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模式下饲用燕麦与青贮玉米的生产性能及品质

来源 :草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wang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充分挖掘四川地区丰富的水热资源,建立饲草料周年生产体系,进行了不同种植模式下青贮玉米(Zea mays)与饲用燕麦(Avena sativa)产量和品质的研究.结果表明:随播期延迟,燕麦和青贮玉米生育期均缩短.晚秋播种\'林纳\'综合表现良好,可前作青贮玉米.青贮玉米播期为5月21日时,\'奥玉3628\'表现最优,可作为两季青贮玉米轮作模式中的第一季饲草.播期为8月21日时,\'雅玉158\'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两季青贮玉米轮作模式中的第二季饲草.“青贮玉米\'奥玉3628\'→青贮玉米\'雅玉158\'→饲用燕麦\'林纳\'”轮作模式下饲草全年生长时间长达339?d,全年干草产量高达48905.15?kg·hm?2,粗蛋白产量达5388.35?kg·hm?2,显著高于其他种植模式,具有良好的推广利用潜力.
其他文献
以亚柄薹草(Carex subpediformis)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的方式,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其生长发育和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并计算耐盐阈值.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亚柄薹草的株高、冠幅和干重均呈下降趋势.在盐胁迫条件下,亚柄薹草叶片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游离脯氨酸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之相似,且游离脯氨酸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以亚柄薹草生物量下降50%为标准,建立回归方程求得亚柄薹草对NaCl
本研究利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希腊牛至(Origanum vulgare?ssp.?hirtum)种子,构建突变体群体,并筛选具有优异性状的牛至突变体.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牛至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显著下降(P?<?0.05),400?Gy及以上的辐射剂量导致牛至种子萌发后胚根停止生长,无法成苗.在100~200Gy辐射剂量下,获得8170株M1代突变体群体.参考未处理对照株系的田间表型,筛选获得了一批植株高大、茎节短、分枝多、大叶、叶色及花色变异等诸多类型的突变体,为高产优质牛至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