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罗伟章长篇小说《谁在敲门》探索了新的家族叙事模式从而对中国当代城市化进程及其结果做了更加有效的现实书写,具有重要的文学史和思想史价值.这部小说采用了横向的代际结构对家族成员的生命史进行塑造,提升了家族叙事对社会现实的关涉广度;采用丰富复杂的叙事结构,加深了家族叙事进入社会现实的思想深度;在城乡二元结构中展示人物的命运,深刻展示了城市化对乡村的消解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乱象.《谁在敲门》创造了独特的家族叙事模式,也取得了审美性与思想性的双重成功.
【机 构】
:
扬州大学文学院;鲁东大学张炜文学研究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伟章长篇小说《谁在敲门》探索了新的家族叙事模式从而对中国当代城市化进程及其结果做了更加有效的现实书写,具有重要的文学史和思想史价值.这部小说采用了横向的代际结构对家族成员的生命史进行塑造,提升了家族叙事对社会现实的关涉广度;采用丰富复杂的叙事结构,加深了家族叙事进入社会现实的思想深度;在城乡二元结构中展示人物的命运,深刻展示了城市化对乡村的消解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乱象.《谁在敲门》创造了独特的家族叙事模式,也取得了审美性与思想性的双重成功.
其他文献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平民教育运动中最富有成果的实践之一是识字教育.知识阶层在重估与确认了平民的价值之后积极开展具体行动试图给予平民以获取知识的自由,实现平民向公民的转变.本着将识字教育作为开启民智之首要任务,知识精英借助可用的媒介形式面向平民实施启蒙教育.他们结合当时中国平民的生存现实情境,编辑完成了以《平民千字课》为代表的一系列识字读本.这些出版物的形式及其传播模式建构了平教运动中知识精英与底层民众的基本交流框架.从这个框架搭建的背景以及参与其中的人员的具体选择方式可以看到知识精英、底层民众及知识媒
本文以陈继明的长篇小说《平安批》为中心,将文化传统如何在19、20世纪危难时代的中国延续的命题,诉诸具体的物质形态、人物主体及政治历史之中.探询百年来中国走进现代的历史场域里,郑梦梅等人物形象身上的仁义、德性、仪礼、信诺等伦理品质如何守持与更迭,尤其在20世纪的革命历史中,如何衍变为家国意识和民族精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行旅”中的曲折历程,尤其以“平安批”为物质载体,通过物之史、人之史与国之史的交织,展现出物质与文化、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多重纠葛,而作为总体性的文化传统,势必在
介绍患者参与内涵,分析患者参与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探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患者参与的方式及相关实践情况,提出建议,包括建立激励机制、加强患者宣教、提供政策支持等.
理论传播生态是思想理论的多元主体在传播扩散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构成的生态系统.在这一生态系统中,理论工作者基于理念、职责与贡献的不同,在总体上呈现“三重境界”.通过分析其在不同境界和层次中职责使命、创新理念以及传播模式的跃升和变革,揭示理论传播生态系统的演化发展趋势,从而为构筑媒体融合时代新型传播格局,实现新时代理论武装的使命任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可供借鉴的建议.
探究省域知识产权发展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对国家实现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确定我国省域知识产权发展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基于社会网络分析(SNA)和二次指派程序(QAP)对该网络进行特征刻画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省域知识产权发展关联紧密,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空间近临关系、科技服务水平和人力资源投入水平对知识产权发展空间关联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人均GDP差异抑制了知识产权关联网络的构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媒体深度融合与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着重探讨新时代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几个面向,提出从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改进传播策略、智媒体技术运用、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以及加强对新兴媒体管理等方面着手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占据互联网时代传播的制高点.
《周静原创童话丛书》(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扎根于民间故事土壤,营造了一个神奇又纯美的童话世界.故事融幽默风趣与清新质朴于一体,呈现了乡土家园中的至真至纯至美至善,以素朴的民间生存智慧和轻盈灵动的诗性品格给予小读者人格精神的价值引领和审美品味的濡养,是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又一力作.可以看出,周静有意识地让创作回到童话这一文体的根部,回归到童话的本源.
止庵的长篇小说《受命》在讲述一个与伍子胥、哈姆雷特故事遥相呼应的当代复仇故事的同时,还以考古学家或人类学家田野调查的姿态,细描了1980年代中期北京城的四季花事与文化地图,既还原、营造了有着感官温度的生活、时代氛围,构成了文学真实的坚实土壤,又在其基础之上生长起诗意与精神、审美之花,也即“真”既是“诗”诞生的基础,又是“诗”的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四十年是一个历史大视野.新时期文学则是一段与改革开放四十年同框的文学史.而离开了新时期文学四十年,又何谈新世纪二十年的中短篇小说?因此,在新时期文学四十年视野中看二十年中短篇小说,离不开“南方谈话”、中国经济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型,离不开与之伴生的大众文化、互联网媒介和阅读兴趣转移对传统文学市场的冲击,更离不开事关中国未来发展的一系列大事件.而“70后”“80后”作家历史地位的相对漂浮性,历史、思想和个人精神深度的欠缺,也是本文力图探究之处.
王蒙的旧体诗深潜着“李商隐情结”,真正构成了他的灵魂镜像.1989年以后,王蒙密集发表了多篇关于李商隐的研读文章,并对李商隐的诗句进行多种形式的创造性重组,足见他对李商隐的沉迷之深.王蒙的这种行为绝不止于文字魔方的游戏,之所以称之为“李商隐情结”,原因大概有二:其一,借李商隐表达未竟的文学理想和文化理想;其二,借李商隐的诗作,获得卡塔西斯的审美心理疗效.他的“李商隐情结”通过“蝴蝶”“蝉”“秋”等一系列与李商隐构成心灵通约的意象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