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必须先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一、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阅读的现状
首先,部分教师上课时要求学生合上书本,专心听讲,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没有指导学生做好读书记录,更不用说引导学生写数学小论文;其次,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写数学日记的习惯;第三,部分家长认为,依靠大量解题练习,就能学好数学;第四,大部分学生在欣赏课件的过程中学习。
二、学生数学阅读内容的分析
1.读概念、定义、公式和重要句、段
要想准确理解、牢固掌握概念、定义、公式等知识,学生就要反复咀嚼、仔细推敲关键字词,提炼、归纳和总结重要句段。阅读重要句段,可以窥视主要内容和知识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读习题
课本上的习题贴近生活、形式多样,除文字之外,还有表格、图画、对话等形式。但是,学生“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主要原因是学生读题时经常添字、漏字,甚至不注意关键字,导致理解错误。因此,读懂题目,正确理解题意非常重要。
3.读“你知道吗”栏目
“你知道吗”栏目与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具有很好的拓展性,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4.读课外材料
数学阅读不只是阅读数学教材,还要阅读与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及课外材料,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阅读大量的数学课外书籍,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开阔视野,挖掘潜能,提升素养。
三、数学阅读的实践
1.以“疑”导读
以“疑”导读,就是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材上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枯燥不易理解,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应设置有层次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养成爱问、好问、会问的好习惯。如在理解单位“1”的意义时,学生会产生很多想法:“1/2、2/3、3/4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
学生思考后,就会说把看作单位“1”,有的学生把看作单位“1”,还有学生会把看作单位“1”。这些分数大小一样,但由于学生读题不仔细,就会产生异议。于是,笔者引导学生精读第二遍,深刻体会单位“1”,使学生明白:通常情况下,0到1是一个差量1,在数轴上表示看成单位“1”,但学生没有意识到0到3之间有3个这样的单位“1”。接下来,笔者又引导学生精读第三遍,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的生活实例。
2.以“动”带读
以“动”带读,就是让学生读一读、做一做、画一画、写一写。这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如在画平行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看一遍课本上的步骤,然后让学生试着画一组平行线,再比较两者的不同,讨论和解决试画时出现的问题。最后,教师再简明扼要地讲解教学重点。
3.以“议”促读
以“议”促读,就是教师组织学生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对知识的内容、形式和形成过程开展思考、讨论,内化和深化知识,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阅读中发现问题,相互协作地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如教师可以根据“男生与女生比为3∶4”这一条件,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得出结果:①男生是3份,女生是4份,全班共7份;②女生与男生的比是4∶3;③男生是女生的3/4,女生是男生的4/3;④男生占全班人数的3/7,女生占 全班人数的4/7;⑤男生比女生少1/4,女生比男生多1/3……
四、阅读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首先,教师要多指导学生阅读,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真正会读,形成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其次,留给学生专门的阅读时间。如每周的早读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大环境中阅读数学,养成数学阅读的习惯。
最后,让学生展示阅读的成果,并给予积极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感,享受阅读的成就感,逐渐乐意阅读。
数学阅读是一种意识,应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教师只有重视数学阅读,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
一、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阅读的现状
首先,部分教师上课时要求学生合上书本,专心听讲,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没有指导学生做好读书记录,更不用说引导学生写数学小论文;其次,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写数学日记的习惯;第三,部分家长认为,依靠大量解题练习,就能学好数学;第四,大部分学生在欣赏课件的过程中学习。
二、学生数学阅读内容的分析
1.读概念、定义、公式和重要句、段
要想准确理解、牢固掌握概念、定义、公式等知识,学生就要反复咀嚼、仔细推敲关键字词,提炼、归纳和总结重要句段。阅读重要句段,可以窥视主要内容和知识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读习题
课本上的习题贴近生活、形式多样,除文字之外,还有表格、图画、对话等形式。但是,学生“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主要原因是学生读题时经常添字、漏字,甚至不注意关键字,导致理解错误。因此,读懂题目,正确理解题意非常重要。
3.读“你知道吗”栏目
“你知道吗”栏目与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具有很好的拓展性,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4.读课外材料
数学阅读不只是阅读数学教材,还要阅读与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及课外材料,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阅读大量的数学课外书籍,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开阔视野,挖掘潜能,提升素养。
三、数学阅读的实践
1.以“疑”导读
以“疑”导读,就是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材上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枯燥不易理解,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应设置有层次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养成爱问、好问、会问的好习惯。如在理解单位“1”的意义时,学生会产生很多想法:“1/2、2/3、3/4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
学生思考后,就会说把看作单位“1”,有的学生把看作单位“1”,还有学生会把看作单位“1”。这些分数大小一样,但由于学生读题不仔细,就会产生异议。于是,笔者引导学生精读第二遍,深刻体会单位“1”,使学生明白:通常情况下,0到1是一个差量1,在数轴上表示看成单位“1”,但学生没有意识到0到3之间有3个这样的单位“1”。接下来,笔者又引导学生精读第三遍,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的生活实例。
2.以“动”带读
以“动”带读,就是让学生读一读、做一做、画一画、写一写。这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如在画平行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看一遍课本上的步骤,然后让学生试着画一组平行线,再比较两者的不同,讨论和解决试画时出现的问题。最后,教师再简明扼要地讲解教学重点。
3.以“议”促读
以“议”促读,就是教师组织学生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对知识的内容、形式和形成过程开展思考、讨论,内化和深化知识,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阅读中发现问题,相互协作地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如教师可以根据“男生与女生比为3∶4”这一条件,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得出结果:①男生是3份,女生是4份,全班共7份;②女生与男生的比是4∶3;③男生是女生的3/4,女生是男生的4/3;④男生占全班人数的3/7,女生占 全班人数的4/7;⑤男生比女生少1/4,女生比男生多1/3……
四、阅读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首先,教师要多指导学生阅读,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真正会读,形成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其次,留给学生专门的阅读时间。如每周的早读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大环境中阅读数学,养成数学阅读的习惯。
最后,让学生展示阅读的成果,并给予积极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感,享受阅读的成就感,逐渐乐意阅读。
数学阅读是一种意识,应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教师只有重视数学阅读,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