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徽闪耀照前行

来源 :江西教育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bing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
  2021年5月27日下午,婺源县许村中心小学红五月“唱支山歌给党听”红歌合唱比赛活动在必选曲目《唱支山歌给党听》中拉开序幕,18个参赛班级的学生统一着装,依次亮相舞台,用嘹亮的歌声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送上了诚挚的祝福,给在场师生和家长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红五月、金十月是学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最多的两个月,也是学校红色教育成果集中展示的两个月。学校党支部自2017年确立以党建带队建、以红色教育为抓手的发展思路以来,充分发挥学校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作用,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原则,组织师生积极参与红色文化教育,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了学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走出了一条农村学校特色发展新路。”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程永盛说。
  婺源县许村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是婺源县较大的乡镇中心小学,坐落在中共婺源县委诞生地的许村镇。学校有教职工54人,党员17人,预备党员3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多名骨干教师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学校党支部依托学校党员人数多、青年党员多的优势,以许村镇红色洙坑教育基地为轴心,就地取材,组织党员带队上好党史教育课、做好义务讲解员,组织师生演唱红色歌曲、编创红色课本剧、上好班队课,用多种形式回顾百年党史、重温峥嵘岁月、描绘美好未来。在党建引领下,各项队建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
  学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与县文联、文化馆、博物馆和镇政府联手,先后编写了《红色记忆》《红色文化》紅色教育读本,让地方红色文化走进书本、走进课堂、走进每个学生的心里,并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
  在道德与法制课的每节课课前,都有一个红色故事分享环节,学生轮流登台向同学讲述自己收集到的红色故事;在音乐课上,师生同唱红歌传承红色文化;在体育课上,教师按照军人标准对学生实施队列、跑操训练,强化集体观念和纪律教育;在美术、写字课堂上,教师教学生画红色画、写红色字,让学生在一笔一画中接受红色文化洗礼;在语文课上,教师结合教材中红色文化的内容在校内开展课本剧创作表演活动……
  唱红歌、跳红舞、讲红色故事和创作红色诗词、红色漫画是学校师生常态化活动内容,师生们参与其中,收获着分享的喜悦。洪心怡执教的《追寻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获上饶市少先队课例展示比赛一等奖,王观敏演讲的《重温红色记忆,追寻先辈足迹》在上饶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说课比赛中获一等奖。学生汪碧君、齐鸣、张博洋等参与的《篁岭研学:观绿色生态·赞农村巨变》以及李子妍等参与的《点赞婺源》等作品均获第四届全省中小学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一等奖。
  学校队建活动由预备党员、副校长张紫成分管,入党积极分子、大队辅导员洪心怡等青年教师具体负责,坚持开展“月小研、年大研”红色研学活动,领着学生走出校门,拓宽视野,体悟家乡红色文化,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名片。
  “红色研学是我校的特色活动,更是每名学生期待的活动。我们在选拔每月参与研学的学生时,人员由班主任推荐,班上学生投票确定,但学生不重复参加活动,目的是激励学生积极进步,并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接受红色教育洗礼。”洪心怡介绍说,“每次活动由党员领队、思品教师参与、大队部组织。‘月小研’从学生中选拔20名品学兼优或进步之星组成小分队,到红色洙坑教育基地,听一堂生动的革命历史教育课、拓展一次校外拉练活动;‘年大研’以知家乡、爱家乡为主线,组织学生探访家乡红色、古色、绿色教育基地。每次活动,学生以小红军、小记者双重身份参与,他们身着红军服、高举队旗,带着研学问题和研学手册,列队出行。”
  “我们的课堂,不只在教室,最大的课堂在社会,最好的课堂在实践。最美乡村那么美、那么红,处处是育人课堂。红色研学是学校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已经连续开展了三年,‘观绿色生态、触古色传统、敬红色传承’让学生成为婺源代言人。”张紫成说。
  “阿姨,您知道10年前的篁岭是怎么样的吗?”小记者们通过询问当地村民,进一步了解了新农村建设的变化。看着一排排竹竿上村民晾晒的农作物,小记者们体会到“晒秋”背后是婺源人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研学打卡任务上的“传统放大镜”,使他们化身为考古研究员,分组寻找着村落里马头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的“非遗文化”。
  秋天的梯田没有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但是火红的枫叶点缀着金灿灿的黄菊,错落在梯田间,仍美不胜收。小记者们走进千亩茶园基地,呼吸茶园清新空气,体验“一芽一叶”采摘的艰辛与快乐,探寻着劳动与收获的奥秘。有的小记者拿起手机拍摄着美景,完成此次的研学打卡任务——美丽记忆。
  有的小记者捡起落叶,将它夹进书页,或做成标本,或做成卡片,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勉励着他们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技艺接续传承。有的小记者还通过网上查询,当起了小小讲解员,沙画艺术馆、文博艺术公园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坐落在婺源西南的偏远山区的红色洙坑,是学校红色研学基地,也是小记者们研学打卡之地。在这里,小红军们瞻仰中共婺源县委旧址、婺源革命历史纪念馆、红军烈士墓,重走红军路,古驿道上是整齐的红色身影。在这里,他们多了一个身份——红色通讯员,实地开展“人物追寻”活动,再现先辈们的英勇顽强。
  “红米饭、南瓜汤”的歌谣在小红军行进的队伍中传唱,小红军们来到劳动基地割薯藤、挖红薯、洗红薯,回到营地劈柴、生火、洗锅、淘米,头一回制作红军饭,用行动理解、体悟课本上“辛勤劳动才能丰衣足食”的道理。
  2020年12月30日下午,一场以红色育人成果为主线、以致敬峥嵘岁月为主旨、以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岁华诞为核心的红色文艺会演,在婺源县许村中心小学举行。会演现场红歌、红舞、红剧、红诗齐上阵,偌大的操场上,节目演出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感悟、体验、聆听、思考,伟大建党精神每时每刻都陪伴在婺源县许村中心小学学生的身边,陪伴着他们根正苗红、茁壮成长;红色文化渗透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传唱在每一首红歌中,飘荡在每一首红诗的朗朗声中,舞动在每一个热血的动作中,镌刻在学校的时空上、师生的心坎里。
  党徽闪耀,那束光照在校园里,照得亮、照得远。◆
其他文献
“‘唯有牡丹真国色,扎根深山桃李园。’用自己无悔的青春,培养着祖国美丽的花朵,用自己的知识引导着山里的孩子走向未来。她是绽放在婺源大山深处一枝绚丽的牡丹。”  “一份情怀,两袖清风,三摞文书,四季辛勤。如果有一种力量可以指引人生的方向,这其中一定有他们的光芒;如果有一种声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思想,这其中一定有他们的嘹亮;没有什么比老师的潜移默化,更能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这是婺源县
期刊
“郝老师当选‘好老师’了,真棒!”当郝莹当选江西省“新时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的消息传到抚州市东乡区实验小学时,她的学生奔走相告,在学生心目中,郝莹是一个有责任、有水平的好老师,她的入选当之无愧。  让学生享受课堂  伴着上课的铃声,郝莹走上了讲台,学生很快发现老师今天带了一个很大的长方体萝卜。“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导入新课后,郝莹拿出刀子,把事先在
期刊
红色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红色故事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对青少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及其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思政课肩负着思想价值引领的重要使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将红色故事引进思政课,既是完成思政课教学任务的重要抓手,又是让思政课活起来的重要因素,从而为点亮常态化的思政课堂增添活力。  一、夯实故事基点,讲好事实道理  在
期刊
江西省南城县实验中学党委秉承“抓牢党建产生感召力、抓细党建产生凝聚力、抓实党建产生后劲力”的理念,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党建“四自(自知、自觉、自立、自信)”制,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思路,开启了党建与办学融合共进、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清晰的自知——书记接访制  学校党委将每周三定为“书记接访日”,接访以固定班级参加和学生自愿来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由书记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从学生视角
期刊
新余市渝水区良山镇,远离城区,多山丘陵地貌。每天早上六点,一身运动装的袁春生就晨跑结束了。到宿舍稍作收拾,再把女儿送去幼儿园,七点多钟袁春生就出现在良山镇第一小学二年级的教室里。随着学生陆续到校,他一天的教学工作随即拉开序幕。  往年,良山镇的各村小、教学点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哪个村小需要他,他的身影就会出现在哪儿。近年来,随着教学点的撤并,袁春生最终来到了良山镇第一小学任教。  “条件一年比一年
期刊
五年累计教育建设投入33.64亿元,教育支出占全区财政总支出的17.15%,一揽子解决涉及教育的问题8个,  每年春节给留守儿童发放压岁钱累计30万元……  这一组数字,在经济发达地区或对于财政收入高的县(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一个人口刚过40万、GDP才120多亿元、财政总收入刚过20亿元、承担着去产能重任的老工业基地所在的县(区)来说,却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萍乡市湘东区这个赣湘边界
期刊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赣南医学院始终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始终,努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学校落地见效。  以生为本,心系于民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始终是全校上下最关心、最牵挂的民生问题。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在学党史、为民办实事阶段,该校相关职能部门集中精力和人力专题研究和解决学生急难愁盼问题。  “以前我们都是将问题向宿管阿姨反映,再由阿
期刊
走进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创新创业成果展览馆,馆内各式各样的学生自主创业品牌和实体产品映入眼帘,这些都是学校近几年来创新创业的成果。在满墙的荣誉证书中,记者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吴韬。他是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全省模范教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这些荣誉是对他专业教学的肯定,更是他从教15年来全情投入忘我工作、尽心尽力培养学生的有力证明。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期刊
十月的阳光无比灿烂,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七色光照射在教室的墙上。教室里坐满了专注听课的教师和学生,所有人的目光在光影中汇聚,学生脸上满是惊讶与欢喜,教师也被精彩的课深深吸引。这是2017年吉安二中党员教师龙昕上物理实验课的情景,学校也由此拉开了党员教师上公开课活动的序幕。  吉安二中是吉安市吉州区中心城区的一所初中,是吉州百姓心中的“名校”。近年来,学校吸收了大批中青年教师,而且党员教师达教师总数
期刊
辛丑年正月过半,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了十来天,今天才开始转晴。孔忠一早就从县城骑摩托车来到余晖小学。  余晖小学坐落在离县城三十多公里的西垂镇余晖村。余晖村山清水秀,曾经很兴旺,人口过千,多个村小组点缀在一条穿村而过的源远河两岸。在源远河的滋润下,农田肥沃,山林茂盛。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曾经几百户的山村,而今只剩零零散散几户人家。  余晖小学建于20世纪70年代末。几年前,重新装修,校园依然亮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