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风景》是中国当代文坛上具有特殊地位的一部新写实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着新时期写实类小说的创作。本文主要谈《风景》的叙述魅力,如何以一个客观角度(也就是被大多数人称赞的死亡视角)描写现实主义。
关键词:《风景》;描述方式;客观角度
方方在《风景》中给读者展示岀人生风景,作者从生活的最底层切入,去描写生活、描写人生,展现人生经历。方方认为,我的小说主要反映了生存环境对人的命运的塑造。在着力表现人生风景的同时,也以独特的叙事魅力在文坛产生了广泛影响,因此,探讨《风景》在叙事方面的成就,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方方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
一、特别的叙述视角
……在浩漫的生存布景后面,在深淵最黑暗的所在,我清楚地看见那些奇异世界……
这是《风景》开篇映入眼帘之后的第一句话。在没看小说之前,看到这句话心里感觉莫名其妙,不知道这句话有什么意义,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肯定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
当我读完这本小说之后,对整部小说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了解到她的时代创作背景,渐渐地对这一主旨句有了深刻的理解。这一标题,是贯穿文章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与传统文学划分的标志,是开辟新写实主义的开端。
《风景》和以往的小说不同,描写的是社会最底层人的生活,描述的一个家庭也是社会最底层人生活的代表;小说对人物的描述、对事件的叙述陈列都不在依赖于故事情节,而是以一种直白的叙述方式表达生活;小说不在是构造一些虚幻的事件,而是描述生活中种种琐事,通过这些琐事进一步表达人物性格特点。
(一)客观事实
《风景》是以客观事实叙述生活最底层的贫民生活,通过贫民生活的种种描述,揭示文章的主题——生存的意义。贫民的生活只是为了生存,不像我们以往读到的关于生活的描写,是为了更高的生活标准而叙事的。《风景》对生活的描述很奇特,只是描述生活的生存,所有的文字都只是在描述生存,没有传统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但是她有她独特的节奏,使得存在一种独特的魅力,以至于你开始就无法停止阅读。
(二)描述方式
《风景》的描述方式很奇特,以“小八”的第三视角描述人事活动,用一个客观的方式描述,即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最大化的描写贫民生活状态,把最真实的生活原貌展现给读者,让读者了解那一时代的人民真实生活状态,从而更好的给读者留白,让读者更好的思考小说本身的用意。
《风景》客观的描述六七十年代中国下层人民的生活。作者以一个家庭的生存状态进行描述:小说的主人公家庭住在十三平米的房子里,可在这么窄小的空间就九个人生活,每天都是在打骂声中过日子的。家庭唯一的调节气氛的竟然是楼顶上行驶过的火车发出轰隆轰隆的声响。小孩子的童年生活是在捡破烂、捡菜叶、偷煤中度过的。
二、父亲的形象
对于小说中的父亲形象的体会最为深刻。深深地体会到父亲对子女的影响。小说中对于父亲的描述是很仔细的。父亲是形象是基于生活生存的现状的高大、野蛮、好勇斗狠。十四岁就跟着祖父打码头,表现出男子的英雄气概。有了妻子之后更是打骂妻子,打完之后却又一种温柔感。想象不到的是妻子竟然还是很享受,很崇拜男人的魁梧,甚至几天父亲不打她她竟会有些不自在,故意找茬挨揍。两个人都是很享受。在父亲的潜意识中,很多都是前人留下的思想,落后、呆板、没有进取心。知道自己的儿子“小七”有出息之后却认为是自己拳脚小打出来的,说出“要当个人物就要过些不像人的日子”这种话,是无知愚昧。知道小七的媳妇生不了小孩,更是不满意,认为“女子生不了小孩,哪还有什么用”典型的大男子主义。更可怕的描写是对于小儿子小七的态度,好似儿子是自己发泄的一个物品,想到了就用,不用就置之不理。没有表现出一个父亲对于自己子女的态度,每一个家庭七八个孩子让其觉得一两个孩子的生死没关系。
父亲对小七的影响,以及家庭成员对于小七的影响,导致他心理出现问题,时常想着长大后他将先揍父亲还是先揍母亲这个问题。对于大香、小香姐姐的仇恨已达到“若有抱复机会,他将当着父亲的面将她们全部强奸一次”的地步。他的为人原则就是生存本身,也就是文章第一段话:“生命如同树叶,来去匆匆。春日里的萌芽就是为了秋天里的飘落。殊路却同归,又何必在乎是不是抢了别人的营养而让自己肥绿肥绿的呢?”。
三、结语
这篇小说的完美之处就在于以一个客观角度(也就是被大多数人称赞的死亡视角)描写现实主义,而这种“死亡视角”的叙事方法,使我们的关注更加冷峻和严肃起来。让读者感觉到一种真实感,读完之后会让读者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启发,同时在读者的内心引起共鸣,大概这些就是使《风景》被评论界认为“拉开新写实主义序幕”的原因。
参考文献
[1]方方.风景 [A].方方文集[C].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
[2]方方.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H].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3]姜广平.方方访谈——为自己的内心写作[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
[4]孟繁华.叙述的艺术[H].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
关键词:《风景》;描述方式;客观角度
方方在《风景》中给读者展示岀人生风景,作者从生活的最底层切入,去描写生活、描写人生,展现人生经历。方方认为,我的小说主要反映了生存环境对人的命运的塑造。在着力表现人生风景的同时,也以独特的叙事魅力在文坛产生了广泛影响,因此,探讨《风景》在叙事方面的成就,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方方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
一、特别的叙述视角
……在浩漫的生存布景后面,在深淵最黑暗的所在,我清楚地看见那些奇异世界……
这是《风景》开篇映入眼帘之后的第一句话。在没看小说之前,看到这句话心里感觉莫名其妙,不知道这句话有什么意义,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肯定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
当我读完这本小说之后,对整部小说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了解到她的时代创作背景,渐渐地对这一主旨句有了深刻的理解。这一标题,是贯穿文章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与传统文学划分的标志,是开辟新写实主义的开端。
《风景》和以往的小说不同,描写的是社会最底层人的生活,描述的一个家庭也是社会最底层人生活的代表;小说对人物的描述、对事件的叙述陈列都不在依赖于故事情节,而是以一种直白的叙述方式表达生活;小说不在是构造一些虚幻的事件,而是描述生活中种种琐事,通过这些琐事进一步表达人物性格特点。
(一)客观事实
《风景》是以客观事实叙述生活最底层的贫民生活,通过贫民生活的种种描述,揭示文章的主题——生存的意义。贫民的生活只是为了生存,不像我们以往读到的关于生活的描写,是为了更高的生活标准而叙事的。《风景》对生活的描述很奇特,只是描述生活的生存,所有的文字都只是在描述生存,没有传统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但是她有她独特的节奏,使得存在一种独特的魅力,以至于你开始就无法停止阅读。
(二)描述方式
《风景》的描述方式很奇特,以“小八”的第三视角描述人事活动,用一个客观的方式描述,即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最大化的描写贫民生活状态,把最真实的生活原貌展现给读者,让读者了解那一时代的人民真实生活状态,从而更好的给读者留白,让读者更好的思考小说本身的用意。
《风景》客观的描述六七十年代中国下层人民的生活。作者以一个家庭的生存状态进行描述:小说的主人公家庭住在十三平米的房子里,可在这么窄小的空间就九个人生活,每天都是在打骂声中过日子的。家庭唯一的调节气氛的竟然是楼顶上行驶过的火车发出轰隆轰隆的声响。小孩子的童年生活是在捡破烂、捡菜叶、偷煤中度过的。
二、父亲的形象
对于小说中的父亲形象的体会最为深刻。深深地体会到父亲对子女的影响。小说中对于父亲的描述是很仔细的。父亲是形象是基于生活生存的现状的高大、野蛮、好勇斗狠。十四岁就跟着祖父打码头,表现出男子的英雄气概。有了妻子之后更是打骂妻子,打完之后却又一种温柔感。想象不到的是妻子竟然还是很享受,很崇拜男人的魁梧,甚至几天父亲不打她她竟会有些不自在,故意找茬挨揍。两个人都是很享受。在父亲的潜意识中,很多都是前人留下的思想,落后、呆板、没有进取心。知道自己的儿子“小七”有出息之后却认为是自己拳脚小打出来的,说出“要当个人物就要过些不像人的日子”这种话,是无知愚昧。知道小七的媳妇生不了小孩,更是不满意,认为“女子生不了小孩,哪还有什么用”典型的大男子主义。更可怕的描写是对于小儿子小七的态度,好似儿子是自己发泄的一个物品,想到了就用,不用就置之不理。没有表现出一个父亲对于自己子女的态度,每一个家庭七八个孩子让其觉得一两个孩子的生死没关系。
父亲对小七的影响,以及家庭成员对于小七的影响,导致他心理出现问题,时常想着长大后他将先揍父亲还是先揍母亲这个问题。对于大香、小香姐姐的仇恨已达到“若有抱复机会,他将当着父亲的面将她们全部强奸一次”的地步。他的为人原则就是生存本身,也就是文章第一段话:“生命如同树叶,来去匆匆。春日里的萌芽就是为了秋天里的飘落。殊路却同归,又何必在乎是不是抢了别人的营养而让自己肥绿肥绿的呢?”。
三、结语
这篇小说的完美之处就在于以一个客观角度(也就是被大多数人称赞的死亡视角)描写现实主义,而这种“死亡视角”的叙事方法,使我们的关注更加冷峻和严肃起来。让读者感觉到一种真实感,读完之后会让读者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启发,同时在读者的内心引起共鸣,大概这些就是使《风景》被评论界认为“拉开新写实主义序幕”的原因。
参考文献
[1]方方.风景 [A].方方文集[C].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
[2]方方.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H].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3]姜广平.方方访谈——为自己的内心写作[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
[4]孟繁华.叙述的艺术[H].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