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前海马汽车决定独自发展自主品牌时,董事长景柱心中充满忧虑:“每周一升国旗,一排气势磅礴的厂房、一支年轻稚嫩的队
伍、一面鲜红的国旗、一曲雄壮的国歌。常常让我思绪沉重。海马靠什么横刀立马?我将带领他们走向何方?”
2009年,经济危机继续席卷全球,景柱不得不再次思考将海马带向何方的问题。虽然他说这次危机算不上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但也承认对海马而言确实算得上是惊涛骇浪。
在中国主流自主品牌车企中,海马的处境可谓危急。2008年中国乘用车总销量约为560万辆,同比增长近7%,而海马的业绩却出现30.58%的负增长,主力车型福美来、海马3和普利马都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与奇瑞、吉利、比亚迪等希望在危机中实现跨越的企业不同,海马选择了相对保守的2009年战略。
相对于市场形势,海马的选择是正常的。大多数跨国公司和分析机构都对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不抱太大希望,最乐观的看法也仅有5%—8%左右的增幅,大多数人认为增长的可能性极微。
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今年1月,奇瑞宣布了2009年15款产品上市计划和41.9万辆的销售目标,与去年相比计划增长17%。而吉利的目标是同比增长21%,长城汽车计划增长60%,比亚迪增长100%。这四大自主品牌全年计划销量总和超过126万辆,比他们去年总销量增长43%。
海马至今没有宣布今年销售目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海马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吴刚只是说他相信海马的销量会好于大市。相对于中国市场以及中国汽车企业在垒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大跃进或是低调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战略选择都有道理。而且对海马来说,症结在于脱离马自达后自主品牌的重新定位,形势虽然紧迫,也只能慢慢调整。
提前入冬
实际上,海马早在去年年初就已经放慢脚步,开始准备过冬。2008年1月19日海马集团在上海召开战略研讨会时,公司管理层就从股市暴涨、油价飙升中看到了经济发展的潜在泡沫,景柱理出了“二十四字诀”作为应对措施,即:利润为辅、现金为王、节支惜付、保障主力、机制创新、等待机遇。
这“二十四字诀”的实质,就是要在经营中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和控制库存。但是海马的业绩下滑速度仍然超过预测,去年5月海马股份公布的一季报财报显示,营业收入同比降低16.5%,营业利润同比下滑42.8%。而在之前两个月发布的2007年年报中发布的计划是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比2007年增长23.86%。
主要经营指标都在大幅下滑。据海马内部人士透露,针对一系列市场问题,海马汽车董事会去年北京车展归来后做了多次分析,并在当年9月决定下调年度目标,将销售计划从15万辆下调至11万辆。
针对海马去年的表现,东海证券今年1月首次将海马股份的评级降为“中性”。东海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赵世光表示,2008年海马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其销售主力福美来和普力马车型老化,后力不继。而2007年6月上市的海马3虽然在2007年下半年成绩不错,但进入2008年后销量大幅下滑,只在年底有一次小反弹。
2006年海马脱离马自达单飞,是破釜沉舟的一举,当时的海马要面对自己研发产品、自建发动机基地、重新规划渠道等种种困难。好在景柱早在2003年就布下一颗关键的棋子,在上海建立了自主研发中心,投资25亿元打造属于自己的产品平台H1。
海马3就是H1平台推向市场的第一款车,其内外部造型和工程设计由海马上海研发中心与意大利IDEA汽车设计公司联合设计开发,外形颇具欧式设计风格。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海马3是海马检验单飞成败的关键产品。但2008年下半年,海马3甚至一度单月销售不过千辆,大大低于预期。
景柱表示,正如经济发展会有高峰和低谷,企业出现波峰和波谷也很正常,对一个成熟的企业来说,既应该充分估计困难,但又不必过分悲观和恐慌。他表示,去年海马汽车减产虽然有损“面子”,但无损于企业健康和核心竞争力。
去年9月的收缩调整确实非常及时。如果海马当时还希望通过增加市场营销活动来刺激销售,那么零部件、整车库存的压力将使海马更加难以招架。海马必须为将来做些储备,按照三年前确定的规划,海马将在2008年底进入新产品的集中上市期,未来几年将有包括A0级、A00级、B级和MPV、SUV等产品陆续上市。
重建品牌
如果将海马3当成品牌的试金石,那么国内市场对海马这一新品牌的认可度差强人意。这也是当年品牌定位的后遗症。对单飞后海马的定位,景柱当时对下面人的说法是千万别务虚,过分追求市场占有率,过分追求销量排行榜。
景柱认为海马不能照搬奇瑞等自主品牌“小批量、多品种,多生孩子打群架”的做法,而应该是“平台少、型号多、成本低、效益高”的低成本运作。他表示:“我们的钱不多、人手少,不要跟风或随便出去,要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想好看准下手快,干一个,成一个,精一个。”
在务实主义的思路引导下,海马没有急于明晰自主品牌的旗帜和内涵,而是尽量延续市场对马自达品牌和产品的认可,“通过学习马自达。填平马自达留下的低价空间,先当好马自达的‘配角”。这个战略在头两年非常管用,2007年海马产销达到13万辆,同比增长60%。
品牌的建立只有通过产品来实现,海马确实希望通过海马3和“欢动”来完成“中级车专家”的品牌定位。只是这个市场区域竞争非常残酷,一个新的专家品牌难以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被市场所认可。
赵世光认为,与福美来、普力马相比,海马新推出的海马3和“欢动”都没有自己明确的销售群体。H1平台的第二款车两厢“欢动”去年年底上市,是海马汽车推出的首款两厢车型,也是同级车中首款搭载了CVT变速器的车型。以好看、好开、好用的“三好”品质为设计特色,并延续海马3的欧洲风格设计。与福美来、普力马当初推向市场时扮演的。价格杀手“角色相比,海马3以及。欢动”的定价并没有能撼动市场。2009年,借势马自达的品牌机会主义恐怕再无生存空间,海马的品牌塑造已成当务之急。
与此同时,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理顺产业链、降低整体成本也任务迫切。吴刚表示,海马去年推出“大海马”概念,正是为了优化整体运营模式,实现产业链共赢。大海马包括从零部件体系到营销网络共同制定政策、控制成本。为了让整个系统都理解这个计划,海马去年在南京、西安、珠海各地对新的区域营销策略进行了探讨,内部进行了许多调整,包括理顺与经销商的关系、清理库存等,用吴刚的话来说,“去年海马是担负着重担前进,今年基本上可以轻装上阵。”
根据新的计划,海马从营销网络和产品规划上都在向下走。赵世光认为,海马在一线城市优势殆尽,必须加速向二、三线城市渗透。 吴也透露说,2008年海马汽车新增销售服务网点70家以上,总量将超过350家,并将在今年年底之前扩建到500家,完成销售服务网络覆盖到二、三线城市甚至百强县的布局。
微车战略
虽然定位于“中级车专家”,但是早在2005年开始思索脱离马自达时,景柱也许已经预见到中级车将在某个阶段遭遇品牌困境,而巨大的农村市场将成为海马的希望,因而这一年海马启动了微车战略,计划以微型客车和微型轿车打入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2006年,海马开始与河南省政府接触,讨论重组郑州轻型汽车制造厂。2007年3月,海马正式完成郑州轻型的收购并改名为郑州商务汽车公司。
郑州项目在海马的中期战略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和一汽海马不同,郑州海马是海马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郑州基地的第一款产品微型面包车海马福仕达今年2月批量生产,计划在4月底前上市。为了与微车市场现有产品形成差异,福仕达定位于“轿车级精品微客”。
景柱介绍说,微车市场将是海马增长的另一极,在海马中期规划中足以与A级车比肩。去年下半年,海马提出的1015A计划,要在2010年实现A级车产销15万辆的目标。而郑州基地的中期规划是“三个三”,即30万辆整车/年,30万台发动机/年和30家零部件配套商。其中,2009年底前完成20万辆整车、15万台发动机基地以及20家零部件配套基地的建设。
目前看来微车计划的完成将更加顺利。作为今年中国汽车市场最大利好之一的“汽车下乡”活动于3月1日正式启动,中国政府将安排50亿元资金,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
徽车也是自主品牌必争之地,毕竟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这块市场仍然能够保持增长。去年1-10月全国乘用车产销增幅同比下降约10%,但微车市场增长了近4%。除长安、昌河、长城等传统厂商,2007年底,奇瑞也成立了微车公司,首期将建成15万辆整车产能,进入微型客,货用车市场。
对于微客来说,二、三线城市和乡镇依然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景柱表示,虽然目前微车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但是海马有信心成为未来的主流品牌,他认为新进入市场海马占有地利优势。河南是中原核心,以郑州为中心半径500公里的圆圈内有4.7亿人口,其中大量的城乡结合部人口对微客产品有很大需求。
伍、一面鲜红的国旗、一曲雄壮的国歌。常常让我思绪沉重。海马靠什么横刀立马?我将带领他们走向何方?”
2009年,经济危机继续席卷全球,景柱不得不再次思考将海马带向何方的问题。虽然他说这次危机算不上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但也承认对海马而言确实算得上是惊涛骇浪。
在中国主流自主品牌车企中,海马的处境可谓危急。2008年中国乘用车总销量约为560万辆,同比增长近7%,而海马的业绩却出现30.58%的负增长,主力车型福美来、海马3和普利马都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与奇瑞、吉利、比亚迪等希望在危机中实现跨越的企业不同,海马选择了相对保守的2009年战略。
相对于市场形势,海马的选择是正常的。大多数跨国公司和分析机构都对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不抱太大希望,最乐观的看法也仅有5%—8%左右的增幅,大多数人认为增长的可能性极微。
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今年1月,奇瑞宣布了2009年15款产品上市计划和41.9万辆的销售目标,与去年相比计划增长17%。而吉利的目标是同比增长21%,长城汽车计划增长60%,比亚迪增长100%。这四大自主品牌全年计划销量总和超过126万辆,比他们去年总销量增长43%。
海马至今没有宣布今年销售目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海马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吴刚只是说他相信海马的销量会好于大市。相对于中国市场以及中国汽车企业在垒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大跃进或是低调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战略选择都有道理。而且对海马来说,症结在于脱离马自达后自主品牌的重新定位,形势虽然紧迫,也只能慢慢调整。
提前入冬
实际上,海马早在去年年初就已经放慢脚步,开始准备过冬。2008年1月19日海马集团在上海召开战略研讨会时,公司管理层就从股市暴涨、油价飙升中看到了经济发展的潜在泡沫,景柱理出了“二十四字诀”作为应对措施,即:利润为辅、现金为王、节支惜付、保障主力、机制创新、等待机遇。
这“二十四字诀”的实质,就是要在经营中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和控制库存。但是海马的业绩下滑速度仍然超过预测,去年5月海马股份公布的一季报财报显示,营业收入同比降低16.5%,营业利润同比下滑42.8%。而在之前两个月发布的2007年年报中发布的计划是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比2007年增长23.86%。
主要经营指标都在大幅下滑。据海马内部人士透露,针对一系列市场问题,海马汽车董事会去年北京车展归来后做了多次分析,并在当年9月决定下调年度目标,将销售计划从15万辆下调至11万辆。
针对海马去年的表现,东海证券今年1月首次将海马股份的评级降为“中性”。东海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赵世光表示,2008年海马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其销售主力福美来和普力马车型老化,后力不继。而2007年6月上市的海马3虽然在2007年下半年成绩不错,但进入2008年后销量大幅下滑,只在年底有一次小反弹。
2006年海马脱离马自达单飞,是破釜沉舟的一举,当时的海马要面对自己研发产品、自建发动机基地、重新规划渠道等种种困难。好在景柱早在2003年就布下一颗关键的棋子,在上海建立了自主研发中心,投资25亿元打造属于自己的产品平台H1。
海马3就是H1平台推向市场的第一款车,其内外部造型和工程设计由海马上海研发中心与意大利IDEA汽车设计公司联合设计开发,外形颇具欧式设计风格。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海马3是海马检验单飞成败的关键产品。但2008年下半年,海马3甚至一度单月销售不过千辆,大大低于预期。
景柱表示,正如经济发展会有高峰和低谷,企业出现波峰和波谷也很正常,对一个成熟的企业来说,既应该充分估计困难,但又不必过分悲观和恐慌。他表示,去年海马汽车减产虽然有损“面子”,但无损于企业健康和核心竞争力。
去年9月的收缩调整确实非常及时。如果海马当时还希望通过增加市场营销活动来刺激销售,那么零部件、整车库存的压力将使海马更加难以招架。海马必须为将来做些储备,按照三年前确定的规划,海马将在2008年底进入新产品的集中上市期,未来几年将有包括A0级、A00级、B级和MPV、SUV等产品陆续上市。
重建品牌
如果将海马3当成品牌的试金石,那么国内市场对海马这一新品牌的认可度差强人意。这也是当年品牌定位的后遗症。对单飞后海马的定位,景柱当时对下面人的说法是千万别务虚,过分追求市场占有率,过分追求销量排行榜。
景柱认为海马不能照搬奇瑞等自主品牌“小批量、多品种,多生孩子打群架”的做法,而应该是“平台少、型号多、成本低、效益高”的低成本运作。他表示:“我们的钱不多、人手少,不要跟风或随便出去,要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想好看准下手快,干一个,成一个,精一个。”
在务实主义的思路引导下,海马没有急于明晰自主品牌的旗帜和内涵,而是尽量延续市场对马自达品牌和产品的认可,“通过学习马自达。填平马自达留下的低价空间,先当好马自达的‘配角”。这个战略在头两年非常管用,2007年海马产销达到13万辆,同比增长60%。
品牌的建立只有通过产品来实现,海马确实希望通过海马3和“欢动”来完成“中级车专家”的品牌定位。只是这个市场区域竞争非常残酷,一个新的专家品牌难以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被市场所认可。
赵世光认为,与福美来、普力马相比,海马新推出的海马3和“欢动”都没有自己明确的销售群体。H1平台的第二款车两厢“欢动”去年年底上市,是海马汽车推出的首款两厢车型,也是同级车中首款搭载了CVT变速器的车型。以好看、好开、好用的“三好”品质为设计特色,并延续海马3的欧洲风格设计。与福美来、普力马当初推向市场时扮演的。价格杀手“角色相比,海马3以及。欢动”的定价并没有能撼动市场。2009年,借势马自达的品牌机会主义恐怕再无生存空间,海马的品牌塑造已成当务之急。
与此同时,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理顺产业链、降低整体成本也任务迫切。吴刚表示,海马去年推出“大海马”概念,正是为了优化整体运营模式,实现产业链共赢。大海马包括从零部件体系到营销网络共同制定政策、控制成本。为了让整个系统都理解这个计划,海马去年在南京、西安、珠海各地对新的区域营销策略进行了探讨,内部进行了许多调整,包括理顺与经销商的关系、清理库存等,用吴刚的话来说,“去年海马是担负着重担前进,今年基本上可以轻装上阵。”
根据新的计划,海马从营销网络和产品规划上都在向下走。赵世光认为,海马在一线城市优势殆尽,必须加速向二、三线城市渗透。 吴也透露说,2008年海马汽车新增销售服务网点70家以上,总量将超过350家,并将在今年年底之前扩建到500家,完成销售服务网络覆盖到二、三线城市甚至百强县的布局。
微车战略
虽然定位于“中级车专家”,但是早在2005年开始思索脱离马自达时,景柱也许已经预见到中级车将在某个阶段遭遇品牌困境,而巨大的农村市场将成为海马的希望,因而这一年海马启动了微车战略,计划以微型客车和微型轿车打入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2006年,海马开始与河南省政府接触,讨论重组郑州轻型汽车制造厂。2007年3月,海马正式完成郑州轻型的收购并改名为郑州商务汽车公司。
郑州项目在海马的中期战略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和一汽海马不同,郑州海马是海马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郑州基地的第一款产品微型面包车海马福仕达今年2月批量生产,计划在4月底前上市。为了与微车市场现有产品形成差异,福仕达定位于“轿车级精品微客”。
景柱介绍说,微车市场将是海马增长的另一极,在海马中期规划中足以与A级车比肩。去年下半年,海马提出的1015A计划,要在2010年实现A级车产销15万辆的目标。而郑州基地的中期规划是“三个三”,即30万辆整车/年,30万台发动机/年和30家零部件配套商。其中,2009年底前完成20万辆整车、15万台发动机基地以及20家零部件配套基地的建设。
目前看来微车计划的完成将更加顺利。作为今年中国汽车市场最大利好之一的“汽车下乡”活动于3月1日正式启动,中国政府将安排50亿元资金,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
徽车也是自主品牌必争之地,毕竟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这块市场仍然能够保持增长。去年1-10月全国乘用车产销增幅同比下降约10%,但微车市场增长了近4%。除长安、昌河、长城等传统厂商,2007年底,奇瑞也成立了微车公司,首期将建成15万辆整车产能,进入微型客,货用车市场。
对于微客来说,二、三线城市和乡镇依然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景柱表示,虽然目前微车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但是海马有信心成为未来的主流品牌,他认为新进入市场海马占有地利优势。河南是中原核心,以郑州为中心半径500公里的圆圈内有4.7亿人口,其中大量的城乡结合部人口对微客产品有很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