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了解甲型H1N1流感(pH1N1)疫苗和季节性流感疫苗(SIV)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和疫苗接种前后的血清抗体水平变化,评价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 760例符合要求人群随机分为pH1N1疫苗免疫组(VH组,460人)和SIV免疫组(VS组,300人),分别接种pH1N1疫苗和SIV,观察接种不良反应;应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I)方法对人群接种前、后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760名疫苗接种
【机 构】
:
130052长春,武警吉林省总队医院感染控制科,102613北京,武警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科,130052长春,武警吉林省总队医院感染控制科,130052长春,武警吉林省总队医院感染控制科,1300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甲型H1N1流感(pH1N1)疫苗和季节性流感疫苗(SIV)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和疫苗接种前后的血清抗体水平变化,评价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 760例符合要求人群随机分为pH1N1疫苗免疫组(VH组,460人)和SIV免疫组(VS组,300人),分别接种pH1N1疫苗和SIV,观察接种不良反应;应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I)方法对人群接种前、后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760名疫苗接种者共发生不良反应57例(7.50%),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VH组发生不良反应为29例(6.30%),VS组发生不良反应为28 例(9.33%),两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0,P>0.05).疫苗免疫21 d后,VH组抗-p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转率为95.65%,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高达1∶424.4(95%CI:325.07~ 523.76).VS组抗-季节性流感病毒GMRT上升至1∶183.8(95% CI:71.32 ~ 296.28).结论 pH1N1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适宜无接种禁忌症人群的普遍接种。
其他文献
哮喘是儿童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多种环境冈素可以作用于哮喘候选基因,对哮喘表犁产生影响.气道重建是哮喘的特征之一,而且气道平滑肌细胞重建和微血管重建在哮喘呼吸道巾相当普遍,在哮喘发病中起着晕要作用.解聚素和金属蛋白酶33是哮喘的易患基因,同时也是哮喘病情加重的牛物标记物.对β2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分析使长效β受体激动剂风险机制更复杂化.吸人性糖皮质激素预防性应用并不能防止哮喘发病,吸人性糖皮质
目的 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5年至2012年同仁医院213例经病理明确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患儿临床资料,均为单眼发病.依据病理及全身检查,分为眼内期146例、眼外期48例及远处转移期19例.根据病理和年龄,将所有病例分为≤3岁的眼内期组、眼外期组、远处转移期组;>3岁的眼内期组、
经过数年酝酿,中国物理学会新成立了医学物理专业委员会。2007年12月8日,中国物理学会在清华大学主楼二层报告厅举办了首届医学物理特邀学术报告会。报告会受到了有关各界高度重视,年过九旬的我国核医学泰斗、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王世真教授等多位院士和著名专家专程出席会议。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杨国祯院士、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何建坤教授先后在大会上致词,
目的 测定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血脂、血浆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采用生化法、荧光免疫分析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65例CHF患者和6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脂和血浆NT-ProBNP、CTnⅠ和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 165例CHF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
1 患者资料患者男性,14岁,既往有“过敏性鼻炎”病史,反复腹痛、腹泻4年就诊.患者4年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持续性上腹隐痛及腹胀,伴腹泻(黄色稀水样),约4~5次/d,每次腹泻量约100 ml,排便后腹痛腹胀无明显好转.患者无黏液脓血便,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肤黄、眼黄、尿黄.当地医院曾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并予抗结核治疗,但病情仍反复发作.到我院就诊前2月相同症状再次发作,当地医院行骨髓穿刺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是一所具有140多年历史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是上海市第一批建立的核医学科之一。目前,我院核医学科由北部(位于在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和南部(位于松江区新松江路)两个设施先进、检查项目全面的核医学科分部组成,现有医师、技师、
电子顺磁共振技术从被发现到现在已有半个多世纪,由于它可以直接对自由基进行检测,现已应用到各种研究领域,推动着生物医学事业的发展.该文主要概述了现阶段电子顺磁共振所研究的生物组织内的各种自由基,以及自旋标记、电子顺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骨关节炎又称退行性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病.目前,国内外针对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分为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3种.但是,至今还未发现比较有效的方法可以完全改变和阻止该疾病,近年来对骨关节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细胞因子在骨关节炎发生、发展、诊断进程中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新的治疗方法也陆续出现.该文就目前骨关节炎的诊断、治疗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此文旨在阐述社会网络概念、交往模式及社会交往中的几种特殊类型特征的基础上,针对传染病传播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尝试运用社会网络理论方法 对艾滋病预防控制提出思考和建议。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临床转归及HBV不同复制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方法对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46例HBV携带者(携带组)、42例HBV感染后自然恢复者(恢复组)、80名健康献血员(对照组)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比较,并比较HBV不同复制状态下DRB1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及其差异.结果 HBV感染后恢复组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