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作文的道理在“悟”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fei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做了三四年的作文训练,对什么是作文,怎样作文的理论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部分学生已能独立写出较成型的习作了。
  现在我们进入了高年级阶段,语文教师对“怎样作文”的方法进行了更精辟的阐述。对作文训练有了新的要求,进入了更高的层次。然而“怎样作文”的问题,仍然摆在我们面前,似乎作文“难”的负担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我们也常到书店购买“怎样作文”的书,也读了,也记住了一些条款,又掌握了一些关于学生“怎样作文”的道理,甚至考试时什么是记叙文、什么是散文、也能分得清楚,但是到具体作文时,“不知道怎么写”和“没啥可写”的感觉依然存在。这是怎么回事呢?当然,这阶段的“不知怎么写”和刚入门时 “不知道怎么写”的内容与程度已有所区别了,但“难”的感觉却更甚。为什么?鲁迅先生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别无心得和方法”。尽管鲁迅说的是文学创作,我们现在探究的是作文训练,纯属两个范畴,但有一定的内在相似点,这就是说无论是创作还是作文训练,都是在“写文章”。写文章要运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表达一定的意思,这就因人、因时、因理而异了。有多少人,就会出现多少样子,所以“怎样作文”的抽象道理在具体的作文训练时派不上用场,也就是说怎样作文的道理都能背下来了,为什么还不知道怎样作文呢?还是不会写,还是写不出来,道理就在这。所以说,“怎样作文”的道理不是听别人讲的,而是需要自己去“悟”。著名作家陈忠实也有这方面的体验,他说:“文学没有继承性,画家可以,说相声也可以;文学靠的不是技术,是感悟、兴趣。”请注意,这里提到的“技术”,是不是“怎样作文”?所谓“感悟、兴趣”,是不是“悟”?我理解大概是指这些。所以,“怎样作文”的道理和常识知识,是要掌握些,但不可依赖,以为能背下几条“怎样作文”的抽象定义,或读了几本“怎样作文”的书就会作文的想法是脱离实际的、天真的想法。真正的本领,只有通过实践,即多次反复训练,才能慢慢地体会到。有人总结出:怎样作文的方法整体有,具体则无。非常有道理。提高写作的真本领,孕育在作文训练的每个环节中。只要我们存心去玩味,就会“悟”出其中的道理,这是作文训练登堂入室的主要门径。
  “学无止境”,怎样作文的道理探索起来同样无止境。作文的目的,即“核”,如同一个圆的圆心。圆心只一个,但由圆周奔圆心的半径可是若干了。所以说通往作文训练成功之路也是若干条,关键在“悟”。
  再引用程曦《将思想溶于笔端》中的一段话:“写作的诀窍究竟在哪里,我为之苦恼。正在我困惑之时,读到了饶水豹老师的作文批语‘写作的艺术,其范围的广泛远胜于写作的技巧。要抛开技巧上的刻意追求。在心灵上用功夫,发展一种真实的文字个性。’”
  什么是“在心灵上下工夫”?显然也是主张“悟”。所谓“悟”,就是思考,不断地琢磨、探求。直白一点说,就是常给自己设问号:作文该怎么做呢?怎么做才能作好呢?这篇文章该怎么作呢?这篇范文好在哪?如果不那么写,而这么写,会如何呢?……“悟”的本身,就是一种训练途径,这是一种带有方向性的途径。在这条途径上,你能发现通“罗马”的更多途径。
其他文献
本文简述了不同生产环境条件下电子汽车衡的安装设计、施工及使用要求。
装袋系统在全球的多种商业企业中广泛使用,用于将散料容器快速地填充到准确的净重。当然,这些容器快速地进入更广的商业市场最终用户以及生产货物出口到当地市场的制造商。本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各地区普通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同时教育经费配置也呈现不均衡现象.在我国普通高校教育经费配置不均衡的背景下,本文选取了《
自2009年5月下旬起,国内玉米市场价格除关内部分产区上涨外,其他产销区均保持平稳。截止目前,黑龙江省二等玉米平均收购价格为每吨1500元,与5月初基本持平;出库价格为每吨1560~1580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能源节约和能源利用。从西方发达国家经验来看,积极发展大学能源教育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最好途径。本文从能源
【摘 要】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面对污染严重的大自然,面对全球性的环境危机,人们开始惊呼:“人类正在失去自己的家园”。而 “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有责任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将环保教育有机地渗透于各教学环节中,并通过开展环保主题班队课和有意义的课外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形成正确的环境道德观念,树立对生活环境更加积极的
本文介绍了电子皮带秤原理及结构,详细介绍和分析皮带秤在生产运行中产生的误差及原因,以及消除误差影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