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中的“恩恩怨怨”

来源 :下一代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gua_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蜀汉丞相诸葛亮,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专制时代“贤臣”的标志性人物。他的一篇《出师表》写得声如金石,感人肺腑,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后世读书人把此表奉为圭臬,其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诸葛亮文笔优美,也不是他在军事政治上巨大的成功,而是他竟然可以这么写,竟然有这样的话语权,一个臣子可以对一个君主以如此真诚的、教诲的语气说话。而且,孔明说出了历代的士人所欲言而不能言、不敢言的东西,这又正是普天下把“为帝王师”当成最高理想的读书人所梦寐以求的境遇。
  《出师表》是忠臣的自白书,也是老臣的牢骚书,同时又是权臣的政略书。下面就这三个方面,结合当时的史实,加以分析:
   一、忠臣的自白书
  龙战与野,其道穷也。止戈为武,有凤来仪。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在西方,古代战争主要是流贵族的血,而在中国,古代战争主要是流老百姓的血。好战者自亡,强国之正道,在于不战而胜。
  既然穷兵黩武不是强国之道,所以历代大臣上《出师表》,一定首先申明出征的理由。
  蜀汉的出征理由是什么呢?孔明说的非常清楚:不是我要拥兵自重,而是要完成先帝的遗愿,要光复汉室——包括此前平定南中,也是一样基于“光复”的国策。
  后人透过《三国演义》看《出师表》,往往曲解诸葛亮的真意。《三国演义》是小说,小说里病态的拔高孔明的智商,到了“多智而近妖”的程度,好像诸葛亮太厉害,不北伐,不打别人,实在是浪费资源。
  还有人说,诸葛亮北伐是为了功高震主,控制军队,将来自己当皇帝。
  其实,如果北伐成功了,那么诸葛亮受九锡,封王是有可能的。关键之处就在于:曹魏强大,蜀汉弱小,加上北伐远征军的补给根本上不去,北伐是没有多少成功可能的。何况蜀汉与孙吴的联盟,只不过是一种战术,名为“平分天下”,实则互相戒备。从刘备败归白帝,直到蜀汉灭亡,蜀汉都在对吴前线设置重兵,修筑工事。蜀汉亡后,果然有吴国来攻,幸好有得力边将防御,才使江州百姓免受战争之苦。
  在这种环境下,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很难打破的。蜀汉作为其中最弱小的一方,更难成功。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北伐呢?
  当时蜀汉的战争理念是:三国如果和平发展,曹魏的国力增长速度,会远远超过吴、蜀两方,越不战,实力对比越有利于曹魏,开战越早,反而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同时,诸葛亮也希望通过对曹魏用兵,而促进其内部发生变乱。这样,蜀汉才有机会取得中原的可能。从后来曹魏被司马氏篡夺的过程看,蜀吴的连续用兵,导致曹氏失去了对军队的绝对控制,确实构成了曹魏在三国中最先被架空、颠覆的主要外因。
  蜀汉立国,凭借蜀道天险,不用战斗力很强的军队,也能守土无虞。后来几次曹魏攻打蜀汉都劳而无功,印证了诸葛亮的这一判断。到司马炎时,钟会、邓艾平蜀,姜维扼守剑阁,钟会大军始终无法攻克,眼看准备撤退,如果不是天才加亡命的邓艾取道阴平奇袭江油、侥幸取得成都,蜀汉将再次逃过一劫。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心迹:自己领兵出征,是“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是“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换句话说,是作为他丞相分内的责任。
   二、老臣的牢骚书
  《出师表》不仅表达了“忠”的意思,而且也渗透了很多牢骚的成分在其中。作为托孤老臣,诸葛亮这样铺陈自己的“悲苦”,是要取得皇帝以及群臣的体谅。
  在《出师表》的后半段,诸葛亮铺陈了自己的出仕轨迹,表明了自己一片苦衷:都是为了你们刘家。看他怎么说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其实,诸葛亮不是布衣。这个在《三顾茅庐》的时候,都已摆得很明了:诸葛亮是名门之后,在荆州已经经营了很深厚的人脉,是荆州青年士人中的佼佼者。诸葛亮这样说的目的,一是要表明自己没有野心,二是强调自己本来与刘氏没有利益的瓜葛。“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这句话表明,自己为刘家效力,都是来自先帝刘备的一片诚意,而非自己主动投机到刘备帐下。历史上有记载显示,是诸葛亮首先主动与刘备接触的,二人谈的投机,遂成君臣“鱼水”之谊。诸葛亮在表文中,其实也没有说谁先访问谁,而是强调了刘备对自己有“三顾”之礼。换句话说,诸葛亮去拜谒刘备的次数可能更多,但那是很平常的事情,毕竟当时刘备的社会身份与声望远远高于诸葛亮,这些事没有铺陈的必要。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这说的是,刘备被曹操击败,派诸葛亮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的事情。这强调的是,自己为刘氏效命二十一年,安富尊荣的好日子并没有享受几天,从一开始,就在危机中殚精竭虑:诸葛亮把他从草庐出山到上表北伐之间全算在“二十有一年”里了,这是着实强调自己的悲苦。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谨慎”作为托孤的关键词,是照应前面强调的“蜀汉立国于忧患”的意思。不谨慎,蜀汉可能就会很快被亡国。换句话说,形势非常严峻,所以我不得不出来替你理政。因为我谨慎,而你刘禅还太嫩。另外,这也有强调自己无野心的色彩。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讲自己的这一番艰难苦干,加上马上就要开始的北伐,都是为了报恩,在按先帝的既定方针行事。
   (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长岭小学是修武县山村乡最偏远、海拔最高的一所山区学校。学校只有十多个学生。没有课桌、没有教具,只有两间教室,一至四年级的学生就在同一教室上课,韩树勋就是在这个山村小学任教的教师。  十几年前,他的妻子和两个乖巧的儿子在大雨中被山上滑落的大石头夺去了生命,房子也在刹那间变成了一堆废墟。韩树勋心想:不行,如果自己垮下来了,有那么多孩子都会上不成学。就这样,埋葬了妻儿后他领着幸免于难的小女儿,开始了更加
期刊
从我记事起,我就懂得了什么是“烦恼”。上学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书包越来越大,肩上的嘱咐也越来越多,心里的烦恼也越来越重了。妈妈说:“这次考试你要考95分以上。”爸爸说:“不好好学习长大捡破烂。”老师说:“你写作业是为我写的吗?看你的字差的。”在这些关心的话语中,我的笑容越来越少了。烦恼的时候,我会拿起一根棒棒糖去吃,慢慢地吮。好像一块小石子投进水里,甜甜的波纹在我心里漾啊漾,烦恼再也找不到了。有时
期刊
我在校园里经历过许许多多的趣事,它们就像一颗颗糖果塞进了我的糖果袋——脑子。其中有一颗最甜的“糖果”我记得十分清晰。  记得那一天早上,打扫完卫生区,我和一位同学提着垃圾桶慢吞吞地向垃圾池走去。当来到垃圾池旁边时,我看见一只蚱蜢蹲在草丛中:它全身翠绿色,在闪着金光的小水珠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可爱,让人越看越喜欢。我高兴地对同学说:“哎,你快看,一只蚱蜢,我们把它捉住,怎么样?”他爽快地答应了。我们俩
期刊
问: 采访时,被采访者讲话快,我用笔记不下来怎么办?   答:这是记者们经常碰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专门发明了速记法,能比一般的记录速度快几倍。但是,小记者学速记,并不容易,即使费尽苦心,学会了速记,要记下采访对象的全部讲话,也是困难的。  是不是没有办法了呢?不,办法是有的。譬如,你应当学会记录最重要的话,而不必每句话都一字不漏地记下来。什么话是最重要的话呢?就是最能代表被采访对象意思
期刊
12月21日 星期日 晴  晚上,我正在吃饭,一扭头看见小狗嘴里叼着一块馍跑了,我急忙告诉奶奶,奶奶说:“等小狗回来就狠狠打它。”我一听可吓坏了,奶奶要打小狗了,我可怎么办啊,它可是我的宝贝啊!  不一会儿小狗又进屋来了,奶奶拿着扫帚边打边说:“看你还敢不敢偷吃。”小狗被打的嗷嗷直叫,躲到桌子底下,缩成一团,任奶奶怎么打也不出来。看它可怜的样子,我真想把它抱在怀里,轻轻对它说:“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
期刊
名人档案——纪晓岚大名:纪晓岚,人称文达公年龄:82岁  生活年代:清朝职务:大学士(高官呦,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政治局常委)  最喜欢的事情:作诗、吃肉(据野史说他一次能吃十盘肉)  最厌恶的东西:和珅(和珅不是东西,这样说好像也不对)  最害怕的人:乾隆(大清朝皇帝,谁不怕)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四岁时开始读书,六岁就很会做诗了。  有一天,纪晓岚在大街上和伙伴们踢球,踢得太高兴了,只见他一记远射
期刊
在去年成功实施大学生成长基金计划的基础上,今年8月17日,由河南省宋庆龄基金会联合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教育厅主办,东方今报社承办的“2011大学生成长基金计划”正式启动。作为今年计划的第一名受益者,本报报道的贫困大学新生弯文奎领到了3000元的成长基金。  本次活动由河南省宋庆龄基金会出资100万元,计划资助全省10所大学的400名本科新生。     百万元资助本科新生   去年,宋庆龄基金会出
期刊
一、《我们仨》作者 杨绛  一个中国老人对于自己的家庭在二十世纪的生活回忆。这部书写出了钱钟书、杨绛和他们的女儿钱媛的际遇和命运,也让我们看到二十世纪中国人的艰难和智慧。在这个家庭的另外两个成员故去之后,杨先生记下了这一家人的生活。杨先生的文字内容,也参透了生命的奥秘,让我们领悟人生。我们也可以读一读这部书,来纪念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智者钱钟书先生。  二、《万古江河》作者 许倬云  一部简明而生动的
期刊
中国的足球有一种让国人“爱之切,恨之切”却又挥之不去的情结。作为一名基层小学校长,还是一位年过半百的女性,虽说与足球相距甚远,但它似乎也是我诸多办学愿望中的一个心愿,什么时候击它一下,它就会弹跳起来……  08年9月,梅陇三小委托上海实验学校管理,更名为“上实附小”。我作为实验学校派去的人员,担当起了“建峰填谷”的“填谷”重任。上实附小有着宽敞的运动场地,有着一支勤奋工作的体育教师团队。我提出发挥
期刊
正当有些学校师生反映现在写稿不知写什么内容好,文章写好后也不知投给河南哪个报刊社之时,《下一代英才》创刊了。  温县关工委给我们林召关工委送来了“豫英报刊字[2011] 02号”文件,即《关于认真做好下一代宣传工作及征稿的通知》,这真是及时雨、好信息、好平台。我们林召关工委的16位成员在认真学习了通知内容后,明确了指导思想、了解了征稿内容以及栏目的设置。在此基础上,我们为了尽快做好《下一代英才》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