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背软着陆
等待了数十亿年后,月球永远背向地球那面的山地荒原,终于迎来第一个翩翩降临的地球访客。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从2018年12月8日发射升空,到2019年1月3日顺利到达,“嫦娥四号”走完了约40万公里的地月之路。它着陆后,静态着陆器和月球车分别被部署到月球表面,两者都携带了一系列探测仪器,探测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并进行了生物实验。1月15日,“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了最新试验照片,显示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克服月球低重力、强辐射、高温差等严峻环境考验,长出了嫩芽,这是人类在另一个星球上创造的生命奇迹。
“雪龙2”号船长122.5米,宽22.3米,吃水7.85米,吃水排水量约13990吨,航速12节至15节,续航力2万海里,自持力60天,载员90人,是一艘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具备全球航行能力,能够在极区大洋安全航行的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作为一艘破冰船,“雪龙2”号的破冰能力引人瞩目,它艏向破冰能持续破1.5米冰加0.2米雪,艉向破冰可在20米当年冰冰脊(含4米堆积层)中不被卡住。
2019年10月15日,伴随一声长鸣,“雪龙2”号从深圳启航,开启中国第36次南极科考之旅。作为又一国之重器,“雪龙2”号与“雪龙”号携手“双龙探极”,结束了我国长期单船开展极地考察的历史,揭开中国南极科考新的一页。进入南极冰区后,“雪龙2”号大显身手,它破冰冲锋在前,一路护航“雪龙”号抵达南极近岸陆缘固定冰区域,圆满完成了在中山站附近的卸貨任务,进行补给和人员轮换后,随后进行南大洋的宇航员海综合考察和长城站考察,预计2020年3月回国。
开发出全球首款类脑芯片
2019年8月1日,清华大学开发出的全球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计算芯片登上了《自然》杂志的封面。该芯片结合了类脑计算和基于计算机科学的机器学习,这种融合技术有望提升各个系统的能力,促进人工通用智能的研究和发展。原则上,一个人工通用智能系统可以执行人类能够完成的绝大多数任务。
发展人工通用智能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神经科学为基础,尽量模拟人类大脑;另一种是以计算机科学为导向,让计算机运行机器学习算法。然而,由于两套系统使用的平台各不相同且互不兼容,极大地限制了人工通用智能的发展。而此次诞生的新型芯片,巧妙地融合了两条路线,也因此被命名为“天机芯”。一辆由该芯片驱动的自动驾驶自行车可实现自平衡、动态感知、目标探测、跟踪、自动避障、过障、语音理解、自主决策等功能,展现了未来的人工智能平台的潜力。 天机芯片是中国完全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其中的异构融合思路由项目研究团队首先提出。在人工智能和芯片这两大热门前沿领域,中国科学家再次夺得一席之地。
国产“人工心脏”取得突破
心力衰竭是全球唯一呈增长趋势的心脏疾病,是诸多类型心血管病的终末期表现。目前,全世界约有8000万心衰患者,中国心衰患者至少有1600万。对于终末期心衰,传统治疗转归差、死亡率高。传统的心脏移植虽然能挽救病人,但心脏供体严重匮乏,远远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同时,终末期心衰的治疗和护理耗费了大量的资源,是全球性社会医疗卫生难题。
人工心脏被誉为“医疗器械皇冠上的宝石”,是治疗终末期或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也是代替心脏移植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人工心脏是复杂精密的医疗器械,研发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代大体积搏动血流装置、21世纪初的第二代轴流装置和最新的第三代磁悬浮装置。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能够让人工心脏的轴承在无接触的空中旋转,可从根本上解决创口感染难题,极大提高泵效率和安全性,减轻对血液成分的破坏,明显减少出血和血栓事件的发生,属于世界上最先进的人工心脏。
2019年,国内首款人工心脏(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EVAHEART I)获批上市。作为心力衰竭救治的有效方法,人工心脏推动了中国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进步,为心衰患者带来福音。
大兴国际机场创多项“世界之最”
2019年9月25日,一座超大型国际级航空枢纽落成并投入运营,这就是被英国《卫报》称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它像一只欲振翅高飞的金色凤凰,傲然立于京南广袤的大地。
大兴国际机场采用放射状六角星布局,巧妙融合了5条指廊、82个登机口,使旅客从航站楼中心步行到任何一个登机口的时间不超过8分钟,实现超大规模的人员和飞机架次吞吐量。预计到2050年,机场将所有预留控制用地完全建设后,旅客吞吐量可达1.3亿人次、飞机起降为103万架次。
京张高铁开世界智能铁路之先河
2019年12月30日,由北京驶向张家口的京张高铁全线开通。京张高铁在全球铁路建设中首次全线、全专业采用BIM技术,实现从勘察设计、施工到运维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京张高铁首次采用时速300~350公里高速铁路自动驾驶技术(CTCS ATO),具备车站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车站自动停车、车门自动开门、车门站台门联动5大功能。该技术在世界上尚属空白,可以有效提高运输能力、降低运行能耗、提高旅客舒适度、减轻司机劳动强度,是高速铁路列控系统智能化的重要标志,对保持我国高速铁路列控技术的国际先进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中,八达岭长城站位于地下102米、占地39800平方米,是世界上埋深最深、规模最大的暗挖地下高铁车站,也是人类建设史上少有的挑战。在八达岭长城脚下,新旧两条京张铁路穿越百年时空,在这里交汇。从立志摆脱“东亚病夫”屈辱修建的“争气路”,到引领智能高铁的“先行者”,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张线见证着一个国家的创新飞跃。
等待了数十亿年后,月球永远背向地球那面的山地荒原,终于迎来第一个翩翩降临的地球访客。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从2018年12月8日发射升空,到2019年1月3日顺利到达,“嫦娥四号”走完了约40万公里的地月之路。它着陆后,静态着陆器和月球车分别被部署到月球表面,两者都携带了一系列探测仪器,探测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并进行了生物实验。1月15日,“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了最新试验照片,显示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克服月球低重力、强辐射、高温差等严峻环境考验,长出了嫩芽,这是人类在另一个星球上创造的生命奇迹。
“雪龙2”号船长122.5米,宽22.3米,吃水7.85米,吃水排水量约13990吨,航速12节至15节,续航力2万海里,自持力60天,载员90人,是一艘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具备全球航行能力,能够在极区大洋安全航行的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作为一艘破冰船,“雪龙2”号的破冰能力引人瞩目,它艏向破冰能持续破1.5米冰加0.2米雪,艉向破冰可在20米当年冰冰脊(含4米堆积层)中不被卡住。
2019年10月15日,伴随一声长鸣,“雪龙2”号从深圳启航,开启中国第36次南极科考之旅。作为又一国之重器,“雪龙2”号与“雪龙”号携手“双龙探极”,结束了我国长期单船开展极地考察的历史,揭开中国南极科考新的一页。进入南极冰区后,“雪龙2”号大显身手,它破冰冲锋在前,一路护航“雪龙”号抵达南极近岸陆缘固定冰区域,圆满完成了在中山站附近的卸貨任务,进行补给和人员轮换后,随后进行南大洋的宇航员海综合考察和长城站考察,预计2020年3月回国。
开发出全球首款类脑芯片
2019年8月1日,清华大学开发出的全球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计算芯片登上了《自然》杂志的封面。该芯片结合了类脑计算和基于计算机科学的机器学习,这种融合技术有望提升各个系统的能力,促进人工通用智能的研究和发展。原则上,一个人工通用智能系统可以执行人类能够完成的绝大多数任务。
发展人工通用智能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神经科学为基础,尽量模拟人类大脑;另一种是以计算机科学为导向,让计算机运行机器学习算法。然而,由于两套系统使用的平台各不相同且互不兼容,极大地限制了人工通用智能的发展。而此次诞生的新型芯片,巧妙地融合了两条路线,也因此被命名为“天机芯”。一辆由该芯片驱动的自动驾驶自行车可实现自平衡、动态感知、目标探测、跟踪、自动避障、过障、语音理解、自主决策等功能,展现了未来的人工智能平台的潜力。 天机芯片是中国完全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其中的异构融合思路由项目研究团队首先提出。在人工智能和芯片这两大热门前沿领域,中国科学家再次夺得一席之地。
国产“人工心脏”取得突破
心力衰竭是全球唯一呈增长趋势的心脏疾病,是诸多类型心血管病的终末期表现。目前,全世界约有8000万心衰患者,中国心衰患者至少有1600万。对于终末期心衰,传统治疗转归差、死亡率高。传统的心脏移植虽然能挽救病人,但心脏供体严重匮乏,远远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同时,终末期心衰的治疗和护理耗费了大量的资源,是全球性社会医疗卫生难题。
人工心脏被誉为“医疗器械皇冠上的宝石”,是治疗终末期或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也是代替心脏移植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人工心脏是复杂精密的医疗器械,研发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代大体积搏动血流装置、21世纪初的第二代轴流装置和最新的第三代磁悬浮装置。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能够让人工心脏的轴承在无接触的空中旋转,可从根本上解决创口感染难题,极大提高泵效率和安全性,减轻对血液成分的破坏,明显减少出血和血栓事件的发生,属于世界上最先进的人工心脏。
2019年,国内首款人工心脏(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EVAHEART I)获批上市。作为心力衰竭救治的有效方法,人工心脏推动了中国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进步,为心衰患者带来福音。
大兴国际机场创多项“世界之最”
2019年9月25日,一座超大型国际级航空枢纽落成并投入运营,这就是被英国《卫报》称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它像一只欲振翅高飞的金色凤凰,傲然立于京南广袤的大地。
大兴国际机场采用放射状六角星布局,巧妙融合了5条指廊、82个登机口,使旅客从航站楼中心步行到任何一个登机口的时间不超过8分钟,实现超大规模的人员和飞机架次吞吐量。预计到2050年,机场将所有预留控制用地完全建设后,旅客吞吐量可达1.3亿人次、飞机起降为103万架次。
京张高铁开世界智能铁路之先河
2019年12月30日,由北京驶向张家口的京张高铁全线开通。京张高铁在全球铁路建设中首次全线、全专业采用BIM技术,实现从勘察设计、施工到运维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京张高铁首次采用时速300~350公里高速铁路自动驾驶技术(CTCS ATO),具备车站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车站自动停车、车门自动开门、车门站台门联动5大功能。该技术在世界上尚属空白,可以有效提高运输能力、降低运行能耗、提高旅客舒适度、减轻司机劳动强度,是高速铁路列控系统智能化的重要标志,对保持我国高速铁路列控技术的国际先进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中,八达岭长城站位于地下102米、占地39800平方米,是世界上埋深最深、规模最大的暗挖地下高铁车站,也是人类建设史上少有的挑战。在八达岭长城脚下,新旧两条京张铁路穿越百年时空,在这里交汇。从立志摆脱“东亚病夫”屈辱修建的“争气路”,到引领智能高铁的“先行者”,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张线见证着一个国家的创新飞跃。