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理解文章、读透文章是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邹忌讽齐威王纳谏》一文的教学研究,提出要把握此文类比的艺术特色,就要抓住文章中所暗含的一个“三”字,那么,这堂课就上活了。
[关键词] 邹忌 齐威王 纳谏 三问三答 三思 三比 三时三令
《邹忌讽齐王纳谏》所记的是邹忌为相以后进谏齐威王的一大杰作,妙趣横生,隽永有味,值得今天的读者品赏一番,历来被人称道。此文文字最令人惊奇的是邹忌进谏的取譬之妙。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篇文章,读透这篇文章,把握文章类比的艺术特色,是语文老师要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只要抓住了文章中暗含的一个“三”字,这堂课就上活了。
一、三问三答
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身体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吾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从文中看,邹忌身条很帅,跟徐公比美,很不自信。问了三个人,依次是“其妻、其妾、其友”。问妻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在家中,妻子的地位比其他的人高,问话中充满敬意,对自己相貌又不自信。读这句话要把这种感情通过声音大小表现出来。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就直截了当,没有了敬意,原因作为妾在家中的地位较低。问客人,因客人有求于他,问话毫不客气:“吾与徐公孰美?”三句问话,含有三种感情,通过声音的高低变化表达出来。
二、三思
原文: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看来,人不能一味地听漂亮话,邹忌见到徐公之后,仔细端详自己跟徐公相貌,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自知不如徐公美丽,和徐公相差太远思想受到很大的感触。晚上辗转反则难以入睡。对此事就有了一个省察。这里边也含有“三”就叫它为“三省”吧:为什么妻子、小妾、客人他们都说我比徐公美呢?原来是妻子爱我,小妾怕我,客人有求于我,所以,都违心地说比徐公美。邹忌能够反省自身,由此联想到当时的朝政为了国家的社稷,邹忌决定以自身取譬,从上不得台面的闺房私语中引出启示,由此来谏说齐威王。
三、三比
原文: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由于晚上辗转而反侧,发现自己因漂亮话而被蒙蔽,于是,入朝见齐威王进行劝谏。臣妻与宫妇左右进行类比;臣妾与朝廷之臣类比;客人朋友与四境之内的文吏武将进行类比。共同点都是“私”、“畏”和“有求”这样将心比心地诉说自己受骗教训的方式。既有趣又有情,听着也不刺耳,易于齐威王所接受。以闺房趣事的寓托,让齐威王自己去领会,真正达到了语愈浅愈深,愈近愈远,愈小愈大的效果。
四、三令三时
原文: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齐威王本人糊涂起来,可以不理朝政,一旦清醒干起事来也雷厉风行。邹忌的这次进谏矛头将直指轻信谗言的齐威王本人,涉及到的还有他的便嬖近臣,利害关系。这就不是一个诙谐的隐语所能奏效的了。蛋邹忌自己别出心裁,他竟津津乐道地堆齐威王大讲其与城北徐公的一场容貌比赛——受到其妻妾及客人的哄骗,可以想像到齐威王听到这些也一定会捧腹大笑,但正当朝中喜色浮动的时候,邹忌突然将话题轻轻一转指出受骗的不仅有我还有你齐威王喔!听到这样的巧谏,齐威王很是高兴,下达三个命令:能当面指出过错的,给最高奖赏;上书指出我过错的人,给中等奖赏;敢在公共场合批评我过错的,使我听说后,这样的人给下等奖赏。会说也必须会听,齐威王如果没有善听的耳朵,邹忌说得再好,轻则受罚,重则脑袋搬家,甚至满门抄斩。命令下达之后,不同时间有不同的表现。作者很有趣,也列出三个不同时间阶段: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一年之后,无可进者,没什么可说的。
如能抓住文章中的“三”,课文就会显得脉络清晰,不枝不蔓,内容紧凑,师生理解起来省事、省时、省力。
[关键词] 邹忌 齐威王 纳谏 三问三答 三思 三比 三时三令
《邹忌讽齐王纳谏》所记的是邹忌为相以后进谏齐威王的一大杰作,妙趣横生,隽永有味,值得今天的读者品赏一番,历来被人称道。此文文字最令人惊奇的是邹忌进谏的取譬之妙。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篇文章,读透这篇文章,把握文章类比的艺术特色,是语文老师要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只要抓住了文章中暗含的一个“三”字,这堂课就上活了。
一、三问三答
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身体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吾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从文中看,邹忌身条很帅,跟徐公比美,很不自信。问了三个人,依次是“其妻、其妾、其友”。问妻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在家中,妻子的地位比其他的人高,问话中充满敬意,对自己相貌又不自信。读这句话要把这种感情通过声音大小表现出来。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就直截了当,没有了敬意,原因作为妾在家中的地位较低。问客人,因客人有求于他,问话毫不客气:“吾与徐公孰美?”三句问话,含有三种感情,通过声音的高低变化表达出来。
二、三思
原文: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看来,人不能一味地听漂亮话,邹忌见到徐公之后,仔细端详自己跟徐公相貌,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自知不如徐公美丽,和徐公相差太远思想受到很大的感触。晚上辗转反则难以入睡。对此事就有了一个省察。这里边也含有“三”就叫它为“三省”吧:为什么妻子、小妾、客人他们都说我比徐公美呢?原来是妻子爱我,小妾怕我,客人有求于我,所以,都违心地说比徐公美。邹忌能够反省自身,由此联想到当时的朝政为了国家的社稷,邹忌决定以自身取譬,从上不得台面的闺房私语中引出启示,由此来谏说齐威王。
三、三比
原文: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由于晚上辗转而反侧,发现自己因漂亮话而被蒙蔽,于是,入朝见齐威王进行劝谏。臣妻与宫妇左右进行类比;臣妾与朝廷之臣类比;客人朋友与四境之内的文吏武将进行类比。共同点都是“私”、“畏”和“有求”这样将心比心地诉说自己受骗教训的方式。既有趣又有情,听着也不刺耳,易于齐威王所接受。以闺房趣事的寓托,让齐威王自己去领会,真正达到了语愈浅愈深,愈近愈远,愈小愈大的效果。
四、三令三时
原文: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齐威王本人糊涂起来,可以不理朝政,一旦清醒干起事来也雷厉风行。邹忌的这次进谏矛头将直指轻信谗言的齐威王本人,涉及到的还有他的便嬖近臣,利害关系。这就不是一个诙谐的隐语所能奏效的了。蛋邹忌自己别出心裁,他竟津津乐道地堆齐威王大讲其与城北徐公的一场容貌比赛——受到其妻妾及客人的哄骗,可以想像到齐威王听到这些也一定会捧腹大笑,但正当朝中喜色浮动的时候,邹忌突然将话题轻轻一转指出受骗的不仅有我还有你齐威王喔!听到这样的巧谏,齐威王很是高兴,下达三个命令:能当面指出过错的,给最高奖赏;上书指出我过错的人,给中等奖赏;敢在公共场合批评我过错的,使我听说后,这样的人给下等奖赏。会说也必须会听,齐威王如果没有善听的耳朵,邹忌说得再好,轻则受罚,重则脑袋搬家,甚至满门抄斩。命令下达之后,不同时间有不同的表现。作者很有趣,也列出三个不同时间阶段: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一年之后,无可进者,没什么可说的。
如能抓住文章中的“三”,课文就会显得脉络清晰,不枝不蔓,内容紧凑,师生理解起来省事、省时、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