子里开始透出暖暖灯光。
站在对街,抬头望去,点点灯光汇成线,沿山脚蔓延至山顶,似乎通往天际,绝似天上的街市。
同这个城市一样,肖腾也在长大,但他不喜欢长大的感觉。
天空样子变了——变小,变零碎,被雨后春笋般生长出的高楼割裂成一块一块。
人们的心变了——变漠然,变不快乐,被水泥森林包围。
“城市里的每样创新,都影响天空的样子。”卡尔维诺说。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让重庆人离城市更近,但离山水更远了。
1992年,临江门一帶极具山城特色的吊脚楼被全部拆除。
面江背崖,在起伏跌宕间倔强向上生长,吊脚楼也被视为“山城之魂”。
“这是一道抹不平的‘伤疤’。”有人评说。
不过,以重建洪崖洞为肇始,重庆又开始重新回归山水。
2006年,重建的洪崖洞呈现在世人面前——
落差达75米的崖体上,背山望水,一座座吊脚楼风貌的古色古香建筑坐落其间。
外地人惊叹:“来到这里才看见山城的真正含义。”
山城巷也没有如肖腾担心的那样“推倒重建”,而是悄然进行着旧城更新——加固危房、重整线路、修建公厕……
重庆的城市更新不再以割裂人与山水的诗意连接为代价,人们重新得以“乐山乐水”。
每一座城市都有灵魂,它存在于这座城市的气韵中。
如果重庆是一幅水墨画,那么山水就是重庆气韵的底色,而天际还是熟悉的模样。
底色二 这座城不会泄露它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掌纹一样藏起来,写在街角、窗格子里、楼梯的扶手上、避雷针的天线上、旗杆上。
“啪啪啪……”
2015年8月底的一天,荷兰摄影大师罗伯特终于按下了他的快门。
为了拍摄一个做菜的场景,罗伯特从早上8点一直等到下午4点。
终于等到了最完美的光线后,他才举起了手中的相机,完成了他最爱的一幅作品——《准备晚餐的少女》。
这是时隔两个月,罗伯特第二次来到重庆拍摄。
“重庆太美了。”罗伯特一边拍摄,一边赞不绝口。
但若细看他的照片,你会发现照片中没有摩天大楼,没有漂亮花园,也没有花枝招展的姑娘。
无一例外,他的镜头对准的都是重庆的老街,而大部分场景正是南岸区的下浩老街。
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文章里,称下浩老街是“另一个世界”。
“我很惊讶,在繁华的商圈附近,竟然还留存着这些古旧的建筑。”罗伯特也感叹。
在罗伯特的镜头下,老街居民家家不同,有的人抱着猫咪闲坐着,有的人旁若无人地忙活着。
相同的是,每张照片的场景都十分简陋,甚至有些破旧凌乱。
“但给我的感觉是他们并不想急着搬出这里,搬到新修的大楼里面居住。”罗伯特说。
面对摇摇欲坠、缺乏修缮的老屋,所有人仔细想来这里都不再适合居住。
但大家又都怀念这里的从容、宁静。
于是,几个年轻人盘下一座摇摇欲坠的穿斗式民居老屋,将其改造成茶馆。
“我们几个朋友想有一个自己的小窝,它安静、不虚荣。”店主之一流云说。
转角处,又有几家小店,或是改造成图书馆,或是私人的木作工作室,或是一家远离闹市的茶铺。
“抬头斜视,正好可以看见东水门大桥橙色的桥体凌空飞过,车来车往,感觉下浩要被抛弃。但人们舍不得尽数放弃这里,圈起几处文物,以历史街区保护的名义留存着这里。”美国《国家地理》如此写道。
在重庆的小巷里,在青石板上,甚至在废墟遗址中,人们可以追寻到旧日的记忆,而因为这些旧日的记忆,也制造着新的记忆。
底色三 重庆,不只可以看到双眼所见的事物,还有内心的、已被掩埋的、被抹掉了的事物。
29年的时光,可以改变什么?
至少,让小陈变成了老陈,甚至让老陈自己都忘记了原本的名字。
可老陈经营的交通茶馆却似乎没有什么改变。
老式的木架结构,墙体斑驳,砖瓦裸露在潮湿的空气里。
一切都是29年前的样子,一点没有改动,甚至连墙上雨水的印迹都未改变。
与周遭装修考究的新式茶馆相比,它很寒酸。
但很多老茶客,尽管已经搬到很远的地方,宁愿转几道车,都要到这里来。 无一例外,他们的年纪都很大了,自打有交通茶馆,他们就在这里喝茶了。
在这里,花上两块五毛钱,一碗熱腾腾的老沱茶就可以泡上一天;
在这里,坐在木条凳上,认识也好,不认识也罢,可以从针头线脑吹到航空母舰;
…………
“这里的每一个老茶客,我都叫得上他们的名字。”老陈说。
哪个茶客隔了几天才来,老陈还要问上一句:“你到哪里去了?”
于这些老茶客而言,来这里,犹如赴一个永不结束的约会。
特别是11年前,这里差点变为网吧之后,他们更加珍惜在这里的时光。
其时,店铺主人要涨租金,不然就租给人开网吧。
川美教授陈安健得知后,上书九龙坡区政府部门,最后以自己每个月出1500元租金、茶馆出1500元租金的方式,保住了茶馆。
11年来,陈安健垫付了近20万元,却从未从茶馆分走一分钱利润。
陈安健只有一个要求:茶馆该修的修,该补的补,但内部一定不要变样。
时光,在这里被执拗地挽留住脚步。
《疯狂的石头》在这里取景,央视来这里取景拍摄纪录片……
人们来这里追寻着旧时光,一不小心,也成为一道风景—— 一道关于世俗生活的风景。
这道风景有关人,也有关时间,不紧不慢,悠哉游哉。世俗生活被沧桑岁月一发酵,就膨胀为活色生香的世俗传奇。
这道风景,并不只存在于交通茶馆,还遍布重庆的大街小巷,简单粗犷但却满嘴都是故事。
底色四 出生并生长在这座城,她会给你特别的模样,而当你离开的时候,你会把她的模样带走。
三年前,重庆崽儿罗仕坤在法国里昂开了一家名为“重庆印象”的火锅店。
为何决定在里昂开一家重庆火锅店?
“当时想法很简单,就是为了赚钱养家。”罗仕坤说。
为了地道的重庆味,店内的很多厨房设施、用具和原材料,都是从国内运到法国去的。
但第一年下来,一算账,亏了不少钱。
可罗仕坤没慌,“重庆火锅,就是煮到后头才有味道”。
吃着火锅长大的罗仕坤,一如重庆火锅,爽快、耿直、泼辣、勇敢。
穷则变,变则通。罗仕坤决定先从自己开始改变:“先从推销我这个重庆人开始。”
但凡有当地人第一次进火锅店就餐,他总要亲自出面接待,以一个重庆人的身份详细介绍正宗重庆火锅的麻辣鲜香特色,并建议他们尝试微辣火锅,以体验地道的重庆饮食文化。
如果对方实在无法接受,再退而求其次,向他们推荐清汤火锅或炒菜、套饭。
当地人慢慢接受了重庆火锅,口味从微辣、中辣甚至“升级”到了特辣……
如今,“重庆印象”已是当地生意最火的一家火锅店。
作为一个逐梦他乡的重庆人,罗仕坤也在他乡站稳了脚跟。
“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以后一生中,不论到哪里它都会与你同在。”
这是海明威回忆录《流动的盛宴》扉页上的一句话。
这句写给巴黎的情话,自此成为巴黎绝佳的代言。
如果说以往更多的是由刘晓庆、蒋勤勤和陈坤等明星在为重庆代言,那么现在,正有越来越多的普通重庆人,在逐梦他乡的过程中,一点一滴丰满着“重庆印象”。
而他们,同样是重庆的一道风景。
2015年底,某微博大V抛出了这个问题。
来自全国的网友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
更多的答案竟然不约而同地指向了重庆。
点赞上千的热门评论里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重庆”,而且这些答案大多都来自外地网友。
2016年6月,“2016互联网 旅游优秀城市”的桂冠也落到了重庆头上。
“看不见的风景决定看得见的风景。”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一书中这样说过。
那么,在重庆看不见的风景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底色呢?
底色一 城市里的每样创新,都会影响天空的样子,而在重庆,天际还是熟悉的模样。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
第一次读到这首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时,出生于渝中区的肖腾立马想到:这不是在写山城巷么?
山城巷依山而建,越往前走地势越高。
其中一段恰巧在悬崖外侧,少了建筑物遮挡,举目便是滔滔长江。
极具山城风貌的山城巷,依山面水,滋养了肖腾的童年。
当夜幕降临,老房子里开始透出暖暖灯光。
站在对街,抬头望去,点点灯光汇成线,沿山脚蔓延至山顶,似乎通往天际,绝似天上的街市。
同这个城市一样,肖腾也在长大,但他不喜欢长大的感觉。
天空样子变了——变小,变零碎,被雨后春笋般生长出的高楼割裂成一块一块。
人们的心变了——变漠然,变不快乐,被水泥森林包围。
“城市里的每样创新,都影响天空的样子。”卡尔维诺说。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让重庆人离城市更近,但离山水更远了。
1992年,临江门一帶极具山城特色的吊脚楼被全部拆除。
面江背崖,在起伏跌宕间倔强向上生长,吊脚楼也被视为“山城之魂”。
“这是一道抹不平的‘伤疤’。”有人评说。
不过,以重建洪崖洞为肇始,重庆又开始重新回归山水。
2006年,重建的洪崖洞呈现在世人面前——
落差达75米的崖体上,背山望水,一座座吊脚楼风貌的古色古香建筑坐落其间。
外地人惊叹:“来到这里才看见山城的真正含义。”
山城巷也没有如肖腾担心的那样“推倒重建”,而是悄然进行着旧城更新——加固危房、重整线路、修建公厕……
重庆的城市更新不再以割裂人与山水的诗意连接为代价,人们重新得以“乐山乐水”。
每一座城市都有灵魂,它存在于这座城市的气韵中。
如果重庆是一幅水墨画,那么山水就是重庆气韵的底色,而天际还是熟悉的模样。
底色二 这座城不会泄露它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掌纹一样藏起来,写在街角、窗格子里、楼梯的扶手上、避雷针的天线上、旗杆上。
“啪啪啪……”
2015年8月底的一天,荷兰摄影大师罗伯特终于按下了他的快门。
为了拍摄一个做菜的场景,罗伯特从早上8点一直等到下午4点。
终于等到了最完美的光线后,他才举起了手中的相机,完成了他最爱的一幅作品——《准备晚餐的少女》。
这是时隔两个月,罗伯特第二次来到重庆拍摄。
“重庆太美了。”罗伯特一边拍摄,一边赞不绝口。
但若细看他的照片,你会发现照片中没有摩天大楼,没有漂亮花园,也没有花枝招展的姑娘。
无一例外,他的镜头对准的都是重庆的老街,而大部分场景正是南岸区的下浩老街。
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文章里,称下浩老街是“另一个世界”。
“我很惊讶,在繁华的商圈附近,竟然还留存着这些古旧的建筑。”罗伯特也感叹。
在罗伯特的镜头下,老街居民家家不同,有的人抱着猫咪闲坐着,有的人旁若无人地忙活着。
相同的是,每张照片的场景都十分简陋,甚至有些破旧凌乱。
“但给我的感觉是他们并不想急着搬出这里,搬到新修的大楼里面居住。”罗伯特说。
面对摇摇欲坠、缺乏修缮的老屋,所有人仔细想来这里都不再适合居住。
但大家又都怀念这里的从容、宁静。
于是,几个年轻人盘下一座摇摇欲坠的穿斗式民居老屋,将其改造成茶馆。
“我们几个朋友想有一个自己的小窝,它安静、不虚荣。”店主之一流云说。
转角处,又有几家小店,或是改造成图书馆,或是私人的木作工作室,或是一家远离闹市的茶铺。
“抬头斜视,正好可以看见东水门大桥橙色的桥体凌空飞过,车来车往,感觉下浩要被抛弃。但人们舍不得尽数放弃这里,圈起几处文物,以历史街区保护的名义留存着这里。”美国《国家地理》如此写道。
在重庆的小巷里,在青石板上,甚至在废墟遗址中,人们可以追寻到旧日的记忆,而因为这些旧日的记忆,也制造着新的记忆。
底色三 重庆,不只可以看到双眼所见的事物,还有内心的、已被掩埋的、被抹掉了的事物。
29年的时光,可以改变什么?
至少,让小陈变成了老陈,甚至让老陈自己都忘记了原本的名字。
可老陈经营的交通茶馆却似乎没有什么改变。
老式的木架结构,墙体斑驳,砖瓦裸露在潮湿的空气里。
一切都是29年前的样子,一点没有改动,甚至连墙上雨水的印迹都未改变。
与周遭装修考究的新式茶馆相比,它很寒酸。
但很多老茶客,尽管已经搬到很远的地方,宁愿转几道车,都要到这里来。 无一例外,他们的年纪都很大了,自打有交通茶馆,他们就在这里喝茶了。
在这里,花上两块五毛钱,一碗熱腾腾的老沱茶就可以泡上一天;
在这里,坐在木条凳上,认识也好,不认识也罢,可以从针头线脑吹到航空母舰;
…………
“这里的每一个老茶客,我都叫得上他们的名字。”老陈说。
哪个茶客隔了几天才来,老陈还要问上一句:“你到哪里去了?”
于这些老茶客而言,来这里,犹如赴一个永不结束的约会。
特别是11年前,这里差点变为网吧之后,他们更加珍惜在这里的时光。
其时,店铺主人要涨租金,不然就租给人开网吧。
川美教授陈安健得知后,上书九龙坡区政府部门,最后以自己每个月出1500元租金、茶馆出1500元租金的方式,保住了茶馆。
11年来,陈安健垫付了近20万元,却从未从茶馆分走一分钱利润。
陈安健只有一个要求:茶馆该修的修,该补的补,但内部一定不要变样。
时光,在这里被执拗地挽留住脚步。
《疯狂的石头》在这里取景,央视来这里取景拍摄纪录片……
人们来这里追寻着旧时光,一不小心,也成为一道风景—— 一道关于世俗生活的风景。
这道风景有关人,也有关时间,不紧不慢,悠哉游哉。世俗生活被沧桑岁月一发酵,就膨胀为活色生香的世俗传奇。
这道风景,并不只存在于交通茶馆,还遍布重庆的大街小巷,简单粗犷但却满嘴都是故事。
底色四 出生并生长在这座城,她会给你特别的模样,而当你离开的时候,你会把她的模样带走。
三年前,重庆崽儿罗仕坤在法国里昂开了一家名为“重庆印象”的火锅店。
为何决定在里昂开一家重庆火锅店?
“当时想法很简单,就是为了赚钱养家。”罗仕坤说。
为了地道的重庆味,店内的很多厨房设施、用具和原材料,都是从国内运到法国去的。
但第一年下来,一算账,亏了不少钱。
可罗仕坤没慌,“重庆火锅,就是煮到后头才有味道”。
吃着火锅长大的罗仕坤,一如重庆火锅,爽快、耿直、泼辣、勇敢。
穷则变,变则通。罗仕坤决定先从自己开始改变:“先从推销我这个重庆人开始。”
但凡有当地人第一次进火锅店就餐,他总要亲自出面接待,以一个重庆人的身份详细介绍正宗重庆火锅的麻辣鲜香特色,并建议他们尝试微辣火锅,以体验地道的重庆饮食文化。
如果对方实在无法接受,再退而求其次,向他们推荐清汤火锅或炒菜、套饭。
当地人慢慢接受了重庆火锅,口味从微辣、中辣甚至“升级”到了特辣……
如今,“重庆印象”已是当地生意最火的一家火锅店。
作为一个逐梦他乡的重庆人,罗仕坤也在他乡站稳了脚跟。
“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以后一生中,不论到哪里它都会与你同在。”
这是海明威回忆录《流动的盛宴》扉页上的一句话。
这句写给巴黎的情话,自此成为巴黎绝佳的代言。
如果说以往更多的是由刘晓庆、蒋勤勤和陈坤等明星在为重庆代言,那么现在,正有越来越多的普通重庆人,在逐梦他乡的过程中,一点一滴丰满着“重庆印象”。
而他们,同样是重庆的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