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aini0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本人曾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而是精神的探讨”。近几年课改的脚步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全国各地围绕新课标展开了一系列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新课标更加强化了学科特点,重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形成。
  关键词:新课标;审美功能;校本研究;课外活动;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3.951
  在音乐教学的道路上我走过了7年的教学生涯,从最初的摸索到现在一点一滴的积累,感觉时间就是最大的财富,它让你在经历的过程中留住了宝贵的财富,几年来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论,通过各种培训,讲座和赛课活动,让我更加体会到新课标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就是我们的引导者和开拓者,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更加体会到音乐的重要性。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新的教学模式有待我们去探究:
  一、突出审美功能,改变教学环境。
  (一)音乐首先是听觉的艺术,要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氛围,因地制宜。
  我们也许给不了学生专业的音乐教室,但是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存在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系统、课间休息的休闲时段,每班自行约定时间课前预备,这种多角度充分调动多元素的音乐空间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增添了更加缤纷的色彩,所以我每次都会让学生在自己的教室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比如:课前課桌的摆放,根据每个单元的内容摆放不同的位置,让学生从文化课的课堂中走出来;还有课前欣赏带视频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音画时尚,体会音乐;再有就是校园广播系统可以让学生进入校园的那一刻轻松,愉悦,体会音乐无处不在。
  (二)聆听、感受比表演更重要。
  世界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说过“完全没有音乐感受的孩子是罕见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离开听觉音乐便失去了意义,在音乐教学中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聆听是音乐审美教育得以实现的最直接的活動,因此在每次的聆听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感受,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去验证“美”的标准,从而才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表现音乐。
  二、以教材为依据,拓展学科综合。
  (一)重视教材的知识性,强调相关学科的渗透。
  新课标指出“突出音乐的学科特点,关注学科综合”。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所以音乐不单单是欣赏、表演,歌唱的学科,它更是历史的沉淀所产生的文化,只不过它是文化的一种特殊的表达形式。在讲授《梨园百花》这一单元中,涉及了很多历史故事和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学,教师运用故事片、电影、动画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与文化息息相关,相互影响。几节课下来学生比在任何一堂文化课上学的知识都要多,通过听觉、视觉在快乐中把很枯燥的历史、文学变成了生动的艺术。在快乐中学习,突出了音乐学科特点,更注重了文化的传播。
  (二)重视文化底蕴,突出表现作品。
  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无形之中培养了正确的审美观,从而用音乐特殊的方式来表现作品,让音乐课变得更有文化性,只有在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才会呈现很好的艺术作品。俗话说“没有艺术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艺术首先是一种文化,而后才是许多表现形式。只有在理解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很好的去表现音乐的文化。所以教师在讲授音乐欣赏这类课程中,在不忽视理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的是技巧和方法的运用,比如我在讲述京剧的发展史和人物时,运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做成的戏曲人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贴近学生喜好,让学生通过影像的形式来了解,便于学生理解和感悟各种人物形象,使枯燥的理论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三、实践出真理,创造出创新
  (一)通过实践感悟音乐,了解作品内涵。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教授知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在实践中感受作品,比如:通过乐器演奏旋律来表现作品,通过哼唱和身体的律动感受作品,通过小组展示来解析作品,让学生通过听觉用自己想要表达的方式来表现音乐。自己在实践过程中见证作品的内涵。
  (二)鼓励学生创作、创编作品。
  没有创新的民族是落后的民族,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也是一种实践性的艺术。《2011版新课标》中将“创造”单独列为一个教学领域,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学习领域,并在音乐教材中每个单元设置了创造与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创作的重要性。本人所在的地区使用的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的音乐教材,每个单元都会有一个小小的活动来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在七年级上册《诗画江南》这一单元中,将我们的古诗词作为歌词让学生通过节奏创编、旋律创编完成一部作品,无形中让学生学会了简单的创作,通过小组合作、作品展示让我们的学生体会到了音乐创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新课标的修订给予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新的方向,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脚步,面对新鲜的理论和现代教学手段的更新,作为普及教育阶段的音乐工作者,只有让学生“爱上”音乐,爱上音乐课,学生才能真正主动地去感受、体验、实践和创造音乐,才能在学习中收获知识,去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一线教师我愿意在学生寻找音乐的道路上做一个勤奋的铺路者,让师生在新课改的道路上收获新的硕果,让课改的道路越走越宽阔。
  [参考文献]
  [1] 美.内尔.诺丁斯,檀传宝整理,关怀伦理与中小学教育[J].人民教育,2014年2月
  [2]王英奎,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 [M].新华出版社,2005年4月
  [3]李玉芳,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几点思考[J].音乐天地200905(18-19)
  [4]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年版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学段的足球教学,以让学生自主地感受和体验其特征价值和乐趣 为主线,不必要分追求其技战术细节。在一定程度上,为足球游戏在足球课的引入提供了可能。足球游戏作为足球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对提升教学质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文章分析足球教学中足球游戏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足球教学中足球游戏的应用应尽量做到:选择的足球游戏要有教育意义;选择的足球游戏要考虑到学生身心特点;足球游戏应根据足
【内容摘要】有目的、有计划开展快乐体育活动,使儿童在自由和愉悦的氛围中达到体育锻炼的目标,体验体育的乐趣,不仅能改变传统体育课堂教师被动教、学生被动学的局面,而且能促进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  【关键词】快乐体育 技能 个性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8  有目的、有计划开展快乐体育活动,使儿童在自由和愉悦的氛围中达到体育锻炼的目标,体验体育的乐趣,不仅能改变传统体育课堂教师被动教、学生被动
【摘 要】音乐教学的开展能够借助音乐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进而在体验的过程中来丰富学生的情感,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带动与培养。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需要提高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在更新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本文以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为例,针对如何在音乐课中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进行研究与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音乐课;情感培
摘要: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音乐教学必须不断变革,开展兴趣型教学模式。但如何高效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则成为初中音乐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文章立足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兴趣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策略。以期通过笔者努力,找到促进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  关键词:兴趣型;教学模式;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1  初中学生身心
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iniae,Mhp)是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P46基因是编码猪肺炎支原体膜蛋白P46的基因片段,P46膜蛋白被认为是Mhp的特异性表面蛋白。本研究根据
中图分类号:G613.5  《纲要》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形成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并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出了三维目标的要求。三维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开的整体,它们的关系可比喻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根本,过程与方法是手段,知识与技能是目标。在三维目标的达成中,情感目标往往最容易被
学校体育,就其目的、任务的特殊性而言,它不同于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  它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教育属性。就我国教育方针而言,在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体育并不单独存在,而属于德、智、体、美、劳五育有机联系的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早就指出:“未来的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
[摘要] :提升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选定精当的教学内容,分别依据幼儿不同阶段身体机能和认知水平,确定健康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学内容要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和量力性,以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最后教师还要有效开展教学评价,以激励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帮助幼儿通过体育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技能,增强体质。  关键词:幼儿体育 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13.7  
本试验根据Bb的Flagellin gene基因和T~+Pm的toxA基因分别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B1/B2和TOXA2/TOXA3),以构建AR多重PCR检测体系。结果显示该多重PCR具有非常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