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具有装配属性的加工制造单位,生产运行过程中,除主料贯穿生产全过程之外,可能需要在生产的某个环节,领取非标配套零件进行装配。实际生产运行中,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需要装配的零件缺货、暂时尚不需要装配的零件存在库存的现象,导致生产运行不畅和零件存货偏高。本文从物料需求的下达、过程的管控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管理设想和预期效果。
关键词:非标配套零件;存货管控
引言:
生产制造单位,生产运行的顺畅进行,除了受供、需两端的压力之外,内部生产组织节奏是否科学合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在整个生产运行过程中,对于具有装配性质的加工制造单位,除主原料外的非标配套零件的按计划合理供应,不仅可以满足生产正常运行的需要,也会降低存货周期,为公司运营成本的压降起到重要作用。
1、现状分析
首先,我们分析目前生产运行中非标配套零件的现状。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
1)非标配套零件的入库和领用存在一定波动,但是平均水平较为接近。
2)月度入库和领用上限数值相吻合,分别为59万和55.7万,且供略大于需。
3)月末存货一直在80~110万之间徘徊,7月末的非标配套零件存货为98.5万,与1月末的92.1万比较,基本持平(有7%的小幅增长)。
4)月末存货最小量为4月末的80.3万。月度领用量(即出库量)最高仅为55.7万,可以看出,理论上来讲,非标配套零件最少有25万的过剩库存(用月度存货最小和月度出库最大量比较得出该结论)。
2、相关情况分析
2.1生产组织方式分析
当前非标配套零件的采购需求,是在营销销售订单的基础上,根据销售合同交货期倒排入库计划,这里面有两个问题。
第一,销售计划的调整给配套件生产组织带来变数。对2019年6/7/8三个月销售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参见表2。
根据三个月的抽样数据,我们发现,基于市场需求的波动,销售合同月度销售需求的调整(向后调整)比例均超过30%,这也就意味着有相当比例的非标配套零件如果按照原计划入库,将不能被及时领用,从而存在提高库存的风险。
第二,同一产品用户要求分批交货的,对应非标配套零件分批入库的执行力相对较弱。我们随机抽选了10个该类型产品进行研究。经过研究发现,有大约35%的非标配套零件的入库,没有按照计划执行分批入库,而是同一零件产品全部一次性产出入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库存量的增加。
2.2入库与领用节奏
非标配套零件的库龄分析,参见表3。
我们随机截取了非标配套零件的实时库存,经分析发现,库龄超过两个月的项次约占51%,存货金额约占47%。也就是说,大约有50%的零件入库两个月以后才被领用。
3、生产周期研究
4、管理设想
4.1配套件的计划周期,拟定主要包括配套件加工周期和库存周期(库存等待装配时间),加工周期根据实际统计数据,取50天,库存周期拟定为30天。
4.2变现有的销售需求驱动配套件入库为成品产出计划驱动配套件入库计划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原来的根据销售需求计划制定非标配套零件计划的做法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特别是销售需求调整量较大,给非标配套零件的生产组合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拟采取根据生產计划驱动非标配套零件的生产和入库的方式,提高配套件供应与产品装配需求的匹配度。
4.3严格执行按需求计划入库
借助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系统,设定非标配套零件入库的审核逻辑,具体逻辑为:成品产出计划一个月以内的允许入库,成品产出计划一个月外的非标配套件不允许入库。由此杜绝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可以有效杜绝同图号产品,实际为多批次需求,单配套件同批次一次性入库的不合规操作。
5、预期效果
5.1效率得到提升。采用上述管理方法,将大幅度降低库龄≥60天的非标配套件的比例,流转效率将比目前有较大提升。
5.2存货成本得到有效管控。根据一个月内的产出需求配套件可以入库的逻辑,月度非标配套件最大库存为55万,较目前平均库存下降约37万,下降比例约为40%。
作者简介:
程卫(1984-),男,本科,助理工程师。
关键词:非标配套零件;存货管控
引言:
生产制造单位,生产运行的顺畅进行,除了受供、需两端的压力之外,内部生产组织节奏是否科学合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在整个生产运行过程中,对于具有装配性质的加工制造单位,除主原料外的非标配套零件的按计划合理供应,不仅可以满足生产正常运行的需要,也会降低存货周期,为公司运营成本的压降起到重要作用。
1、现状分析
首先,我们分析目前生产运行中非标配套零件的现状。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
1)非标配套零件的入库和领用存在一定波动,但是平均水平较为接近。
2)月度入库和领用上限数值相吻合,分别为59万和55.7万,且供略大于需。
3)月末存货一直在80~110万之间徘徊,7月末的非标配套零件存货为98.5万,与1月末的92.1万比较,基本持平(有7%的小幅增长)。
4)月末存货最小量为4月末的80.3万。月度领用量(即出库量)最高仅为55.7万,可以看出,理论上来讲,非标配套零件最少有25万的过剩库存(用月度存货最小和月度出库最大量比较得出该结论)。
2、相关情况分析
2.1生产组织方式分析
当前非标配套零件的采购需求,是在营销销售订单的基础上,根据销售合同交货期倒排入库计划,这里面有两个问题。
第一,销售计划的调整给配套件生产组织带来变数。对2019年6/7/8三个月销售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参见表2。
根据三个月的抽样数据,我们发现,基于市场需求的波动,销售合同月度销售需求的调整(向后调整)比例均超过30%,这也就意味着有相当比例的非标配套零件如果按照原计划入库,将不能被及时领用,从而存在提高库存的风险。
第二,同一产品用户要求分批交货的,对应非标配套零件分批入库的执行力相对较弱。我们随机抽选了10个该类型产品进行研究。经过研究发现,有大约35%的非标配套零件的入库,没有按照计划执行分批入库,而是同一零件产品全部一次性产出入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库存量的增加。
2.2入库与领用节奏
非标配套零件的库龄分析,参见表3。
我们随机截取了非标配套零件的实时库存,经分析发现,库龄超过两个月的项次约占51%,存货金额约占47%。也就是说,大约有50%的零件入库两个月以后才被领用。
3、生产周期研究
4、管理设想
4.1配套件的计划周期,拟定主要包括配套件加工周期和库存周期(库存等待装配时间),加工周期根据实际统计数据,取50天,库存周期拟定为30天。
4.2变现有的销售需求驱动配套件入库为成品产出计划驱动配套件入库计划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原来的根据销售需求计划制定非标配套零件计划的做法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特别是销售需求调整量较大,给非标配套零件的生产组合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拟采取根据生產计划驱动非标配套零件的生产和入库的方式,提高配套件供应与产品装配需求的匹配度。
4.3严格执行按需求计划入库
借助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系统,设定非标配套零件入库的审核逻辑,具体逻辑为:成品产出计划一个月以内的允许入库,成品产出计划一个月外的非标配套件不允许入库。由此杜绝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可以有效杜绝同图号产品,实际为多批次需求,单配套件同批次一次性入库的不合规操作。
5、预期效果
5.1效率得到提升。采用上述管理方法,将大幅度降低库龄≥60天的非标配套件的比例,流转效率将比目前有较大提升。
5.2存货成本得到有效管控。根据一个月内的产出需求配套件可以入库的逻辑,月度非标配套件最大库存为55万,较目前平均库存下降约37万,下降比例约为40%。
作者简介:
程卫(1984-),男,本科,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