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散而神聚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enx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散文,大家不由自主地会想到那华美瑰丽的语言,奇特丰富的想象,摇曳生姿的结构,明丽清新的意境,意味深长的哲理——文字任意挥洒,轻快活泼,又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赞叹之余,又不禁犯难了:如此自由灵活无拘无束的文体,到底如何创作呢?
  这就得抓住散文的基本特点“形散而神聚”了。所谓“形散”,是指散文运笔如风、不拘成法,犹如清泉出山,任意流淌,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尤贵清淡自然、平易近人。所谓“神聚”,主要是说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集中。鄂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本中贾平凹的《月迹》在“形散而神聚”上体现已臻化境。
  文章写的是童年的一个中秋之夜追寻月亮的往事,作者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娓娓道来,充满了童趣和幻想。文章以“寻月”为线索,将“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瞳见月”多个情境串联起来。虽然描写的是各处不同之月的不同情态,但丝毫不散乱,反而能从各个方面展现月亮的柔美迷人,表达作者那种月一般纯洁、真挚、明亮的心境,这正是所谓的“形散而神聚”。作者表面上是写各个地点的月,其实只写了一个心中的月亮。作者将月亮作为中心意象来描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诗意化的气韵生动、月美人美的图画,同时引导我们思考人生。作者赋予“月”以象征意义——美好的事物,这种象征意义启示我们不断追求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生。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学到以下几点来实现散文的“形散而神聚”。
  一、选定一个中心意象。课文《月迹》中的中心意象是“月”,“月”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所以应选择一个富有诗意、哲理或情意的能够承载主题的事物作为中心意象。“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学会做大自然的观察者、聆听者,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看一朵云,细心去听一缕风;听听鸟鸣,嗅嗅花香;触摸一棵树,寻觅一方土地,用目光追寻一道光。你会发现它们都有自己的轨迹,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
  二、打造一条明晰的线索。为了做到“形散而神聚”,在结构上应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连缀起来,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使之共同为中心服务。人物、事件、情感、时间和空间都可以作为行文的线索。仍以《月迹》为例,全文以“寻月”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同时在寻月的过程中,又有“中堂”“院内”“院外”等空间顺序的变化;同时还以孩童“失望”“嫉妒”“惊奇”“满足”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同时奶奶也是文中不可或缺的线索人物。当然,像如此多线并进的文章实属少见,一般有一条明晰的线索即可。
  三、选取丰富又贴切的素材。生活永远是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素材的选择应该是基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与用心体会,并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月迹》中写到穿衣镜上轻盈挪移的月、院子里圆满澄澈的月、酒杯里酥酥的月、河水中倒映的灿灿的月以及孩子们眼里无邪纯净的月,这些丰富的充满生活情趣的素材为后文点明题旨蓄足了势。文章结尾写道:“它(月)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作者以他独特的感悟告诉读者:美属于每一个人,人人都应该拥有美。这一切均源于作者独特的个性、感受力以及对生活的细心观察。
  日迹 郑欣妍
  秋末近冬,天空常常是阴沉的。
  乌云似的烟雾掩住晚霞,空中一片不暗不亮的光,孤独地蜷成一团。
  正值学期末,我的肩上是重重的压力与期待。与我做伴的只有阴云,我总是抬头寻找日光的一丝痕迹,渴求哪怕一丝微光驱走阴云。
  某一天,日光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书桌前,洒在那盆小仙人球上,它像长了翅膀,蹿到我的笔尖上,又跳进我的杯子里,颤颤地、一动也不敢动了,生怕自己融化在水中。我惊讶地捧起杯子,日光溜到杯口,一眨眼,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我要找到它。”我自言自语。
  我放下笔,冲出家门。日光就在前面那片树阴旁候着我,满地的日光碎片,好像打破了的五彩玻璃一般,闪耀着迷人的光彩。
  我喜出望外地奔上前,那团华彩却不见了,只留下孤零零的树和孤零零的我。
  我感到一阵疲惫与酸涩,倚着大树望向天尽头的阴云。一阵风吹过,树叶沙沙响,我追寻的那丝日迹又消失了。
  像是在鼓励我,一缕亮光从天空射下来,迷蒙中,太阳露出半个脸,即使隔着霧,也能看清云后耀眼的金色。
  我朝着光亮跑过去,急切地想抓住光芒,可它只是拂过大地和小草,没有丝毫再现的意思。
  我很疑惑:为什么太阳能停留在任何地方,却始终不愿停留在我的身上哪怕一秒钟呢?
  我努力追寻,它也溜得越来越快。一片乌云飘来,丝丝细雨纷纷扬扬。我站在雨中思索。
  不知过了多久,雨停了。一抬头便看到全世界都是满满的太阳。每片树叶上都有水珠,小溪仍哗哗地流着,那盆小仙人球仍摆在桌上。
  不过,每滴水珠都映着一个小太阳,一闪一闪的,散发着五彩的光。
  其实不用盲目追寻,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小太阳,找到自己的日迹,就找到了动力与希望。
  教师点评
  追逐太阳,就是追逐光明,追逐力量。
  作为夸父的子孙,追逐太阳和阳光的痕迹,是每个人儿时都做过的事。小作者寻找日迹的过程并不顺利,首先“天空常常是阴沉的”,日光的痕迹就显得极其可贵,从笔尖到杯子里,从家中的书桌到门外的树林,从“太阳露出半个脸”到“丝丝细雨纷纷扬扬”,暗示出在现实生活中小作者担负着沉重压力与期望。两两相映,对日迹的追寻可算是一种仪式,是对自己灵魂深处力量的挖掘与肯定。直到文末“每滴水珠都映着一个小太阳”,小作者的思考与感慨水到渠成,感染读者。
  (文中)
  风迹 张佳睿
  单手扶着车把,在空旷的小路上飞驰着,一只手慢慢伸展,迎着风。可风从来不会从手心里吹过,它总是从指缝间钻过去,不给我抓住的机会。继续飞。
  总幻想着,在我指尖接触过的地方,风能化作淡淡的雾的颜色,在我身旁打着旋涡。   小时候住在徐东,对门的女孩名叫春天,爸爸妈妈一有时间就会带着我们骑上单车远行。
  秋风吹在脸上,凉飕飕的,摸不着,看不见,却能感受得到,感觉异常奇妙。
  “妈妈,风为什么看不见?”
  “但你能感受到它呀,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啊。”
  “力量?它能带我们去哪里?”
  “对呀,阿姨,告诉我们!”
  妈妈侧着头,微微一笑,突然加快了速度,我们也赶紧加快速度赶上妈妈。我们飞快地向前冲,追着风,朝着它的方向,向前走,向前走。
  风吹过的地方,树枝带着树叶在风中摇曳,有那么几片粉红的花瓣,被风吹落,却又倚着风,慢慢旋转飘摇。可风终是要向前跑的,终于,花瓣无声地坠在湖面上,片片涟漪,继而又被风吹走,蔓延,然而风又朝前……
  我们正兴致勃勃地循着风,妈妈却突然停下:“看见了吗?风总是向前的,它的力量,便是把我们带向前,向前看,永不后退。”
  我们满脸诧异地望着妈妈,可她只是淡淡一笑:“走啦!”
  四处追着风,我突然醒悟了,猛然加快速度。速度越快,风带给我的气息越浓重。我追着它,想要寻找它的踪迹。
  我喜欢风,喜欢它留下的足迹,喜欢追逐它。很久以后我才真正明白妈妈那句话的意思:风就像我们的明天,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就像风虽会停却永不后退。
  追逐着风,我明白,我永远不可能把它握在掌心,但我想,我会和它一样,永远面向前方,向前看,永不后退。
  你好,风。
  你好,明天。
  教师点评
  一次普通的风中骑行,让小作者领悟到“面向前方,向前看,永不后退”的道理,与其说这是风的启发,不如说是小作者对自己的期望和鼓励,是自己对未来的庄重宣言。
  文章格调明朗,语言清新,有感染力。
  (文中)
  光迹 张妍
  一个宁静的早晨,我戴着耳机,轻轻翻阅着杂志。内心平静如水,没有一丝涟漪。直到一缕明媚的阳光透过玻璃窗……
  它就那样进来了,探头探脑地跳跃着进来了,不偏不倚落在书桌上,映在我的脸上,让我暖暖的。空气中悬浮着安静的尘埃,我伸出手接住一缕阳光。它安静地躺在我的掌心,仿佛婴孩眷恋摇篮一般。我喜欢这早晨的阳光,暖暖的,静静的。阳光照进心底,所有烦恼一扫而空。
  临近中午,那缕温暖乖巧的阳光似乎消失了,我寻找它的踪迹,但一无所获。
  可我的书桌上停留着一大道耀眼的阳光,张扬得刺眼。再伸出手接它,便有一阵灼热感。犹如一个顽皮的孩子,一直蹦蹦跳跳的,趁我不注意时,一下就挣脱了我的掌心。我喜欢临近中午的阳光,机灵的,活泼的。
  午后,刺眼的阳光变得柔和些,它不再稀罕我那书桌的方寸问,跑到别处尽情挥霍去了。我又一次寻找它的足迹。原来它不委屈自己,找到了更宽敞的阳台,那里还有许多它的朋友,它与伙伴们融合在一起,更亮更暖了!多肉植物被它映得更绿了,显得很可爱。我喜欢午后的阳光,静谧的。
  黄昏,它褪去刺眼的白光,变得暗黄恬淡。它把我的影子拉得好长,披满日落阳光的我感到很满足。
  阳光随处可见,它在每个人的心里。当乌云密布时,回望下阳光留在心中的痕迹吧。光的足迹,飘忽不定,它却驻足在每个人的心中。
  教师点评
  早晨的阳光是暖暖的、安静的;中午的阳光是机灵的、活泼的;午后的陽光是静谧的、柔和的;黄昏则变得暗黄恬淡。阳光的多姿多彩和别具特色就这样通过小作者细腻的笔触展现在我们面前。读罢此文,我们心中只有光吗?不,在我们面前呈现的是一个温馨美好的世界,温暖,静谧,“我感到很满足”,“烦恼一扫而空”,这个世界也许是光带给我们的,也许是每个人心中本来就存在的,如同作者所说,“阳光随处可见,它在每个人的心里”。
  阳光无形,本难摹画,但文中的阳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温暖的、调皮的、安宁的,种种姿态,活灵活现,生动俏皮。
  (文中)
  片段
  雪纷纷扬扬,风吹来,雪花忽而这里,忽而那里,轻盈曼妙,舞姿蹁跹。漫天飞舞的雪花像空中的小精灵,尽情挥洒,自由飘落。既高傲自由,又淘气任性,田野里、房屋上、小溪里、大路上,到处都铺满了。不过,雪花轻盈美丽,触地即化,应该如风过无影,雁过无痕一般吧?难怪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像柳絮那样轻薄柔嫩,真让人有我见犹怜的感觉呢!
  雪一直下着,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到了晚上,路上的积雪越来越多,院子里也铺了厚厚一层。第二天我们起来时,雪已经占领了整个世界,走到院子里都有些费劲,路呢,当然被雪封堵了。
  看似弱小的东西,也蕴藏着我们容易忽视的巨大力量。
  ——武汉市第四十九初级中学初三 徐江
  《雪迹》
其他文献
唐肃宗时,洛阳县尉柳延穿着黄色便衣外出,被巡官拦住盘问。县尉只可穿八品青色公服,而指责他违反夜行法禁的巡官,应是他的属下。但巡官不认识这位新来的上司,见对方出言不逊,竟喝令手下逻卒一起上前,将柳延痛殴一顿。此事上达天听,肃宗下诏:今后凡有品阶的官员,在履行公务时一律正规着装,并在品服颜色上进一步细化品级区分,如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等等,确保“只认衣衫不认人”,避免再闹以
明明已是隆冬,可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和周围升腾的热气,我却觉得百花齐放、鸟唱蝉鸣。  那是一家位于闹市区的早餐店,里面有一群从清晨就开始忙碌的人。从我记事起那家店就存在了,店面十分简陋,甚至破旧,但每天天蒙蒙亮就有不少人排队了。  我常去那里买早餐,吃惯了他们家的饭团、油条、小笼包,也看惯了店内外忙碌的身影。小店门面不大,摊子摆在外面。里面的人和面,行云流水般做出包子、馒头,再飞快地放进蒸笼里,动作
十三岁,我拥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我已不再青涩,什么都变了:爱好变了,性情变了,思想也变了……十三岁,我爱上了安静。儿时的我总是疯疯癫癫的,和楼下的小朋友们追来赶去。现在的我喜欢静静地坐着,看着四周发呆;喜欢静静地看书,感受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  十三岁,我有了知心朋友。以前有了烦恼,总是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半天也不说一句话。现在有了自己的QQ,可以和好友敞开心扉畅谈很久,把藏在心里的喜悦或
靳东和他的团队,无论如何也不会想以这样的方式上热搜。   起因是“六旬追星女子闹离婚”事件。江西男子陈峰(化名)向媒体求助,说自己的老伴黄月(化名)打今年初开始,就在短视频平台痴迷上了知名演员靳东。为了“靳东”,她茶饭不思,人也瘦了。每天跟丈夫吵架,觉也不一块儿睡了。   在黄月心里,她已然是“被靳東锁定的女人”。屏幕里的“靳东”,对她嘘寒问暖,会跟她“对词”,向全中国宣告对她的爱意,还要给她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不少大屠杀的幸存者在“二战”后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但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养成了奇怪的“习惯”——即使市场上商品并不短缺,也要往冰箱里塞满食物。很多食物储藏久了就会过期甚至变质,但他们宁可把食物扔掉,也绝不能容忍缺少吃的东西。对这些当事人而言,饥饿的记忆是如此刻骨铭心,他们再也不能、也不想挨饿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生活状态可以迅速地发生改变,但心态的改变是有延迟的。  
在波兰肯杰任科兹莱县,县政府每年都会举办一个业余年轻消防员比赛,参赛的队伍由县里各个地区派出。2019年,该县奥德赞斯基村庄派出的队伍居然都是由年轻的女孩子组成,这引起了波兰本国媒体的注意:这个村庄没有男性青年吗?为什么不派出年轻的男性业余消防员?   经波兰本国媒体报道后不久,这件事情就发酵成了一个国际新闻。因为经调查,人们发现了一个令人诧异的现象:该村庄居然有近10年没有男婴出生了!  
西藏军区官方微博7月1日开通,首条视频就引发关注,其中包括西藏军区在高原进行多型火炮实弹射击演练的高清画面。与此同时,印度也加紧采购榴弹炮炮弹,还向边境地区部署了T-90主战坦克,并有可能部署远程火箭炮。或许有人会问,航空兵、导弹逐步成为战争舞台主角时,为什么今天很多国家仍然重视炮兵发展?炮兵在高原山地作战中到底能发挥哪些作用呢?      “陆战之神”为何仍受钟爱   火炮自发明以来,就以
每天划船两小时接送学生,他坚持了10年  在重庆市大足区,一座响水滩水库阻隔了孩子们的上学路。从水库那头的李家坝子,到水库这头的陈家坝子,孩子们步行上学需要绕水库一圈,花费两个多小时;而划船的话,一个来回只要半个小时。为了给上学的孩子提供方便,2007年,刚刚“民办转公办”的教师李从书自费买下第一条小木船,既当老师,又当船夫,每天接送孩子们上学、放学,lO年来从不间断,没有收过一分钱。如今,木船已
入夜了,路灯还没亮就有人敲门。  敲门声热热闹闹,像有很多人,妈妈立即打开了门。  人一下子拥进来,提着大包小包,恭恭敬敬地叫“老师”,把我和妈妈请出去吃夜宴。  来到一家快餐馆,哥哥姐姐们显然不是很有钱,大家围成一桌勉强坐下,大包小包的礼物全慷慨地送给我了。细雨霏霏的夜晚,温和的灯光,映在每个人的脸上。  菜陆续登场了。黄色的枇杷,清蒸小黄鱼,好大的一盘,上面亮晶晶地闪着油光,两节新鲜的葱显然为
昨日走亲戚,访一姑婆。姑婆的脸上沟壑纵横,眼角爬满了褶子。她的牙虽全,但有的已缺损,有的是蛀牙。姑婆以为小孩子不爱喝茶,便拿出一盒麦芽糖。“老了,牙齿不好了,你们少年家多吃点儿啊!”我欣然举着一丸麦芽糖,看着斜光落在糖上,金色、褐色的绸子样的纹路交织在一起。  爸爸卷了一丸,合上盖,笑着对我说:“你小时候就特别爱吃糖,牙齿蛀了好几颗。你妈怕你牙齿蛀光了,不让你吃糖。你就偷偷摸摸的,每天中午算准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