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导师,更是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而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师德建设则是关键。
【关键词】高校教师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高等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01-02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中对教师这一神圣职业有着明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也表明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重要性。高校教师是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高校生存发展之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师德建设有重大意义。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搞好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进而落实以德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是改进教学带动学风,提高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高校教师则面临着更多的外界诱惑。虽然大多数高校教师都能够自觉地按照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要求,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了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然而,在当前的现实条件下,也有部分高校教师,为谋求个人私利而逐渐放松了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放松了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因此,在新形势下必须加强高校教師职业道德建设,让高校教师不仅仅局限于为学生传授知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还要增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意识和本领。
1.目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责任心不强,敬业精神不足
高校教师的敬业精神是教师爱业、勤业、精业、创业的基本品质。在社会各行各业中,高校教师选择了从事培养人的事业,这是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反应,是对教育事业的重要战略地位的正确认识和确立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价值观的结果。
但是现阶段,由于利益分配结构的失衡,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高校教师队伍出现了显性和隐性的流失现象。部分高校教师只是把自己从事的工作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只是应付教学,无心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当中,不再精心按培养人才目标培养受教育者,不再进一步更新知识。有些高校教师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热衷于第二职业,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主次颠倒。另外还有一些高校教师热衷于出国、跳槽或搞兼职,将个人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之外,而将本职工作看成了“第二职业”。
1.2师表意识欠缺,忽视了教师的育人职责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教师最神圣最基本的职责,也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然而 ,有的高校教师对此却缺乏正确的认识,把教书与育人截然割裂开来,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教书”,只要完成了书本知识的讲授,也就算完成了自己应尽的职责,从而忽视了自己更为重要的“育人”职责。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有些高校教师不愿意从事学生思想工作,课余时间与学生接触少,不愿花力气去研究和掌握学生心理,不能针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部分高校教师师表意识淡薄,难以起到表率作用;有的教师不能以身作则、以身立教,不守纪律,我行我素,上课、开会迟到,缺勤不事先请假;有的教师接受学生宴请和贵重礼品,考试时送 “感情分”、“礼物分”;还有的教师利用课堂发泄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不注意自己言行对学生的影响;等等。
1.3团结协作精神差
部分教师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崇尚个人奋斗,只注重实现自我价值,同事间不但不相互尊重、取长补短、积极合作,反而相互诋毁,相互拆台,难以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2.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策略
2.1高校教师应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大学教师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具有将追求学术成就、传授专业知识与国家、民族的振兴联系在一起的优良传统。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作为强大的思想武器指导我们的实践,扎扎实实地做教书育人工作,以光荣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脚踏实地地推进人才培养工作;以崇高的理想信念来凝聚人心,帮助我们的学生确立人生目标,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一切准备。
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知识。通过有计划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使广大高校教师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辨别真善美、假恶丑,不断提高道德认知水平;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知识,提高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正确处理待遇与工作态度的关系,发扬为教育献身的精神和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高校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使他们把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与改革发展的实践相结合,形成宽阔的视野、远大的抱负,不仅仅局限于为学生传授知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还要增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意识和本领。
2.2 高校教师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高校教师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培养敬业精神,通过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刻苦磨练自己,努力提高道德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高校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很少,特别是青年教师,他们一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经历,生活阅历浅,对社会缺乏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所以,应当有安排,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深入到基层学习和考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了解国情,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对理论、对党的方针政策有更深刻的领会和感受,体会到实实在在的改革。 除此之外,高校教师应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公民的基本要求,同时应从执法高度,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等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法规条款的规定。
2.3高校教师应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作为高校教师,热爱自己的岗位是关键,敬业是基础,奉献是根本。作为人民教师,必须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必须热爱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有了对事业的热爱之心,才会乐于在艰苦的岗位上无私地奉献自己的聰明才智。
高校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窗口,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全社会职业道德的领头兵。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教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这个职业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无数学生们的道德基因的传接者。所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意义重大。
2.4加强高校的师资管理,完善教师职业道德监管体系
首先,学校要加强教师资格制的管理,在人才引进、岗前培训、职称评审、考核评优等政策中,进一步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道德评价体系,对教师职业道德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估。其次,实行教学督导制。可聘请教书育人好、教学经验丰富的离退休教师和部分在职人员组成教学督导组,随时听课和参加各种教学检查与评估活动,将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师德师风等列为评估重点。第三,实行导师制度。由学校组织安排师德修养、敬业精神、业务素质等方面优秀的中老年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全面培养,制订切实可行的指导培养计划并认真落实,以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科研关,同时以中老年教师优秀的师德风范教育和感染青年教师。
2.5要加强考评监督,完善教师职业道德的激励机制
首先国家应在教师待遇、职称晋升、出版书籍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鼓励优秀人才去从事高等教育事业。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应针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教师职业道德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不断提出新要求,完善新规范,制定实施考核细则。要加大依法治教力度,依法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的制约、激励和监督机制。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师德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工作,使教师有法可依,提高教师依法执教、依法育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其次对高校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建设应强化正面激励。对于那些在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教师要进行表扬、颁发奖状、授予荣誉称号等方式来肯定他们的贡献和价值。解决好教师的经济待遇,这是教师能够安心从事教育工作的保证;要切实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这是教师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的重要条件;要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教师人才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等,满足教师的高层次需要,这是教师创造性工作的根本保证。
除此之外,要进一步强化师德管理,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和督导评估,建立和完善教师师德档案,并把师德与教师评比先进、职称评定、晋级挂钩。
3.结语
高校是精神文明的窗口,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和造就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高校教师必须自觉地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提高自身修养,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需要。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所以高校教师要为民族的希望而奋斗,为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孙嘉亭.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50~553.
[2]王少鹏.蒋金泉.高校师德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3(3).
[3]蒋宗珍.论高校青年教师的合作学习[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4).
【关键词】高校教师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高等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01-02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中对教师这一神圣职业有着明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也表明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重要性。高校教师是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高校生存发展之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师德建设有重大意义。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搞好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进而落实以德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是改进教学带动学风,提高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高校教师则面临着更多的外界诱惑。虽然大多数高校教师都能够自觉地按照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要求,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了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然而,在当前的现实条件下,也有部分高校教师,为谋求个人私利而逐渐放松了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放松了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因此,在新形势下必须加强高校教師职业道德建设,让高校教师不仅仅局限于为学生传授知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还要增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意识和本领。
1.目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责任心不强,敬业精神不足
高校教师的敬业精神是教师爱业、勤业、精业、创业的基本品质。在社会各行各业中,高校教师选择了从事培养人的事业,这是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反应,是对教育事业的重要战略地位的正确认识和确立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价值观的结果。
但是现阶段,由于利益分配结构的失衡,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高校教师队伍出现了显性和隐性的流失现象。部分高校教师只是把自己从事的工作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只是应付教学,无心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当中,不再精心按培养人才目标培养受教育者,不再进一步更新知识。有些高校教师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热衷于第二职业,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主次颠倒。另外还有一些高校教师热衷于出国、跳槽或搞兼职,将个人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之外,而将本职工作看成了“第二职业”。
1.2师表意识欠缺,忽视了教师的育人职责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教师最神圣最基本的职责,也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然而 ,有的高校教师对此却缺乏正确的认识,把教书与育人截然割裂开来,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教书”,只要完成了书本知识的讲授,也就算完成了自己应尽的职责,从而忽视了自己更为重要的“育人”职责。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有些高校教师不愿意从事学生思想工作,课余时间与学生接触少,不愿花力气去研究和掌握学生心理,不能针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部分高校教师师表意识淡薄,难以起到表率作用;有的教师不能以身作则、以身立教,不守纪律,我行我素,上课、开会迟到,缺勤不事先请假;有的教师接受学生宴请和贵重礼品,考试时送 “感情分”、“礼物分”;还有的教师利用课堂发泄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不注意自己言行对学生的影响;等等。
1.3团结协作精神差
部分教师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崇尚个人奋斗,只注重实现自我价值,同事间不但不相互尊重、取长补短、积极合作,反而相互诋毁,相互拆台,难以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2.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策略
2.1高校教师应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大学教师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具有将追求学术成就、传授专业知识与国家、民族的振兴联系在一起的优良传统。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作为强大的思想武器指导我们的实践,扎扎实实地做教书育人工作,以光荣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脚踏实地地推进人才培养工作;以崇高的理想信念来凝聚人心,帮助我们的学生确立人生目标,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一切准备。
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知识。通过有计划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使广大高校教师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辨别真善美、假恶丑,不断提高道德认知水平;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知识,提高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正确处理待遇与工作态度的关系,发扬为教育献身的精神和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高校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使他们把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与改革发展的实践相结合,形成宽阔的视野、远大的抱负,不仅仅局限于为学生传授知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还要增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意识和本领。
2.2 高校教师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高校教师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培养敬业精神,通过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刻苦磨练自己,努力提高道德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高校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很少,特别是青年教师,他们一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经历,生活阅历浅,对社会缺乏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所以,应当有安排,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深入到基层学习和考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了解国情,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对理论、对党的方针政策有更深刻的领会和感受,体会到实实在在的改革。 除此之外,高校教师应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公民的基本要求,同时应从执法高度,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等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法规条款的规定。
2.3高校教师应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作为高校教师,热爱自己的岗位是关键,敬业是基础,奉献是根本。作为人民教师,必须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必须热爱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有了对事业的热爱之心,才会乐于在艰苦的岗位上无私地奉献自己的聰明才智。
高校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窗口,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全社会职业道德的领头兵。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教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这个职业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无数学生们的道德基因的传接者。所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意义重大。
2.4加强高校的师资管理,完善教师职业道德监管体系
首先,学校要加强教师资格制的管理,在人才引进、岗前培训、职称评审、考核评优等政策中,进一步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道德评价体系,对教师职业道德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估。其次,实行教学督导制。可聘请教书育人好、教学经验丰富的离退休教师和部分在职人员组成教学督导组,随时听课和参加各种教学检查与评估活动,将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师德师风等列为评估重点。第三,实行导师制度。由学校组织安排师德修养、敬业精神、业务素质等方面优秀的中老年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全面培养,制订切实可行的指导培养计划并认真落实,以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科研关,同时以中老年教师优秀的师德风范教育和感染青年教师。
2.5要加强考评监督,完善教师职业道德的激励机制
首先国家应在教师待遇、职称晋升、出版书籍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鼓励优秀人才去从事高等教育事业。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应针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教师职业道德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不断提出新要求,完善新规范,制定实施考核细则。要加大依法治教力度,依法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的制约、激励和监督机制。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师德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工作,使教师有法可依,提高教师依法执教、依法育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其次对高校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建设应强化正面激励。对于那些在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教师要进行表扬、颁发奖状、授予荣誉称号等方式来肯定他们的贡献和价值。解决好教师的经济待遇,这是教师能够安心从事教育工作的保证;要切实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这是教师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的重要条件;要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教师人才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等,满足教师的高层次需要,这是教师创造性工作的根本保证。
除此之外,要进一步强化师德管理,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和督导评估,建立和完善教师师德档案,并把师德与教师评比先进、职称评定、晋级挂钩。
3.结语
高校是精神文明的窗口,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和造就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高校教师必须自觉地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提高自身修养,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需要。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所以高校教师要为民族的希望而奋斗,为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孙嘉亭.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50~553.
[2]王少鹏.蒋金泉.高校师德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3(3).
[3]蒋宗珍.论高校青年教师的合作学习[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