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失血量及D-二聚体的影响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s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对血D-二聚体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关节外科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93例,按单双日入院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入组50例,对照组入组43例。研究组术中常规使用氨甲环酸静脉及局部使用,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替代,并动态监测置换前及置换后1、3、5、7、9 d的D-二聚体,置换后3、6、9 d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明确有无血栓形成。

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总失血量(350.5±65.2) ml、术中失血量(129.3±43.1) ml、术后引流量(80.9±12.6) ml、隐性失血量(141.9±20.6) ml,对照组则分别为(560.8±60.6)、(208.9±57.8)、(150.8±18.9)、(202.9±23.9) m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02、7.59、21.24、13.22,P均<0.05)。术后D-二聚体水平第1、3、5天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在置换后第7、9天,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第9天彩超检查各有1例患者存在小腿肌间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与2.32%,χ2=0.012,P>0.05)。

结论

合理使用氨甲环酸能够减少失血,并不增加血栓风险,髋关节置换术后D-二聚体的动态监测及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血栓,但在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将影响D-二聚体监测,需予以重视。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后腹式中间型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ⅢC期卵巢上皮癌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0例ⅢC期卵巢上皮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诊断标准及无明显手术禁忌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先给予新辅助化疗后再行腹式中间型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对照组给予腹式中间型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术后两组均行紫杉醇+卡铂化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
目的观察醋酸去氨加压素(DDAVP)不同减量方式治疗原发性单症状性夜遗尿症(PMNE)患儿的疗效及复发情况,为临床上更好的使用DDAVP治疗PMNE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6月我院就诊的PMNE患儿25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A组(DDAVP立即停药组)65例、B组(DDAVP隔日减量组)58例及C组(DDAVP阶梯减量组)60例。DDAVP疗程3个月,治疗3个
目的引入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比较单纯腔内激光治疗(EVLT)与EVLT联合经皮连续环形缝扎术(PCCS)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术后的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4年我院收治的17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接受EVLT的患者87例(EVLT组),EVLT联合PCCS的患者83例(EVLT+PCCS组)。使用SPSS软件的PSM功能对两组采用1:1最邻近匹配法,得到组间协变量均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64例患者作为重症组,同期收住院100例老年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作为对照组。分别在入院24 h内,调查临床资料,采集病史,检测血清生化、凝血指标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炎症指标降钙素原。对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进行Logi
目的观察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实施徒手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机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对照组50例予以徒手心肺复苏,研究组50例予以心肺复苏机。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复苏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心肺复苏有效率及成功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心肺复苏前,两组动脉血气指标(SaO2、P
狼疮肾炎患者存在多种血清学的变化,其中包括补体类、自身抗体类、免疫球蛋白类和细胞因子等。这些物质不但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导致肾脏病理损害,同时也可作为生物标记物反映疾病变化。我们可通过监测血清学指标的变化诊断狼疮肾炎、判断病理分型、了解疾病活动性、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为狼疮肾炎早期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是近年来治疗不孕症的重要手段之一,虽然该技术在生殖医学领域发展迅速,但IVF-ET的妊娠成功率却并不十分理想,影响IVF-ET成功的原因十分复杂。近年来,如何降低影响IVF-ET的不利因素,提高IVF-ET的妊娠成功率成为了国内临床干预IVF-ET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卵泡的质量及子宫内膜环境往往是决定IVF-ET成功的关键。
桡骨远端骨折常发生于老年人群,目前,临床上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尚未达成共识,其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不一。我们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总结,就桡骨远端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治疗、内固定物选择、手术方式、并发症及预防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很多年前就有子宫内膜中存在干/祖细胞的假设,但第一个证据证实发表在2004年。在随后的十年中,对于子宫内膜干/祖细胞的研究已经打开了一个活跃的领域。人类子宫内膜有巨大的再生能力,子宫内膜有双层结构,月经期上面的功能层脱落,在随后的周期剩下的基底层再生,这些特点成为许多人研究和描述子宫内膜干/祖细胞群的动机。子宫内膜干/祖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发现,使其在子宫内膜增殖性疾病中的作用被审查,这些疾病包括子
目的观察进展性缺血性卒中(SIP)患者FPG和HbA1c的变化,为SI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急性缺血性卒中221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为SIP将患者分为SIP组(123例)和非SIP组(98例),入院后监测患者FPG和HbA1c,比较两组患者FPG及HbA1c的变化。结果SIP组糖尿病发病率(51.22%,63/123)明显高于非SIP组(15.31%,15/98),差异有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