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深度报道在我国是一种形成了很长时间的新闻报道方式,它作为一种独立的新闻报道形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环境的变化,新闻深度报道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时代的变化对于深度报道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将针对如何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写好深度报道进行分析。
关键词:网络时代;深度报道;改革措施
在当前这样的网络大环境下,网络可以说对新闻深度报道的形式干预非常大,网络的快速传播可以极大的增强信息的流通性,也就需要新闻工作者们在网络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目前,中国有数亿网民,他们通过手机快速浏览阅读新闻,更多的读者喜欢短平快的新闻,打开手机,点开APP,不用花太多时间就能了解一个事件。而对于深度报道而言,似乎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已经很难沉下心来慢慢品味一篇深度文章,这就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要适应新环境,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要思考在写好深度报道的同时,怎样使文章符合现在大众的阅读口味,具有可读性。
一、网络时代环境对深度报道的影响
(一)提高了受众群体的参与程度
在当前这个网络时代里,人们对于新闻的了解可以来自各个平台,也会有更多的网络受众群体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新闻信息,在获取新闻信息的同时,还可以参与到与媒体的互动中,比如点赞、发表评论等,拉近与新闻之间的距离。对于媒体而言,也能够更加清晰的掌握到每一个受众的心情和意见,对于以后的改进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了新闻内容的质量要求
虽说网络时代的包容性很强,但是总是会存在一些不法分子对于网络时代这块蛋糕虎视眈眈,会有相当一部分不法分子在网络上利用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自由的特点,在网络上进行造谣传谣,进行虚假信息的传播。因此,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既有大众快速知晓新闻的好的一面,也有不断要接受很多虚假新闻的坏的一面。这个时候,官方主流权威媒体就显得尤为重要,主流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的时候一定要高度重视信息的质量,抓住人们对于主流媒体的信任,用权威深度又具有可读性的文章去重新唤起大众对于深度报道的阅读兴趣,因此,要核实每一条深度报道的真实性,在人民群众心中确立起公信力。
(三)品牌效应明显
由于网络时代下的信息错综复杂,加上很多群众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大多数的群众就会选择相信更加有公信力的媒体。对于一家擅长深度报道、权威报道的主流媒体而言,在群众心中树立起公信力至关重要,一旦建立起信任感,这个媒体就会在群众心中更加的可靠。
(四)大大增加了新闻内容的可讀性
由于深度报道的存在方式是利用了人们可以更加容易拓宽信息面,通过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对信息进行掌握,所以作为媒体而言,我们也要借助这波优势,运用APP、公众号等平台来传播新闻信息。随着现在虚假新闻的增多,也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喜欢看主流媒体发布的新闻,特别是对某个重大事件或热点新闻的专业的、深度的剖析报道。因此,要抓住读者的心理,并且适应发展的要求,也就是主流媒体不能再单纯通过报纸来对新闻进行传播了,而要建立起自己网和端,让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到信息,为人们提供不同的选择,尽量去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
二、网络时代环境下深度报道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互联网思维
虽然说目前的新媒体形式的优势很多,但是很多传统媒体行业采写的思维模式和采写模式都还处在传统媒体的形式中,没有能够及时做出创新,对于网络市场的把控还不够严谨,对于新环境并不能够及时的做出调整,并不能完全的适应新环境,如果只是仅仅把传统媒体上的媒体形式照搬到网络上,很显然是不能够真正的实现传播的创新的。
(二)采写规范化不符合人们现代的阅读习惯
很多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并不能够把控住当下观众对于信息的需求性,而他们还是对于原来的传统媒体的采写形式进行规范化采写,很显然与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是相悖的。如今的群众更喜欢阅读碎片化的和短小精悍的阅读,所以要将信息简洁化才能够更加符合当代阅读者的需求,也就是说要升级深度报道的写法,要把鲜活的故事和面上的材料相结合,不能一大段一大段的布局,这会让读者产生视觉疲劳,要追求多段少字的结构,而且还要把很多专业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多用百姓的话语,这样才能增强群众的阅读感。
(三)自身专业技术欠缺
再者,提高记者自身的专业水平也很重要,为何现在深度报道的采写创新能力不足,归根结底并不是因为媒体采写缺乏创新意识,而是大多数的新闻记者都是越来越年轻化,年轻人居多,工作能力有待提高,采写缺乏专业知识,由于采写的信息都过于单一,所以对于综合能力来说并不是很强,只是一直专注于一个工作,如果不能够进行系统的工作习惯,就不能够成为一个网络时代的合格深度报道工作者。
凡有深度的文章,不论何种体裁,总是内容上有若干层次,结构上分若干段落,成为一篇既完整又严密的作品。深度报道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由许多部分组成,记者在酝酿深度报道的主题时,也要同时研究如何组织材料,如何安排人物、事件,怎样处理情节,怎样布局场面,何处“浓墨重彩”,何处“轻描淡写”,开头和结尾怎样呼应等等。这些部分只有作了严密而匀称的安排布局,才能把采访到的深度报道的内容统一组织起来,完整地反映一个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使主题思想突出出来。如果深度报道只是“一团乱麻”,找不到头绪,收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那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记者要在实战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针对网络时代背景下深度报道出现问题的相关建议
(一)提高新闻记者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
一个优秀的记者应该时时刻刻把握好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不能够逾越自己的原则,在进行深度报道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不能胡编乱造,也不能断章取义,在职业素养方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并且对于新闻方面秉持始终如一。新闻记者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够跟得上时代的节奏,能够做好第一线新闻的采写,在学习过程当中也应该适当的提升自己的选材能力和写作能力,因为只有结合了这些因素全部融为一体,才能够写出一篇真正高质量的新闻稿。有着够强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才是记者在工作中的矛与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在新闻界站稳脚跟,才能够在采写过程中将事件完整的还原,不捏造事实,便于将新闻的实际情况实时的反馈给大家。具有职业道德应该是新闻行业最应该坚持的一点,因为主流媒体是广大群众以及社会的喉舌,所以第一时间发布正确的新闻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情,这样才能够为社会带来正确的舆论导向,为社会带来良好的氛围。 (二)提高深度报道的把关能力
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日益发达,大家从网络上获取信息更加便捷、快速。然而,不容忽视的是,這些信息良莠不齐,因为随着自媒体等的兴起,新闻从业人员进入的门槛越来越低,注定了会有很多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达不到的工作人员进入行业,这对于新闻业来说可以说是一种很大的打击。对不断被“挤兑”的主流媒体而言,这是“危机”,同时也是“机遇”。虽然在互联网已经完全普及的今天,信息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相比原来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群众都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任何信息,但无论传播方式和传播技术如何变化,对优质内容的需求依然存在,“内容为王”依旧是王道。高品质的深度报道输出,依旧是主流媒体的一张“王牌”。写好深度报道,不仅要求记者具备敏锐的新闻嗅觉、扎实的采访功底、专业的写作能力,还要求具备厉害的把关能力。一篇深度报道从采写、成稿到刊发、传播,需要经过多道“工序”,一个环节出错,就有可能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对党媒而言,如果不把好关,就会对党媒树立的权威性、公信力造成无以弥补的损失。虽然每个媒体都有编辑负责对稿件进行编辑、把关,但记者才是第一“把关人”,也是稿件的“第一责任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业务水平以及政治素质,在内容上把好关,才能给大众带来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的高品质新闻。相信只要所有新闻工作者一心奋勇向前,坚持原创,做好可读性强的深度报道,就能够对新闻这一行业带来新的发展。
四、深度报道创新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树立互联网思维
在当前这个时代的大环境下,因为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对各种信息进行发布,所以对于深度报道记者的互联网思维和敏锐的观察力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互联网思维是指新闻工作者,不仅要能够熟练完成深度报道的写作,还要能够熟练的运用互联网的优势,能够通过大数据以及云计算来将阅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喜好进行一个归纳,给予受众一个更好的阅读体验。新闻记者在完成报道后,还要加强与新闻编辑的沟通、交流,共同搜集、整理读者对报道的反馈、评论,及时做出调整,并在今后的内容制作时注意更加的贴近人民需求。
(二)编辑转变角色定位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中,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深度报道编辑的地位已经和原先的角色定位完全不同,原来因为经过编辑把信息整合好通过媒体的方式发出来,受众是属于被动接受信息,可是现在由于信息的广泛性,受众可以更加自由的选择自己对于信息的接受途径,处于一个主动的地位了,这就无疑增加了媒体行业之间为了留住受众而产生的竞争,所以编辑要快速的获取并捕捉信息。
(三)快速联动新闻资源
在融媒体时代,各种媒介不再只是单一的存在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与联系越来越紧密。为增强深度报道的影响力、传播力,就需要快速联动新闻资源。比如融媒体时代,各个主流媒体都在转型,不仅有报纸,还有网、端等各类新媒体,通过联动的方式,实现深度报道“一次采集、多方呈现”,就能实现资源和技术的共享,最大化实现深度报道的新闻价值。
因此,记者和编辑要协同作战,不仅要能够写出可读性强的深度报道,还要有融媒体思维,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丰富内容,使产出的深度报道作品备受青睐,这样就能够使越来越多的受众爱上深度报道,享受细细品读的乐趣,让快生活,慢下来。
结束语:深度报道作为一个日渐显示强劲势头的新闻报道品种,的确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但是,只要抓住上述几个采写中的主要问题,脚踏实地的认真对待,其它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顾昱东. 写好深度报道的几个关键问题[J]. 城市党报研究, 2008, 000(004):38-40.
[2] 张于喜. 深度报道须注意的几个问题[J]. 中国地市报人, 2011(2):52-53.
作者简介:
陈丹(1983—),女,汉,贵州省凯里市人,本科学历,记者,研究方向:新闻采编。
关键词:网络时代;深度报道;改革措施
在当前这样的网络大环境下,网络可以说对新闻深度报道的形式干预非常大,网络的快速传播可以极大的增强信息的流通性,也就需要新闻工作者们在网络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目前,中国有数亿网民,他们通过手机快速浏览阅读新闻,更多的读者喜欢短平快的新闻,打开手机,点开APP,不用花太多时间就能了解一个事件。而对于深度报道而言,似乎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已经很难沉下心来慢慢品味一篇深度文章,这就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要适应新环境,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要思考在写好深度报道的同时,怎样使文章符合现在大众的阅读口味,具有可读性。
一、网络时代环境对深度报道的影响
(一)提高了受众群体的参与程度
在当前这个网络时代里,人们对于新闻的了解可以来自各个平台,也会有更多的网络受众群体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新闻信息,在获取新闻信息的同时,还可以参与到与媒体的互动中,比如点赞、发表评论等,拉近与新闻之间的距离。对于媒体而言,也能够更加清晰的掌握到每一个受众的心情和意见,对于以后的改进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了新闻内容的质量要求
虽说网络时代的包容性很强,但是总是会存在一些不法分子对于网络时代这块蛋糕虎视眈眈,会有相当一部分不法分子在网络上利用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自由的特点,在网络上进行造谣传谣,进行虚假信息的传播。因此,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既有大众快速知晓新闻的好的一面,也有不断要接受很多虚假新闻的坏的一面。这个时候,官方主流权威媒体就显得尤为重要,主流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的时候一定要高度重视信息的质量,抓住人们对于主流媒体的信任,用权威深度又具有可读性的文章去重新唤起大众对于深度报道的阅读兴趣,因此,要核实每一条深度报道的真实性,在人民群众心中确立起公信力。
(三)品牌效应明显
由于网络时代下的信息错综复杂,加上很多群众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大多数的群众就会选择相信更加有公信力的媒体。对于一家擅长深度报道、权威报道的主流媒体而言,在群众心中树立起公信力至关重要,一旦建立起信任感,这个媒体就会在群众心中更加的可靠。
(四)大大增加了新闻内容的可讀性
由于深度报道的存在方式是利用了人们可以更加容易拓宽信息面,通过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对信息进行掌握,所以作为媒体而言,我们也要借助这波优势,运用APP、公众号等平台来传播新闻信息。随着现在虚假新闻的增多,也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喜欢看主流媒体发布的新闻,特别是对某个重大事件或热点新闻的专业的、深度的剖析报道。因此,要抓住读者的心理,并且适应发展的要求,也就是主流媒体不能再单纯通过报纸来对新闻进行传播了,而要建立起自己网和端,让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到信息,为人们提供不同的选择,尽量去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
二、网络时代环境下深度报道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互联网思维
虽然说目前的新媒体形式的优势很多,但是很多传统媒体行业采写的思维模式和采写模式都还处在传统媒体的形式中,没有能够及时做出创新,对于网络市场的把控还不够严谨,对于新环境并不能够及时的做出调整,并不能完全的适应新环境,如果只是仅仅把传统媒体上的媒体形式照搬到网络上,很显然是不能够真正的实现传播的创新的。
(二)采写规范化不符合人们现代的阅读习惯
很多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并不能够把控住当下观众对于信息的需求性,而他们还是对于原来的传统媒体的采写形式进行规范化采写,很显然与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是相悖的。如今的群众更喜欢阅读碎片化的和短小精悍的阅读,所以要将信息简洁化才能够更加符合当代阅读者的需求,也就是说要升级深度报道的写法,要把鲜活的故事和面上的材料相结合,不能一大段一大段的布局,这会让读者产生视觉疲劳,要追求多段少字的结构,而且还要把很多专业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多用百姓的话语,这样才能增强群众的阅读感。
(三)自身专业技术欠缺
再者,提高记者自身的专业水平也很重要,为何现在深度报道的采写创新能力不足,归根结底并不是因为媒体采写缺乏创新意识,而是大多数的新闻记者都是越来越年轻化,年轻人居多,工作能力有待提高,采写缺乏专业知识,由于采写的信息都过于单一,所以对于综合能力来说并不是很强,只是一直专注于一个工作,如果不能够进行系统的工作习惯,就不能够成为一个网络时代的合格深度报道工作者。
凡有深度的文章,不论何种体裁,总是内容上有若干层次,结构上分若干段落,成为一篇既完整又严密的作品。深度报道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由许多部分组成,记者在酝酿深度报道的主题时,也要同时研究如何组织材料,如何安排人物、事件,怎样处理情节,怎样布局场面,何处“浓墨重彩”,何处“轻描淡写”,开头和结尾怎样呼应等等。这些部分只有作了严密而匀称的安排布局,才能把采访到的深度报道的内容统一组织起来,完整地反映一个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使主题思想突出出来。如果深度报道只是“一团乱麻”,找不到头绪,收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那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记者要在实战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针对网络时代背景下深度报道出现问题的相关建议
(一)提高新闻记者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
一个优秀的记者应该时时刻刻把握好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不能够逾越自己的原则,在进行深度报道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不能胡编乱造,也不能断章取义,在职业素养方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并且对于新闻方面秉持始终如一。新闻记者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够跟得上时代的节奏,能够做好第一线新闻的采写,在学习过程当中也应该适当的提升自己的选材能力和写作能力,因为只有结合了这些因素全部融为一体,才能够写出一篇真正高质量的新闻稿。有着够强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才是记者在工作中的矛与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在新闻界站稳脚跟,才能够在采写过程中将事件完整的还原,不捏造事实,便于将新闻的实际情况实时的反馈给大家。具有职业道德应该是新闻行业最应该坚持的一点,因为主流媒体是广大群众以及社会的喉舌,所以第一时间发布正确的新闻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情,这样才能够为社会带来正确的舆论导向,为社会带来良好的氛围。 (二)提高深度报道的把关能力
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日益发达,大家从网络上获取信息更加便捷、快速。然而,不容忽视的是,這些信息良莠不齐,因为随着自媒体等的兴起,新闻从业人员进入的门槛越来越低,注定了会有很多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达不到的工作人员进入行业,这对于新闻业来说可以说是一种很大的打击。对不断被“挤兑”的主流媒体而言,这是“危机”,同时也是“机遇”。虽然在互联网已经完全普及的今天,信息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相比原来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群众都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任何信息,但无论传播方式和传播技术如何变化,对优质内容的需求依然存在,“内容为王”依旧是王道。高品质的深度报道输出,依旧是主流媒体的一张“王牌”。写好深度报道,不仅要求记者具备敏锐的新闻嗅觉、扎实的采访功底、专业的写作能力,还要求具备厉害的把关能力。一篇深度报道从采写、成稿到刊发、传播,需要经过多道“工序”,一个环节出错,就有可能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对党媒而言,如果不把好关,就会对党媒树立的权威性、公信力造成无以弥补的损失。虽然每个媒体都有编辑负责对稿件进行编辑、把关,但记者才是第一“把关人”,也是稿件的“第一责任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业务水平以及政治素质,在内容上把好关,才能给大众带来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的高品质新闻。相信只要所有新闻工作者一心奋勇向前,坚持原创,做好可读性强的深度报道,就能够对新闻这一行业带来新的发展。
四、深度报道创新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树立互联网思维
在当前这个时代的大环境下,因为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对各种信息进行发布,所以对于深度报道记者的互联网思维和敏锐的观察力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互联网思维是指新闻工作者,不仅要能够熟练完成深度报道的写作,还要能够熟练的运用互联网的优势,能够通过大数据以及云计算来将阅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喜好进行一个归纳,给予受众一个更好的阅读体验。新闻记者在完成报道后,还要加强与新闻编辑的沟通、交流,共同搜集、整理读者对报道的反馈、评论,及时做出调整,并在今后的内容制作时注意更加的贴近人民需求。
(二)编辑转变角色定位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中,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深度报道编辑的地位已经和原先的角色定位完全不同,原来因为经过编辑把信息整合好通过媒体的方式发出来,受众是属于被动接受信息,可是现在由于信息的广泛性,受众可以更加自由的选择自己对于信息的接受途径,处于一个主动的地位了,这就无疑增加了媒体行业之间为了留住受众而产生的竞争,所以编辑要快速的获取并捕捉信息。
(三)快速联动新闻资源
在融媒体时代,各种媒介不再只是单一的存在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与联系越来越紧密。为增强深度报道的影响力、传播力,就需要快速联动新闻资源。比如融媒体时代,各个主流媒体都在转型,不仅有报纸,还有网、端等各类新媒体,通过联动的方式,实现深度报道“一次采集、多方呈现”,就能实现资源和技术的共享,最大化实现深度报道的新闻价值。
因此,记者和编辑要协同作战,不仅要能够写出可读性强的深度报道,还要有融媒体思维,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丰富内容,使产出的深度报道作品备受青睐,这样就能够使越来越多的受众爱上深度报道,享受细细品读的乐趣,让快生活,慢下来。
结束语:深度报道作为一个日渐显示强劲势头的新闻报道品种,的确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但是,只要抓住上述几个采写中的主要问题,脚踏实地的认真对待,其它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顾昱东. 写好深度报道的几个关键问题[J]. 城市党报研究, 2008, 000(004):38-40.
[2] 张于喜. 深度报道须注意的几个问题[J]. 中国地市报人, 2011(2):52-53.
作者简介:
陈丹(1983—),女,汉,贵州省凯里市人,本科学历,记者,研究方向:新闻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