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随着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市场地位的不断提升,社会对这方面知识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如何让学生真正入门,掌握机械制造技术核心内容,本文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方面阐述了机械制造技术的教学方法,重点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多方面探讨。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 教法 学法 6S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1(a)-0214-01
当今世界,机械制造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家创造力、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它也联系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机械制程技术基础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电技术专业,数控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能根据工程要求正确选用常用材料及热处理方法,能根据工艺要求,正确选用金属切削机床和工艺方法等。掌握本门课的知识,有助于对后续开设的课程学习和理解,进一步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
1 存在问题及现状
首先课程内容多,涉及工程材料、常用机构、机床基础知识、刀具等方面,这些内容,有的要从微观的角度来理解,有的是比较抽象的系统拓展,学生对这些都没有直观的认识。其次,教学中原有的模式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过程中很难产生兴趣,参与热情很差,车间实训时理论层面的引导较少。针对这门课知识面广,各章节内容比较独立特点,应该突破现有的课程架构,重新设计,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和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1 注重情境引导,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根据课程的整体设计,第一堂课,我会让学生到学校的各个实训车间去参观一下,同时引导他们应该注意观察那些要点,如车工,要观察他们使用的工具、量具、产品质地、形状,车床上的构件是怎么运动的,为什么车床上有那么多液体,是做什么用的。让他们注意车床上车下来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到刨床、铣床、加工中心上都去看一下,看一下他们之间的相同之处,了解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这使学生对整个的机械制造技术有了一个直接的了解,学生会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对于激发学生掌握这些制造技术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1.2 注重教法的变革,提高教学效果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一门基础课程,课程的各种多媒体资源相当丰富。如第一章机械概述,其中产品生产过程,加工工种在课程前面的参观过程中学生已经有一个认识,学生已经建构了这样的一种模型在脑海里,那么学习起来就简单多了。但是我不仅仅满足于此,这个章节,除了必要的理论讲解,我还引入了视频教学,还让学生能了解6S管理内容,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把这一管理理念在学生理论学习一开始就进行强化,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产习惯。又如工程材料这一章内容,仅用图片不能完全达到效果,我采用多媒体图片演示和网络课程资源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取到了良好的效果,从网络下载工程材料的记录片,从原子、分子组合到温度变化影响,让学生从宏观的世界一下子进入美轮美奂的微观世界,教学效果出人意料。
1.3 注重学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于该课程课程,学生通过一定阶段的学习就要进行生产实习,让学生动手操作,了解知识的本质原理。如第三章的常用机构和机械传动,对这个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以后整个机床工作原理的认识,也是以后进行机床实训的基础,如其中的铰链四杆机械的教学,通过简单的讲解,就让学生分组,对于各种形式进行计论研究并得出结论,然后要求学生对相应的机械进行动手制造,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找材料的找材料,连接的连接,中间也穿插着做错的,连不起来的,在不断的修正中,学生都完成了手工制作,然后由小组推选一名同学讲解原理和制作过程,并进一步讲解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使用,一个学生说不全的由同组的同学补充,全部讲完后,由不同小组之间互相进行拆装操作,让学习都能动手并了解整个机构的作用和基本要点。通过小组间经验交流,完成了这一章节知识的建构,收效良好。
1.4 注重模块化设计,加强针对性教学
针对学生在学期中段进行的实训,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重组。学生实训过程中不但要知道6S的管理模式,同样要掌握材料的识别,刀具的选用,量具的使用,图纸的读识,工艺的选择,而实训过程主要是技能的操作,这就要求在实训之前,课程的教学内容要针对实训进行重新组合与补充。首先针对学生实训需求,对前面的课程内容进行针对性选择,与实训有关的先讲重点牚握,与实训无关的后讲。同时补充读图环节内容,让学生了解一个零件从毛坏到成品的一个历程,他所经历的各个环节,在课程内容上尤其要强调公差这一知识点,读懂图纸上的尺寸公差要求是关键,然后通过测量加工再测量才能得到一个合格的产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重组补充,学生已经具备了实训的基本能力,使实训这一重要环节能够有效实施。
1.5 注重应用性拓展 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目标
职业学校的课程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设计的,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从6S的管理理念灌输,还是媒体手段的使用,还是网络课程的引入,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组装,我们都要求学生以课堂为基础,发现生活中的应用,把课程的知识性,现实性与趣味性组合在一起,确保知识能从抽象到具体,从书本到现实,更从现实应用到进一步拓展,从而使学生的知识从点到面,再从面到多维的进行建构,充分考虑学生未来的就业领域进行深化。
1.6 注重教育评价 提升学生学习激情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设计重组,对教育手段的改进,对网络资源的应用,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我们还加强了评价机制,对学生的每个环节的学习,每一堂课的表现,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都进行评价,通过自评,互评,老师评价,综合全方位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并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状况,从而激发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对学习内容的探索与思考,对于学生展现出来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给于肯定,可以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2 结语
本文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手段,设计与评价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大胆的创新与发展,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一名合格的职业教育教师只有根据课程特色,学生特点及教育目标不断进行思考与实践,不断教育反思,才能使职业教育的教学更加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 葛金引,朱仁盛.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刘传绍,郑建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 教法 学法 6S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1(a)-0214-01
当今世界,机械制造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家创造力、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它也联系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机械制程技术基础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电技术专业,数控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能根据工程要求正确选用常用材料及热处理方法,能根据工艺要求,正确选用金属切削机床和工艺方法等。掌握本门课的知识,有助于对后续开设的课程学习和理解,进一步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
1 存在问题及现状
首先课程内容多,涉及工程材料、常用机构、机床基础知识、刀具等方面,这些内容,有的要从微观的角度来理解,有的是比较抽象的系统拓展,学生对这些都没有直观的认识。其次,教学中原有的模式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过程中很难产生兴趣,参与热情很差,车间实训时理论层面的引导较少。针对这门课知识面广,各章节内容比较独立特点,应该突破现有的课程架构,重新设计,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和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1 注重情境引导,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根据课程的整体设计,第一堂课,我会让学生到学校的各个实训车间去参观一下,同时引导他们应该注意观察那些要点,如车工,要观察他们使用的工具、量具、产品质地、形状,车床上的构件是怎么运动的,为什么车床上有那么多液体,是做什么用的。让他们注意车床上车下来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到刨床、铣床、加工中心上都去看一下,看一下他们之间的相同之处,了解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这使学生对整个的机械制造技术有了一个直接的了解,学生会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对于激发学生掌握这些制造技术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1.2 注重教法的变革,提高教学效果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一门基础课程,课程的各种多媒体资源相当丰富。如第一章机械概述,其中产品生产过程,加工工种在课程前面的参观过程中学生已经有一个认识,学生已经建构了这样的一种模型在脑海里,那么学习起来就简单多了。但是我不仅仅满足于此,这个章节,除了必要的理论讲解,我还引入了视频教学,还让学生能了解6S管理内容,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把这一管理理念在学生理论学习一开始就进行强化,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产习惯。又如工程材料这一章内容,仅用图片不能完全达到效果,我采用多媒体图片演示和网络课程资源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取到了良好的效果,从网络下载工程材料的记录片,从原子、分子组合到温度变化影响,让学生从宏观的世界一下子进入美轮美奂的微观世界,教学效果出人意料。
1.3 注重学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于该课程课程,学生通过一定阶段的学习就要进行生产实习,让学生动手操作,了解知识的本质原理。如第三章的常用机构和机械传动,对这个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以后整个机床工作原理的认识,也是以后进行机床实训的基础,如其中的铰链四杆机械的教学,通过简单的讲解,就让学生分组,对于各种形式进行计论研究并得出结论,然后要求学生对相应的机械进行动手制造,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找材料的找材料,连接的连接,中间也穿插着做错的,连不起来的,在不断的修正中,学生都完成了手工制作,然后由小组推选一名同学讲解原理和制作过程,并进一步讲解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使用,一个学生说不全的由同组的同学补充,全部讲完后,由不同小组之间互相进行拆装操作,让学习都能动手并了解整个机构的作用和基本要点。通过小组间经验交流,完成了这一章节知识的建构,收效良好。
1.4 注重模块化设计,加强针对性教学
针对学生在学期中段进行的实训,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重组。学生实训过程中不但要知道6S的管理模式,同样要掌握材料的识别,刀具的选用,量具的使用,图纸的读识,工艺的选择,而实训过程主要是技能的操作,这就要求在实训之前,课程的教学内容要针对实训进行重新组合与补充。首先针对学生实训需求,对前面的课程内容进行针对性选择,与实训有关的先讲重点牚握,与实训无关的后讲。同时补充读图环节内容,让学生了解一个零件从毛坏到成品的一个历程,他所经历的各个环节,在课程内容上尤其要强调公差这一知识点,读懂图纸上的尺寸公差要求是关键,然后通过测量加工再测量才能得到一个合格的产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重组补充,学生已经具备了实训的基本能力,使实训这一重要环节能够有效实施。
1.5 注重应用性拓展 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目标
职业学校的课程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设计的,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从6S的管理理念灌输,还是媒体手段的使用,还是网络课程的引入,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组装,我们都要求学生以课堂为基础,发现生活中的应用,把课程的知识性,现实性与趣味性组合在一起,确保知识能从抽象到具体,从书本到现实,更从现实应用到进一步拓展,从而使学生的知识从点到面,再从面到多维的进行建构,充分考虑学生未来的就业领域进行深化。
1.6 注重教育评价 提升学生学习激情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设计重组,对教育手段的改进,对网络资源的应用,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我们还加强了评价机制,对学生的每个环节的学习,每一堂课的表现,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都进行评价,通过自评,互评,老师评价,综合全方位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并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状况,从而激发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对学习内容的探索与思考,对于学生展现出来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给于肯定,可以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2 结语
本文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手段,设计与评价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大胆的创新与发展,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一名合格的职业教育教师只有根据课程特色,学生特点及教育目标不断进行思考与实践,不断教育反思,才能使职业教育的教学更加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 葛金引,朱仁盛.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刘传绍,郑建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