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在微笑

来源 :安邸A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plu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伦敦来说,2016年注定是一个特别的年份。5月,这个城市迎来了它首位穆斯林市长萨迪克·汗;6月,英国人做出了令世界震惊的决定——“脱欧”……不知这些前情铺垫是否进一步暗示了此地文化多样性和实验性,让9月的伦敦设计节倍添了几分戏剧性。一张用硬木板制成的巨大“笑脸”矗立在泰特美术馆旁的广场上,似乎是要给人们一些鼓励:即使前景仍不明朗,也不能失去从容的微笑。反观设计节的5个主要展场和被组委会称为“中心枢纽”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andAlbertMuseum(下称V&A),其策展思路和偏好趣味则是浓浓的英式风格—表面紧守“规矩”,细节处却high到不能自已。比如以奢华风格为主打的国际室内设计展(DecorexInternational)开在风景如画的塞恩公园内;一直是海纳百川姿态的“百分百设计展”(100%DesignLondon)从2016年开始特别开设了LuxuryMade展区,展示的都是精湛工艺与艺术结合的作品;V&A来自千年前的古典画作与最前沿的设计共处一室,构成了耐人寻味的一幕;在城市不同角落的装置则在呈现设计师概念之余,尝试与参观者进行不同层面的对话,探讨人与空间、社区及城市的不同关系……“笑脸”的缔造者、伦敦建筑師AlisonBrookg说,相比以家具设计趋势为主体的米兰设计周,伦敦设计节更倾向于展示概念,并借由展览将你带到城市中的各个角落,领略这座城市本身的独特气场。
  因其弧线造型被称为“TheSmile”的大型木装置,在切尔西艺术学院与不列颠泰特美术馆之间的空地上,用7000枚螺丝拼出一张木制的笑容。
  当人们进入这个几伺弧形的空间,空间的形态、木材的味道、声音在其间的传播变化等一系列因素带来不一样的感官体验。设计者AlisonBrooks说:“虽然这不是建筑,却能提供建筑空间的抽象体验。”装置的两头各开有一扇窗,如同两个取景画框,一侧面向用红砖砌成的维多利亚时期建筑,另一侧则面向一片绿色。从这个装置创造的空间体验来看,它外界的环境视角与内部视角互相影响,最终将视角固定于完全相反的两个方向,对立中更创造出一种“对话”形式。在此之前,没有人使用硬木创造过如此大体量的木板结构,这使得此装置成为建筑形式、材料、工程技术上的共同突破。
  17年前,来自印度的NipaDoshi和她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学习期间结识的丈夫兼设计搭档Ionathan Ievjen在伦敦开设了他们的工作室。如今,Doshi Levien这个设计组合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各大国际品牌的合作名单中,两人的设计常常蕴含着不同文化碰撞下的独特美感。在2016年设计节上,他们展出了与丹麦面料品牌Kvadrat合作的作品。其实,早在2013年,他们就以包豪斯风格的舞台设计为灵感,用10多种不同色系的羊毛面料,为Kvadrat创作过移动装置,缓缓移动的面料装置如同艺术作品一般。这次,他们在Kvadrat伦敦展厅中矗立起弧形的面料柱,运用材质本身的垂感塑造出雕塑一般的视觉效果,装置最初的灵感来自设计师淘到的一本二手建筑书,从书上建筑草图与色块的组合方式获得启发。在色彩的选择上,童年时曾在印度住在柯布西耶设计的房子中的Nipa,将柯布西耶的绘画重新解构,其中的色彩与组合方式被运用到面料设计中,因此该系列中的色彩反差虽大,相互之间的组合却十分优雅。
  像2015年一样,“设计上海”(DesignShanghai)主办方media10带着一批中国设计师来到伦敦“百分百设计展”(100%,Design London)。展览中既包括由《安邸AD》与“设计上海”共同搭建的“中国新锐设计平台”选拔出来的中国设计新星生茵和BenwuStudio,也有几位在中国本土已经十分活跃的年轻设计师。来自北京的设计师Franl(Chou Design创始人周宸宸就将刚刚出炉的两件作品带来伦敦亮相,画面中金属靠背的Fan Chair在设计节前一周才赶工出来,却在细节上和原先图纸分毫不差。看似简单的造型竟包含着金属、术材与布艺软包三种截然不同的工艺体系,在技术衔接环节实现了突破。“相比米兰或巴黎的设计展,伦敦的展览更概念化,市场也更包容。”但他也坦言,与着重概念性思考的伦敦设计圈相比,中国的设计还需要花一些精力在基础环节的改进上。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设计正逐步进入西方主流设计界,在认识自我的同时,也塑造着中国设计的未来。
  你是否想过在上班路上穿过一片小小的丛林,或是中午午休时躺在植物环绕的阳光房里发发呆?Mini品牌与伦敦设计师AsifKhan~作的项目选址于东伦敦的新兴文艺区Shoreditch,在繁忙的街区搭起几座半透明的“阳光房”,用最常见的透明Pc板材建造而成的半透明建筑,模糊地透露出几分绿意却又未来感十足,令人不禁想伸头进去探个究竟。设计师AsifKhan特意选择了这种最为普通的塑料瓦楞板,将它们交错、叠加运用,创造出全新的视觉——一种有“纵深”的材质。空间本身不是封闭的,因此下雨时,雨水会落在身后,并顺着墙面流入花盆中。空间中地面和座位的材质则由回收轮胎加工而成,模仿森林中泥土的粗糙肌理,踩上去也是柔软的,整个空间在距离的把控上十分用心,在保有私人空间的同时,也鼓励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人们不容易意识到,我们的家居空间在近10年、20年中发生了剧烈变化,公共空间的概念却十分落后。以伦敦为例,城市中多数公园都建于维多利亚时期或更早,虽然风景很美,你却不能指望在公园长凳上找到USB接口。”Asif设计的空间像是一个实验箱,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打探着人们对公共空间的使用方式。展览期间一共设有三个不同的绿色空间,其中一个设在繁忙的街区,大量的人流在上下班时经过这座半透明建筑,有的人会选择穿过它,有的人则会选择进来坐下,享受被植物包围着的几分钟。
  整个设计节不乏富有严谨技术和逻辑的作品,设计组合Fredrikson Stallard的水晶灯则令参观者换了换口味。他们的作品向来充满超现实的华丽,也往往非常讨巧。展览期间,Glaciarium系列的巨大水晶吊灯被悬挂在由旧厂房改造的空间中,视觉上的冲突形成了独特的美感。
  他们的作品游走在艺术与设计之间,精致而抽象的轮廓、浓厚的装饰味流溢贯穿整件作品。V&A前研究部主管、现任纽约艺术与设计博物馆(MAD)总监的GlennAdamson曾评论他们的作品“就像美国雕塑家ScottBurton,并不转化和重组材质,而是让各材质本身进一步发挥其特性,并互相关联”。
  设计工作室Glithero在V&A创造了以时间为主题的装置“GreenRoom”。两位设计师既是搭档,也是夫妻,接受采访时还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妻子笑称对这件作品最熟悉的就是她女儿。这件装置从时间的线性流逝中获取灵感,用一连串彩色霓虹线制造出一个“抽象的时钟”,纵穿博物馆侧门人口处的6层通高空间,顶端的分针缓缓旋转,在不同的楼层,观看者会得到不一样的效果,渐变的颜色缓慢移动,给人造成错觉,在抬头的一刻才真相大白。
  伦敦v&A对于各界刨意人士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不同于其他带有商业性的展区,这里更专注策展和刨作思路本身。设计师Bcniamin hubert作的装置“foil”,立意是为了展示剃须刀箔的功能、材料、运动形态。由40000个独立金属片组成的20米长波浪起,犬的“缎带”,充满整1、展厅。这个金属缎带可以根据一条正弦曲线做持续动感的运动,由机械带动的刀片模拟着自然界中河流的粼粼波光,在房间中投射出美妙的光影。
其他文献
她是人们心目中风情万种的银幕女神何赛飞,生活中亦是个习书法、听昆曲、唱越剧、做陶瓷、品清茶的爱美之人。  1.生活中最离不开的一样东西是茶,我不管去哪里,都要带着茶。  2.去意大利演出时游览了比萨斜塔,看到年代那么久远的建筑倾斜欲倒,却又矗立了几百年,真是感叹人类造物的神奇力量。  3.曾与张国荣合作拍陈凯歌导演的《风月》,他是我最喜爱的演员,私底下对人也非常体贴,还教我们煲汤,总会关照到大家生
期刊
有敲门声,正在化妆的蒋琼耳即刻跳起来,去迎接她的好婆。好婆今年96岁,见到这个外孙女还是会笑得跟案上的水仙一样甜。琼耳嫁了法国先生,生了3个小孩,为了能与家人常聚常聊,还是特意选择跟外婆、父母同住一个小区。今日家中插花、奉茶、添新春喜庆,她只说并非刻意装点,只是平常四世同堂之生活镜头的一个片段截取。  “家人的团聚和关切不能只靠过春节,而应该是平日经常进行的。”如今的蒋琼耳当然是再国际化不过的人了
期刊
曾以Art Dcco著称的马克酒店像是一个迷人万花筒成为纽约上东区的惬意去处。  对于每一个热爱快节奏生活的人来说,纽约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无疑是他们的心头好。在曼哈顿岛的上东区,马克酒店(TheMarkHotel)可谓一处鲜为人知的惬意去处,隐藏在一个低调又奢华的城市角落。这里就像是一座大隐于市的静谧花园,在城市的繁华背后,带给人无与伦比的美妙体验。在马克酒店里停留数日,仿佛又回到了亲密又恬淡的旧
期刊
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下,我们苏轼都要面对太多迅疾得令人眩晕的碎片。无数的欲望和压力从这些碎片的缝隙里伸出手来拖拽我们,让我们挣扎于自己的内心,纠结人与人之间,彷徨于个人与外部环境之间,艰难地去求得那一丝短暂的平衡。  面对生活,我们有太多需要平衡的东西,正如一本杂志,也有太多需要平衡的元素,从创刊号畅谈的中国新生活开始,我们一路以质感作底,风雅描花,期盼在一种全新的生活节奏下,寻求到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
期刊
继文艺小众的国子监胡同之后,梵几把新店开到了商业味十足的三里屯太古里,面对不同的人流,展现出品牌的多面性。  不在家居卖场,不在偏远街巷,梵几的新店选址在潮人聚集的三里屯太古里北区,穿插于一众时装餐饮品牌之间,并且走的是佗寂风!梵几的灵魂人物高古奇对此自有一番独到见解:“其实完全不矛盾,我在日本或欧洲逛街时,走着走着就会发现一些家具店,我也特别喜欢在商场里看到自己中意的家具店。”他坦言自己很喜欢三
期刊
在经过了耗时1年多的改造后,来自香港CAPAtelier的设计师梁国辉带领他的团队参与并完成了北京王府半岛酒店的室内翻新项目。恰好借着这个机缘,原来王府半岛酒店的地下二层的深宅大院一“凰庭”,新添了中式的凰庭茶室,厨房也一应俱全地换上了新装。凰庭的大門取材自古旧的山西老木门,横梁来自真正的苏州古宅,墙身饰以北京老胡同的百年旧青砖,明式桌椅选用名贵黄花梨定制,灯光幽暗,古色古香,乍一拾眼,恰好望见一
期刊
那些梦中闪现的怪诞海洋生物,伸出柔软的触须,撩拨着设计师的灵感和想象力,拼贴出一个奇妙空间。  设计师運用拼贴手法,将简洁线条的素描与颇具张力的图案结合,如同电影中的蒙太奇,描画出一个幻想中的丛林。  淡粉色与绿色的搭配轻盈而调皮,可爱的动物元素和小丑形象化作设计师的灵感之笔,为生活带来会心一笑的时刻。  彩色的线条分割了画面,不同色调的蓝将人带入水底世界。线条勾勒的鲤鱼既像是游在水中,又像是飘在
期刊
對于半木来说,2016年是充满了收获和喜悦的一年,它迎来了自己的lo周岁生日;2014年于北京创立的“半木空间”也重装开幕,面积扩大至15∞平方米,在书院与家两类生活空间上做了进一步拓展,并且,这里正在展出吕永中的珍贵创作手稿。“这个时代让人们的行动越来越快,内心却越来越焦虑,半木希望做安静一点的事。”吕永中一直在用心观察和思考中国人的生活和居住形态。器可以载道吗?他最初打动人心的那件作品——“笛
期刊
素元新空間的入口仿佛一个狭长的木头盒子,当穿过它进入室内,身后那道大木门合上时,盒子的切面又变成放映幕墙,与对面的楼梯形成剧院格局,设计奇妙且非常实用。  整个800平方米的空间被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为元工坊、工作区和休息区,二层为家居卖场,整体空间既保持通达,又各自独立,并没有实体的墙壁,而是以木条栅栏相隔,透露着幽幽的中式意韵。二层则四实四空、虚实相应,形成茶室、书房、佛堂、设计精品展示区和儿
期刊
若论及上海新天地的迷人街景,心定少不了石库门建筑。若是能将此景带进室内,那会是什么感觉?位于新天地北里的新餐厅CobraLily,就将原来的两栋石库门风格建筑并到一起,并加以重新设计,让原来建筑的外观变成一堵富有历史质感的墙。面对摩登感十足的金色酒吧,几盏孔雀绿灯笼从二层高的天井悬吊而下,带来一种神秘的东方调调。事实上,这种神秘感也是CobraLily想带给顾客的感受之一,餐厅品牌灵感来自美麗又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