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究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现状以及预防治疗手段。方法 选取2008年8月至2012年7月之间在我院治疗的85名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记录其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治疗。结果 85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均由继发性引起,并且大部分为牙源性感染。结论 颌面间隙感染与感染源有密切关系,只要及时治疗,采用局部与全身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制止感染继续扩散和恶化,并多能够在短时间内治愈间隙感染。
【关键词】 颌面部 间隙感染 观察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6-0112-01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一种常见与多发的口腔科疾病,主要发病范围口腔、颜面和颌内软组织,并且拥有发病突然、扩散快速等特性[1],当其扩散时称之为蜂窝组织炎,达到局部时则称之为间隙脓肿。间隙是在感染后发生炎化反应之后才存在,主要包括腺源性间隙、血源性间隙和牙源性间隙, 其中较为多发的是牙源性间隙感染。回顾研究2008年8月至2012年7月之间在我院治疗的85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病例,临床观察治疗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
1.1 临床资料
85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男女分别有55例和30例,各占64.71%和35.29%,年龄在5岁至60岁之间,其中20至40岁的患者所占比例最高,达到71.12%。腺源性感染、血源性感染和牙源性感染是三种常见的病因,牙源性感染占最大比例,为60%,儿童的颌下间隙感染几乎都为腺源性感染,另外有8例为血源性感染。间隙感染中,嚼肌间隙感染、眶下间隙感染、颊间间隙感染、颌下间隙感染和多间隙感染分别有40例、23例、12例、6例和4例。
1.2 病情观察
1.2.1 呼吸变化观察
由于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会出现颌下、咽喉和口底等部位肿胀的现象,这会使呼吸道受到压迫,从而导致呼吸不能正常进行。因此必须实时监视颌面间隙患者的呼吸变化情况,如患者呼吸困难则须立即进行报告,并切开行气管,防止出现患者窒息的事故。
1.2.2 体温变化观察
由于颌面部感染,患者体内的白细胞总数会急剧增加,导致体温异常上升,可以达到40℃,这时者身体正常机能就会出现异常,经常会出现昏迷现象[2],所以要实时测量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若出现体温异常变化,须立即采用药物或者物理降温,坚决制止中毒性休克现象的发生。
1.2.3 血压变化观察
在颌面间隙患者中,有些本是尿病患者,此类患者经常会出现血压异常降低和心率异常加快的现象,所以须实时观察患者的意识是否清醒、脉搏和血压是否异常,若患者出现昏迷反应时,需要采取措施控制患者体内的血糖含量。
1.3 治疗方法
1.3.1 局部治疗
(1)保守治疗
为了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需要定时清洁感染局部,严禁挤压面部疖痈以造成不良刺激。传统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草药敷在急性期局部来进行消肿散淤,以达到促进炎症局限的效果,若出现局限趋势时,则可以加快消散炎症和脓肿。
(2)脓肿切开引流
如果炎症形成脓肿或者自溃但是引流不干净时,通常是全身中毒明显的患者,要立即切开脓肿进行引流,或者及早切开脓肿[3],这样可以减缓局部脓肿压力来制止炎症进一步扩散。
1.3.2 全身治疗
本院85例患者均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療,通过给予全身辅助治疗,可以有效平衡水电解质,缓解中毒现状,并同时使用抗菌药物辅助治疗。治疗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抗生素,并且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效测试,以选择有效的足量抗生素进行长疗程的治疗,对于严重的患者则需要联合应用多种抗生素[4],如出现药效不起效果的顽固感染则须选择脓肿液体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效测试。青霉素和先锋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必要时可以加用林可霉素静滴来治疗厌氧菌患者。
2 结果
通过对颌面部间隙患者进行观察,分类感染病因和比例,如表1.
表1 感染病因及其比例
表2 感染间隙种类和比例
对患者施以全身和局部相结合的治疗,效果明显,其治愈率达到100%,能够很好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3 讨论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颜面、颌周及口咽区软组织肿大化脓性炎症的总称。化脓性炎症弥散时称为蜂窝织炎,局限时称为脓肿。正常颌面部各层组织之间存在潜在的筋膜间隙,当感染侵入这些间隙时,化脓性炎症使疏松结缔组织溶解液化,炎症产物充满其中,此时才出现明显的间隙[5-6]。感染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循阻力薄弱的组织扩散,形成弥散性的多个间隙感染。
由于口腔颌面部筋膜密集,将颌面分割成许多间隙,脓肿液体也被局限于固定的颌面间隙里,脓肿液体可以在间隙间相互进行扩散,导致解剖结构十分特殊。同时,如果患者抵抗力差,颌面内的大量细菌可能会沿神经血管进行扩散,造成如败血症等更为严重的并发病[7]。因此必须对患者进行详细临床观察,提早有效防治。对颌面间隙患者采用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联合治疗方法,合理选择利用抗生素并结合手术进行治疗,能够大大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参考文献
[1]姜淑梅.手术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84例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学科学,1999,22(6):104.
[2]李爱红.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保守治疗临床观察[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1998,11(1):23.
[3]周龙女.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综合处理[J].中国口腔颌面外壳杂志,2006,4(3):198.
[4]丁小勇.颌面部间隙感染275例临床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20(2):90—91.
[5] 温秀红,任变兰,马基祥.40例儿童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75-76
[6] 李逸松,李志军,刘流,等.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78例临床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5,26(2):96-98
[7]张士灵.462例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00,9(1):55—57.
【关键词】 颌面部 间隙感染 观察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6-0112-01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一种常见与多发的口腔科疾病,主要发病范围口腔、颜面和颌内软组织,并且拥有发病突然、扩散快速等特性[1],当其扩散时称之为蜂窝组织炎,达到局部时则称之为间隙脓肿。间隙是在感染后发生炎化反应之后才存在,主要包括腺源性间隙、血源性间隙和牙源性间隙, 其中较为多发的是牙源性间隙感染。回顾研究2008年8月至2012年7月之间在我院治疗的85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病例,临床观察治疗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
1.1 临床资料
85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男女分别有55例和30例,各占64.71%和35.29%,年龄在5岁至60岁之间,其中20至40岁的患者所占比例最高,达到71.12%。腺源性感染、血源性感染和牙源性感染是三种常见的病因,牙源性感染占最大比例,为60%,儿童的颌下间隙感染几乎都为腺源性感染,另外有8例为血源性感染。间隙感染中,嚼肌间隙感染、眶下间隙感染、颊间间隙感染、颌下间隙感染和多间隙感染分别有40例、23例、12例、6例和4例。
1.2 病情观察
1.2.1 呼吸变化观察
由于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会出现颌下、咽喉和口底等部位肿胀的现象,这会使呼吸道受到压迫,从而导致呼吸不能正常进行。因此必须实时监视颌面间隙患者的呼吸变化情况,如患者呼吸困难则须立即进行报告,并切开行气管,防止出现患者窒息的事故。
1.2.2 体温变化观察
由于颌面部感染,患者体内的白细胞总数会急剧增加,导致体温异常上升,可以达到40℃,这时者身体正常机能就会出现异常,经常会出现昏迷现象[2],所以要实时测量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若出现体温异常变化,须立即采用药物或者物理降温,坚决制止中毒性休克现象的发生。
1.2.3 血压变化观察
在颌面间隙患者中,有些本是尿病患者,此类患者经常会出现血压异常降低和心率异常加快的现象,所以须实时观察患者的意识是否清醒、脉搏和血压是否异常,若患者出现昏迷反应时,需要采取措施控制患者体内的血糖含量。
1.3 治疗方法
1.3.1 局部治疗
(1)保守治疗
为了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需要定时清洁感染局部,严禁挤压面部疖痈以造成不良刺激。传统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草药敷在急性期局部来进行消肿散淤,以达到促进炎症局限的效果,若出现局限趋势时,则可以加快消散炎症和脓肿。
(2)脓肿切开引流
如果炎症形成脓肿或者自溃但是引流不干净时,通常是全身中毒明显的患者,要立即切开脓肿进行引流,或者及早切开脓肿[3],这样可以减缓局部脓肿压力来制止炎症进一步扩散。
1.3.2 全身治疗
本院85例患者均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療,通过给予全身辅助治疗,可以有效平衡水电解质,缓解中毒现状,并同时使用抗菌药物辅助治疗。治疗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抗生素,并且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效测试,以选择有效的足量抗生素进行长疗程的治疗,对于严重的患者则需要联合应用多种抗生素[4],如出现药效不起效果的顽固感染则须选择脓肿液体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效测试。青霉素和先锋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必要时可以加用林可霉素静滴来治疗厌氧菌患者。
2 结果
通过对颌面部间隙患者进行观察,分类感染病因和比例,如表1.
表1 感染病因及其比例
表2 感染间隙种类和比例
对患者施以全身和局部相结合的治疗,效果明显,其治愈率达到100%,能够很好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3 讨论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颜面、颌周及口咽区软组织肿大化脓性炎症的总称。化脓性炎症弥散时称为蜂窝织炎,局限时称为脓肿。正常颌面部各层组织之间存在潜在的筋膜间隙,当感染侵入这些间隙时,化脓性炎症使疏松结缔组织溶解液化,炎症产物充满其中,此时才出现明显的间隙[5-6]。感染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循阻力薄弱的组织扩散,形成弥散性的多个间隙感染。
由于口腔颌面部筋膜密集,将颌面分割成许多间隙,脓肿液体也被局限于固定的颌面间隙里,脓肿液体可以在间隙间相互进行扩散,导致解剖结构十分特殊。同时,如果患者抵抗力差,颌面内的大量细菌可能会沿神经血管进行扩散,造成如败血症等更为严重的并发病[7]。因此必须对患者进行详细临床观察,提早有效防治。对颌面间隙患者采用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联合治疗方法,合理选择利用抗生素并结合手术进行治疗,能够大大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参考文献
[1]姜淑梅.手术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84例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学科学,1999,22(6):104.
[2]李爱红.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保守治疗临床观察[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1998,11(1):23.
[3]周龙女.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综合处理[J].中国口腔颌面外壳杂志,2006,4(3):198.
[4]丁小勇.颌面部间隙感染275例临床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20(2):90—91.
[5] 温秀红,任变兰,马基祥.40例儿童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75-76
[6] 李逸松,李志军,刘流,等.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78例临床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5,26(2):96-98
[7]张士灵.462例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00,9(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