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名考古专家齐聚北海
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弘扬海丝精神,促进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开展, 推动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北海市定于10月28-30日,與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自治区文化厅联合主办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于10月27日在北海市新闻发布厅举行媒体见面会。
本次研讨会主要议题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考古发现与研究、汉代合浦考古发现与研究,还包括汉代考古发现与研究、汉代历史与汉文化研究、汉王朝与周边关系研究。参会代表有130余人,来自德国、比利时、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及中国考古文博机构。研讨会收到参会代表提交的学术论文共101篇。
本次研讨会将于10月28日上午举行开幕式,10月30日下午举行闭幕式。研讨会包含学术报告会、分场次发言讨论等内容,将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庆柱先生,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熊昭明先生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
研讨会期间还安排与会代表观看北海市大型历史舞剧《碧海丝路》,参观珠海路历史文化街区、北海近代外国领事机构历史陈列馆、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合浦汉墓群金鸡岭保护区等申遗点,向与会代表展现北海优越的海上贸易自然条件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在汉代考古发掘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早在汉代,合浦港与东南亚各国和西方国家的海上交通贸易往来已十分频繁。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自徐闻、合浦船行五月,可达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度、斯里兰卡等国,这是到目前为止中外史籍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记载。在北海市合浦县境内已发掘的数百座汉墓中,随葬品种类齐全,而尤为多见的是玻璃、玛瑙、水晶等质地的舶来品。合浦汉墓出土的众多舶来品反映了海洋与大陆经济、文化的结合。“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大量对外交往的物证,对了解古代中国对外交往有特殊价值。
自2004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有关单位合作,先后在山东章丘、陕西西安、广东广州、河南内黄、新疆乌鲁木齐和江苏徐州成功举办了六届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在北海举办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经各方近两年的精心策划和筹备,荟集了国内外著名汉代考古专家于北海,共同对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考古与汉文化进行研究、交流与探讨,从而促进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研究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入,为我国当前的“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学术和历史支撑。
【图文来源】《金色年华》杂志 编辑部、睇嘢
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弘扬海丝精神,促进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开展, 推动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北海市定于10月28-30日,與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自治区文化厅联合主办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于10月27日在北海市新闻发布厅举行媒体见面会。
本次研讨会主要议题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考古发现与研究、汉代合浦考古发现与研究,还包括汉代考古发现与研究、汉代历史与汉文化研究、汉王朝与周边关系研究。参会代表有130余人,来自德国、比利时、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及中国考古文博机构。研讨会收到参会代表提交的学术论文共101篇。
本次研讨会将于10月28日上午举行开幕式,10月30日下午举行闭幕式。研讨会包含学术报告会、分场次发言讨论等内容,将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庆柱先生,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熊昭明先生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
研讨会期间还安排与会代表观看北海市大型历史舞剧《碧海丝路》,参观珠海路历史文化街区、北海近代外国领事机构历史陈列馆、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合浦汉墓群金鸡岭保护区等申遗点,向与会代表展现北海优越的海上贸易自然条件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在汉代考古发掘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早在汉代,合浦港与东南亚各国和西方国家的海上交通贸易往来已十分频繁。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自徐闻、合浦船行五月,可达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度、斯里兰卡等国,这是到目前为止中外史籍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记载。在北海市合浦县境内已发掘的数百座汉墓中,随葬品种类齐全,而尤为多见的是玻璃、玛瑙、水晶等质地的舶来品。合浦汉墓出土的众多舶来品反映了海洋与大陆经济、文化的结合。“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大量对外交往的物证,对了解古代中国对外交往有特殊价值。
自2004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有关单位合作,先后在山东章丘、陕西西安、广东广州、河南内黄、新疆乌鲁木齐和江苏徐州成功举办了六届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在北海举办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经各方近两年的精心策划和筹备,荟集了国内外著名汉代考古专家于北海,共同对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考古与汉文化进行研究、交流与探讨,从而促进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研究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入,为我国当前的“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学术和历史支撑。
【图文来源】《金色年华》杂志 编辑部、睇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