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高学生是应试教育的弱势群体,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如自卑、消极、偏执等。本文结合笔者作为职业高中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实践,探讨了巧用各种心理效应来改变、扭转以至消除职高学生不良心理的问题,以帮助职高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并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体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教育管理;职业高中;心理效应;不良心理;消除
职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直接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职高学生处在就业前的准备阶段,此阶段职业高中德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便能自觉遵守行业所需要的职业道德。要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就必须有健康的心理,所以关注并培养职高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本校职业高中学生的现状
笔者所在的职业高中位于苏南经济较发达地区,不论城乡,大部分家庭丰衣足食、收入稳定,地方政府和一般家庭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在优胜劣汰的法则下,上职业高中的学生有以下特点:
1.一部分学生比较任性、软弱、娇生惯养、怕吃苦、怕动脑。
由于家中的宠溺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父母觉得这样的年龄还是应该在学校里“关着”比较好,于是出资再让他们接受三至五年的职业教育。他们视“职业教育”为比普高教育低下的,没有多大作为和前途的“饭碗教育”。
2.一部分学生习惯差,抽烟喝酒,打架早恋,不能明辨是非。
这些学生是因职校生源不足而不得已收下的“困难生”,他们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差,言谈举止不文明,不服从老师的管教。受社会上不良习气的影响,有些学生喜欢惹事生非、争风吃醋、迷恋网吧、深夜不归、东游西荡,无心思学。
总之,前一部分学生有自卑、消极的特点,后一部分学生有偏执、乖戾的倾向,他们普遍缺乏积极向上的愿望,在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获得的知识和技能面前畏难怕苦,缺乏斗志。基于该现状,笔者以为职业高中的班主任可以用各种心理效应来积极矫治学生的不良心理,规范学生的行为,提升学生的素养,最终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消除学生不良心理的策略
1.利用“瓦拉赫效应”,消除职高学生的自卑心理。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给他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此后,他改学油画,可成绩全班倒数第一。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多数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
瓦拉赫的成功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后人称此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要达到“瓦拉赫效应”,首先我们要相信:再差的学生身上也有优点,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就要求教育者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学生多维度多视角发现自我价值,在学习和生活中展现自己的特长,同学间互通有无,既能互相帮助,增进友谊,又能进一步在同学的肯定评价中强化自己的特长。班主任要找准契机,创设合适平台,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如志愿者便民活动,一年一度的艺术节,班主任不可错失这些让学生展现自我价值的良机,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克服畏难情绪和自卑心理,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提前与社会接轨。
2.设置“配套效应”,改变职高学生的消极心理。
不少职高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或简单粗暴,动辄打骂;或疏于管理,放任自流。还有不少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由于父爱或母爱的缺失,时常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种种不良的家庭教育,会造成孩子撒谎、逃避、极端、玩世不恭等心理特点,久而久之,他们会戴着有色眼镜看社会、看人生,无视老师的批评教育,软硬不吃,感情冷漠,处世态度消极。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寻找感觉,总觉得家具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这种现象被称作 “狄德罗效应”,亦可称之为“配套效应”,也就是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平衡的现象。
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应精心为学生准备几件有价值的“睡袍”。如:创设洁净文明的班级环境,在学生经意不经意间升华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强化班级集体荣誉观念,让学生在团队中体会自己的责任心和上进心以及团队合作的必要性,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扭转职高学生的消极心理。
3.防止“半途效应”,扭转职高学生的偏执心理。
“半途效应”是指在激励过程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的目标行为的中止期多发生在“半途”附近,在人的目标行为过程的中点附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极其脆弱的活跃区域。行为学家提出了“大目标、小步子”的方法,对于防止半途效应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对于偏执的行为和心理,教师一般都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但往往头痛医头,缺乏延续性,致使教育的效果夭折在半途。因此,教育者应不断总结经验,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如:班会是一种经常性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班主任可利用班会教育给学生精神加餐;目标激励作为调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应贯穿于管理活动过程的始终,通过目标激励给学生引航;班主任还应做好“追踪教育”,巩固教育成果,通过记录成长档案促进学生发展。这样持之以恒,使学生的心理朝着全面健康的方向发展。
4.巧用“南风效应”,驱散职高学生的乖戾。
职高学生大多数是以沉重的步伐迈进职校大门的,家长的责备,老师的抱怨,社会对职业高中的偏见,像一把沉重的枷锁套在他们头上,为此,他们中不少人采取的是消极的自我防御机制,他们比普通高中学生更具敏感性。有时教师会气恼地说:“你怎么这样笨?”职高学生就会很敏感,他们会感到自尊心受到了极大伤害,觉得老师让他们在同学面前丢脸,以至迁怒于老师,做出一些行为乖戾的事。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这样一则寓言:在风的家庭中,南风和北风一直较着劲儿,互不服气。一天,北风提出他们比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捷足先登,刮起凛冽强劲的寒风,没有掀去大衣,反而使行人将其裹得更紧。稍后,南风徐徐吹动,一时间风和日丽,暖意融融,行人顿觉春意上身,解开纽扣,继而脱去大衣。这则寓意深刻的寓言后来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概念,被称之为“南风效应”。“南风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特别注意讲求方法。同一目标,方法不一,结果往往大相径庭。
三、结束语
当然,职业高中学生中存在的不良的心理特点绝不止以上这些,但以上所述都是较为普遍的。只要教育者了解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并正确地给予疏导,就能使职高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并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
[1] 于建福.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新概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26-135.
[2] 卢西宁.德育工作对班主任素养的要求[J].吉林:职业技术教育,2001(19):21.
【作者简介】金建军,苏州大学教育学院2007级教育管理硕士。
关键词:教育管理;职业高中;心理效应;不良心理;消除
职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直接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职高学生处在就业前的准备阶段,此阶段职业高中德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便能自觉遵守行业所需要的职业道德。要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就必须有健康的心理,所以关注并培养职高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本校职业高中学生的现状
笔者所在的职业高中位于苏南经济较发达地区,不论城乡,大部分家庭丰衣足食、收入稳定,地方政府和一般家庭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在优胜劣汰的法则下,上职业高中的学生有以下特点:
1.一部分学生比较任性、软弱、娇生惯养、怕吃苦、怕动脑。
由于家中的宠溺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父母觉得这样的年龄还是应该在学校里“关着”比较好,于是出资再让他们接受三至五年的职业教育。他们视“职业教育”为比普高教育低下的,没有多大作为和前途的“饭碗教育”。
2.一部分学生习惯差,抽烟喝酒,打架早恋,不能明辨是非。
这些学生是因职校生源不足而不得已收下的“困难生”,他们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差,言谈举止不文明,不服从老师的管教。受社会上不良习气的影响,有些学生喜欢惹事生非、争风吃醋、迷恋网吧、深夜不归、东游西荡,无心思学。
总之,前一部分学生有自卑、消极的特点,后一部分学生有偏执、乖戾的倾向,他们普遍缺乏积极向上的愿望,在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获得的知识和技能面前畏难怕苦,缺乏斗志。基于该现状,笔者以为职业高中的班主任可以用各种心理效应来积极矫治学生的不良心理,规范学生的行为,提升学生的素养,最终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消除学生不良心理的策略
1.利用“瓦拉赫效应”,消除职高学生的自卑心理。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给他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此后,他改学油画,可成绩全班倒数第一。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多数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
瓦拉赫的成功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后人称此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要达到“瓦拉赫效应”,首先我们要相信:再差的学生身上也有优点,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就要求教育者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学生多维度多视角发现自我价值,在学习和生活中展现自己的特长,同学间互通有无,既能互相帮助,增进友谊,又能进一步在同学的肯定评价中强化自己的特长。班主任要找准契机,创设合适平台,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如志愿者便民活动,一年一度的艺术节,班主任不可错失这些让学生展现自我价值的良机,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克服畏难情绪和自卑心理,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提前与社会接轨。
2.设置“配套效应”,改变职高学生的消极心理。
不少职高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或简单粗暴,动辄打骂;或疏于管理,放任自流。还有不少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由于父爱或母爱的缺失,时常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种种不良的家庭教育,会造成孩子撒谎、逃避、极端、玩世不恭等心理特点,久而久之,他们会戴着有色眼镜看社会、看人生,无视老师的批评教育,软硬不吃,感情冷漠,处世态度消极。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寻找感觉,总觉得家具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这种现象被称作 “狄德罗效应”,亦可称之为“配套效应”,也就是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平衡的现象。
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应精心为学生准备几件有价值的“睡袍”。如:创设洁净文明的班级环境,在学生经意不经意间升华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强化班级集体荣誉观念,让学生在团队中体会自己的责任心和上进心以及团队合作的必要性,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扭转职高学生的消极心理。
3.防止“半途效应”,扭转职高学生的偏执心理。
“半途效应”是指在激励过程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的目标行为的中止期多发生在“半途”附近,在人的目标行为过程的中点附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极其脆弱的活跃区域。行为学家提出了“大目标、小步子”的方法,对于防止半途效应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对于偏执的行为和心理,教师一般都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但往往头痛医头,缺乏延续性,致使教育的效果夭折在半途。因此,教育者应不断总结经验,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如:班会是一种经常性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班主任可利用班会教育给学生精神加餐;目标激励作为调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应贯穿于管理活动过程的始终,通过目标激励给学生引航;班主任还应做好“追踪教育”,巩固教育成果,通过记录成长档案促进学生发展。这样持之以恒,使学生的心理朝着全面健康的方向发展。
4.巧用“南风效应”,驱散职高学生的乖戾。
职高学生大多数是以沉重的步伐迈进职校大门的,家长的责备,老师的抱怨,社会对职业高中的偏见,像一把沉重的枷锁套在他们头上,为此,他们中不少人采取的是消极的自我防御机制,他们比普通高中学生更具敏感性。有时教师会气恼地说:“你怎么这样笨?”职高学生就会很敏感,他们会感到自尊心受到了极大伤害,觉得老师让他们在同学面前丢脸,以至迁怒于老师,做出一些行为乖戾的事。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这样一则寓言:在风的家庭中,南风和北风一直较着劲儿,互不服气。一天,北风提出他们比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捷足先登,刮起凛冽强劲的寒风,没有掀去大衣,反而使行人将其裹得更紧。稍后,南风徐徐吹动,一时间风和日丽,暖意融融,行人顿觉春意上身,解开纽扣,继而脱去大衣。这则寓意深刻的寓言后来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概念,被称之为“南风效应”。“南风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特别注意讲求方法。同一目标,方法不一,结果往往大相径庭。
三、结束语
当然,职业高中学生中存在的不良的心理特点绝不止以上这些,但以上所述都是较为普遍的。只要教育者了解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并正确地给予疏导,就能使职高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并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
[1] 于建福.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新概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26-135.
[2] 卢西宁.德育工作对班主任素养的要求[J].吉林:职业技术教育,2001(19):21.
【作者简介】金建军,苏州大学教育学院2007级教育管理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