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使学生的作文水平达到理想的境界,我们必须从小学生启蒙作文的引导开始。那么,如何来引导小学生的启蒙作文呢?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写作动机是基础
作文源于生活,源于语言的表达,隐去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差异,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接着讲明为什么写作文,使学生意识到作文与自己的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作文。对小学生应强调作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它是有实用价值的,是表达思想的方式,更是与他人言语交际不可缺少的,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作文的需要,激发其言语表达的动机,这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
二、观察事物,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鲁迅先生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作文创作就是要观察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到生活这一源头中汲取活水,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做个有心人,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视察入微,练就学生发现美的慧眼,勤记观察日记、生活随笔,丰富写作素材。在这基础上才能保证作文教学遵循写作的心理历程:现实、思维、语言、文字,使学生从无事可写变为处处有素材。比如,在指导《我喜欢的水果》的习作之前,笔者布置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水果带回学校,在指导课上,先让他们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再让学生用手触摸水果的表皮,感受水果在手中的感觉;然后让学生用鼻子闻一闻水果的气味;最后让学生亲自尝一尝水果的味道。在课堂上,笔者让每一个喜欢同一种水果的学生坐在一起,把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品尝后的味道在小组里交流,再到课上交流。就这样,学生们经过亲身的体验对水果的样子、颜色、味道等有了深层的了解。这样的指导,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了写作的素材,还降低了写作的难度,使学生有话可写。
三、加强阅读,巧妙模仿
刚写作文的小学生,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觉得无话可写,总是只有几句干巴巴的话。要丰富写作语言,最好的办法就是广泛阅读,多读多记。广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就是要多读书,反复读书。阅读在学生学习写作中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要引导学生阅读他人的成果之作,视每一篇教材为一个很好的例子,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紧密联系起来。教学写景的文章《巫峡赏雾》时,通过分析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写景的文章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通过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表现出景物的特点。另外就要求学生建立长期使用的摘录本,把教材中的或是课外阅读中的一些好词佳句摘抄到“秀珍”本上,编好目录,随身带着,经常翻阅使用,这样便于学生的作文由“仿”走向“创”。古人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小学生写作文应如蜜蜂广采百花一样,多读名篇佳作,吸收大量的词汇,多种多样的句式。这样使学生由“无话可说”变成“文思泉涌”了。
四、创设情境,合理命题
作文命题,必须讲究科学性,要了解学生胸中的积蓄,顾及学生有什么可写,教师可只提供习作范围,由学生出题,如教“写一篇关于自我介绍的作文,要求写出自己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但千万不要写出自己的名字”的作文时,教师让学生自己依事定题。另外从不同侧面拟出一组题目供学生选择,如“这就是我”“猜猜这是谁”“自我介绍”“我像谁”“你认识我吗”,等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倾吐。所以命题要坚持新、实、活、趣的原则,透视学生的思维之泉,激起学生心中的波澜,出现不吐不快的局面。一旦命题不合学生口味,要设法补救,如运用图片、幻灯等,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等活动。提倡自由命题作文,这为学生创造了发展思维的机会,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写作,言之由衷,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自由命题的作文范围越大,限制越小,学生思维越广,就越能写出好文章。
五、树立信心,体验成功
心理学告诉我们:相信自己,才会有可能成功。我们必须首先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把作文教学和育人相结合,注重兴趣、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再根据成功经验原理,一要善于从幼稚的、粗糙的习作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写得好的句子、段落、甚至是用得好的词给画记出来,批注“写得好”等肯定性的语言,在作文后面的评语中,指出成功之处;二要精改、少改、多批,多启发,多引导,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写作才能,调动写作的积极性;三要创造机会,让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如作文讲评课,让写得好的学生在班上朗读自己写的作文,学校举行各种征文比赛,让他们的文章有机会有平台发表。总之,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孩子有表达的欲望,保护好孩子们的自信,让孩子们真正想表达、会表达,让作文真正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一件乐事。
总之,作文入门如同学习数学一样,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即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用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思维加工,慢慢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观察、善于思考;热爱阅读、勤于写作、懂得表达。
(作者单位:湖南省资兴市经济开发区完小)
一、激发写作动机是基础
作文源于生活,源于语言的表达,隐去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差异,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接着讲明为什么写作文,使学生意识到作文与自己的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作文。对小学生应强调作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它是有实用价值的,是表达思想的方式,更是与他人言语交际不可缺少的,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作文的需要,激发其言语表达的动机,这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
二、观察事物,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鲁迅先生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作文创作就是要观察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到生活这一源头中汲取活水,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做个有心人,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视察入微,练就学生发现美的慧眼,勤记观察日记、生活随笔,丰富写作素材。在这基础上才能保证作文教学遵循写作的心理历程:现实、思维、语言、文字,使学生从无事可写变为处处有素材。比如,在指导《我喜欢的水果》的习作之前,笔者布置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水果带回学校,在指导课上,先让他们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再让学生用手触摸水果的表皮,感受水果在手中的感觉;然后让学生用鼻子闻一闻水果的气味;最后让学生亲自尝一尝水果的味道。在课堂上,笔者让每一个喜欢同一种水果的学生坐在一起,把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品尝后的味道在小组里交流,再到课上交流。就这样,学生们经过亲身的体验对水果的样子、颜色、味道等有了深层的了解。这样的指导,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了写作的素材,还降低了写作的难度,使学生有话可写。
三、加强阅读,巧妙模仿
刚写作文的小学生,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觉得无话可写,总是只有几句干巴巴的话。要丰富写作语言,最好的办法就是广泛阅读,多读多记。广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就是要多读书,反复读书。阅读在学生学习写作中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要引导学生阅读他人的成果之作,视每一篇教材为一个很好的例子,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紧密联系起来。教学写景的文章《巫峡赏雾》时,通过分析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写景的文章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通过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表现出景物的特点。另外就要求学生建立长期使用的摘录本,把教材中的或是课外阅读中的一些好词佳句摘抄到“秀珍”本上,编好目录,随身带着,经常翻阅使用,这样便于学生的作文由“仿”走向“创”。古人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小学生写作文应如蜜蜂广采百花一样,多读名篇佳作,吸收大量的词汇,多种多样的句式。这样使学生由“无话可说”变成“文思泉涌”了。
四、创设情境,合理命题
作文命题,必须讲究科学性,要了解学生胸中的积蓄,顾及学生有什么可写,教师可只提供习作范围,由学生出题,如教“写一篇关于自我介绍的作文,要求写出自己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但千万不要写出自己的名字”的作文时,教师让学生自己依事定题。另外从不同侧面拟出一组题目供学生选择,如“这就是我”“猜猜这是谁”“自我介绍”“我像谁”“你认识我吗”,等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倾吐。所以命题要坚持新、实、活、趣的原则,透视学生的思维之泉,激起学生心中的波澜,出现不吐不快的局面。一旦命题不合学生口味,要设法补救,如运用图片、幻灯等,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等活动。提倡自由命题作文,这为学生创造了发展思维的机会,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写作,言之由衷,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自由命题的作文范围越大,限制越小,学生思维越广,就越能写出好文章。
五、树立信心,体验成功
心理学告诉我们:相信自己,才会有可能成功。我们必须首先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把作文教学和育人相结合,注重兴趣、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再根据成功经验原理,一要善于从幼稚的、粗糙的习作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写得好的句子、段落、甚至是用得好的词给画记出来,批注“写得好”等肯定性的语言,在作文后面的评语中,指出成功之处;二要精改、少改、多批,多启发,多引导,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写作才能,调动写作的积极性;三要创造机会,让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如作文讲评课,让写得好的学生在班上朗读自己写的作文,学校举行各种征文比赛,让他们的文章有机会有平台发表。总之,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孩子有表达的欲望,保护好孩子们的自信,让孩子们真正想表达、会表达,让作文真正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一件乐事。
总之,作文入门如同学习数学一样,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即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用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思维加工,慢慢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观察、善于思考;热爱阅读、勤于写作、懂得表达。
(作者单位:湖南省资兴市经济开发区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