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促进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意识的养成,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通过分析工作岗位,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校企合作开发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建设等方面有了新的改革。以此为主题,对环境艺术人才创新意识培养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创新意识;工学结合;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5-0139-02
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推行高职教育,提升职业教育在教育系的地位。这也意味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什么要培养高职教育呢?高职教育培养的都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实践性和应用型是它们的主要特点,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艺术设计受到了各界的密切关注,市场正缺乏这种专业人才,所以高职教育呈逐步向上的趋势。本文以此为背景,对环境艺术人才创新意识培养途径进行探讨。
一、培养和确立目标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息息相关的艺术设计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就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室内建筑装饰以及景观设计,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着重培养能够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施工等岗位的人才和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校企合作培养开发
德国的职业教育学者和其团队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这个理论提出后迅速被德国的学术界所认同,并把这一理论作为教育改革的基础,工作任务、内在联系以及工作过程中的知识为教育内容,主要的教育方式是行动导向教育,这一种思想在设计上构建了实践理论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1.目前,在国内的一些高职教育改革中,已普遍认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进一步把工作岗位分析和工作过程相结合。学校的教育和改革以及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就是培养,是学生职业教育能力的依托和基础。岗位分析是指对某项工作进行说明,从而进行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综合管理,这也是一种工作方法。这既可以运用到教育培养体系,也可以运用于企业的管理。为培养改革开创了新的思路,同时有助于实现整体优化的教育计划。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组织安排教育,有助于实施教育过程,把职业能力作为主线,着力点为岗位技能要求,把工作任务作为导向,选择配置教育模块,合理地组合和排序,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化人才。
2.通过校企合作建构科学体系。教育模式和培养体系的转型是人才培养模式中最为关键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培养应与创新为主,培养方案、核心培养及培养结构的设定应邀请建筑行业与园林景观的专家召开论证会进行探讨和修订。同时,对培养设置尽量要简洁但又富有精华,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培养的重点和专业特色,着重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积极构建工学结合、模块教育的培养体系,专业培养体系由素质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等要素结合成五大培养群,即专业延展培养群、工程技术与管理培养群、专业基础培养群、设计制图培养群以及设计与表现培养群。把项目任务书的应对能力、设计的表现技法、规范的应用能力、经济运作能力以及专业创新与可行性能力作为依据培养核心能力的定位。
3.教育过程实施的项目化。在校企合作形式的模式上要改进教育方法,优化培养结構,更新教育内容,把导向作为市场需求,项目教育法作为原理为指导,把学习过程与项目过程结合为一体,开启“教育做合一”的教育模式。由企业专门的技术人员通过现场教育去锻炼实训,指导项目过程的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新培养,进一步加强培养改革,从培养教育大纲、培养实训大纲、人才培养模式、人次培养计划、项目教育方法、培养教材等多方面开展校企合作。企业要监督学校参与制订培养计划和教材的编写,并请专业的技术人才进入课堂进行授课,指导学生在实践去锻炼自己,为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
4.工作室的教育模式要以实行具体的工作任务为导向。为了提高学生们的主动性,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就要把教育模式转变为“工作室制”。除了要学习课堂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实训,从设计风格、平面规划、效果图制作、施工图制作与软件相配饰,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进行方案细化,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和技能三个方面融合到工作任务中,改变教育身份,教师、企业人员、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
三、师资队伍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团队应由企业教师、校外教师及本专业教师三大部分组成。在教育过程中采用校内专业教师与校外教师结合的创新模式,对一些实践性的培养进行授课。企业教师去培养学生的实训部分,理论知识则由校内专业教师去指导。充分让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指导学生,实现师资的高配置。
四、实训基地的建设
高职院校对实训基地越来越重视,实训基地在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训基地建设是否完备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培养。对于培养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探索已取得了辉煌成绩。例如,德国的学生在接受教育时,还要同时完成教育实践环节。我国的实践教育环节创新能力有所提高,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项目,我们要邀请专家带着项目走进课堂进行实践教育。
现在榆林学院正积极建设校内实训室,现已建成制图实训室、设计实训室、模型设计实训室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共4个。目前,已与厦门知名的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方便学生走进现场走进企业,促进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这些项目实训中心吸引企业专家和项目走进课堂,建立起集培训、开发、教育的生产性质的实训基地。同时,完善实训室的设备,与企业共同创建高质量的实训中心,为培养的项目教育实施提供场地支持与技术支持,为社会培养环境艺术的人才。
五、总结
总之,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科学与艺术息息相关的学科,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关键在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对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应认真分析,首先要加强学科的培养,完善培养设计,建立专业化体系,建设一条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次注重实训基地的开发。人才培养还应着重从市场出发,同时,解决校企合作的形式化问题,改善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在培养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培养体系改革等方面与企业合作,构建标准体系,才能促进学生更快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环境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章莉莉.城市导向设计[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
[2] 李安琦.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校外实习培养设置的三位一体建构研究[J].艺术百家,2013,(7).
[3] 俞卓.环艺专业教育中“项目设计”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科教文汇,2012,(30).
[4] 莫家莉,史仕新,许杨.智慧档案馆顶层设计概念、原则和内容探析[J].山西档案,2016,(2).
[5] 陈伟斌,郑志荣.“五位一体”功能视角下档案馆建筑设计研究[J].山西档案,2016,(6).
[责任编辑 刘 瑶]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创新意识;工学结合;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5-0139-02
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推行高职教育,提升职业教育在教育系的地位。这也意味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什么要培养高职教育呢?高职教育培养的都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实践性和应用型是它们的主要特点,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艺术设计受到了各界的密切关注,市场正缺乏这种专业人才,所以高职教育呈逐步向上的趋势。本文以此为背景,对环境艺术人才创新意识培养途径进行探讨。
一、培养和确立目标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息息相关的艺术设计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就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室内建筑装饰以及景观设计,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着重培养能够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施工等岗位的人才和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校企合作培养开发
德国的职业教育学者和其团队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这个理论提出后迅速被德国的学术界所认同,并把这一理论作为教育改革的基础,工作任务、内在联系以及工作过程中的知识为教育内容,主要的教育方式是行动导向教育,这一种思想在设计上构建了实践理论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1.目前,在国内的一些高职教育改革中,已普遍认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进一步把工作岗位分析和工作过程相结合。学校的教育和改革以及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就是培养,是学生职业教育能力的依托和基础。岗位分析是指对某项工作进行说明,从而进行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综合管理,这也是一种工作方法。这既可以运用到教育培养体系,也可以运用于企业的管理。为培养改革开创了新的思路,同时有助于实现整体优化的教育计划。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组织安排教育,有助于实施教育过程,把职业能力作为主线,着力点为岗位技能要求,把工作任务作为导向,选择配置教育模块,合理地组合和排序,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化人才。
2.通过校企合作建构科学体系。教育模式和培养体系的转型是人才培养模式中最为关键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培养应与创新为主,培养方案、核心培养及培养结构的设定应邀请建筑行业与园林景观的专家召开论证会进行探讨和修订。同时,对培养设置尽量要简洁但又富有精华,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培养的重点和专业特色,着重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积极构建工学结合、模块教育的培养体系,专业培养体系由素质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等要素结合成五大培养群,即专业延展培养群、工程技术与管理培养群、专业基础培养群、设计制图培养群以及设计与表现培养群。把项目任务书的应对能力、设计的表现技法、规范的应用能力、经济运作能力以及专业创新与可行性能力作为依据培养核心能力的定位。
3.教育过程实施的项目化。在校企合作形式的模式上要改进教育方法,优化培养结構,更新教育内容,把导向作为市场需求,项目教育法作为原理为指导,把学习过程与项目过程结合为一体,开启“教育做合一”的教育模式。由企业专门的技术人员通过现场教育去锻炼实训,指导项目过程的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新培养,进一步加强培养改革,从培养教育大纲、培养实训大纲、人才培养模式、人次培养计划、项目教育方法、培养教材等多方面开展校企合作。企业要监督学校参与制订培养计划和教材的编写,并请专业的技术人才进入课堂进行授课,指导学生在实践去锻炼自己,为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
4.工作室的教育模式要以实行具体的工作任务为导向。为了提高学生们的主动性,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就要把教育模式转变为“工作室制”。除了要学习课堂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实训,从设计风格、平面规划、效果图制作、施工图制作与软件相配饰,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进行方案细化,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和技能三个方面融合到工作任务中,改变教育身份,教师、企业人员、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
三、师资队伍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团队应由企业教师、校外教师及本专业教师三大部分组成。在教育过程中采用校内专业教师与校外教师结合的创新模式,对一些实践性的培养进行授课。企业教师去培养学生的实训部分,理论知识则由校内专业教师去指导。充分让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指导学生,实现师资的高配置。
四、实训基地的建设
高职院校对实训基地越来越重视,实训基地在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训基地建设是否完备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培养。对于培养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探索已取得了辉煌成绩。例如,德国的学生在接受教育时,还要同时完成教育实践环节。我国的实践教育环节创新能力有所提高,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项目,我们要邀请专家带着项目走进课堂进行实践教育。
现在榆林学院正积极建设校内实训室,现已建成制图实训室、设计实训室、模型设计实训室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共4个。目前,已与厦门知名的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方便学生走进现场走进企业,促进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这些项目实训中心吸引企业专家和项目走进课堂,建立起集培训、开发、教育的生产性质的实训基地。同时,完善实训室的设备,与企业共同创建高质量的实训中心,为培养的项目教育实施提供场地支持与技术支持,为社会培养环境艺术的人才。
五、总结
总之,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科学与艺术息息相关的学科,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关键在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对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应认真分析,首先要加强学科的培养,完善培养设计,建立专业化体系,建设一条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次注重实训基地的开发。人才培养还应着重从市场出发,同时,解决校企合作的形式化问题,改善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在培养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培养体系改革等方面与企业合作,构建标准体系,才能促进学生更快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环境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章莉莉.城市导向设计[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
[2] 李安琦.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校外实习培养设置的三位一体建构研究[J].艺术百家,2013,(7).
[3] 俞卓.环艺专业教育中“项目设计”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科教文汇,2012,(30).
[4] 莫家莉,史仕新,许杨.智慧档案馆顶层设计概念、原则和内容探析[J].山西档案,2016,(2).
[5] 陈伟斌,郑志荣.“五位一体”功能视角下档案馆建筑设计研究[J].山西档案,2016,(6).
[责任编辑 刘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