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魏玉东(1974-),男,汉族,沈阳人,博士,沈阳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就业保障,社会政策。
一、问题提出
一般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即在学习生涯中所积累知识基础上在工作中进行运用发挥创造的能力,但是却不局限于此,还有如何通过自己的个人魅力和各种技能获得工作的能力。所以说,就业能力是多个能力的总称。拥有了就业能力就等于同时拥有了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团队协作力、应变能力、策划能力、职业相关展示能力、写作能力等。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就业能力的高低是导致他们能否找到合适工作的重要前提,课题组选取了辽宁省5所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研究,探寻提高他们就业能力的对策。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选取辽宁省5所高校的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发放自行编制的“辽宁省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与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600份,回收问卷1567份,有效问卷151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3%。
(二)指标体系
就业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一般可分为:专业能力、求职应聘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其中评价专业能力的指标包括: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利用专业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求职应聘能力的指标包括:职业规划能力、表达能力、自我推销能力;评价自我发展能力的指标包括: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抗压能力和将美好愿景转化为具体行为的能力。
三、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专业能力一般是指大学生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训练,全面地掌握了本专业的理论和方法,能够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利用专业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被调查大学生调查显示,17.9%的学生觉得自己对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好;38.4%的学生认为自己专业知识掌握的一般;30.5%的学生认为自己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比较好;9.3%的学生认为自己对专业知识掌握的好,也有13.2%的学生认为自己专业知识掌握的非常好,可以称为是学霸。也就是说,有高达56.3%的大学生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不高,需要提高,详见表2-1。
在利用专业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14.5%的学生认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强;28.4%的学生认为自己灵活性比较强;41.1%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灵活性的表现上较为普通;7.3%的学生认为自己灵活性较差急需提高。在这方面也有将近一半的大学生觉得自己需要提高。
(二)求职应聘能力普遍不强
大学生要想在劳动力市场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还需要有较强的求职应聘能力。求职应聘能力包括:职业规划能力、表达能力、自我推销能力等,详见表2-2。
在职业规划能力方面,有1.3%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自己完全不能进行职业规划;17.2%的学生认为自己职业规划的能力较差;43.7%的学生认为自己职业规划的能力一般;28.5%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准确的进行职业规划;9.3%的学生认为自己具有很强职业规划能力。有高达62.2%的被调查大学生在职业规划能力方面欠缺。
表达能力方面,有15.2%的人觉得自己表达能力非常好,有41.7%的人认为自己表达能力很好,31.8%的人认为自己表达能力一般。而觉得自己表达能力较差的占8.6%,还有2.7%大学生认为自己表达能力很差。
在自我推销能力方面,有13.9%的学生认为自己这项能力很强,37.1%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不错,35.1%的学生觉得自己这个能力水平一般,8.1%的学生觉得自身这项能力较差,5.8%的学生觉得自身这项能力很差。
(三)自我发展能力
自我发展的能力是大学生根据个人目标以及组织与工作的要求,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也是一项综合性能力,包括了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将美好愿景转化为具体行为的能力和抗压能力。
在团队合作能力方面,有35.1%的学生觉得自己比较容易与他人建立起信任关系,并且能够比较融洽的进行合作,10.2%觉得自己这项能力很好,有33.1%的学生觉得自己这项能力一般,16.4%认为自己这项能力较差,5.2%认为自己这项能力很差。
在自我管理方面,3.7%的学生认为自己自我管理能力很差,10.2%的学生认为自我管理能力较差,37.7%的学生认为自我管理能力一般,32.5%的学生认为自我管理能力强,15.9%的学生认为自我管理能力很强。
学习是能力发展与提高的唯一途径,没有学习,就不会有能力提高。学习能力是知识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必须具有的一项基本能力。数据显示,1.1%的学生觉得自己学习能力很差,10.6%的学生觉得自己学习能力较差,41.7%的学生觉得自己学习能力一般,29.8%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能力较强,16.8%的学生认为自己内心强大学习能力强。
想到、做到、得到,这是实现理想的简单过程。然而现在有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缺乏将自己愿景转化为具体行为的能力,不但错失了许多机遇,而且导致自己一事无成的结果。调查结果显示3.3%的学生认为自己愿景转化为具体行为的能力很差,4.6%的学生认为这项能力较差,39.1%的学生认为这项能力一般,33.8%的学生认为这项能力比较好,19.2%的人认为这项能力很强,想到就能动起来。
抗压能力测试是近些年来企业选拔员工的一种特殊手段,通过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制定的指标来反映员工的抗压能力状况。抗压能力强和心理健康的人更受到企业和社会的欢迎。然而数据显示,1.3%的学生觉得自己抗压能力很差,10.3%的学生觉得自己抗压能力较差,41.7%的学生觉得自己抗压能力一般,29.1%的学生认为自己抗压能力较强,17.6%的学生认为自己内心强大抗压能力强。抗压能力不同于其他的能力,如果没有较好的抗压能力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或许会出现很严重的心理问题,有超过一半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自己抗压能力不强,所以学校应该重视这方面的疏导和抗压能力方面的训练。 四、对策建议
(一)学校方面
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高等教育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到专业知识更需要学习到的是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就业能力。通过改革学习制度,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等,建立起以市场需求、就业需求、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材的选择和教案的设计上都以培育新型人才为目标。多选择具有基础性、综合型和前瞻性强的教材,根据每班同学不同的禀赋、学习特点、性格特征制定多套教案,真正的实施因材施教。
2.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大学生专业技术能力
高校应该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采取多种形式有组织地实施实践教学,注意避免实践教学形式化,切实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过程落实到实处。
3.加强就业指导教育,提升大学生求职应聘能力
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社会适应性引导。高校是毕业生离开象牙塔走向纷繁复杂之百态社会的最后一站,本着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的使命,高校应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更应加强毕业生社会适应性的引导。目前各高校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但由于学生人数众多,仍存在不少管理盲点,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各种问题。因此,高校既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也需要将就业指导工作落到实处。建议对大学生实行全程式的指导,在大一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唤起大学生们的职业意识。大二时使大学生完成职业意向的初步定向,即制定初步的职业目标,考虑专业方向的发展。大三时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习,使其对自己的职业意向做出初步的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的兴趣。大四时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信息,为其提供应聘技巧的指导等等。
(二)大学生自身方面
1.增加社会参与,积累社会经验
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多积累一些社会经验。目前当毕业生在寻找工作时很多单位对工作经验的要求较为严格,有很多同学们向往的工作都需要工作经验。所以在大学期间,完成基本的课程之余可以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一些单位申请实习岗位,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也可以积累一些社会经验,这样在毕业后选择工作的时候会给自己提供更大的空间。
2.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大学生可以更多的去对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加以了解,同时可以关注并考取一些资格证书等,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虽然不能用一纸证书来衡量一个人专业水平的高低,但是这最起码可以当做找工作的一项敲门砖。
(作者单位:沈阳工程学院)
通讯作者:魏玉东
一、问题提出
一般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即在学习生涯中所积累知识基础上在工作中进行运用发挥创造的能力,但是却不局限于此,还有如何通过自己的个人魅力和各种技能获得工作的能力。所以说,就业能力是多个能力的总称。拥有了就业能力就等于同时拥有了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团队协作力、应变能力、策划能力、职业相关展示能力、写作能力等。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就业能力的高低是导致他们能否找到合适工作的重要前提,课题组选取了辽宁省5所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研究,探寻提高他们就业能力的对策。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选取辽宁省5所高校的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发放自行编制的“辽宁省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与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600份,回收问卷1567份,有效问卷151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3%。
(二)指标体系
就业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一般可分为:专业能力、求职应聘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其中评价专业能力的指标包括: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利用专业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求职应聘能力的指标包括:职业规划能力、表达能力、自我推销能力;评价自我发展能力的指标包括: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抗压能力和将美好愿景转化为具体行为的能力。
三、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专业能力一般是指大学生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训练,全面地掌握了本专业的理论和方法,能够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利用专业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被调查大学生调查显示,17.9%的学生觉得自己对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好;38.4%的学生认为自己专业知识掌握的一般;30.5%的学生认为自己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比较好;9.3%的学生认为自己对专业知识掌握的好,也有13.2%的学生认为自己专业知识掌握的非常好,可以称为是学霸。也就是说,有高达56.3%的大学生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不高,需要提高,详见表2-1。
在利用专业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14.5%的学生认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强;28.4%的学生认为自己灵活性比较强;41.1%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灵活性的表现上较为普通;7.3%的学生认为自己灵活性较差急需提高。在这方面也有将近一半的大学生觉得自己需要提高。
(二)求职应聘能力普遍不强
大学生要想在劳动力市场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还需要有较强的求职应聘能力。求职应聘能力包括:职业规划能力、表达能力、自我推销能力等,详见表2-2。
在职业规划能力方面,有1.3%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自己完全不能进行职业规划;17.2%的学生认为自己职业规划的能力较差;43.7%的学生认为自己职业规划的能力一般;28.5%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准确的进行职业规划;9.3%的学生认为自己具有很强职业规划能力。有高达62.2%的被调查大学生在职业规划能力方面欠缺。
表达能力方面,有15.2%的人觉得自己表达能力非常好,有41.7%的人认为自己表达能力很好,31.8%的人认为自己表达能力一般。而觉得自己表达能力较差的占8.6%,还有2.7%大学生认为自己表达能力很差。
在自我推销能力方面,有13.9%的学生认为自己这项能力很强,37.1%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不错,35.1%的学生觉得自己这个能力水平一般,8.1%的学生觉得自身这项能力较差,5.8%的学生觉得自身这项能力很差。
(三)自我发展能力
自我发展的能力是大学生根据个人目标以及组织与工作的要求,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也是一项综合性能力,包括了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将美好愿景转化为具体行为的能力和抗压能力。
在团队合作能力方面,有35.1%的学生觉得自己比较容易与他人建立起信任关系,并且能够比较融洽的进行合作,10.2%觉得自己这项能力很好,有33.1%的学生觉得自己这项能力一般,16.4%认为自己这项能力较差,5.2%认为自己这项能力很差。
在自我管理方面,3.7%的学生认为自己自我管理能力很差,10.2%的学生认为自我管理能力较差,37.7%的学生认为自我管理能力一般,32.5%的学生认为自我管理能力强,15.9%的学生认为自我管理能力很强。
学习是能力发展与提高的唯一途径,没有学习,就不会有能力提高。学习能力是知识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必须具有的一项基本能力。数据显示,1.1%的学生觉得自己学习能力很差,10.6%的学生觉得自己学习能力较差,41.7%的学生觉得自己学习能力一般,29.8%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能力较强,16.8%的学生认为自己内心强大学习能力强。
想到、做到、得到,这是实现理想的简单过程。然而现在有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缺乏将自己愿景转化为具体行为的能力,不但错失了许多机遇,而且导致自己一事无成的结果。调查结果显示3.3%的学生认为自己愿景转化为具体行为的能力很差,4.6%的学生认为这项能力较差,39.1%的学生认为这项能力一般,33.8%的学生认为这项能力比较好,19.2%的人认为这项能力很强,想到就能动起来。
抗压能力测试是近些年来企业选拔员工的一种特殊手段,通过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制定的指标来反映员工的抗压能力状况。抗压能力强和心理健康的人更受到企业和社会的欢迎。然而数据显示,1.3%的学生觉得自己抗压能力很差,10.3%的学生觉得自己抗压能力较差,41.7%的学生觉得自己抗压能力一般,29.1%的学生认为自己抗压能力较强,17.6%的学生认为自己内心强大抗压能力强。抗压能力不同于其他的能力,如果没有较好的抗压能力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或许会出现很严重的心理问题,有超过一半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自己抗压能力不强,所以学校应该重视这方面的疏导和抗压能力方面的训练。 四、对策建议
(一)学校方面
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高等教育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到专业知识更需要学习到的是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就业能力。通过改革学习制度,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等,建立起以市场需求、就业需求、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材的选择和教案的设计上都以培育新型人才为目标。多选择具有基础性、综合型和前瞻性强的教材,根据每班同学不同的禀赋、学习特点、性格特征制定多套教案,真正的实施因材施教。
2.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大学生专业技术能力
高校应该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采取多种形式有组织地实施实践教学,注意避免实践教学形式化,切实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过程落实到实处。
3.加强就业指导教育,提升大学生求职应聘能力
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社会适应性引导。高校是毕业生离开象牙塔走向纷繁复杂之百态社会的最后一站,本着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的使命,高校应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更应加强毕业生社会适应性的引导。目前各高校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但由于学生人数众多,仍存在不少管理盲点,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各种问题。因此,高校既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也需要将就业指导工作落到实处。建议对大学生实行全程式的指导,在大一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唤起大学生们的职业意识。大二时使大学生完成职业意向的初步定向,即制定初步的职业目标,考虑专业方向的发展。大三时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习,使其对自己的职业意向做出初步的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的兴趣。大四时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信息,为其提供应聘技巧的指导等等。
(二)大学生自身方面
1.增加社会参与,积累社会经验
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多积累一些社会经验。目前当毕业生在寻找工作时很多单位对工作经验的要求较为严格,有很多同学们向往的工作都需要工作经验。所以在大学期间,完成基本的课程之余可以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一些单位申请实习岗位,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也可以积累一些社会经验,这样在毕业后选择工作的时候会给自己提供更大的空间。
2.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大学生可以更多的去对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加以了解,同时可以关注并考取一些资格证书等,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虽然不能用一纸证书来衡量一个人专业水平的高低,但是这最起码可以当做找工作的一项敲门砖。
(作者单位:沈阳工程学院)
通讯作者:魏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