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日渐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大多局限于介绍一些理论,探讨其必要性和培养方法。关于如何构建学生的合作学习的实例很少,教师困惑不少,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徒有其表。因此,想通过此次调查,分析问题原因,研究解决对策,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作用。
【关键词】合作学习 有效性
一、引言
20世纪初,格式塔学派创始人之一考夫卡指出:群体是成员之间的互赖性可以变化的动力整体。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勒温则认为:群体的本质是导致群体成为一个“动力整体”成员之间的互赖(这种互赖通常由共同目标而创设)。在这个动力整体中,任何成员状态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成员状态的变化。
1.问题设置。本次调查试图回答下列三个问题:1.合作学习能否激发高中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合作学习对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情感态度是否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3.在高中,合作学习是否有助于改善学生间的同伴关系?
2.调查对象。镇江一中平行班级高二(3)、高二(9)班,共105名学生。
3.调查方法。笔者参考了戚墅堰实验中学情商课题组设计的合作学习策略的问卷调查,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设计了《英语合作学习习惯调查表》,该问卷包含11个问题。具体内容见附录。调查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被调查者按照期中考试成绩分成三组,即高分组(A组)中间组(B组)以及低分组(C组)。分数在100分以上者被归为A组,75分以下者为C组,其余为B组,每组为35人。
二、数据整理分析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5份,回收105份。没有无效卷。调查结果见下表。
镇江一中高二(3)(9)班学生合作学习习惯调查结果
问题 非常不符合 基本不符合 有点符合 基本符合 非常符合
1 0 0 14% 21% 65%
2 0 15% 15% 25% 55%
3 0 10% 24.5% 22.5% 43.3%
4 6.2% 41.4% 15.6% 22% 15.8%
5 6.1% 21% 25% 32% 15.9%
6 18% 44% 12% 11% 15%
7 14% 33% 21% 20% 12%
8 6% 35% 12% 21% 26%
9 13% 15% 32% 22% 18%
10 24% 25.4% 16.2% 20.4% 14%
11 10% 42% 20% 15% 13%
A组与C组第4、6、7、11题调查结果(单位:%)。
注:A组为前面的数字,C组为/后的数字。
问题 第4题 第6题 第7题 第11题
非常不符合 0/30 0/17 5/17 0/16
基本不符合 0/30 0/44 15/42 18/12
有点符合 6/6 0/15 18/15 12/16
基本符合 36/20 36/16 22/17 20/32
非常符合 24/14 24/8 40/9 50/24
根据表一:从问卷中的问题1、2,可以看出当前学生对于合作学习含义的认识比较充分,知道的占100%。教师也能经常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但是从后面的一系列问题,如教师的参与度,学生在活动中踊跃度等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尽管学生欢迎这种学习方式,但教师对学生合作的意识,技能和策略指导和培养不够,具体表现在:
1.小组合作形式单一,没有达到改善同学关系的目的。调查显示,认同“小组合作学习的人数是固定”占到了66.5%。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通过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的。但是在合作学习中,有些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为了合作而“合坐”。
2.小组合作学习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仅有38%的人愿意担任小组发言人,43%的人体会到了互相帮助,49%的人体验到了友谊。
3.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认为老师积极参与讨论的仅占41.1%,对各个小组的表现会综合评价的仅占34.4%。没有科学的激励,反馈等评价机制,在课堂中教师充当了积极的旁观者,学生不明规则,处于有合作,无竞争的状态,课堂热闹但无序。
表二和表三的结果表明: A组学生和C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体验有着较大的差异,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而困难学生往往成了听众。
三、启发与建议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明确分工。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明确分工,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2.注重实效,选择适合的合作内容,把握恰当的合作时机。合作要讲究时机。合作的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为学生对问题的研究服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选择适合的内容:有一定的基础性,又要有不同的层次性,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让他们在交流、争辩中获得启迪和灵感,适时引导学生,让他们准确又迅速的完成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体会到集体的力量。
3.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调控课堂合作学习。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也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要允许学生争辩,质疑,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牢记自己是和学生一起学习,不要以“传授者”或 “首席”的身份自居。
4.合理评价,激励学生。教师在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合理评价,并且注意评价的多样化和开放性。可以口头汇报,也可书面考查。以评价来激励学生的合作热情,体会到合作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马兰.合作学习[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
[2]唐连君.新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2.45.
【关键词】合作学习 有效性
一、引言
20世纪初,格式塔学派创始人之一考夫卡指出:群体是成员之间的互赖性可以变化的动力整体。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勒温则认为:群体的本质是导致群体成为一个“动力整体”成员之间的互赖(这种互赖通常由共同目标而创设)。在这个动力整体中,任何成员状态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成员状态的变化。
1.问题设置。本次调查试图回答下列三个问题:1.合作学习能否激发高中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合作学习对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情感态度是否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3.在高中,合作学习是否有助于改善学生间的同伴关系?
2.调查对象。镇江一中平行班级高二(3)、高二(9)班,共105名学生。
3.调查方法。笔者参考了戚墅堰实验中学情商课题组设计的合作学习策略的问卷调查,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设计了《英语合作学习习惯调查表》,该问卷包含11个问题。具体内容见附录。调查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被调查者按照期中考试成绩分成三组,即高分组(A组)中间组(B组)以及低分组(C组)。分数在100分以上者被归为A组,75分以下者为C组,其余为B组,每组为35人。
二、数据整理分析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5份,回收105份。没有无效卷。调查结果见下表。
镇江一中高二(3)(9)班学生合作学习习惯调查结果
问题 非常不符合 基本不符合 有点符合 基本符合 非常符合
1 0 0 14% 21% 65%
2 0 15% 15% 25% 55%
3 0 10% 24.5% 22.5% 43.3%
4 6.2% 41.4% 15.6% 22% 15.8%
5 6.1% 21% 25% 32% 15.9%
6 18% 44% 12% 11% 15%
7 14% 33% 21% 20% 12%
8 6% 35% 12% 21% 26%
9 13% 15% 32% 22% 18%
10 24% 25.4% 16.2% 20.4% 14%
11 10% 42% 20% 15% 13%
A组与C组第4、6、7、11题调查结果(单位:%)。
注:A组为前面的数字,C组为/后的数字。
问题 第4题 第6题 第7题 第11题
非常不符合 0/30 0/17 5/17 0/16
基本不符合 0/30 0/44 15/42 18/12
有点符合 6/6 0/15 18/15 12/16
基本符合 36/20 36/16 22/17 20/32
非常符合 24/14 24/8 40/9 50/24
根据表一:从问卷中的问题1、2,可以看出当前学生对于合作学习含义的认识比较充分,知道的占100%。教师也能经常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但是从后面的一系列问题,如教师的参与度,学生在活动中踊跃度等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尽管学生欢迎这种学习方式,但教师对学生合作的意识,技能和策略指导和培养不够,具体表现在:
1.小组合作形式单一,没有达到改善同学关系的目的。调查显示,认同“小组合作学习的人数是固定”占到了66.5%。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通过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的。但是在合作学习中,有些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为了合作而“合坐”。
2.小组合作学习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仅有38%的人愿意担任小组发言人,43%的人体会到了互相帮助,49%的人体验到了友谊。
3.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认为老师积极参与讨论的仅占41.1%,对各个小组的表现会综合评价的仅占34.4%。没有科学的激励,反馈等评价机制,在课堂中教师充当了积极的旁观者,学生不明规则,处于有合作,无竞争的状态,课堂热闹但无序。
表二和表三的结果表明: A组学生和C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体验有着较大的差异,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而困难学生往往成了听众。
三、启发与建议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明确分工。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明确分工,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2.注重实效,选择适合的合作内容,把握恰当的合作时机。合作要讲究时机。合作的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为学生对问题的研究服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选择适合的内容:有一定的基础性,又要有不同的层次性,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让他们在交流、争辩中获得启迪和灵感,适时引导学生,让他们准确又迅速的完成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体会到集体的力量。
3.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调控课堂合作学习。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也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要允许学生争辩,质疑,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牢记自己是和学生一起学习,不要以“传授者”或 “首席”的身份自居。
4.合理评价,激励学生。教师在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合理评价,并且注意评价的多样化和开放性。可以口头汇报,也可书面考查。以评价来激励学生的合作热情,体会到合作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马兰.合作学习[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
[2]唐连君.新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